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013|回復: 3

[話說粵語] [轉貼]正解粤语文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1 21:56: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http://bbs.unispim.com/viewtopic.php?t=252&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0
一帖中,floating_point提到:
"说实话,不太理解广东人为什么非要输入粤语,是不是你们感觉比标准的普通话表达能更清楚些?
哪位广东的朋友给解释一下"

我很有兴趣在此回应一下,给点启发,抛砖引玉。

你好 floating_point,我就是广东的朋友。

你说得也没错,在广东人看来,粤语给我们的感觉的而且确比标准的普通话能表

达更清楚些。尤其是表现我们感受的时候,粤语地道的词汇、历史积淀(典故、

俗语等)的深厚,才能贴切地表达我们的意思。毕竟我们的母语粤语是包括我们

真正的口语在内的,口语的才是生动的,不是说用一堆程式般的书面普通话就可

以代替得了的啊。

不过我特别想告诉你的是以下内容:



1.粤语比普通话更有资格说真正继承了(古)汉语

粤语主要源自中原,古代的中州音,至今变化不大,入声p、t、k以及尾音m保留

完整,古雅的词汇、用法比比皆是,不曾消失。这可以说是中华(汉)文明的幸

运,因为南岭阻隔,古代胡虏没有肆虐的岭南大地(古代对中原最偏远的地方)

才能真正保存得住原汁原味的古中华文明。


普通话,英文Mandarin,“满大人”也,实为满洲官话,这点公认。不过虽说近

世北京官话的演变主要是由于满州人学当时的北方方言学不准,而且学不会“入

声”而逐渐丢失,并且加入了大量本族词而成,即是说清代北京官话受满洲影响

极深,而北方各处的方言也受到京城口音的深刻影响;但其实在清代之前,中国

北方历经无数战乱和外族入侵,中原的古音早已面目全非。不仅是发音,还有词

语,相当多古雅的用法已经无法找到(不过也增加了许多外源词,只是音译过多

,不能跟表形的汉字完美结合),所以许多情况下表示同一种意思,北方人听不

懂广东话的表达,只是因为他们对古代中原的口语表达法已经忘记了,而广东人

“记性”不过就好一点罢了。要知道,在历史的选择下,大多数北方地区的方言

已经绝迹,有些仅存在于口语,从来没有一个可以保留得像粤语一样完整,并继

续发展得很好的。


不过外族对北方汉语发音的改变也有一个贡献,就是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卷舌音和

儿化音,这种发音古汉语根本没有,所以三大古汉语活化石——粤方言(广州话

为代表)、闽南方言(暂以潮州话为代表)、吴方言(上海话为代表)以及古代

受中国影响极深的日本、朝鲜(韩国)语也根本没有卷舌音。因此广东人不爱发

卷舌音,或者有些困难,情有可原,正如北方人发不准p、t、k三种入声一样。但

是西方民族的语言多数有卷舌音,所以首先学好普通话对学好英语等外语很有助

益。汉语卷舌音的源头来自外族,是民族共处融合的好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

地方的汉语不是很大程度上同样被破坏掉了吗?


就真正继承古汉语这一点而言,粤语无疑远远比普通话优胜,而且大多数古汉语

的代表都已灭绝,仅仅从这一点看,我们都应该珍惜粤语。我们反对以下偏激的

观点:其一认为只要粤语不要普通话;其二认为只要普通话不要粤语。粤语是历

史文化,普通话同样是,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史。而且作为中华民族年轻时

代的语言载体之一,粤语的地位和价值十分突出,加之岭南经济从未衰落使得粤

语作为一种当代除普通话以外的唯一全功能汉语言(有音有字有拼音,可文可俗

,可书面可口语,可传递任何意义的信息,可作为一种官方语言在任何场合使用

,甚至有最强胸怀全兼容普通话的汉字,但反过来并不兼容),往往成为许多思想

上非此即彼的北方人士的眼中钉,既然学不会,就想除之而后快。要知道,文化

是一种财富,你如果要消灭掉粤语,必有以下后果:承载古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载体没了,而普通话又不足以承载整个古文化,那该部分古文化就消失了;鲜

活的岭南市民文化失去了贴身的语言载体,陷入失落和恐慌;满洲官话语音彻彻

底底征服了全中国,实现了几千年来无法做到的对汉语原本发音、词汇的完全改

变,对汉民族历史文化财富的灭顶。这么做,是不是正义,是不是爱国,是不是

反动,是不是值得,我想明白事理的人应该想得通。同样普通话作为一种现时全

国通用的共同语,作为互相沟通的需要,同样也兼顾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覆盖,并

作为中国大部分人口的母语,这是一种既成的事实,我们也无需费劲反对它。正

如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力劝粤籍同胞改投北京话为国语,也是为了

迁就这个既成事实。所以理性看来,粤语和普通话并立,符合国情,符合民族感

情,符合进化规律,我们应该顺应潮流。



2.粤语有它的特色和迷人之处

以下数据可作对比(不完全列举,因为没时间搜集资料,热心网友可以补充):

粤语有6种声调,普通话4种;粤语有p、t、k入声,普通话没有。6种声调的好处

,其中之一就是表达力强,生动;其中之二就是旋律性强,好听,我曾亲身听到

一个外省朋友说“我虽然一点都听不懂你们的话,但是就是觉得很好听,就像唱

歌一样”。入声的好处,其中之一也是构词能力丰富、生动,因为同一个元音,

加上三种入声(或者无入声)就可以变成四种音啦;其中之二就是读起来更加字

正腔圆,一字一顿,十分有技巧;其中之三就是翻译西方语言中带有尾音p(b)

、t(d)、k(g)的词时更加方便,可以节省掉翻译该结尾辅音所需的一个音节

的汉字。


该翻译上的好处,香港人是最为受益的。据个例,Beckham这个单词,普通话汉字

没有以入声k和鼻音m结尾的,所以为了译全,ck译成“克”字,m译成“姆”字,

整个名称译成四个音节:贝克汉姆。而香港的译法是“碧咸”,其中“碧”字(

粤语拼音beik第一声),译出了Beck音节,而“咸”字(粤语拼音ham第四声)就

是译出了ham音节,总共两个字。(注:入声是种奇妙的发音技巧,不同于英文的

尾音。入声是口腔作出该辅音的动作,但是辅音的声音不需发出,等于说这个辅

音嵌“入”到之前的元音里去了,故名。)想想看,西方文字如英文单词的上述

尾音是何等普遍,如果都用粤语来译的话,该可以节省掉多大的边幅和记忆量!

香港人常埋怨大陆以普通话为载体的译名法,将不该译的字都译出来了 ,其实这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普通话缺少入声,这个天生的BUG啊。谁叫满清贵族当年

不好好把汉语入声学会呢?不过话说回来,相对于香港人严格遵循粤语译外文的

原则,广州人对译音词的态度更为宽容和并包,既通用港式粤译,也使用京城官

方的普通话译法,总之适应能力和识别能力就是强。



有个有趣现象:珠三角三大城市,广州和香港母语是粤语,深圳多数人(北方移民

)母语是普通话;广州和深圳用简体,香港用繁体;广州和香港地理上隔着一个

深圳,但是深圳的习惯并不同两地融合;广州和深圳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不是

广东话),香港是粤语(还有英语)。这一切对三个城市的人来讲习以为常,但

是外地人叹为观止。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出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但这种文化独特

性正是城市的个性,是区别于别的地方的特色,确实挺有意思的。假如你到香港

旅行,见到的都是简体字,听到的都是普通话,这样的一个跟大陆同质化的华人

社会必定令你大失所望,因为没特色啊。事实正是香港人对于粤语和繁体汉字的

执着坚持引领着这种对世人的吸引力啊。



……
發表於 2006-12-10 22:39:45 | 顯示全部樓層

講得非常好!!.

?

?

[em17]
發表於 2006-12-22 22:27:32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好
發表於 2007-1-1 21:50:20 | 顯示全部樓層
思想唔錯~但語言唔夠精簡~廢話太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3 07:48 , Processed in 1.2388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