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408|回復: 0

[話說粵語] 廣州話與本土文化 (香港教育學院語文研究文學士) - 這一科學什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4-11 15:30: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4/11/2014
登入












州話自從開埠以來一直都是香港的主導語言嗎?廣州話有甚麼特點?和本土文化又有甚麼關係?這三個基本問題就是「廣州話及本土文化」這一門課不斷探索的內容。


回歸之後,政府宣佈落實「兩文三語」(兩文──中文、英文﹔三語──英語、廣州話、普通話)政策,廣州話正式取得了法律上的地位。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全港佔89.5%人口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廣州話的使用範圍相當廣泛,正式的場合(domain)包括法庭聆訊、特首答辯、官員報告、立法會辯論、學校授課、政府新聞發佈等;非正式的場合包括家人交談、朋友聚會、餐廳用膳、電影娛樂、市場購物、同事聊天等不同場景。可見廣州話廣泛通行於政治、教育、社會、經濟等不同層面,根據社會語言學家Charles A. Ferguson的說法,要是一種本地語言的使用者超過總人口的25%,同時又是50%以上中學畢業生的教育用語,它就屬於該社會的「主要語言」(major language)。



不過,別以為廣州話一直都是本港最具優勢的語言。其實早在十九世紀香港開埠之後,港人主要是以廣州話、四邑話、圍頭話及客家話溝通,後來更加入操閩南話、潮州話、上海話等人士,令此間形成一個方言雜處的社會。但有調查指出,現時懂得聽講廣州話以外方言的三十歲以下市民,恐怕不足百分之一,估算五十年後可能再無香港人懂得四邑話、圍頭話及客家話。為保存這獨特的語言遺產,一些本土語言保育協會在文物信託撥款資助下,做了一系列保育瀕危方言的工作,讓市民了解方言生動的語言面貌。

那麼,廣州話如何成為香港的「主要語言」呢?這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都市化」有關,尤以新界為最明顯。在大批新市鎮出現之前,新界並不說廣州話,然而新市鎮和九廣鐵路的發展就像一條臍帶,把廣州話帶到香港郊區,消除了以往地方之間的語言隔閡。另一方面,為配合義務教育的推行,政府統一了課程規畫,無論市區的主流學校,還是新界的鄉村學校,都以廣州話為授課語言。凡此種種,加快地泯滅了新界和市區的界線。自從都市元素慢慢滲入鄉村,墟市的地位為新市鎮中心取代之後,其他方言的使用亦漸漸為市區廣州話取代。



州話多年來一直在不同程度上支持着本地的「香港文化」,以至廣東省的「南粵文化」,令它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到今天,廣州話已經發展為一個「全功能語言」的語種,不但是一種日常生活口頭上溝通語言,更能以書面形式寫出來。香港教育學院「廣州話與本土文化」這一門課,嘗試通過講授、小組研習、網路學習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廣州話的形成背景,辨識現代廣州話語言系統的特點,探討多個與廣州話有關的文化課題,例如:「通俗」與「粗俗」、「委婉」與「忌諱」、「正音」與「正字」、「俗音」與「俗字」、「守舊」與「創新」等。最後以近年在粵港澳掀起的「捍衛廣東話運動」為切入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仔細思考,反思和討論由廣州話表達所引起的「情感連結」、「身份認同」等問題,從而揭示本土文化的內涵。


撰文: 梁慧敏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香港教育學院  語文研究  廣州話  香港  兩文三語  本土文化  廣州話  方言  


留言未有留言


姓名:

留言:




[url=][/url]
[url=][/url]
[url=][/url]







版權聲明 | 會員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 無障礙網頁 | eTVonline Facebook
Copyright © 2014 eTVonline.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11:17 , Processed in 0.0578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