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陶傑2006-11-08黃金冒險號??貓狗語言學 對於一個靈魂裏崇洋的社會,首先典當出去的,是自己的語文。越來越多自稱為中國人的動物,開口說話,執筆為生,用英文來表達他們的思維內容。不是他們天生就是英國人的二等奴才,就是其實承認:中國語文不足以表達一個思想層次繁複的二十一世紀。例如「零容忍」,來自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的 Zero Tolerance。中國人在後面跟着學舌,說「交通零意外」、「治安零犯罪」,這是中國的人話嗎?他們以為這叫做「與國際接軌」。一部中國電影叫《好奇殺死貓》,片名直接由英文硬譯:Curiosity Kills a Cat。但這句話,不是屬於中國的:對於動物,中國人一向缺乏觀察的興趣,貓因為好奇,才誤送了一條命,這樣的心得,是英國人在喜愛寵物時千般觀察的結論,化為一句英文成語。 所謂「好奇殺死貓」,用華文來講,沒有文法,是一句無厘頭。語言是文化的結晶,在英語世界,關於動物的成語很多,像「捉取獅子的配份」(Take the lion's share),意思其實是廣東人說的「獨食難肥」;「麻鷹的眼睛」(An egle eye),意思是「明察秋毫」;「把貓趕進鴿子群」(Se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意思是「攪屎棍」等等,而且關於貓和狗的成語特別多,因為英國很早就有了中產階級,以貓狗為觀賞的寵物,對於貓狗的神態,英文有一座很豐富的成語寶庫。華文的貓狗成語,出於對動物的殘酷,往往帶有暴力,缺乏了英文的人情趣味感,像:「打落水狗」、「狗仗人勢」,還有一句廣東話:「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狗是人類天生的朋友,應該一叫牠就過來,這個叫阿崩的主角,他的狗為什麼怕他? 令人聯想到,阿崩在背後提着一把刀子,把狗哄過來,宰掉吃狗肉。關於貓,華文的成語很少,英文最多,像「看貓怎樣跳」(See which way the cat jumps),指「靜觀其變」,「肥貓」(fat cat),指肚滿腸肥的富商。最近病逝的一位,在七十年代,殖民地香港的英文報紙就稱之為「紅色肥貓」(The red fat cat),這個花名在香港的會所很流行,後來成為華文報刊的一句中譯。一頭肥貓,已經很趣致,何況是紅色的,更充滿諧劇細胞。一個對貓狗和動物充滿敵意的文化,是不可能領會「好奇殺死貓」這句話的意思的。出於崇洋,把中國語文的皮膚漂白,把中國式思維的眼珠染成藍色,不是不可以,但不要整天高喊「愛國」。英文說下雨下得像貓狗(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下一次,照照鏡子,辨認好自己的膚色,跟我重複這句原創的廣東話,叫做「落狗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