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광동왕국-08 於 2012-12-27 00:06 編輯
耶穌鬥孔子 聖誕節的主題,誰都知道,是基督教精神。聖誕節不可以只有聖誕老人,沒有耶穌;只有購物消費,沒有街頭的聖詩。這一切加起來,才叫真正的「聖誕氣氛」。
當然,聖誕節是西方的白人「文化霸權」,但西方以聖誕節來體現霸權,很有道理。
鴉片戰爭不但將香港割引到文明法治的軌道,還有一項貢獻,是五口通商,上海首先開放,本來沒有上海,上海只是一個小小的「華亭縣」,鴉片戰爭之後,上海成為國際港口,西方的商船由吳淞口的海洋駛過來,而不是運河漕道,這才誕生了上海。
不但西方商人帶着合約,傳教士帶着《聖經》,也來了,西方商人遇到中國官場貪污行賄的「文化衝突」,傳教士遇到中國孔子儒家本土信仰的抗拒。西方傳教士開始融滙中國的倫理。英美的傳教士,與中國的讀書人辯論。
美國傳教士林樂知、英國人李提摩太、馬禮遜,研究了中國的儒家,覺得孔子學說,不是不好,而是沒有上帝的信仰約束,再完美的理論,也無法實行。
但清廷抗拒,中國讀書人不服,愚民土匪,相繼燒教堂、殺傳教士,造成許多「教案」。到了二十世紀,中華民國終於有了信奉基督教的總統蔣中正,偕夫人宋美齡,到此為止,這是中國的重大進步。
為什麼?因為中國儒學與基督教,競爭了近兩百年,儒家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基督教講「博愛」──但今天,香港九龍的麥當勞店,通宵二十四小時營業,讓露宿者進門,倒伏在桌、橫卧於椅睡到天光,還有大陸的自由行,省卻酒店成本,把人家美國麥當勞,當做免費的客棧。
中國人開的食店,無論如何,不可能有此「善舉」,關了門,就要趕客,即使夜間營業,也一定嚴拿白撞,幫襯完了就要走,哪裏准許這樣子留宿?
所謂「天下為公」,中國的儒學,多半是寫在紙上的。麥當勞代表的耶教文化,博愛的精神,實踐起來,很明顯,比「天下為公」的儒家勝一籌。這是今日過聖誕節,除了吃喝玩樂、平安夜失貞破處,還可以用大腦,想一想,這就是中西文化衝突之下聖誕節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