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81|回復: 0

[集體回憶] [轉貼]我看中國:回廣州的雜憶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0-28 07:3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周徵文
斐濟蘇瓦 孫嘉瑞

數年前,我回故鄉廣州,有道是“臨老莫還鄉,還鄉更斷腸”。

見過年邁的雙親,便上街去了。畢竟去國久矣,一切都變了。當年告別故鄉所存留的印象,巳見殘舊,並蒙上歲月的塵垢。眼前的羊城,早就脫下了襤褸的舊裝,披上了潮流的新衣。

凌晨,勤奮的廣州人早早起身,從城的這端到那端,大街小巷只見忙碌騷動的人群。店鋪通明的燈火,正與逼近的晨曦爭輝。記得當年我也曾騎著“永久牌”,夾雜在上班的洪流中,前後左右都是菜色的愁容,灰藍深黑的衣著,默默往前移動。而今到處是令人眩目的紅男綠女,生活和勞動,不再是負擔,而是競賽和拼搏。

陽光照亮了天河中天大廈的尖頂,精鋼的銀白,與對面兩座金黃的摩天樓相輝映。音樂噴泉的水柱飛揚,伴著輕柔的薩克管樂曲起舞。步入天河城,一間間鐘表廊、珠寶店、時裝屋,還有日本百貨“吉之島”,精美的貨品堆陳,應有盡有,正在向你的荷包招手。日本人的這間百貨公司,在香港巳關門大吉,可在廣州卻做到風生水起,營業額在全集團中,是亞洲第一。在看中了廣州這個市場後,“吉之島”也做足了功夫,在購物手推車下面裝了計算機,記錄顧客行走路線,更對廣州人身高作了調查,設定貨架的尺寸。每天一早,光頭的日本人經理,領著小姐們向進入“吉之島”的顧客鞠躬!他是在向全廣州六百萬人,外加一百萬流動人口鞠躬呀!

吃在廣州

廣州的食肆巳有一萬多間,從地道的蘭州拉面到德州牛扒,都能吃到。在東海漁村吃海鮮是一種感官的享受,店前廣場擺滿海鮮水缸,波士頓龍蝦、澳洲帝王蟹,還有鮮鮑星斑,種種海鮮都是遊水的。你要自選,過磅的侍應就有十來個。一桌吃下來,二千元整。我等斐僑算什什麼,賺錢何等辛苦,朋友把我一攔,細聲說道:“省省吧!”話畢錢包一抖,“長城”、“牡丹”等等,一串金咭全出來了,隨便抽一張遞去埋單。

大餐雖好,不及小食過癮。我倒喜歡去酒店裡的食街或美食城靠食,量少品種多,每款嚐嚐,吃盡廾九省風味。

吃飽玩盡,到西關走了一趟。老廣州都把“東山少爺,西關小姐”這句話掛在咀邊,當年我家就在珠磯路的“承蔭園”,由四幢三層紅磚洋樓構成。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個小區。我家樓下是王博文西醫的私家診所,王醫生的小兒王四郎在市粵劇團。梨園人物,往返走動者中,不乏大老倌。紅線女就曾抱過我親咀(可惜,當時我僅七歲)。

滾滾憶夢

彈指四十餘年了,我又站在承蔭園的小院裡,孩時與伙伴們追逐嬉戲的情景,猶在眼前。空蕩的院子裡,似乎又響起銀鈴般的笑聲。我忽然有一種衝動,要上樓去看看童年的故居。一個半老的婦人下樓來,猜疑的目光盯著我,隨即謹慎地關上鐵閘。也怪不得她的,一個頭髮灰白的老頭,怔立在院子中央,沒有人能知曉,記憶的流水,正在他心底深處,掀起滾滾浪濤……

附近的上下九巳闢為步行街,熙嚷熱鬧。趣香餅家還在,一樣的餅香,勾起多年的鄉情。平安戲院巳改成電影院,雙人,等著“陪看”的姑娘像一群穿花蝴蝶。小時候由母親牽著手來看大戲,哪有這等庸脂俗粉,掃人雅興。師奶們多著旗袍,有的還坐包了的人力車,由車夫撩起帘子,先伸出一條雪白的玉腿,再婷婷走下車來。母親捧的也是羅家寶,台上的羅對著台下的“FAN屎”擠眉弄眼,咧開的咀裡,金牙閃閃發光。大戲的鑼鼓於我太喧鬧,咿呀的唱詞又太冗長。通常我都以瞌睡來對付。只有演“黃天蕩”或“劈山救母”的武戲,才能令我為之一振。王四郎那時還跑龍套,出就出先,死也死先,讓主帥銀槍一挑,哎呀一聲,滾地離場去也。弄得我沒有一次能看清這位芳鄰的尊容。

對我來說,羅家寶與師奶們的叫好,都只是前戲。真正的好戲,還在散埸後的宵夜,區成記的那碗眶雲,彈牙的蝦肉餡,飄著九黃的上湯,才是最愛。我又餓又困,顧不得母親在台底靠我的疼痛(那是在提醒我食有食相)專心享受我等了一個晚上的這碗美食。童年的周未,通常都這樣度過。

轉入西來初地,曲折的小巷,麻石路面,兩旁是賣玉石和紅木家瞥的,幾十年都沒有變,每一間老店都在細訴歷史的滄海桑田,因為達摩西來,登陸於此,故生出“西來初地”這個怪怪的地名來。華林寺就在附近,寺內塑有五百羅漢,傳聞羅漢體內藏有金心,文革中曾被紅衛兵為了尋寶,盡數搗毀。小時候我是這裡的常客,時因在大雄寶殿喧嘩,被小沙彌用竹帚逐出山門。寺內一尊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羅漢,對一個小男孩來說,當時確是充滿了神秘與魔力!

白須方丈口宣佛號出迎,遞上功德簿。簽了一百元,也算祈芽積德。方丈眼中忽閃過似曾相識的神色,他,可正是當年的小沙彌?!

心裡一萬個不想再回斐濟了,遊子重回故鄉,是為了歇息、為了拾夢。故地還未統統再遊,舊夢也沒有一一重溫。留下來多侍奉父母,同新知舊雨一起,既有親情又能分享友誼,可是最美的圓滿?

走時,天下著雨,風雨中,廣州遠矣,父母佝僂的身影亦漸模糊。念及日後返鄉無期,不禁悲從中來,妻和孩子們都在傷感地流著淚。想起那一句無奈何的詩:“人生由命不由他。”情願也罷,不甘也罷,注定了的路,總是要去把它走完的。

見過年邁的雙親,便上街去了。畢竟去國久矣,一切都變了。當年告別故鄉所存留的印象,巳見殘舊,並蒙上歲月的塵垢。眼前的羊城,早就脫下了襤褸的舊裝,披上了潮流的新衣。

凌晨,勤奮的廣州人早早起身,從城的這端到那端,大街小巷只見忙碌騷動的人群。店鋪通明的燈火,正與逼近的晨曦爭輝。記得當年我也曾騎著“永久牌”,夾雜在上班的洪流中,前後左右都是菜色的愁容,灰藍深黑的衣著,默默往前移動。而今到處是令人眩目的紅男綠女,生活和勞動,不再是負擔,而是競賽和拼搏。

陽光照亮了天河中天大廈的尖頂,精鋼的銀白,與對面兩座金黃的摩天樓相輝映。音樂噴泉的水柱飛揚,伴著輕柔的薩克管樂曲起舞。步入天河城,一間間鐘表廊、珠寶店、時裝屋,還有日本百貨“吉之島”,精美的貨品堆陳,應有盡有,正在向你的荷包招手。日本人的這間百貨公司,在香港巳關門大吉,可在廣州卻做到風生水起,營業額在全集團中,是亞洲第一。在看中了廣州這個市場後,“吉之島”也做足了功夫,在購物手推車下面裝了計算機,記錄顧客行走路線,更對廣州人身高作了調查,設定貨架的尺寸。每天一早,光頭的日本人經理,領著小姐們向進入“吉之島”的顧客鞠躬!他是在向全廣州六百萬人,外加一百萬流動人口鞠躬呀!

吃在廣州

廣州的食肆巳有一萬多間,從地道的蘭州拉面到德州牛扒,都能吃到。在東海漁村吃海鮮是一種感官的享受,店前廣場擺滿海鮮水缸,波士頓龍蝦、澳洲帝王蟹,還有鮮鮑星斑,種種海鮮都是遊水的。你要自選,過磅的侍應就有十來個。一桌吃下來,二千元整。我等斐僑算什什麼,賺錢何等辛苦,朋友把我一攔,細聲說道:“省省吧!”話畢錢包一抖,“長城”、“牡丹”等等,一串金咭全出來了,隨便抽一張遞去埋單。

大餐雖好,不及小食過癮。我倒喜歡去酒店裡的食街或美食城靠食,量少品種多,每款嚐嚐,吃盡廾九省風味。

吃飽玩盡,到西關走了一趟。老廣州都把“東山少爺,西關小姐”這句話掛在咀邊,當年我家就在珠磯路的“承蔭園”,由四幢三層紅磚洋樓構成。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個小區。我家樓下是王博文西醫的私家診所,王醫生的小兒王四郎在市粵劇團。梨園人物,往返走動者中,不乏大老倌。紅線女就曾抱過我親咀(可惜,當時我僅七歲)。

滾滾憶夢

彈指四十餘年了,我又站在承蔭園的小院裡,孩時與伙伴們追逐嬉戲的情景,猶在眼前。空蕩的院子裡,似乎又響起銀鈴般的笑聲。我忽然有一種衝動,要上樓去看看童年的故居。一個半老的婦人下樓來,猜疑的目光盯著我,隨即謹慎地關上鐵閘。也怪不得她的,一個頭髮灰白的老頭,怔立在院子中央,沒有人能知曉,記憶的流水,正在他心底深處,掀起滾滾浪濤……

附近的上下九巳闢為步行街,熙嚷熱鬧。趣香餅家還在,一樣的餅香,勾起多年的鄉情。平安戲院巳改成電影院,雙人,等著“陪看”的姑娘像一群穿花蝴蝶。小時候由母親牽著手來看大戲,哪有這等庸脂俗粉,掃人雅興。師奶們多著旗袍,有的還坐包了的人力車,由車夫撩起帘子,先伸出一條雪白的玉腿,再婷婷走下車來。母親捧的也是羅家寶,台上的羅對著台下的“FAN屎”擠眉弄眼,咧開的咀裡,金牙閃閃發光。大戲的鑼鼓於我太喧鬧,咿呀的唱詞又太冗長。通常我都以瞌睡來對付。只有演“黃天蕩”或“劈山救母”的武戲,才能令我為之一振。王四郎那時還跑龍套,出就出先,死也死先,讓主帥銀槍一挑,哎呀一聲,滾地離場去也。弄得我沒有一次能看清這位芳鄰的尊容。

對我來說,羅家寶與師奶們的叫好,都只是前戲。真正的好戲,還在散埸後的宵夜,區成記的那碗眶雲,彈牙的蝦肉餡,飄著九黃的上湯,才是最愛。我又餓又困,顧不得母親在台底靠我的疼痛(那是在提醒我食有食相)專心享受我等了一個晚上的這碗美食。童年的周未,通常都這樣度過。

轉入西來初地,曲折的小巷,麻石路面,兩旁是賣玉石和紅木家瞥的,幾十年都沒有變,每一間老店都在細訴歷史的滄海桑田,因為達摩西來,登陸於此,故生出“西來初地”這個怪怪的地名來。華林寺就在附近,寺內塑有五百羅漢,傳聞羅漢體內藏有金心,文革中曾被紅衛兵為了尋寶,盡數搗毀。小時候我是這裡的常客,時因在大雄寶殿喧嘩,被小沙彌用竹帚逐出山門。寺內一尊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羅漢,對一個小男孩來說,當時確是充滿了神秘與魔力!

白須方丈口宣佛號出迎,遞上功德簿。簽了一百元,也算祈芽積德。方丈眼中忽閃過似曾相識的神色,他,可正是當年的小沙彌?!

心裡一萬個不想再回斐濟了,遊子重回故鄉,是為了歇息、為了拾夢。故地還未統統再遊,舊夢也沒有一一重溫。留下來多侍奉父母,同新知舊雨一起,既有親情又能分享友誼,可是最美的圓滿?

走時,天下著雨,風雨中,廣州遠矣,父母佝僂的身影亦漸模糊。念及日後返鄉無期,不禁悲從中來,妻和孩子們都在傷感地流著淚。想起那一句無奈何的詩:“人生由命不由他。”情願也罷,不甘也罷,注定了的路,總是要去把它走完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4 22:30 , Processed in 0.0683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