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570|回復: 1

[文化對對碰] 有冇人知“元、角、分”嘅來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0-19 05:25: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資料嘅記貼上嚟同大家分享。
發表於 2006-10-21 02:51: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自1436年起採用銀銅貨幣體制,主要貨幣為白銀。中國使用的白銀多鑄成錠狀,以重量)為單位。至與西方貿易,從外國流入之白銀多為鑄造成硬幣之銀圓。早期的銀圓多為西班牙墨西哥鑄造之西班牙圓,在中國被稱為「本洋」。後來輸入的銀圓則有墨西哥獨立後鑄造,有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銀圓在中國逐漸受所歡迎,間接影響清政府控制經濟的能力。於是清政府在光緒年間起亦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圓。清政府的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式銀圓被稱為「大洋」。

民國成立後,於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定國幣「壹圓」(一元)含純銀六,即約等同於銀圓壹枚,又定十分一元為角,十分一角為分。國幣的壹圓被鑄成九成銀、一成銅的硬幣,上有袁世凱頭像,即俗稱的「袁大頭」;並推出以銀鑄造的輔幣。袁大頭出現後,逐漸取代「龍洋」、「鷹洋」等舊有銀圓,在全中國流通。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亦曾頒佈國幣條例,繼續使用銀本位發行貨幣。但國府壹圓含純銀只為23.493448克。鑄造成的銀圓比「袁大頭」略小,含銀量亦較低。因為上有孫文頭像,被稱為「孫小頭」。

實際上,民國初年中國貨幣是兩、元並用。因為各銀圓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資本賬結算,仍然會使用銀兩為單位。而由不同的銀圓轉至銀兩,有一定的折讓。直至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才規定所有交易及結賬以元為單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國際銀價出現大幅波動,影響中國經濟。特別是美國在1934年推出的「購銀法案」,令國際銀價上升,導致中國銀根短缺,利率急升。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貨幣改革,放棄銀本位,改為發行法定貨幣,即法幣,同時將銀圓收回。銀圓於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直至1948年金圓券風暴後,銀圓曾一度在1949年7月起再被起用,國民黨政府並短暫發行等同於銀圓的紙幣,稱銀圓券。隨著國民黨撤出中國大陸,銀圓及銀圓券均在數個月後在中國大陸進入歷史。

轉載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A%80%E5%9C%93? 銀圓在中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7 11:48 , Processed in 0.1290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