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5|回復: 6

[純水無大礙] 臺灣小學生必修語言課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0-11 18: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空姐學台語 六四變「落死」

發音不準
台語幾乎是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必備語言,為了補救空姐的「菜台語」,華航為新進人員進行語言訓練,除了必須學十五國語言,台語更成為僅次於英文訓練的第二重要語言,華航透露,有些空姐學台語因發音不標準鬧笑話,甚至講出不雅的諧音,如喝「白(酒)」念成「恁北(你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喝白酒變「恁北」
二十多名華航新進人員昨參加語言訓練,除了英、日、法、義大利等多國語言,還要進行四小時的台語訓練。華航表示,因為一年有八、九百萬旅次的台灣旅客搭乘華航,所以特別注重台語發音,避免台語不標準鬧笑話。
華航舉例,曾有空服員問旅客要喝紅酒還是白酒時,把紅酒的「紅」說成「尪(台語丈夫之意)」,把白酒的「白」說是「北(台語爸爸之意)」,整句念成「恁尪還是恁北(你丈夫或你爸)」;「六六四」甚至念成「落落死」(摔死之意),鬧了不少笑話。
長榮也相當注重台語。長榮表示,錄取時若會台語有加分效果,如果不會講,也會提供訓練;但對外籍空服員要求較鬆,不過也須具備基本台語對話或詞彙能力。

台羅版拼音明年上路
教育部斷然定案 通用聯盟將抗爭
? ? ? ? ? ? ? ?
爭論已久的閩南語拼音系統終於定案,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大會昨決議,從現行的通用拼音、教會羅馬字與台語羅馬字等三大系統,採用符合國際化與語言學觀點的「台灣閩南語羅馬字」系統(簡稱「台羅」),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台羅版閩南語教材將較原規劃提前一年,於九十六學年度(明年九月)上路。

? ? ? ?
爭論已久
教育部斷然通過台羅版,主張用通用拼音的台灣語通用聯盟昨表示,將準備抗爭。全國學生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則認為,無論是什麼拼音,對小朋友來說都太辛苦了,林文虎說,小學生要學國語注音符號、英文音標和閩南語音標,實在學太多,且他認為母語教學根本不應強學音標。
教育部國語會主委童春發說,台羅系統是從教育部一九九七年公布的「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與通行一百多年的教會羅馬字系統整合而成,雖然許多人主張母語教學著重口說、不應學音標,且會造成學生負擔,但學習音標才能系統化,學會後可任意運用。
國語會大會共有二十七名委員,昨有十八人出席,出席者支持通用拼音的只有開南大學華語中心主任余伯泉,進行表決時,余伯泉憤而退席,十七位委員一致通過台羅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用現行輸入法
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說,拼音工作整合後,教育部將發行部編本閩南語教材、常用辭典與提供電腦輸入法軟體等,預定九十六學年度上路。
支持台羅拼音的學者紛紛提出台羅的優點,新竹教育大學台文所教授董忠司說,台羅系統可與國際接軌,且可用現行的電腦輸入法,不需再另行灌入輸入法,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李勤岸則說,台語有華語、客語沒有的濁音,例如「b」、「g」都找不到注音符號的對照,台羅拼音會比通用拼音更能呈現這些音的特色。

將準備繼續抗爭
台羅版拼音系統昨闖關成功後,余伯泉氣憤地說,台羅系統的起源是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TLPA),是國民黨時代的產物,而二○○二通用拼音是民進黨執政內通過的,質疑為何教育部無法捍衛執政黨的閩南語拼音系統主張,教育部斷然通過台羅版,台灣語通用聯盟後續將準備抗爭。
教師界則無太大反對聲浪,教育部鄉土語言輔導團諮詢教師鄭安住說,多數老師對使用任何一套版本皆無意見,只希望教育部盡快整合,出版教科書,避免亂象。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1 18: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閩南話?

閩南話(白話字:Ban-lam-gú),屬於漢語閩語的方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閩語。分佈在福建南部、臺灣、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島、閩西龍岩市區與漳平一帶、閩東寧德市的福鼎一帶、浙江南部蒼南、平陽、洞頭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其中,分佈在臺灣的臺灣話(亦稱為鶴佬話、台語、河洛語、福佬話等)即為閩南話的一支。

分佈地區

閩南語主要分佈在臺灣和福建,同時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和東南亞等地區也有分佈:

? ? * 江蘇省:宜興縣南部山區
? ? * 浙江省: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
? ?? ?? ? o 溫嶺縣之石塘一帶
? ?? ?? ? o 玉環縣之坎門鎮
? ?? ?? ? o 洞頸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角、倪嶼
? ?? ?? ? o 瑞安縣之北麂島、大南鄉
? ?? ?? ? o 平陽縣之水頭鎮、騰膠鎮、南麓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 ?? ?? ? o 泰順縣之東南角
? ?? ?? ? o 文成縣之東南角
? ?? ?? ? o 蒼南縣之靈溪鎮、礬山鎮、橋墩鎮、馬站鎮、藻溪鎮、炎亭鎮、觀美鎮、南宋鎮、霞關鎮
? ?? ?? ? o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 ? * 江西省:東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區
? ? * 廣東省:東部沿海地區及雷州半島
? ? * 海南省:以海口話、文昌話為代表,分佈遍及全島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 * 東南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次方言

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 ? * 漳州話
? ? * 泉州話
? ? * 浙南閩語
? ? * 潮汕話
? ? * 海南話
? ? * 雷州話



閩南語的分類

從語言系統來講,閩南語被多數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漢語方言。

然而也有學者質疑這種說法的正確性。理由如下:[來源請求]

第一,關於現今中國境內的不同漢語,其到底是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一直在學界有爭議。由於使用不同漢語的人之間,彼此基本上並無法用口語進行溝通,因此有學者認為,這些不同的漢語,基本上是「語言和語言」的關係,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關係(見Chao 1976;DeFrancis 1984,參見方言)。

第二,如果以閩南語當作討論主軸的話,已經有不少學者指出,閩南語本身和其他漢語之間的差異非常大(見董忠司 2001;林修澈 1994)。以王育德(1960)的研究為例,他就發現閩語廈門方言和北京話之間所共享的「同源詞」有48.9%,比英語和德語之間「同源詞」的比例(58.5%)來得低。也就是說,如果以「同源詞」當作指標來比較語言之相近程度的話,閩南語和北京話之間的差異,比英語和德語之間的差異要大。

以上述這些研究為基礎,最近有一些研究鶴佬話的學者,對鶴佬話的定位提出了一種不同的看法。他們試著將鶴佬話的結構和基本詞彙,與南島語系和侗台語系聯繫起來,而論證其他非漢語語言對於鶴佬話的強大影響(見Chin-an Li 2000;董忠司 1996;酒井亨 2002;趙加 1991等)。他們認為,閩南語可以被視為是屬於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而鶴佬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不過,這些研究結果目前仍然具有爭議性。

多數語言學家仍同意將鶴佬話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口語差異很大的方言並非只存在於漢語,比如德語在各地區的口語方言,其差異程度也是相當大的,但仍然都被視為德語的方言。所以不能把口語差異的大小作為方言和語言的評判標準。並且漢語雖然在不同的地區口語差異很大,但擁有文字上的高度統一性,這與西方語言文字顯著的差異是不同的。





歷史

中國漢朝末年的三國時代,中原發生戰亂,難民開始進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語言發生變化,而逐漸形成了最初期的閩語。然而,漢人大規模入閩,則是始於「永嘉之禍」,由於晉室南遷,大批北方漢人入閩,而帶來了3世紀時北方的口語音,而「泉州語」亦於此時漸漸形成。

唐代時,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漳州,帶來了7世紀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紀時,王潮兄弟又帶軍隊入閩平黃巢之亂,也帶入了當時的中古音。從以上的兩批移民,所帶來的北方口語,經過一番演變就形成了所謂的「漳州語」的基礎。

明末學者對於當時閩南語進行系統整理,十五音因而誕生。

閩南話(白話字:Ban-lam-gú),屬於漢語閩語的方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閩語。分佈在福建南部、臺灣、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島、閩西龍岩市區與漳平一帶、閩東寧德市的福鼎一帶、浙江南部蒼南、平陽、洞頭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其中,分佈在臺灣的臺灣話(亦稱為鶴佬話、台語、河洛語、福佬話等)即為閩南話的一支。

分佈地區

閩南語主要分佈在臺灣和福建,同時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和東南亞等地區也有分佈:

? ? * 江蘇省:宜興縣南部山區
? ? * 浙江省: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
? ?? ?? ? o 溫嶺縣之石塘一帶
? ?? ?? ? o 玉環縣之坎門鎮
? ?? ?? ? o 洞頸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角、倪嶼
? ?? ?? ? o 瑞安縣之北麂島、大南鄉
? ?? ?? ? o 平陽縣之水頭鎮、騰膠鎮、南麓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 ?? ?? ? o 泰順縣之東南角
? ?? ?? ? o 文成縣之東南角
? ?? ?? ? o 蒼南縣之靈溪鎮、礬山鎮、橋墩鎮、馬站鎮、藻溪鎮、炎亭鎮、觀美鎮、南宋鎮、霞關鎮
? ?? ?? ? o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 ? * 江西省:東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區
? ? * 廣東省:東部沿海地區及雷州半島
? ? * 海南省:以海口話、文昌話為代表,分佈遍及全島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 * 東南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次方言

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 ? * 漳州話
? ? * 泉州話
? ? * 浙南閩語
? ? * 潮汕話
? ? * 海南話
? ? * 雷州話



閩南語的分類

從語言系統來講,閩南語被多數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漢語方言。

然而也有學者質疑這種說法的正確性。理由如下:[來源請求]

第一,關於現今中國境內的不同漢語,其到底是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一直在學界有爭議。由於使用不同漢語的人之間,彼此基本上並無法用口語進行溝通,因此有學者認為,這些不同的漢語,基本上是「語言和語言」的關係,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關係(見Chao 1976;DeFrancis 1984,參見方言)。

第二,如果以閩南語當作討論主軸的話,已經有不少學者指出,閩南語本身和其他漢語之間的差異非常大(見董忠司 2001;林修澈 1994)。以王育德(1960)的研究為例,他就發現閩語廈門方言和北京話之間所共享的「同源詞」有48.9%,比英語和德語之間「同源詞」的比例(58.5%)來得低。也就是說,如果以「同源詞」當作指標來比較語言之相近程度的話,閩南語和北京話之間的差異,比英語和德語之間的差異要大。

以上述這些研究為基礎,最近有一些研究鶴佬話的學者,對鶴佬話的定位提出了一種不同的看法。他們試著將鶴佬話的結構和基本詞彙,與南島語系和侗台語系聯繫起來,而論證其他非漢語語言對於鶴佬話的強大影響(見Chin-an Li 2000;董忠司 1996;酒井亨 2002;趙加 1991等)。他們認為,閩南語可以被視為是屬於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而鶴佬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不過,這些研究結果目前仍然具有爭議性。

多數語言學家仍同意將鶴佬話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口語差異很大的方言並非只存在於漢語,比如德語在各地區的口語方言,其差異程度也是相當大的,但仍然都被視為德語的方言。所以不能把口語差異的大小作為方言和語言的評判標準。並且漢語雖然在不同的地區口語差異很大,但擁有文字上的高度統一性,這與西方語言文字顯著的差異是不同的。





歷史

中國漢朝末年的三國時代,中原發生戰亂,難民開始進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語言發生變化,而逐漸形成了最初期的閩語。然而,漢人大規模入閩,則是始於「永嘉之禍」,由於晉室南遷,大批北方漢人入閩,而帶來了3世紀時北方的口語音,而「泉州語」亦於此時漸漸形成。

唐代時,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漳州,帶來了7世紀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紀時,王潮兄弟又帶軍隊入閩平黃巢之亂,也帶入了當時的中古音。從以上的兩批移民,所帶來的北方口語,經過一番演變就形成了所謂的「漳州語」的基礎。

明末學者對於當時閩南語進行系統整理,十五音因而誕生。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1 18:14:52 | 顯示全部樓層

各方言之間的親近性


閩台片

亦即本土閩南語。漳州和泉州是語言學範疇內所指的各種閩南方言的發源地,所有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方面微有區別,但相互之間有嚴格地對應關係;語法及用詞則基本一致。明清以來出現的廈門話和臺灣話(兩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縣(市)方言混合而成,均是亦漳亦泉、或說是不漳不泉。廈門話和臺灣話被視為典型的閩南話。閩台片的閩南話內部較為統一。東南亞的福建話也就是指閩台片的閩南語。


浙南片

明末清初時期,有大量的閩南人(主要是龍溪、海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遷徙到浙南的蒼南縣、平陽縣、玉環、洞頭一帶以及福建東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帶。浙南與閩東地理相連,口音亦相近,這個片區統稱為「浙南片」。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是甌語,閩東是福州語系)的影響,與閩南本土的閩南話形成一定差別,蒼南人習慣把這種方言稱為「浙南閩語」。現代的浙南閩語與閩台片的閩南語相比較,主要是入聲韻、鼻化韻的退化消失以及用詞方面的差別。但總體而言,浙南閩語基本還是保留了本土閩南語的其它特點。相對來說,浙南閩語要比潮汕話更接近閩台片閩南語。


潮汕片


潮汕話與閩台片的閩南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間差別仍舊十分明顯。其語法與閩台片相同,辭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縱然如此,彼此雖然各講各的可是還算能溝通無礙,基本上潮閩雙方都可很快速的融入對方的語系裡。在潮汕話和閩台片相交融的地區,兼具有二者的發音特色,如福建詔安、新加坡等。潮汕話除了分佈於潮汕地區以外,還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眾多潮人聚居地。

現在使用潮州話的地區,主要有潮汕地區以及海外潮人聚居的地方。泰國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柬埔寨的大部分華人和越南的一部分華人使用潮州話。全世界以潮州話為母語的大概有3000萬人。是中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有名的戲曲荔鏡記 (陳三、五娘跨越階級性的愛情故事),來自潮州地區,亦廣傳於閩南,臺灣等地,以潮州府城話為標準。


海南片

海南話據說是由閩南(一說莆田)人遷移過去之後與當地語言混合後形成的一種閩方言。

海南話以文昌話為代表,與其他片區的閩南話的差別最大,基本上不能溝通。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1 18: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保留古漢語成份


子音

閩南語的子音(聲母)直接繼承上古漢語的聲母系統。在這一方面,閩南語並沒有受到中古時期漢語系語音演變的影響。現在普遍認為上古漢語有19個聲母。按照傳統的閩南語十五音分析,閩南語的聲母有15個,就是說上古漢語的19個聲母閩南語保留了15個。

上古漢語有一些特點:

? ?1. 古無輕唇音
? ?2. 古無舌上音
? ?3. 古多舌音

這些重要的古代漢語語音現象,閩南語保存得很好,反映上述上古漢語的特點,以下逐一分析:

? ?1. 閩南語的「非組」和「幫組」聲母讀法相同,例如「飛」([pue44]/[pe44]),「蓬」([p?a?24]),「吠」([pui22]),「微」([bi24])。
? ?2. 「知組」和「端組」的聲母讀法相像,例如「豬」([ti44]/[tu44]/[t?44]),「醜」([t?iu53]),「程」([t?i?24])。
? ?3. 很多「章組」的字聲母讀法和「端組」相同,例如「唇」([tun24]),「振」([tin53])「召」([tiau22]),「注」([tu21])。



母音和聲調

閩南語的母音和聲調,體現中古音的特點。母音方面,閩南語完整保存中古音6個複音韻韻尾,其中[-p], [-t], [-k]是塞音,[-m], [-n], [-?]是鼻音。

聲調方面,中古音「平上去入分陰陽」的特點在閩南語得到體現。漳州腔有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去、陽入7個調,泉州腔更加保存陽上調。


詞語

現在閩南語的詞語,有很多屬於古漢語的成份,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例如閩南俗語「日時走拋拋,暗時點燈膋」中的「膋」就是那個時代的語言。(《詩經?小雅?信南山》有:「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又如「衫褲」「人客」「趁錢」「眠床」「精肉」「滾水」等等都是唐宋以來古漢語的用詞。

閩南語一些構詞方式和現代漢語相反,但是和古漢語相同,例如「鴨母」「風颱」「人客」「親堂」「骹手」等。


古代閩越語成份

閩南語的形成是古代中原漢語和閩越族語言相融合的過程。現在閩南語仍然保留很多古代閩越語的成份,例如ka-cháu(虼蚤或蟉蚤)、ka-cho?ah(虼蠽或蟉蠽)、ka-lēng(鵁鴒或鵁閵)、tō?-kau(杜猴)、tō?-ún(杜蚓或土蚓)、káu-hiā(蚼蟻或狗蟻)、ka-lún-sún(交懍損、加懍損、交懍恂或加懍恂)、phah-kha-chhiù?(拍咳啾)、tio?h-ka-cha?k(著咳嗾)。
[編輯]

外來語借詞

從唐朝開始,泉州已發展為東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泉州。從此閩南一帶和中東和東南亞的來往更加頻繁。出洋的華僑把外鄉的語言帶到福建,時間久了,有的外來語的語詞進入閩南語,成為閩南語的一部份。例如sat-b?n(雪文)、pa-sat(巴剎)、chi-ku-la?t(巧克力)、chu-lu?t(雪茄)、phia?t-á(碟子)、tōng-kak(拐杖)、si?p-pán-á(鐵板手)、ba?k-thau(商標)、àu-sài(出界)、te?k-s?(計程車)、pa-sū(巴士車)、má-tih(死亡)、gō?-kha-kī(騎樓過廊)、ka-po?k/ka-pò?-m?(木棉)、ko-pi(咖啡)。

台灣閩南語有更多外來語借詞,其中大多是日語借詞,例如o?-tó?-bái, khí-mo?-chih, chu-ná-mih, tò-sàng, sa-sí-mih。此外,也吸收一些平埔族語和其他外語的成份。
[編輯]

複雜的文白異讀

閩南語文白異讀現象,在漢語系語言當中比較複雜。「文」就是「文讀音」,又稱為「讀冊音」;「白」就是「白話音」或「口語音」。文讀音和白讀音是兩個互相對應的系統。很多漢字都有文白異讀,有些更有多個白讀音。文白系統的形成經歷了很複雜的歷史過程。文白異讀的舉例如下:
漢字 ? ? ? ? 文讀音 ? ? ? ? 白話音
成 ? ? ? ? sêng ? ? ? ? sia?, chia?, chhia?
上 ? ? ? ? siōng / siāng ? ? ? ? chiū?, chhiū?
漳 ? ? ? ? chiang ? ? ? ? chiu?, cheng

字音用文讀或白讀視詞語而定,例如「成」字在「成功」中讀sêng,「幾成」讀sia?,「成做」(成為)讀chia?,「成家」讀chhia?,不能互相混用。有些詞語以文讀和白讀區別不同意思。例如「大人」的文讀音tāi-j?n是對別人的敬稱,白讀音tōa-lang是指成年人。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1 18:17:17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話

台灣話(白話字:Tai-oan-oē),或稱台語、Hōló話,蓋指台灣使用的閩南語,與同屬閩南語的廈門話十分親近,能夠通話。由於政治、學術、歷史等因素,台灣話亦有諸多別名,參見#名稱。

台灣自明末即以閩南人占多數,使得閩南語在台灣曾長期成為共用語,並逐漸演化出別於原鄉的特色而得「台灣話」之名。雖然日治及中華民國接收後,日語與標準漢語取代其公用語地位,但迄今仍為台灣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之一。

名稱

台灣話主要有下列幾個名稱:

? ? * 台灣話:台灣社會的傳統習稱;但有人也認為「台灣話」應該指廣義的台灣話,即亦包括台灣客家話及原住民語言、外省語言等。參見台語條目。
? ? * 台灣語:日本統治時期日本人對台灣話的稱呼。
? ? * hok-lo話(客語發音):客家人早期稱閩南人為「hok-lo 人」,而閩南語即為「hok-lo 話」。
? ? * 福佬話:部分學者對「hok-lo 話」的本字考證,認為「hok-lo」本字為「福佬」。不過這種考證結果是否準確,有一定的爭議。詳見鶴佬條目。
? ? * 鶴佬話:部分台灣學者所提出,將「Hō-ló」純粹以字精確記音而打造出來的新詞彙,此詞有專指台灣閩南語的傾向。1
? ? * 河洛話:「河洛」為「Hō-ló」的音譯之一,有學者認爲這與台灣話來自古代中原河洛地區相關。
? ? * 台灣閩南語:由部分學者所提出[1],爭議較少。



歷史






閩語渡台
1625年荷治時期台灣地圖
放大
1625年荷治時期台灣地圖

明朝末年政治紊亂,陸續有閩粵籍移民渡海抵台。最初進行集體移民與農業開墾者,首推顏思齊與鄭芝龍。顏思齊於1622年,率領部下佔據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進而開拓諸羅山(今嘉義市)。顏氏死後,霸權由鄭芝龍承之,遂橫行於台灣海峽。1628年,接受明朝招撫。[2]

崇禎年間,福建地區連年饑荒,鄭芝龍建議福建巡撫熊文燦,招民數萬人並給予三金一牛(一人銀三兩、三人牛一頭),吸引至台灣開墾。[3]雖然不少人在經濟改善後即返回家鄉,但亦有一部份落地生根、與台灣原住民(多數為平埔族)通商、甚至通婚,並將閩南語一併傳播至台灣,成為台灣話形成的濫觴。


台灣話形成與廈門話

1624年及1626年,荷蘭、西班牙先後佔領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及雞籠(今基隆市)。在荷蘭人統治台灣的40年中,曾召募更多泉、漳甚至客籍漢人開墾台灣。在長期與平埔族雜處與荷蘭人的統治下,隨移民來台的閩南語亦開始出現別於原鄉的變化。例如台灣話至今仍稱混凝土為「紅毛土」(ang-mn?g-th?·)、豌豆稱「荷蘭豆」(h?-lan-tāu)、火柴為「番仔火」(hoan-á-hóe)等,都是當年所留下的痕跡。

明末鄭成功抗清失敗後,1661年率大軍攻佔台灣、驅除荷人,建立鄭氏王朝。鄭家出身泉州,鄭氏王朝之文教制度的定立者陳永華,也是泉州人,而其所帶來的軍民也大多數是泉州人。因此,此時在台灣的閩南語以泉州音為優勢。[來源請求]

1683年,施琅攻台,明鄭王朝覆亡,清廷正式統治台灣。翌年,清廷為防遺民造反,頒布渡台禁令,以嚴格條件限制人民渡台。其中以粵籍禁渡,造成客家人比較晚來台灣,而埋下閩南語成為台灣優勢語言的遠因。雍正、乾隆之世,禁令漸鬆。1862年因牡丹社事件,欽差大臣沈葆禎來台辦理防務,遂以「開山撫番」為名招徠墾野,因而解除了長達百年以上的渡台禁令。

在清廷統治台灣的200餘年間,閩人來台人數激增,其中又以漳、泉兩地最多,閩南語亦隨移民傳播至台灣各地。雖然泉漳械鬥,但日後由於交通發達、漳泉居民混居,使得漳泉兩腔開始混淆。除了宜蘭、鹿港等少數地區保存較純正的口音以外,台灣各地多通用一種「不漳不泉」,或「亦漳亦泉」的新閩南語。語言學家洪惟仁等學者稱之漳泉濫,即漳泉混合之意。[4]

值得一提的是,1842年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逐漸成為閩南地區對外的門戶。由於廈門位於泉州、漳州間,使得此時期形成的廈門話也是一種「半漳半泉」的閩南語,亦取代泉州話成為閩南語優勢腔。[5]由於台灣話內部漳泉混合程度不一,曾長期將廈門話奉為標準而編纂辭書至日治時代,但兩語仍有細微的不同。

近代

甲午戰爭後,1985年戰敗的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予日本而與閩南原鄉斷絕往來。在日本占領期間,教育方面推行日本語為國語的政策,日本語在政治上佔盡優勢,亦取代台灣話成為族際公用語。然而,台灣話亦自日語大量吸收新詞彙,例如廁所稱「便所」(piān-só·)、面積單位「坪」(pê?)等,甚至直接借用日語音如瓦斯「??」、摩托車「?????」等,使得與原鄉語言更有區別。

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推行「國語家庭」,造成台灣都市一片日語聲。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才又復興。但台灣話已受到嚴重傷害,最明顯的是文讀系統衰落,退居成為純粹的生活語言。[6]此後,一般人已難以台灣話讀出詩詞或古文。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兩岸曾一度恢復交流,然因國共內戰後又隨即進入分治局面。國民黨政府戰敗時,帶著大批軍隊與難民撤退台灣,使得台灣人口由600萬劇增至800萬,為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動。日後嚴厲推行國語(普通話)、台灣話等方言在公共場合禁止使用等政策,使得台灣話開始走下坡,但也有不少詞彙流入台灣話中,甚至彼此影響而形成台灣國語。直至近十年本土意識抬頭,才有比較多學者投入研究。


語音
注意:本條目含有Unicode的國際音標字元。如果你的電腦不支援,有關字元會顯示錯誤成空格、問號或者方格等。參看Wikipedia:國際音標字元。

台灣話與其他漢語系語言同為聲調語言,聲調在語句中有辨義作用,亦有不少複繁的變調規則。

台灣話繼承閩南語文(文讀)、白(白話)異讀的音韻體系,亦即同一漢字常有文白發音不同的情形[7]。白話音是日常生活語言的發音;文讀音則是閱讀漢語古文經典時的讀音。目前在生活詞彙使用上,文白交疊的情形所在多有,但不致造成溝通的困難。

對中國北方人而言,閩南語系的音韻與北方話相距極大,基礎對話更是全然無法理解,在清代時期常需以筆談纔得以溝通。例如清康熙順天大興人(今北京市)黃叔璥曾任巡台御史,在著作《臺海使槎錄》中,對臺南一地居民語言有以下有趣記述:
? ? ? ? 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待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 ? ? ?

黃叔璥以官話的觀點批評台灣話,不禁讓人莞爾。但也可以反映台灣話與官話之懸殊,讓黃叔璥感覺有如「鴃舌鳥語」(鴃,即伯勞鳥,此成語喻語言之難懂)。


台灣話(白話字:Tai-oan-oē),或稱台語、Hōló話,蓋指台灣使用的閩南語,與同屬閩南語的廈門話十分親近,能夠通話。由於政治、學術、歷史等因素,台灣話亦有諸多別名,參見#名稱。

台灣自明末即以閩南人占多數,使得閩南語在台灣曾長期成為共用語,並逐漸演化出別於原鄉的特色而得「台灣話」之名。雖然日治及中華民國接收後,日語與標準漢語取代其公用語地位,但迄今仍為台灣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之一。

名稱

台灣話主要有下列幾個名稱:

? ? * 台灣話:台灣社會的傳統習稱;但有人也認為「台灣話」應該指廣義的台灣話,即亦包括台灣客家話及原住民語言、外省語言等。參見台語條目。
? ? * 台灣語:日本統治時期日本人對台灣話的稱呼。
? ? * hok-lo話(客語發音):客家人早期稱閩南人為「hok-lo 人」,而閩南語即為「hok-lo 話」。
? ? * 福佬話:部分學者對「hok-lo 話」的本字考證,認為「hok-lo」本字為「福佬」。不過這種考證結果是否準確,有一定的爭議。詳見鶴佬條目。
? ? * 鶴佬話:部分台灣學者所提出,將「Hō-ló」純粹以字精確記音而打造出來的新詞彙,此詞有專指台灣閩南語的傾向。1
? ? * 河洛話:「河洛」為「Hō-ló」的音譯之一,有學者認爲這與台灣話來自古代中原河洛地區相關。
? ? * 台灣閩南語:由部分學者所提出[1],爭議較少。



歷史






閩語渡台
1625年荷治時期台灣地圖
放大
1625年荷治時期台灣地圖

明朝末年政治紊亂,陸續有閩粵籍移民渡海抵台。最初進行集體移民與農業開墾者,首推顏思齊與鄭芝龍。顏思齊於1622年,率領部下佔據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進而開拓諸羅山(今嘉義市)。顏氏死後,霸權由鄭芝龍承之,遂橫行於台灣海峽。1628年,接受明朝招撫。[2]

崇禎年間,福建地區連年饑荒,鄭芝龍建議福建巡撫熊文燦,招民數萬人並給予三金一牛(一人銀三兩、三人牛一頭),吸引至台灣開墾。[3]雖然不少人在經濟改善後即返回家鄉,但亦有一部份落地生根、與台灣原住民(多數為平埔族)通商、甚至通婚,並將閩南語一併傳播至台灣,成為台灣話形成的濫觴。


台灣話形成與廈門話

1624年及1626年,荷蘭、西班牙先後佔領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及雞籠(今基隆市)。在荷蘭人統治台灣的40年中,曾召募更多泉、漳甚至客籍漢人開墾台灣。在長期與平埔族雜處與荷蘭人的統治下,隨移民來台的閩南語亦開始出現別於原鄉的變化。例如台灣話至今仍稱混凝土為「紅毛土」(ang-mn?g-th?·)、豌豆稱「荷蘭豆」(h?-lan-tāu)、火柴為「番仔火」(hoan-á-hóe)等,都是當年所留下的痕跡。

明末鄭成功抗清失敗後,1661年率大軍攻佔台灣、驅除荷人,建立鄭氏王朝。鄭家出身泉州,鄭氏王朝之文教制度的定立者陳永華,也是泉州人,而其所帶來的軍民也大多數是泉州人。因此,此時在台灣的閩南語以泉州音為優勢。[來源請求]

1683年,施琅攻台,明鄭王朝覆亡,清廷正式統治台灣。翌年,清廷為防遺民造反,頒布渡台禁令,以嚴格條件限制人民渡台。其中以粵籍禁渡,造成客家人比較晚來台灣,而埋下閩南語成為台灣優勢語言的遠因。雍正、乾隆之世,禁令漸鬆。1862年因牡丹社事件,欽差大臣沈葆禎來台辦理防務,遂以「開山撫番」為名招徠墾野,因而解除了長達百年以上的渡台禁令。

在清廷統治台灣的200餘年間,閩人來台人數激增,其中又以漳、泉兩地最多,閩南語亦隨移民傳播至台灣各地。雖然泉漳械鬥,但日後由於交通發達、漳泉居民混居,使得漳泉兩腔開始混淆。除了宜蘭、鹿港等少數地區保存較純正的口音以外,台灣各地多通用一種「不漳不泉」,或「亦漳亦泉」的新閩南語。語言學家洪惟仁等學者稱之漳泉濫,即漳泉混合之意。[4]

值得一提的是,1842年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逐漸成為閩南地區對外的門戶。由於廈門位於泉州、漳州間,使得此時期形成的廈門話也是一種「半漳半泉」的閩南語,亦取代泉州話成為閩南語優勢腔。[5]由於台灣話內部漳泉混合程度不一,曾長期將廈門話奉為標準而編纂辭書至日治時代,但兩語仍有細微的不同。

近代

甲午戰爭後,1985年戰敗的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予日本而與閩南原鄉斷絕往來。在日本占領期間,教育方面推行日本語為國語的政策,日本語在政治上佔盡優勢,亦取代台灣話成為族際公用語。然而,台灣話亦自日語大量吸收新詞彙,例如廁所稱「便所」(piān-só·)、面積單位「坪」(pê?)等,甚至直接借用日語音如瓦斯「??」、摩托車「?????」等,使得與原鄉語言更有區別。

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推行「國語家庭」,造成台灣都市一片日語聲。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才又復興。但台灣話已受到嚴重傷害,最明顯的是文讀系統衰落,退居成為純粹的生活語言。[6]此後,一般人已難以台灣話讀出詩詞或古文。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兩岸曾一度恢復交流,然因國共內戰後又隨即進入分治局面。國民黨政府戰敗時,帶著大批軍隊與難民撤退台灣,使得台灣人口由600萬劇增至800萬,為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動。日後嚴厲推行國語(普通話)、台灣話等方言在公共場合禁止使用等政策,使得台灣話開始走下坡,但也有不少詞彙流入台灣話中,甚至彼此影響而形成台灣國語。直至近十年本土意識抬頭,才有比較多學者投入研究。


語音
注意:本條目含有Unicode的國際音標字元。如果你的電腦不支援,有關字元會顯示錯誤成空格、問號或者方格等。參看Wikipedia:國際音標字元。

台灣話與其他漢語系語言同為聲調語言,聲調在語句中有辨義作用,亦有不少複繁的變調規則。

台灣話繼承閩南語文(文讀)、白(白話)異讀的音韻體系,亦即同一漢字常有文白發音不同的情形[7]。白話音是日常生活語言的發音;文讀音則是閱讀漢語古文經典時的讀音。目前在生活詞彙使用上,文白交疊的情形所在多有,但不致造成溝通的困難。

對中國北方人而言,閩南語系的音韻與北方話相距極大,基礎對話更是全然無法理解,在清代時期常需以筆談纔得以溝通。例如清康熙順天大興人(今北京市)黃叔璥曾任巡台御史,在著作《臺海使槎錄》中,對臺南一地居民語言有以下有趣記述:
? ? ? ? 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待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 ? ? ?

黃叔璥以官話的觀點批評台灣話,不禁讓人莞爾。但也可以反映台灣話與官話之懸殊,讓黃叔璥感覺有如「鴃舌鳥語」(鴃,即伯勞鳥,此成語喻語言之難懂)。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1 18: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優勢腔


母音

台灣語在絕大多數的地區使用6個母音,僅有部份泉州腔較濃厚的地區保留泉州特有母音。在文字方面,白話字(a、e、i、o、o·、u)與台灣語假名(?、?、?、?、?、?)的設計,亦反映6個母音的情況。

然而,蚵(白話字:o;假名:?)在台灣話中有兩種讀法:分別是優勢腔的[o]及以臺南、高雄為首的[?]。
台灣話母音 符號 用例
IPA 注音符號 白話字 例字
a ㄚ a 阿
e ㄝ e 矮
i ㄧ i 伊
o ㄛ o 蚵
? ㄜ o 蚵
? ? o. 烏


子音

鶴佬話的子音(聲母),以白話字(POJ)的拼寫系統爲例,包括零聲母與以下音素:
清音 鼻音 濁音 邊音 擦音
不送氣 送氣
雙唇音 p 卑 ph 披 m 棉 b 未
舌音 t 知 th 恥 n 尼 l 離
齒音 ch 之 chh 癡 j 兒 s 詩
舌根音 k 基 kh 欺 ng 硬 g 疑
喉音 h 希




聲調

傳統聲調名稱,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各分陰、陽,共八個聲調,清音為陰調,濁音為陽調。而北京話(普通話)已經濁音清化了,進而入聲調消失且併入其它三聲。今閩南語泉州話完整地保留了傳統的八聲;惟鶴佬話、廈門話、漳州話、同安話只保留了七個聲調,即第6聲混入第7聲(傳統聲韻學的說法是「陽上變去」,即上聲已不分陰、陽),因此基本上鶴佬話只有七個聲調。
鶴佬話聲調表(以白話音為例) 聲調 漢音 聲高 送氣 調性描述 調號標注 舉例(拼音)
1 陰平(清音) 高聲 長 語調上揚聲高,屬高平音   獅 (sai)
2 陰上(清音) 降聲 長 語調重短氣下,屬高降音 /  虎 (hó·)
3 陰去(清音) 低聲 長 語調低下氣收,屬下突音 \  豹 (pà;)
4 陰入(清音) 促聲 短 語調平出氣穩,屬低促音 -h, -t, -k, -p 鱉 (pih),鴨 (ah)
5 陽平(濁音) 回聲 長 語調低粘回升,屬迴旋音 ^  熊 (h?m),牛 (g?;)
6 (屬於音韻學上的陽上(濁音,屬迴升音),今已混入第7聲) ——
7 陽去(濁音) 中聲 長 語調中轉基平,屬基調音 —  象 (chhiū?;)
8 陽入(濁音) 入聲 短 語調促短急切,屬高促音 │ 鹿 (lok)


連續變調

鶴佬話的連續變調很普遍。一般連續變調遵循規律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現象。

本調第5聲調值24,變後第7聲調值22。

本調第7聲調值22,變後第3聲調值21。

本調第3聲調值21,變後第2聲調值53。

本調第2聲調值53,變後第1聲調值44。

本調第1聲調值44,變後第7聲調值22。

本調第8聲調值4,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4聲調。

本調第4聲調值32,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8聲調。

本調第8聲調值4,喉塞音韻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3聲。

本調第4聲調值32,喉塞音韻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2聲。

表記系統

台灣話有數種相異表記系統:

* 漢字
* 台灣語言音標: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簡稱TLPA
* 白話字(Pe?h-ōe-jī):又稱教會羅馬字、閩南白話字(中國大陸的說法)、台語羅馬字,簡稱POJ
* 台語方音符號:ㄅㄆㄇ式
* 台語通用拼音
* 台語現代文:Modern Literal Taiwanese by Taiwanese Modern Spelling System,簡稱MLT/TMSS
* 普實台文:Phofsit Daibuun,簡稱PSDB
* 漢字與羅馬字拼音混用(漢羅混用)
* 台灣語假名:日本統治時期使用

台灣話與廈門話


形成差異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閩南語當中,台灣閩南語與廈門話在發音上最為接近[8],同時兩者也有一些差異。一些學者指出,這兩種語言在語言形成的角度來說至少有以下四種不同:

1. 台灣各大城市的居民並非直接由漳州和泉州搬過來的;而廈門的居民則大多直接遷自漳州和泉州。
2. 早在17世紀明末清初的時候,大批的移民就已經移居台灣,因此臺南建府的時間相當早;而廈門市的急速興起,則是19世紀五口通商以後的事。
3. 台灣由於交通、學校制度、電視、廣播事業發達,工商業、徵兵、就業、就學所帶來人口的流動量和交流量遠超過福建,以致於台灣閩南語的內部差異微小,互相通話毫無阻礙。廈門話雖然素有「閩南話的標準話」之威信,範圍卻只限於廈門市和它的近郊,不論是人口或地域,都不如內部差異微小的台灣閩南語。
4. 廈門的住民和泉州、漳州之間的來往從來沒有斷絕過;而台灣跟中國大陸居民的往來,曾有清代的海禁、日本的統治、國共的對立等,彼此影響的機會比較小(鄭良偉 1987)。



詞彙差異

而歷來對於台灣閩南語與廈門話語言本身的比較研究,學者們一致的結論是:雖然台灣閩南語與廈門話都是由漳州話和泉州話混合而成,但二者混雜的方式不太一樣。其中在語音及語法上的差異很小,尤其台灣閩南語中的臺北話跟廈門話在語音上最為接近。台灣閩南語和廈門話最主要的差異是在詞彙方面,約有10﹪的不同(王育德 2002;鄭良偉 1987;周長楫 1996;張振興 1997;梁淑慧 2004)。這些詞彙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兩地因受本身自然或文化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的特有詞彙。如:鶴佬話的大甲藺、在來米、九孔、花枝、唐山……等。
2. 對於同一個事物或概念的用詞有異。如:「黑板」在台灣閩南語是「烏枋(o?-pang)」,廈門話是「烏牌(o?-pai)」。「鈔票」在台灣閩南語是「銀票(g?n/g?n-piò)」,廈門話是「紙字(chóa-lī)」……等。
3. 有些詞語,詞義範圍的大小不同。如:「烏白(o?-pe?h)」在台灣閩南語可指(a)黑和白。(b)胡亂。如:烏白講、烏白做。廈門話則無(b)義。又如「古意(kó?-ì)」在台灣閩南語意為「忠厚老實」;廈門話除此意之外,另有「古道熱腸」之意。
4. 由於兩地的華語詞(普通話)不同而帶來的差異,表現在現代的、科技的詞彙上。如:鶴佬話的「電腦」,在廈門話裏也可以稱為「計算機」。台灣閩南語的「計程車」廈門話也常被稱為「出租汽車」……等。
5. 台灣閩南語因歷史背景而特有的外語借詞,尤其是日語借詞為數眾多,是其他各地閩南語所沒有的。如﹕甲(土地面積單位,荷蘭語)、放送(廣播,日語)、tha-tha-mih(榻榻米)、水道水(自來水,日語)……等。(詳見下一節的說明)



標準語問題

廈門自19世紀中葉成為通商口岸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大陸閩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廈門話也逐漸成為閩南地區的優勢方言,取代了早期泉州話、漳州話的地位而被視為是閩南話的代表(周長楫 1996;張振興,1997)。而台灣在日治時期到40、 50年代之間,也確實有把廈門話視為台灣閩南語的標準語並加以倣效的傾向(王育德 2002;鄭良偉,1987)。但這種觀念在現在已經消失,由台灣民間語言及媒體語言的自然使用、字典詞典及教科書的編輯等看來,所使用的都是台灣閩南語而不是廈門話(鄭良偉 1987)。

鶴佬話和台灣原住民文化以及外來文化的交融

如上一節所述,台灣的鶴佬話在三百多年的發展下,由於種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參見台灣歷史),原本由閩籍先民帶來的閩南語,也由於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影響、殖民政權種種語言的影響、以及與外界接觸的影響,而和福建本土產生了一些差距。不過,這些外來語並不一定通用於全部講鶴佬話的人口,有些只流傳於特定族群和地區。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受平埔族語言影響者

1. 茫然不知實情 = a-se(阿西):源自南部平埔語 assey(不明白、不知)
2. 髮妻 = khan-chhiu(牽手):據稱源自平埔語,但此說尚未獲得學界全面認可



受馬來語影響者

1. 西谷米 = se-kok-bi:源自馬來語 sago
2. 檳榔 = pin-nng:源自馬來語 pinang



吸收西洋語言者

1. 打火機 = lai-ta: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lighter
2. 奶油 = khu-li-m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cream
3. 番茄 = tho-ma-to: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omato
4. 打工 = a-lu-bai-to: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德語的 Arbeit(見註)
5. 機車 = o-to-bai: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auto bike(自動腳踏車)(見註)
6. 卡車 = tho-la-k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ruck(見註)
7. 螺絲起子 = lo-lai-ba: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driver(screwdriver)
8. 短路 = sio-to: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short
9. 混凝土 = khong-ku-li: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concrete
10. 麵包 = phang: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葡萄牙語的 p?o
11. 番茄醬 = khe-chhah-ph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ketchup
12. 肥皂 = sap-bun:源自葡萄牙語的「sab?o」
13. 瓷磚 = thai-l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ile
14. 機車(腳踏車)手把或汽車方向盤 = han-to-l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handle
15. 收音機 = la-chio: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radio(見註)
16. 髮型設計 = set-to: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set
17. 襯衫 = sia-ch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shirt
18. 胸罩 = bu-la-jia: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法語)的 brassiere(brassière)(見註)
19. 領帶 = ne-ku-tai: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 necktie
20. 水管 = ho-s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荷蘭語的 hoos(見註)
21. 瓦斯 = ga-s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荷蘭語的 gas
22. 網球 = the-ni-s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ennis

* 註:此些用語另有其他說法。



受日本語影響者

1. 海苔 = no-li:源自日本語「??(海苔)」
2. 便當 = pian-tong:源自日本語「????(弁当)」
3. 阿給 = a-ge:源自日本語「?????(揚?豆腐)」(炸豆腐)的別稱:「??」
4. 黑輪(關東煮裡的魚漿製品)= ou-lian:源自日本語「???」
5. 天婦羅(甜不辣)= thian-puh-la:源自日本語「????」(但是日本所謂的????指的是一種肉類或蔬菜裹麵粉油炸的食物,跟台灣的天婦羅不同,參見天婦羅)。而日本語又是借自葡萄牙語 tempero)
6. 山葵 = wa-sa-bi:源自日本語「???(山葵)」
7. 生魚片 = sa-si-mi:源自日本語「???(刺身)」
8. 黑鮪魚 = tho-lo:源自日本語「??」:鮪魚肚肉(特指富油脂的部分)(見註)
9. 章魚 = tha-kho:源自日本語「??(章魚)」
10. (做事)乾脆 = a-sa-li:源自日本語「????」(日語是指清爽,引申為做事不拖泥帶水)
11. 司機 = un-chiang:司機的日本語為「??????(運転手)」,暱稱「運???(?????)」(這個詞在日語有輕蔑之意)(見註)
12. 老先生 = o-ji-sang:源自日本語「????」(日語中是晚輩對中年男子的敬稱)
13. 老太太 = o-ba-sang:源自日本語「????」(日語中是晚輩對中年女子的敬稱)(在台灣中南部更有「a-sang」的說法)
14. 榻榻米 = tha-tha-mi:源自日本語「???(畳)」
15. (銀行)戶頭 = kháu-chō:源自日本語「???(口座)」(「口座」在台灣中南部較常使用,北部多用「戶頭」)
16. (房屋)裝潢 = si-a-ge:源自日本語「???(仕上?)」(見註)
17. 出差 = chhut-tiu?:源自日本語「??????(出張)」(「出張」老一輩的台灣人會使用,年輕一輩多用「出差」)
18. (礦坑)支坑 = kha-ta:源自日本語「??(方)」(「kha-tha(tha台語變音為ta)」一般只用在台灣中北部的礦場,表示礦工在那一支坑)
19. 心情(情緒,感覺)= ki-mo-chi:源自日本語「???(気持)」(見註)
20. (某某)先生 = sang:源自日本語「??(様)」(見註)
21. 父親 = to-sang:源自日本語「????(父??)」(見註)
22. 母親 = ka-sang:源自日本語「????(母??)」(見註)
23. 兄 = ni-sang:源自日本語「????(兄??)」(見註)
24. 姐 = ne-sang:源自日本語「????(姉??)」(見註)
25. 住宿、休息 = khiu-khe:源自日本語「?????(休憩)」
26. 胡蘿蔔 = nin-jin:源自日本語「????(人参)」(見註)
27. 壽司 = su-si:源自日本語「??」

* 註:此些用語另有其他說法。

轉自UWANTS

鶴佬話和台灣原住民文化以及外來文化的交融

如上一節所述,台灣的鶴佬話在三百多年的發展下,由於種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參見台灣歷史),原本由閩籍先民帶來的閩南語,也由於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影響、殖民政權種種語言的影響、以及與外界接觸的影響,而和福建本土產生了一些差距。不過,這些外來語並不一定通用於全部講鶴佬話的人口,有些只流傳於特定族群和地區。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受平埔族語言影響者

1. 茫然不知實情 = a-se(阿西):源自南部平埔語 assey(不明白、不知)
2. 髮妻 = khan-chhiu(牽手):據稱源自平埔語,但此說尚未獲得學界全面認可



受馬來語影響者

1. 西谷米 = se-kok-bi:源自馬來語 sago
2. 檳榔 = pin-nng:源自馬來語 pinang



吸收西洋語言者

1. 打火機 = lai-ta: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lighter
2. 奶油 = khu-li-m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cream
3. 番茄 = tho-ma-to: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omato
4. 打工 = a-lu-bai-to: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德語的 Arbeit(見註)
5. 機車 = o-to-bai: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auto bike(自動腳踏車)(見註)
6. 卡車 = tho-la-k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ruck(見註)
7. 螺絲起子 = lo-lai-ba: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driver(screwdriver)
8. 短路 = sio-to: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short
9. 混凝土 = khong-ku-li: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concrete
10. 麵包 = phang: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葡萄牙語的 p?o
11. 番茄醬 = khe-chhah-ph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ketchup
12. 肥皂 = sap-bun:源自葡萄牙語的「sab?o」
13. 瓷磚 = thai-l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ile
14. 機車(腳踏車)手把或汽車方向盤 = han-to-lu:源自日本語的「????」,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handle
15. 收音機 = la-chio: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radio(見註)
16. 髮型設計 = set-to: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set
17. 襯衫 = sia-ch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shirt
18. 胸罩 = bu-la-jia: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法語)的 brassiere(brassière)(見註)
19. 領帶 = ne-ku-tai: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 necktie
20. 水管 = ho-s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荷蘭語的 hoos(見註)
21. 瓦斯 = ga-s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荷蘭語的 gas
22. 網球 = the-ni-su:源自日本語「???」,而日本語又源自英語的 tennis

* 註:此些用語另有其他說法。



受日本語影響者

1. 海苔 = no-li:源自日本語「??(海苔)」
2. 便當 = pian-tong:源自日本語「????(弁当)」
3. 阿給 = a-ge:源自日本語「?????(揚?豆腐)」(炸豆腐)的別稱:「??」
4. 黑輪(關東煮裡的魚漿製品)= ou-lian:源自日本語「???」
5. 天婦羅(甜不辣)= thian-puh-la:源自日本語「????」(但是日本所謂的????指的是一種肉類或蔬菜裹麵粉油炸的食物,跟台灣的天婦羅不同,參見天婦羅)。而日本語又是借自葡萄牙語 tempero)
6. 山葵 = wa-sa-bi:源自日本語「???(山葵)」
7. 生魚片 = sa-si-mi:源自日本語「???(刺身)」
8. 黑鮪魚 = tho-lo:源自日本語「??」:鮪魚肚肉(特指富油脂的部分)(見註)
9. 章魚 = tha-kho:源自日本語「??(章魚)」
10. (做事)乾脆 = a-sa-li:源自日本語「????」(日語是指清爽,引申為做事不拖泥帶水)
11. 司機 = un-chiang:司機的日本語為「??????(運転手)」,暱稱「運???(?????)」(這個詞在日語有輕蔑之意)(見註)
12. 老先生 = o-ji-sang:源自日本語「????」(日語中是晚輩對中年男子的敬稱)
13. 老太太 = o-ba-sang:源自日本語「????」(日語中是晚輩對中年女子的敬稱)(在台灣中南部更有「a-sang」的說法)
14. 榻榻米 = tha-tha-mi:源自日本語「???(畳)」
15. (銀行)戶頭 = kháu-chō:源自日本語「???(口座)」(「口座」在台灣中南部較常使用,北部多用「戶頭」)
16. (房屋)裝潢 = si-a-ge:源自日本語「???(仕上?)」(見註)
17. 出差 = chhut-tiu?:源自日本語「??????(出張)」(「出張」老一輩的台灣人會使用,年輕一輩多用「出差」)
18. (礦坑)支坑 = kha-ta:源自日本語「??(方)」(「kha-tha(tha台語變音為ta)」一般只用在台灣中北部的礦場,表示礦工在那一支坑)
19. 心情(情緒,感覺)= ki-mo-chi:源自日本語「???(気持)」(見註)
20. (某某)先生 = sang:源自日本語「??(様)」(見註)
21. 父親 = to-sang:源自日本語「????(父??)」(見註)
22. 母親 = ka-sang:源自日本語「????(母??)」(見註)
23. 兄 = ni-sang:源自日本語「????(兄??)」(見註)
24. 姐 = ne-sang:源自日本語「????(姉??)」(見註)
25. 住宿、休息 = khiu-khe:源自日本語「?????(休憩)」
26. 胡蘿蔔 = nin-jin:源自日本語「????(人参)」(見註)
27. 壽司 = su-si:源自日本語「??」

* 註:此些用語另有其他說法。

轉自UWANTS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13 9:37:58編輯過]
發表於 2006-10-11 19:36:30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兩日喺網上聽到有人仿古音用《廣韻》嚟讀古詩詞,聽落同閩南語好相似,估計係保存中國漢語某一時期嘅古語最完整嘅語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5 02:56 , Processed in 0.0592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