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經歷時間磨練,以臻成熟,理想是字詞「一成不變」,千萬年表達同一意思,世世代代人溝通無障礙...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1-10-1 11:32
我沒聽說過這「道理」,也絕不認同。 語言是人類的溝通工具,它應該隨時代、習慣轉變,絕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成不變」。 「臭」、「涕」只是詞義改變的例子,並非「不按理出牌」。 若真要說它「不按理出牌」,那麼「不按理出牌」就是語言發展的特色。 再舉些例子。 「齒」本指門牙(有所謂唇齒相依),「牙」本指大牙,現今「牙」和「齒」詞義擴大,同指牙齒。 「親戚」本指所有親屬,現今詞義已縮小,並不指父母及兄弟姐妹等親人。 「親戚」詞義改變了,寫法有改變嗎?沒有。怕引起歧義嗎?不怕,因為舊義已消失。即使在有可能引起歧義的年代,也不見得有古人造了新字來「區分」。 「家私」詞義改變了,寫法有改變嗎?除了個別地區,不見得有。怕引起歧義嗎?不怕,因為舊義已消失。那麼要造新字來「區分」嗎?我尊重這個「新字」,雖然我並不覺得有此需要。 張變漲,正如舍變捨,當變擋等等,當然是人所共知的文字發展。 但我要強調的是,任何新事物新意思,不見得都要有「對應」的新字。以舊字配搭成新詞或借用舊字舊詞,都是常見的事情。沒有人說「抗拒、憤慨、害怕」新字,只是新字要登堂入室,確有阻力──中文字千百年來新字增加不多,古字卻買少見少,即為明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