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0|回復: 0

[掌故傳聞] 早期出海的东莞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9-22 06: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莞位於广东省东南部,握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是广州的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东莞这个历史悠久的著名侨乡,同时也形成了东莞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早期出海的东莞人,为东莞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宋末年“浮海至日本”的东莞人李用,是有记录的东莞最早出海的侨胞。

  李用,东莞县白马乡人,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气节的宋末儒生。由於不甘为元朝卖命,德佑二年(1276年),李用使其婿熊飞起兵勤王,以抗元兵,战败后隻身浮海至日本。当时日本幕府所在地镰仓,正是这些亡国遗民汇聚的地方。李用到日本后,以诗书教授日本人,很多被他感化,称其为“夫子”。及其死后,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至今东莞人送丧,皆用日本鼓吹,号“过洋乐”,乐人皆倭衣倭帽以象之。从这可见日本人民对李用的爱戴和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所起的作用,也说明广东与日本的密切关繫。

  这是最早出海的东莞人的记录。历史上,早期出海的东莞人,有许多是非常著名的。像明朝中叶,中堂镇蕉利乡北坊的安南皇帝——莫登庸,就是其中一个。莫家世代为渔民,明朝时候,许多渔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大部分定居在安南(今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莫登庸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莫登庸很有勇气,成年后为安南皇帝赏识,招纳为都力士。后祉堂管陈高(音)杀帝取位,莫登庸先投降於他,后来却联合黎民大臣起兵攻陈高,並扶太子为王。因其有复国中兴之功,封武川伯,总领水陆诸营兵,执掌大权。后帝畏其权重,故意命其攻打当时的叛贼黎蕙(音)、郑绥。蕙败,绥被迫逃走后,登庸被迫纳蕙母为妻,迎蕙为国,自称太傅。公元1522年他打败了陈高,自称安兴王。公元1527年,登庸篡位,当上了皇帝。

  莫登庸在外漂泊,最终当上安南皇帝,这在漂洋过海的东莞人历史上,应该是最辉煌的一个历史时刻。但早期出海的东莞人,大部分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特别是十九世纪以来,以“卖猪仔”形式出国的东莞人。

  十九世纪中叶,清廷内政不修,外来侵扰频繁,鸦片战争后,国势日衰,经济萧条,觅食为艰。帝国主义趁机在华招募劳工,俗称“卖猪仔”。大批人民被骗而应募出国,寻求生活出路。前往最多的是东南亚南洋群岛一带,其次是中、南美洲。他们去后,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种植橡胶,开採矿山,妇女多为资本家做“家庭工”,或割橡胶,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根据印度群岛一些老华侨的回忆,当时被卖猪仔的劳工,每天黎明就起床,吃完早饭,携一瓢粥饮,荷锄前往山地,垦荒种植橡胶和红毛丹。稍不如资本家的意,即有皮鞭交加,惨不忍睹。繁重的劳动,恶劣的饮食和生存环境,使得许多人染上疾病,资本家又不肯出钱医治,许多人不治而死。

  东莞水乡区和丘陵地区不少妇女还远渡南洋谋生,俗称“七洲府”,泛指当时马来西亚统属的新加坡、吉隆坡等商埠,大都是替“胶园主”撕橡胶或割松香,每天工资不过两角五分。这种活动过於辛苦,许多妇女就选择做住家工,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保姆,家奴。这些妇女在封建社会时期,大都是幼年丧父、或嫁而丧夫,甚至一些望门寡(即幼年父母做主许配婚姻,未结婚而男方早逝)。因为没有生活来源,必须依附主人生活,因为其人生权益丝毫没有保障。还有的“自梳女”为支持家庭生活,终身不嫁,她们选定良辰吉日,把头发梳成大辫子,宴请亲友拜神发誓,宣告不嫁。自是之后,媒婆,凭水客等引荐他们漂洋渡海替人佣工,节衣缩食赚钱寄回家中,一直做到六、七十岁回家过晚年。这种人为数很多,对东莞的农村侨眷家庭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时流传在南洋群岛一带妇女中间的洲府歌,又名过埠歌,是当时出洋妇女的凄凉情况的生动表现。比如有一首歌唱道:“一日清闲无所事,思量记起在家中。囊空金尽无人识,几时捱得到天光。夫妻子母同谈讲,算条良计赚私囊。人话番邦银易赚,又无船金费酌量。”

  后世的青年一代,只知道许多华侨华人在国外的风光,却不知道早期的华侨历史却是一部浸透泪水的苦难史。

  华侨向以勤劳著称,他们在侨居地兢兢业业工作,积累从小到大,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做工人、职员、小贩等艰苦的工作,后来慢慢发展成小资本家,大资本家,实业家,甚至是暴发巨富。由於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实力增强,使得当地人开始嫉妒排挤他们。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洋群岛一些国家兴起了排华高潮。华侨辛辛苦苦建立的业绩被否认,並且不允许他们居住在侨居国。我国当时自备轮船运回三批被马来西亚驱逐的华侨,其中东莞籍的有100多人。像前市政协主席李光明、前文化局长罗森夫妇、莞城港务局的李中汉等都在这个时期遣返的。

  东莞在越南的华侨、华人较多。19世纪70年代越南排华,许多上层人物远走北美、澳洲等各国,其他平民,部分遣返祖国,安排在国营农场工作,部分由联合国分配到有关国家、地区安置,称为“难民”。更有一些,无处可去,又不能忍受当局的排挤,於是一家人坐上小木船,想漂流到香港或马来西亚投亲靠友,路途遭遇风暴,舟覆人亡。当时在湛江海域,常见浮尸洋上,可见早期出海的东莞人经历了多么艰难的生活。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历了几百年的苦难历史之后,广大漂洋出海的华侨、华人依靠着自身的勤劳与智慧,逐渐在侨居地取得了一定成就,也湧现了大批较为著名的人物。比较突出的有如:英国的刘锡棠博士,张坚君博士,叶焕荣兄弟三人等;加拿大的黄丁磷博士,郑日强博士等;荷兰的叶达宗,张继光等。

  东莞早期出海的华侨对祖国对家乡感情深厚。他们稍有积蓄便思算回家建房,把钱用光后,再出洋经营数年,后回来购些田产,娶媳妇;然后第三次出洋赚些钱回家做养老之资。如果他们在短期内经营顺利,突发横财,便回家过安乐生活,不思渡洋了。在外的华侨也与故乡的亲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繫,像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内出现饥荒和疾病,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纷纷寄回油、籽、米面、药品、布匹甚至生活用品,解决国内亲人的生计问题。

  华侨华人的根在中国,因此他们对於祖国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即使经历几百年历史的荡涤,他们仍旧有着叶落归根的观念,仍旧乐於寻根问祖,仍旧保持着跟祖国的联繫。这些早期出海的东莞人,为东莞的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过自己的财力和智慧,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参考文献:
①《东莞华侨??》东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东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合编?? 1989.11
②《东莞年鉴》东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2001.10
③《华侨与华人》(1988-1990总第1-6期合订本) 广东华侨研究会编




作者:侯娟 稿源:东莞乡情侨刊社
[此帖子已經被highyun於2006-9-26 0:59:08編輯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4 11:47 , Processed in 0.0637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