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冼夫人的历史使命观
黄煜飞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价一个人,核心是看其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凡是有切合人民利益、社会进步的,就是积极的,进步的,因而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事业必定无往而不胜,此即所谓“时势造英雄”。冼夫人一生的主要活动贯穿着“爱国爱民,反对分裂,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国家统一、民族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有功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成为时代的英雄。故英名流芳百世,传诵千古,至今仍然为人们所崇敬、顶礼膜拜。今天,我们研究冼夫人文化,学习、发扬冼夫人精神,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研究、学习冼夫人,方方面面,角度很多,在这里,我仅从冼夫人的历史使命观角度,谈谈我肤浅的认识,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正。
所谓历史使命就是指人类历史发展所赋予当代人要承担的责任。历史使命观就是在历史责任的影响下形成的指导人生实践的基本观点。从冼夫人一生看,“爱国爱民”成为影响她一生的历史使命观,她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历史赋予她的责任。正因为如此,她不仅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爱戴,乃至崇拜。
1、反对分裂,拥护统一,维护安定的政治局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这是冼夫人爱国爱民使命观的核心。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处于政治分裂、南北对峙的动荡时期,封建王朝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有关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共发生了605次较大的战争。具体如下:“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东汉 278次;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三国 71次;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西晋 84次;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东晋 272次;421——580 南北朝 178次”①。各个封建割据政权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抽丁拉夫,加强战备,大量精壮的劳动力被战争消耗,使不少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造成封建政府控制的人口锐减,具体见如下数据:人口变动:公元144年,户数为10.68百万,公元281年,户数为2.46百万,公元520年,户数为6百万。②至于财产的损失,更是难以数计。因此,结束战乱,实现统一,是人民的普遍意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强大潮流,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冼夫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势力,力促国家、民族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巾帼英雄。梁大同年间,高州刺史李迁仕叛乱,冼夫人以智取之法击败李迁仕,避免岭南地区陷入战乱的祸害。陈永定年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为迫使冼夫人的儿子冯仆参与作乱,扣留其为人质,夫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负国。”③毅然发兵拒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冼夫人因有功于陈,被册封为“高凉郡太夫人”④。隋初,冼夫人率众归顺隋朝的统治,又派遣孙冯盎率军打败了番禺人王仲宣叛乱。因平叛有功,朝廷册封冼夫人的“谯国夫人”,准许夫人开幕府,设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开封建社会女子统领地方军政的先河。
维护安定的政治局面,是冼夫人爱国爱民的又一重要表现。幼年,在平息地方部族的争斗中,冼夫人就显示出卓越的领导能力:“越人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下嫁冯宝后,又“诫约本宗,使从民礼”,维护了岭南地区的安定局面。冯宝去世后,岭南地区局势较为动荡,但由于夫人“怀集百越”,所在“数州晏然”。隋初,在平定番禺王仲宣叛乱后,冼夫人“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各地首领纷纷前来参谒,岭南地区重获安定。后番州总管赵讷贪婪肆虐,祸害百姓,许多部族的俚人逃亡、造反,冼夫人派遣长史张融向朝廷入禀赵讷为害百姓的罪状,使赵讷得到法办,岭南地区再次重获安定。
2、接受中原先进文化,促进汉俚民族融和,这是冼夫人爱国爱民使命观的主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治分裂、战乱频繁的时期,但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时期,冼夫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促进了汉俚民族融和和俚族社会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前,黄河流域等中原地区早已进入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非常发达,而岭南一带,尤其是广东西部地处偏辟,俚族人还处在原始农耕与渔猎混合的氏族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远落后于中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社会文明进化程度的差异与冲突。正因这样,原为北燕苗裔的冯融父子,虽贵为朝廷命官,无奈也在自己的辖区内,“他乡羁旅,号令不行”,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为克服“水土不服”,冯融采取和亲的办法,与当地的大族冼氏联姻,娉冼夫人为其子冯宝妻。自从冯宝娶冼夫人为妻后,由于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才使冯融父子在岭南地区真正扎下根基。在解决这场文明冲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确而有效的历史信息:这就是冼夫人在力促俚人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顺应民融合发展的潮流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首先,冼夫人摒弃民族偏见,敢于嫁给本为北燕苗裔的冯宝,促进了民族融和,在社会起了正面的引导作用。众所周知,冼氏“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是岭南地区的世家大族,冼夫人在俚人社会中,威望甚高,“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冼夫人并不因此而瞧不起冯氏,勇于下嫁“浮海”而来的北燕苗裔冯宝,足见其宽阔的胸襟、开放包容的态度。其次,冼夫人善于接受先进的封建文化,教化俚人,“使从民礼”,使俚人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重视教化的意识,影响了世世代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高州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信奉至上的理念。历史上高州人才辈出,今天高州文教风气之鼎盛,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3、恩威并施,以德治民,这是冼夫人爱国爱民使命观的闪亮点。
“德”与“刑”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治国的两种理念。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而法家则主张以严刑峻法统治臣民,打击异己势力。“德”与“刑”这两种治国理念在统治实践中,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常用的手段。冼夫人善于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文化,把“德”与“刑”这两种统治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恩威并施,以德治民的统治特点。面对反叛势力,冼夫人决不妥协,先后以强硬的手段打击了高州刺史李迁仕、广州刺史欧阳纥和番禺王仲宣等发动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岭南地区安定的局面。“恩威并用,德治为本”,是冼夫人政治思想中的闪亮点。在父母家时,冼夫人就能“抚循部众”,规谏其兄冼挺不要恃其富强,侵掠傍郡,结果“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这种以“柔道”手段处理部族内部和部族间问题的方法,与儒家主张的“德治”思想不谋而合;及至下嫁世代诗书,累世官僚的冯宝,冼夫人得以进一步深入接触、了解儒家学说,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其“德治”的思想,正是由于冼夫人推崇“德治”,岭南地区才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冯宝死后,岭南动荡,但由于冼夫人“怀集百越”,所在“数州晏然”;南朝陈国灭亡后,岭南地区尚未归附隋朝统辖,“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等等。从这我们看到了冼夫人以“德”教化,以“德”治民的巨大威力。历史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由于冼夫人深得民心,故千百年来,人民没有忘记她!
2004年9月30日
注 释:
①摘自《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
②摘自【韩】宋荣培《儒家式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
③本文没有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隋书:谯国夫人》,或《北史之列传第七十九 列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