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網上把"萎"字當成"蔞"字, 我便順手翻一翻 "廣韻" 的"萎"字, 怎知卻見到一些趣的註釋:
廣韻上平五"萎", 於為切, 現代粵音讀"委", 解釋曰 "蔫"也, 這個沒問題, 就是精神萎蘼的意思.
再看去聲卷五, 還有一個萎字, 這個是於偽切, 讀 Jai3 "曳" - (借用字, 解小孩頑皮).
這令我聯想到, 小時吃芋頭, 間中有些長得不好, 很難吃的, 老一輩便說這芋頭 "曳" - Jai4 了, 難道這音的正字便是 "萎"? 廣韻的註腳, 只寫下 "萎牛" 二字, 資訊不多. 似乎是指某種發育不良的牛隻, 既無肉, 又無力, 有 "不中用" 的意思. 又難道罵小孩子 "Jai3", 原意是說 "不中用", 後來再轉意成"頑皮"?
(還有: 其實"哲人其萎"這句成語, 其人是未死的, 現在常拿來作輓文, 有點可笑, 可能是把張衡碑照搬來用的原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