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44|回復: 16

[學術論文] [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9-30 01:47:56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以下是引用殺人王在2006-8-25 11:58:34的發言:
QUOTE:
羊城惜花人在2006-8-24 22:39:22說道:[br]
QUOTE:
leon_jeng在2006-8-16 19:38:30說道:[br]
QUOTE:
yuok在2006-8-14 9:39:22說道:[br]呢篇論文嘅作者功力重係未夠深厚,一睇,原來祇係在讀碩士研究生,有啲地方唔知打錯字定乜,錯誤遺漏都唔少。而且有一樣好重要嘅嘢佢未提出,就係粵語嘅入聲韻尾對於譯音嘅作用,佢簡單定性為香港人生活節奏快而唔想記太長嘅名,係唔夠準確嘅。睇嚟呢個廣州人作者對廣州話嘅認識程度仍不及我輩之深,可以自詡一番也。。。

??廣州人講的廣東話沒有香港人的廣東話那麼好聽。


兩者皆同出一徹,借問何出此言?


我都唔想打擊你,好多省外嘅人都認為係香港嘅口音好聽.唔知道係咪因為佢地聽慣港産片嘅原因.會館都有個post係咁話

http://bbs.yueyu.net/showbbs.asp?topage=1&bd=3&id=3483&totable=1

噉都有得比嘅咩?粵語係用嚟講,寫,聽,用嚟交流傾談嘅,唔係用嚟比邊個好聽嘅。邊個唔好聽。噉比落去,噉不如唔好講啦。既然話要尊重地方方言,噉重攀比嚟做乜呢?為何外省人話好聽,就好聽呢?點解外省人話唔好聽,就唔好聽呢?噉點解北京話祇能講普語,我哋又唔聽呢哋外省人講呢?
發表於 2006-9-30 01:50:42 | 顯示全部樓層
祇能和諧粵語先能剎普語。
 樓主| 發表於 2006-8-14 08:1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香港与内地译名差异现象及其所造成的影响,阐述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以便于人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香港与大陆在文化上的差异。 关键词:差异;原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83(2004)02-0133-04 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这期间必然会受到文化、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及翻译方法的影响。香港和大陆都是中国的领土,两地人民都是炎黄子孙,都使用汉语,有着相似的文化,翻译方法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因此两地译名有着相同的地方。例如,clinton都翻译为“克林顿”,而bill gates都翻译为“比尔·盖茨”。但是香港与大陆毕竟是不同的地方,两地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生活习惯,两地类似的文化中毕竟也包含着不同的因素,文字的用法有一定差异,此外也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与准则,所以两地的外国译名仍有很大差异。丁建平的《一国两译》道出了内地的人们对香港译名的困惑[1]。的确,内地人看到“贝理雅”(blair)这个译名,根本不会意识到这就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名字。前一段时间,内地人看香港新闻或报刊,当看到“康城电影节”时,也许会以为世界上又多了一个重要的电影节,其实它指的是“戛纳电影节”,这是两地译名差异的结果。 两地不同的译名给两地人民造成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地新闻动态、文化科技、思想、文学及学术的顺利交流,也妨碍了商业合作,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笔者分析两地译名差异现象,初步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二 香港和大陆的译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通过媒体,人们最容易察觉到这种差异。 首先有人名的差异。对政治新闻人名的翻译,两地比较统一,大多是按照新华社的翻译方法,但还是有部分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对bush的翻译,内地为“布什”,而香港为“布殊”;kennedy,内地为“肯尼迪”,香港为“甘赖迪”。而对其他领域人名的翻译,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人们非常熟悉的beckham(英语),内地翻译为“贝克汉姆”,而香港为“碧咸”;armstrong(英语),内地为“阿姆斯特朗”,香港为“岩士唐”;michael jordan(英语),内地为“迈克尔·乔丹”,而香港为“米高·佐敦”;tom cruise(英语),内地为“汤姆·克鲁斯”,而香港为“汤告鲁斯”;brad pitt(英语),内地为“布莱德·彼特”,香港为“毕彼特”;inzaghi(意大利语),内地为“因扎吉”,而香港为“因沙基”;enric(西班牙语),内地为“恩里克”,而香港为“安历基”;lui.costa(葡萄牙语),内地为“鲁伊·科斯塔”,而香港为“雷·戈斯达”;shevchenko(波兰语),内地为“舍琴甫科”,而香港为“舒甫真高”;ljunkberg(瑞典语),内地为“永贝里”,而香港为“伦甲宝”等等。 两地对地名的翻译也有很大差异。例如,san francisco(英语),内地为“圣弗朗西斯科”,香港为“旧金山”或“三藩市”;sydney(英语),内地为“悉尼”,香港为“雪梨”[2];barcelona(西班牙语),内地为“巴塞罗那”,香港为“巴塞隆拿”等等。 两地对电影也采用了不同的译名。例如《the english patient》,内地为《英国病人》,香港为《别问我是谁》;《pretty woman》,内地为《漂亮女人》,香港为《风月俏佳人》;《bruce almighty》,内地为《冒牌天神》,香港为《衰鬼上帝》;《brave heart》,内地为《勇敢的心》,香港为《惊世未了情》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许多科技术语都传入了两地,而对此又采用了不同的译名。例如,对laser的翻译,内地为“激光”,而香港为“镭射”[2]等等。 译名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生活用品、食物、组织、职业名称等等。例如,sofa,内地为“沙发”,而香港为“梳发”[2];percent,内地为“百分之”,香港为“巴仙”[3];party,内地为“聚会”,香港为“派对”;strawberry,内地为“草莓”,香港为“士多啤梨”;vanilla,内地为“香草”,而香港为“混哩拿”;tips,内地为“小费”,而香港为“贴士”;arsenal,内地为“阿森纳”,香港为“阿仙奴”;vallecano(西班牙语),内地为“巴列卡诺”,香港为“华力简奴”;juventus(意大利语),内地为“尤文图斯”,而香港为“祖云达斯”;boss,内地为“老板”,而香港为“波士”等等。 事实上,两地译名差异还有许许多多,这里仅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三 造成译名差异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两地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但是,由于所用的目的语不同,所以译名也有所区别。大陆用普通话进行翻译,而香港用粤语进行翻译,所以出现了“苏打”和“梳打”,“布什”和“布殊”,“阿森纳”和“阿仙奴”。 两地人名的翻译差异也主要是由目的语不同而引起的,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地完全按音素进行翻译,“力求把每一个轻重音节都尽可能表现出来”[4](43-46),每个读音都反映到译名中来,而香港有时因为特殊需要而改变翻译方法。例如,对女性人名的翻译,为了使译名更接近该词所代表的性别,翻译时尽量使其女性化,如rachel,内地为“雷切尔”,香港为“丽珍”;gwyneth,内地为“格温妮思”,香港为“桂丽芙”;hingis,内地为“辛吉斯”,香港为“轩芝丝”;michelle jones,内地为“米歇尔·琼斯”,香港为“钟美雪”;jennifer,内地为“珍妮弗”,香港为“珍妮花”等。而对一些英国政府官员或香港外籍官员的翻译则尽量中化,例如,英国首相夫人“彭雪龄”(cherie booth)、港督“彭定康”(christopher patten)等,这样做的原因是有一定目的的,就是为了使他们和香港人拉近距离,打破由于语言差异而形成的隔阂,也为了便于他们的名字在香港传播。 造成人名翻译两地差异的原因还包括对非英语的欧洲语言的不同翻译方法。内地的原则是“查有关的工具书,如华辛编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名字,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使用有关译音表”[5](141)。也就是说对人名的翻译要根据人名本身的读音进行,无论是哪一种欧洲语言的人名都要严格按照每一个音节的读音翻译,例如“hiero,maclele,inzaghi,kahn”这几个人名,内地分别按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的发音把他们翻译为“耶罗”(西班牙语“h”不发音)、“马克莱莱”、“因扎吉”和“卡恩”。而香港对这些非英语的欧洲语言的翻译名为“希亚路”(英语“h”发音)、“马基里尼”、“因沙基”和“简尼”,对一些组织名的翻译差异也如此。一开始说的球队“阿森纳”和“阿奴仙”的区别是由于目的语差异,而“巴列卡诺”和“华历简奴”、“尤文图斯”和“祖云达斯”则是由于内地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进行翻译,而香港按英语读音翻译。这里只是举了几种非英语的欧洲人名、组织名为例,说明由于两地翻译方法不同而引起的差异。其实,其他欧洲人名、组织名,特别是球队名称差异也主要是因此造成的,就不一一说明了。 地名差异也主要是由于目的语差异及两地按地名本身的不同读法进行翻译造成的。此外,引起译名差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时香港按该地的特征、文化背景进行意译,而内地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音译。例如,san francisco在香港的其中一个译名是“旧金山”,它的来源是早期该地的淘金热,因此就根据这一点进行翻译。 2.对一些名词,内地采用意译,香港用音译。这些例子很多,如cushion,内地为“坐垫”,香港为“箍笋”。boss,tips,strawberry也都属于这种情况。此外,香港对一些英语名词采用了既有音译,又保留意译名的方法。如:spanner既可以是“士巴拿”,也可以是“扳手”;engine可以是“引擎”或“发动机”,等等。不过他们倾向于使用音译名,这主要是由于交际的需要。 3.两地译名差异还由于生活方式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他们不会费劲记一些比较复杂、冗长的译名,而是喜欢记一些简短、琅琅上口且容易记住的译名,而且对普通话不太熟悉。用普通话作目的语进行翻译,力求每个音节都翻译出来,所以译名显得比较复杂。相比之下,用粤语作目的语简单明了,译名会增加亲切感,有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香港用现行的方式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因为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而大受欢迎,所以“碧咸”比“贝克汉姆”更为他们所接受。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内地译名以直译为主,而香港译名则以意译为主。众所周知,英语电影名比较含蓄,如果直译处理不好,人们会不知所云,这自然就有损电影的吸引力。现在内地的很多电影名翻译采用直译,这符合了“信”的标准,但结果却往往缺乏吸引力。反观香港译名就较有新意,例如《the sixth sense》,内地为《第六感》,香港为《鬼眼》,后者的译名更能暗示电影本身的内容和恐怖气氛,比直译的要好,也更吸引观众。还有《horse whisper》,内地为《马语者》,香港为《情深有话未曾讲》,香港的译名比直译更有感染力。类似的例子还包括前文提及的《别问我是谁》、《风月俏佳人》和《惊世未了情》。有时香港的译名或与电影有关、或无关,纯粹为了趣味性和增加吸引力。例如《mr.schmidt》,内地为《施密特先生》,香港是《薯麦先生》,“薯麦”是粤语俚语,意思是“很愚蠢”,这样翻译与电影内容无关,但是可以增加幽默感,更吸引观众。类似的还有《as good as it gets》,内地为《尽善尽美》,香港为《猫屎先生》,这里两地都采用了意译,香港译名用了粤语俚语“猫屎”,意为惹人厌,虽然未必与内容有关,但却增添了趣味性,无疑更能吸引观众。还有上文提到的《衰鬼上帝》也是如此。在偶然情况下,内地也采用意译的方法,译名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rouge moulin》,内地译名为《梦断花都》,香港为《红磨坊》,“梦断花都”很好地提示了电影醉生梦死的氛围,也注意了美学效果,而“红磨坊”则忠实于原文。 四 随着两地交往日益频繁,商业往来、文化交流成为两地必不可少的活动,译名差异已经而且还将影响到两地交流的方方面面,甚至科技信息,如计算机信息交流也受到了影响,享誉两岸的计算机翻译专家侯捷认为:“两岸计算机语的差异,已经到了彼此看不懂对方计算机书籍的程度了”[4](43-46)。所以笔者认为了解这些译名差异,探讨其原因,找到折中方法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两地译名差异的可能方法: 1.一些固定译名反映了两地不同的文化特色,已经在双方交往中传播开来,而且不会阻碍交往的顺利进行,这些译名应尽量保留。例如“旧金山”“的士”“引擎”“马达”,等等。 2.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组织名这些比较固定的词语,两地各有译名,应把这些不同译名以对照形式编辑成册,供翻译人员或读者使用。 3.在上述分析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译名差异是由两地的不同翻译方法造成的,内地以直译为主,而香港以意译为主。所以,笔者认为折中的翻译方法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赞同胡清平的观点,认为对外来词的翻译应该采取“音意兼译”的方法[3]。例如,vitamin翻译为“维他命”就是很好的例子,从字面上解释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同时兼顾了声音与意义。其他成功的翻译例子还有shampoo(香波)、sprite(雪碧)、typhoon(台风),等等。 4.除了翻译方法差异,“时空的变迁、社会和地域的差异也是造成译法不同的因素”[4](43-46),而这都属于思想、文化范畴,这就决定了对两地译名差异不能通过强制方法达到统一,而应调整、逐步达到相对统一,不应操之过急。两岸语言文字工作者应该加强交流,达成共识,多召开有关学术会议,探讨较为折中的翻译方法,以期早日解决问题。 香港和内地译名还有很多不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也有很多,上述谈及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虽然存在种种差异,但是两地毕竟拥有相似的文化及其他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对于两地译名差异,可以按“努力求大同,允许存小异”[2]的原则,通过加强交流,寻求折中的解决方法,最终达到相对统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亮亮.香港译名趣谈[n].新民晚报,2001-10-17. [2]鲍世修.努力求大同,允许存小异——对香港与内地译名差异现象的浅析及其解决办法初探[j].中国翻译,1998(4). [3]胡清平.音意兼译——外来语中译之首选[j].中国翻译,2001(6). [4]贺文照.海峡两岸翻译的差异及其对策的思考[j].英语研究,2002(1). [5]郭著章,李庆生.英汉实用教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 冯雪红】 approaching the differences of translated terms between mainland and hongkong zou xing?j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40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has analysed the differences of translated terms between hongkong and mainland.it has stated some reasons caused by translated terms and also raised some solutions,so as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hongkong and mainland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key words:differences;causes;solutions 收稿日期:2004-2-20 作者简介:邹幸居(1979-),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發表於 2006-8-14 17:39:22 | 顯示全部樓層

Re:[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呢篇論文嘅作者功力重係未夠深厚,一睇,原來祇係在讀碩士研究生,有啲地方唔知打錯字定乜,錯誤遺漏都唔少。而且有一樣好重要嘅嘢佢未提出,就係粵語嘅入聲韻尾對於譯音嘅作用,佢簡單定性為香港人生活節奏快而唔想記太長嘅名,係唔夠準確嘅。睇嚟呢個廣州人作者對廣州話嘅認識程度仍不及我輩之深,可以自詡一番也。。。
發表於 2006-8-14 17:43:38 | 顯示全部樓層

Re:[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用咗另外一個id(普語講嘅「馬甲」?!)上添,換返個正版id先。。。
發表於 2006-8-14 17:55:05 | 顯示全部樓層

Re:[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差异?差异就係大陸現時充斥著直譯劣譯的中文. 你有無看過甚麼「奧運冠軍xx是中國人的驕傲」之類的文句?" 驕傲"者,pride也,是哪些該死的譯者常常一見到pride(名詞)或proud(形容詞)兩個字,便馬上翻為「驕傲」….久而久之,入侵了日常的中文。 現在居然會有人用上了這種筆法,寫甚麼"老師們都為學校今年出了一個9優狀元而驕傲"的文章! 老師不是由我們小時開始教導我們,做人不要"驕傲"的嗎? 其實翻一下英漢字典,在proud (形容詞) 和pride(名詞)的條目之下,除了"驕傲"還有"以…為榮""為…感到自豪""....之光",為甚麼不去挑選一下!英文報紙時常刊登年輕的爸爸抱著初生baby的照片,題目為a proud father,譯者用上少許的聯想力,大可以用到「洋洋得意」、「顧盼自豪」等等的慣用中文。 另外就是那些廣告的翻譯,寫甚麼"友善"服務、"友善"的職員、還有"友善"的老師!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在日常的中文中有這樣的描寫,這算得是中文嗎?歸根究底,都是譯者太懶,一見 friendly service, friendly staff 便急不及待用上"友善"一詞,沒有從日常的中文形容這些事物的"殷勤""親切""體貼""周到"等等的詞語中,挑一個比較貼切 某某公司「強烈推薦」某樣貨品,都是直譯英文strongly recommended惹的禍。見到這樣的中文宣傳,我登時有種被強x的感覺,我們不是歷來都說"鄭重推薦"、"誠意推薦"? 以上例子,我身邊幾個朋友都己經不覺不妥,大概是被迫習慣...... 傳媒的用字係個formula,何時他們修正一下formula,為下一代的中文積點陰德? 不久前網友們紛紛討論"跌打"一詞到底如何翻譯,有人用意譯,有人直譯.到最後好似未有結果.其實,我認為要視乎埸合,才知道用那個翻譯是最好的.而翻譯的大忌,是拘泥不知變通. 翻譯是"跨文化"活動,把一個語言承載的意思,用另一個語言表達出來。但是文化不同,兩個語言的字彙之中,其實很少、很少、很少有兩個意思完全相應的字。 正如"跣打"一詞,翻譯之時無論意譯與直譯也應該尊重英文的使用習慣. 說這麼多可能離題了,我發覺協會的朋友都喜歡研究翻譯,不如有機會在協會上開一個"英語角"吧 em2: em2: em2: em2: em2: em2:
發表於 2006-8-14 19: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Re:[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我反而覺得清末及民國有一批人眞正係學貫中西嘅高手,如辜鴻銘、林語堂、胡適等,因為佢不特止接受咗西方文化嘅強烈灌輸,重受過中國傳統文化嘅教育,國學根基深厚,遣詞造句自有一番韻味。而家比得佢哋嘅眞係鳳毛麟角。。。
發表於 2006-8-17 03:38:30 | 顯示全部樓層

Re:[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yuok在2006-8-14 9:39:22說道:[br]呢篇論文嘅作者功力重係未夠深厚,一睇,原來祇係在讀碩士研究生,有啲地方唔知打錯字定乜,錯誤遺漏都唔少。而且有一樣好重要嘅嘢佢未提出,就係粵語嘅入聲韻尾對於譯音嘅作用,佢簡單定性為香港人生活節奏快而唔想記太長嘅名,係唔夠準確嘅。睇嚟呢個廣州人作者對廣州話嘅認識程度仍不及我輩之深,可以自詡一番也。。。
廣州人講的廣東話沒有香港人的廣東話那麼好聽。
發表於 2006-8-25 06:39:22 | 顯示全部樓層

Re:[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leon_jeng在2006-8-16 19:38:30說道:[br][quote]yuok在2006-8-14 9:39:22說道:[br]呢篇論文嘅作者功力重係未夠深厚,一睇,原來祇係在讀碩士研究生,有啲地方唔知打錯字定乜,錯誤遺漏都唔少。而且有一樣好重要嘅嘢佢未提出,就係粵語嘅入聲韻尾對於譯音嘅作用,佢簡單定性為香港人生活節奏快而唔想記太長嘅名,係唔夠準確嘅。睇嚟呢個廣州人作者對廣州話嘅認識程度仍不及我輩之深,可以自詡一番也。。。
廣州人講的廣東話沒有香港人的廣東話那麼好聽。[/quote] 兩者皆同出一徹,借問何出此言?
發表於 2006-8-25 19:58:34 | 顯示全部樓層

Re:[转贴]香港与大陆译名差异现象浅析

羊城惜花人在2006-8-24 22:39:22說道:[br][quote]leon_jeng在2006-8-16 19:38:30說道:[br][quote]yuok在2006-8-14 9:39:22說道:[br]呢篇論文嘅作者功力重係未夠深厚,一睇,原來祇係在讀碩士研究生,有啲地方唔知打錯字定乜,錯誤遺漏都唔少。而且有一樣好重要嘅嘢佢未提出,就係粵語嘅入聲韻尾對於譯音嘅作用,佢簡單定性為香港人生活節奏快而唔想記太長嘅名,係唔夠準確嘅。睇嚟呢個廣州人作者對廣州話嘅認識程度仍不及我輩之深,可以自詡一番也。。。
廣州人講的廣東話沒有香港人的廣東話那麼好聽。[/quote] 兩者皆同出一徹,借問何出此言?[/quote] 我都唔想打擊你,好多省外嘅人都認為係香港嘅口音好聽.唔知道係咪因為佢地聽慣港産片嘅原因.會館都有個post係咁話 http://bbs.yueyu.net/showbbs.asp?topage=1&bd=3&id=3483&totable=1
發表於 2006-10-1 21:43:33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我唔知你喺邊度人??!!

其實香港人有好多都係廣東人過去嘅!! 而且廣州人嘅讀音同香港嘅讀音可以講係冇乜唔同

祇係有極個別字唔同(相差唔大)

所以呢個根本就冇比較嘅意義!!!!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1 13:44:45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6-10-2 06:40:30 | 顯示全部樓層

呢篇文章係比較香港同大陸譯名嘅差异

并唔係讀音嘅差异

加上讀音是否好聽,純屬個人主觀意見,佢有噉樣認爲嘅自由

所以如果大家有乜嘢兩地嘅譯名差异嘅例子都可以拿出來同大家分享

發表於 2007-4-25 23:48:02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前(英治)時的國家、政要的名字是由政府統一翻譯名字和使用那個漢字,並非個人自行翻譯的。至於戲名,多數係從戲的內容或當時流行用語而"改"有時並不直譯,因西洋片在上畫之時多數中英文同時刋載其戲名,所以不會分不清楚。
發表於 2007-4-26 22: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呢d野冇話好唔好聽既,不過我覺得廣州人講野比較慢,講野d語氣好似60年代d粵語長片咁,南方衛視個新聞報導員鄧楚晴就係一個明顯例子,我覺得佢講野真係好似60年代d粵語長片咁,人地覺得香港人講野好聽,可能係香港人講野聲線一般比較柔和而已,地方文化唔同,同好聽唔好聽係無關係既. 注: (本人是香港人,百分之九十的親戚是廣州人)

發表於 2007-4-26 23:57:19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以下是引用殺人王在2006-8-14 9:55:05的發言:
差异?差异就係大陸現時充斥著直譯劣譯的中文.

你有無看過甚麼「奧運冠軍xx是中國人的驕傲」之類的文句?" 驕傲"者,pride也,是哪些該死的譯者常常一見到pride(名詞)或proud(形容詞)兩個字,便馬上翻為「驕傲」….久而久之,入侵了日常的中文。
現在居然會有人用上了這種筆法,寫甚麼"老師們都為學校今年出了一個9優狀元而驕傲"的文章!

老師不是由我們小時開始教導我們,做人不要"驕傲"的嗎?
其實翻一下英漢字典,在proud (形容詞) 和pride(名詞)的條目之下,除了"驕傲"還有"以…為榮""為…感到自豪""....之光",為甚麼不去挑選一下!英文報紙時常刊登年輕的爸爸抱著初生baby的照片,題目為a proud father,譯者用上少許的聯想力,大可以用到「洋洋得意」、「顧盼自豪」等等的慣用中文。

另外就是那些廣告的翻譯,寫甚麼"友善"服務、"友善"的職員、還有"友善"的老師!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在日常的中文中有這樣的描寫,這算得是中文嗎?歸根究底,都是譯者太懶,一見 friendly service, friendly staff 便急不及待用上"友善"一詞,沒有從日常的中文形容這些事物的"殷勤""親切""體貼""周到"等等的詞語中,挑一個比較貼切

某某公司「強烈推薦」某樣貨品,都是直譯英文strongly recommended惹的禍。見到這樣的中文宣傳,我登時有種被強x的感覺,我們不是歷來都說"鄭重推薦"、"誠意推薦"?

以上例子,我身邊幾個朋友都己經不覺不妥,大概是被迫習慣......
傳媒的用字係個formula,何時他們修正一下formula,為下一代的中文積點陰德?

不久前網友們紛紛討論"跌打"一詞到底如何翻譯,有人用意譯,有人直譯.到最後好似未有結果.其實,我認為要視乎埸合,才知道用那個翻譯是最好的.而翻譯的大忌,是拘泥不知變通.

翻譯是"跨文化"活動,把一個語言承載的意思,用另一個語言表達出來。但是文化不同,兩個語言的字彙之中,其實很少、很少、很少有兩個意思完全相應的字。
正如"跣打"一詞,翻譯之時無論意譯與直譯也應該尊重英文的使用習慣.

說這麼多可能離題了,我發覺協會的朋友都喜歡研究翻譯,不如有機會在協會上開一個"英語角"吧


em2: em2: em2: em2: em2: em2:

呢個帖爭論都幾激,我都贊成開個“英語角”。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4-26 16:19:47編輯過]
發表於 2007-4-27 00: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老實講,我都鍾意聽香港音,可能因為自細睇TVB睇到大,先入為主,而家聽珠江台講嘅音,覺得冇香港音咁好聽。

[em07][em07][em07][em07]
發表於 2007-5-13 22:18:55 | 顯示全部樓層
?受教了,非常感谢.广东话的确博大精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5 00:50 , Processed in 0.0731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