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8|回復: 0

[話說粵語] 源自越語的漢字 --- 「 江 」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2-7 06:2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貼:



源自越語的漢字 --- 「

秦漢建帝制前﹐ 在長江以南 ( 其實亦包括部份江北地區 ) 一大片地方﹐ 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 百粵雜處﹐ 各有種姓 漢書 » - 地理志 ) 的百越民族分佈的說法。漢代古人說的交趾現屬越南北部、廣西和廣東地區﹐ 會稽即浙江地區。古漢字 字是相通的。百粵即百越﹐ 是指在那大片土地 ( 南至中南半島 ) 上的越人。此是中國古籍記載長江以南的越人泛稱為百越。其後亦隨地區方位被漢人稱的東越 ( 東甌 ) 、閩越、南越、西甌、駱越、滇越等稱謂出現。他們是同一源的民族或是不同的族群呢 ? 各中外學者各持不同的見解﹐ 但一致皆認為百越民族的共同文化特徵為 :

1 水稻種植;

2 幾何印汶陶器;

3 銅鼓銅器文化;

4 干欄 房屋;

5 語言為黏著型;

6 斷髮文身和拔牙染牙風俗;

7 蛇鳥圖騰崇拜、 雞卜;

8 善於水舟等等。

( « 百越民族史
»
陳國強等著 )

在語言上﹐ 由於百越沒有創造本民族文字體來記載語言文化﹐ 但是越人共同使用的某些口語基本詞 ( ) 被漢人用漢字記錄下。最明顯的是直至今二千多年後現代中國人仍然使用的那個 字。

筆者在本文所說的越人和越語﹐ 指古代在長江以南生活的百越民族以及所操用的語言﹐ 而非僅指現今的越南人。越南人是百越民族內一族的後裔﹐ 正如泰國的泰人﹐ 廣西的壯人﹐ 或者已被漢化了的﹐ 亦也許不知他們祖裔是越人的廣東至江浙等地的中國南方漢人一樣﹐ 他們亦是百越民族的後裔。

« 康熙字典 » 關於 字的注釋 : « 唐韻
»
« 集韻
»
«
韻會 » 古雙切音為      釋名 : 江﹐ 共也﹐ 小江流﹔ 又正義 : 江以南水無大小﹐ 俗人皆呼為江。

在此 俗人 應解為當地人或原住民﹐ 即越人。漢字的   、「 」、 皆來自越人的語音 kong gong

現考查一些生活於中國南方以及中南半島一些地區和民族﹐ 人們仍然使用 字的語音作對比如下 :

   語言

語音 ( 拉丁拼寫 )

1, 閩南話﹕

kang

2, 泉州話﹕

gang
:泉州話屬閩南話

3, 蘇州話﹕

kaun

4, 上海話﹕

kaon

5, 無錫話﹕

kaun

6, 杭州話﹕

cian

7, 溫州話﹕

kaun

8, 衢州 話﹕

kaon

9, 江陰話﹕

kan

10, 廣東話﹕

gong
kong

11, 泰語﹕

khung

12, 馬來語﹕

songai

13, 越南語﹕

sông

14, 占語﹕

krong

15,
福州话 :

gong

16, 江西萍鄉話 :
jon

以上第1例至第9例引自網上 « 吳語 » « 閩語 » 網址 ; 11例至第14例引自 «
越南民族的馬來淵源 » ( Nguồn Gốc Mã Lai Của Dân Tộc Việt Nam ), 平原祿 ( Bình Nguyên Lộc )
著﹐ 627; 15例至第 16 由讀者提供

筆者不曉廣西壯語﹐ 一時亦找不到壯語的例音﹐ 故在此不引述作例。亦不知是否目前在湖南、江西等地還有保留類似上述各語種的讀音﹐ 有待考查﹐ 日後補充。歡迎通曉各語種 ( 或方言 ) 讀者提供有關 字各種的讀音。

由此可見﹐ 由於時間和社會文化的歷史演變﹐ 在各語種中﹐ 音基本上保持下ong 韻母或轉為 ang ;
在江浙一帶失去了越語韻母的 ong 音﹐ 變為
n
結尾的寫法  明顯的是受到中國北方語言漢化的影響而至。至于杭州話的完全不同的讀法,皆因杭州經歷數代北方漢人大量移民使用官話 即中州話 )所至,此類似四川話的情況。而較為遠離中原的廣東、福建至中南半島的人們仍然保持 ong , ang 音。馬來語和越南語聲母則轉音為 s 。百越語固原為黏著型﹐ 即復音。除馬來語 songai 仍是復音之外﹐ 其餘的因受漢語的影響﹐ 皆轉為單音。一般人們都認為馬來語為最原始的語言﹐中國南方 的語音讀法可能已經轉變﹐此問題仍有待考究。

參閱中國的地理地圖﹐ 絕大部份在南方的河流稱為
而大部份北方的河流稱為

。中國古代華夏人皆稱河流為水。最古的書籍有 « 水經注 » 為例﹐ 書中所引述的河流皆稱為
。故此說明為何中國北方條大河流稱為
黄河 」 ,
而中國南方條大河流稱為長江

若有人說﹐ 中國東北不是有條黑龍江嗎 ?
據筆者所知﹐ 中國東北地區﹐ 秦漢時代還不屬於中國的地區。只是清朝時才被拼入中國版圖﹐ 受到漢化的影響還是幾百年前之事。黑龍江在漢代、魏晉時被稱為弱水。以後各代南北朝時,黑龍江上游稱完水,松花江及兩江匯流後被稱為難水。隋、唐時始稱黑龍江下游為黑水,完水改作望建水、難水改作那河。《遼史》第一次以「黑龍江」來稱呼這條河流。元代、明代多稱為混同江。至清代,黑龍江一名成為官方名稱。黑龍江稱為江是後來漢人的稱謂﹐ 原住民根本不稱河流為江。滿語音「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 意為「水」。儘管遼史書有稱河流為江﹐但請留意﹐按中國的習慣﹐上一代的史書由下一代人撰寫的﹐此外﹐改變河流的名稱﹐並一定是對該地區的管治﹐只說明人們對該區更為清晰的認識。   反觀在秦漢前距今二千多年﹐ 越人早已使用 音。

在中南半島上有一條源自現屬中國青海的江流稱為 Mekong﹐現今眾多人寫中文譯為湄公河。其實 kong 是泰、越語意指 意為母親,即江流之名。
Mekong
應意譯為「母親河」或音譯為「湄江」才對。筆者在北美或法國留意到有某些原印度zi naa半島的華裔開辦的商店餐館等中文則取名為湄江。把 Mekong 稱為湄公河﹐ 那個河字是多餘的﹐ 亦說明中國人當時翻譯忽略 kong 字的意思。猶如以往曾有人把長江的英譯為 Chang Jiang River , 同理﹐ 那個 jiang 字是多餘的。此外, 母親河或湄江本為「女性江流」,不要忘記越人社會本是母系社會,至今我們還可以在原本是越人的文化中尋找到它的遺跡。 Mekong譯為湄公河則無意中硬把它「改性」。

人類自古各地各民族的文化等互相交流是平常之事。當華夏人 ( 漢人 ) 南下接觸或征服了越人後﹐ 亦吸取越人的語言文化。可是﹐ 千百年來北方漢人對南方越人或越後裔總持著高傲的態度﹐ 視他們為   蠻夷人 , 南方 蠻夷 之地﹐ 即是似乎沒有文化的人和地方。其實﹐ 若北方漢人的文化是輝煌燦爛﹐ 南方越人的文化同樣亦是輝煌燦爛﹐ 只不過因不同的地理﹐ 不同的社會文化的演變﹐  才產生兩地異同的文化而已。而不是像一些中國人 ( 不知是大部份否
? )
那樣說﹐ 我們的文化比你們的偉大高明﹐ 你們是落後的文化和民族等。這樣的 先進論 是極為危險的﹐ 極為容易產生極端的大漢民族主義思想。通過對古代文化語言等的發掘探考﹐ 我們清楚地看到﹐  無可否認越人亦有對中華文化作出有所的貢獻。

嶺南遺民

2007-03-23,
à Saint-Germain-des-Pré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16:00 , Processed in 0.0641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