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5|回復: 5

[純水無大礙] 中国人离诺贝尔奖并不遥远,最有可能获得什么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0-8 18: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每年的10月份,诺贝尔奖各大奖项的相继揭晓都会牵动中国人的神经,今年亦不例外。对于一般的人而言,在诺贝尔奖当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文学奖与和平奖。文学奖已经于10月7日揭晓,不难看出,从10月初到现在,海外媒体最为关注的却是和平奖将会鹿死谁手。

建议把「诺贝尔奖」作为「敏感词」屏蔽

尽管这是一个以其崇尚科学、奖金高昂、授奖严谨而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奖项,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国的名义获此殊荣。每逢这个时节,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又被勾起来了。特别在经济腾飞,专家云集,掏粪工都用上大学生的精英倍出的大好形势下,「诺奖」几乎都被西方国家那些连官都没有当过,甚至连大学校长、院长都不是的人拿走了,不能不令人耿耿于怀,魂牵梦萦。如此,「诺贝尔奖」怎么还不足以构成「敏感词」?有时候媒体能因一个小县城发生的事件把地名和事件的描述当作「敏感词」屏蔽掉,以求耳根清净,而像「诺贝尔奖」这样的伤害我们自尊的词汇,怎么不能作为「敏感词」处理掉?看不见了不就等于不存在了么?

其实,「诺贝尔奖」对我们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我们想得到它,肯定是稳操胜券的。关键是我们的精力不在这方面。比起获得这些奖项来,我们有更「务实」的目标,「学术行政化」,「精英官员化」,「官本位」理念才是追求目标。我们对取得个人成就的迫切性也并不懈怠,为了功成名就到了论文抄袭剽窃、学历造假、考试舞弊的紧迫程度,一旦被拆穿还气急败坏甚至雇凶伤人,足见对成功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也许有人会说,憋着这样一股劲怎么不去拼搏「诺贝尔奖」呢?这就要面对精英品质、学术空气和独立精神方面的国情了。「诺贝尔奖」是纯科学学术领域的竞争,这种竞争结出的成果不是立竿见影的GDP,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个人财富。与其在浩渺学术海洋里沙里淘金,还不如实实在在地造几幢房子、挖几个祖坟或建几处名人故里。如果严格地说这些是地方政府行为,但急功近利的法则已经从官场蔓延至学术界。当学术精英也焦急浮躁,也见利忘义,借助各种权力走捷径,不择手段地图谋学术成果和院士之类的一官半职,科学发现和不断创新所必需的软实力从何而来?

故此,在无法一下子改变全民科学素养、科技环境与创新体系的现实下,中国人的「诺奖梦」不要急于唤醒,就让它像其他我们不愿提及、不愿宣传的「不如意」一样,用「敏感词」屏蔽掉。等哪天我们净化了学术土壤,营造了诚信环境,建立了改革评价体系,切实保护了科技创新的时候,「诺贝尔奖」就会成为舆论热词。(知风)

日本缘何强于中国?日本对诺贝尔奖的态度耐人寻味

令人惊奇的是日本各界在两名日本科学家获奖时的感言。在此,请允许我赘述——据媒体报道,此次获奖的铃木章说,日本有志攻读理科的年轻人正在减少,这一现状令人担忧。他表示,理科的发展对日本这样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来说是重要的,「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多少岁,但我希望继续从事能对年轻人有所帮助的工作」。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说,在日本,有人认为化学是一门落伍的研究,两位科学家的获奖也令他在8年后卸下了心理包袱。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则指出,获得诺奖是几十年前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并不意味着日本现在的研究水平有多高。他表示,必须完善社会对科研工作的支持措施,比如增加奖学金等,使有科研兴趣的人都能投身研究。

日本有关人士能够冷静地指出,屡屡斩获诺奖并不意味着日本现有的研究水平有多高,由此更提出注重人才培养。这与美国的「作风」十分相像,2004年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有6名为美国人,但对此,美国有不少媒体分析「美国科学家的突出表现并不能掩盖美国科技实力下降的事实」并继续督促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与科学家们形成默契的呼应——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这两名科学家在青年时代的研究终于开花结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日本的科技政策,希望好好帮助那些默默无闻从事科研的年轻研究人员。这种着眼于未来而不是满足当前成就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是一种对教育与学术研究最基本的负责态度。

不妨设想,要是某个国人获得诺奖,会出现怎样的一番狂喜氛围。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和科技界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教育和科技已取得辉煌成功,就缺诺奖这个「明珠」点缀了。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世界第一,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也世界第一,如果获得诺奖,就此可堵住那些质疑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人的嘴。而从2000起设立了号称「中国的诺尔奖」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媒体也会不遗余力地报道每位获奖者的学术成就,同时往往对他们中的某些人没有获得诺奖而耿耿于怀。(熊丙奇)

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奖并不遥远,这个奖就是诺贝尔和平奖

迄今为止,已经有八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虽然这些华人获奖和中国没有多大关系,但在中国媒体上,他们大多数却被看作是中国的荣耀被高调报道。在去年诺贝尔各大奖项揭晓后,《南方都市报》曾刊登文章,分析了这些获奖华人的教育背景,结果发现,除高行健以外,要么是受的民国教育,要么就是受的外国教育,当然,高行健虽然出生于1948年,但所受的基础教育仍然具有浓厚的民国色彩。

当前的中国科学界、学术界可谓是歪风邪气盛行,所以,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人几乎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在其它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奖却并不遥远,具体而言,这个奖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和平奖历来的争议都比较大,不像科学奖几乎没有争议,这个奖项的产生程序有很大的关系,其它奖项的评奖者非常多,而和平奖的评奖者只有少许几个人,这几很容易制造出黑马,而众望所归的人选却时常与该奖失之交臂。文学奖在这一点上和和平奖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在两奖揭晓前,没有谁敢说能那么有把握地料定谁会获奖。

在当前中国的这种教育体制下,中国人要想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但在角逐和平奖和文学奖上,还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之所以具有获得和平奖的巨大潜能,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其中缘由,但对能否获得文学奖,估计很多人都不看好,其实,从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获得文学奖来看,就不难理解这种推断。中国虽然不具备生产高境界艺术性文学作品的土壤,但是,却似乎不缺少生产批判性文学作品的环境。所以说,我们既可以认为中国距离诺贝尔奖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认为是近在咫尺。(刘逸明)


综合新华网、北京青年报、凤凰网、南方报网相关报道

http://opinion.nfdaily.cn/topic/content/2010-10/08/content_16481263.htm
發表於 2010-10-8 19:3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達萊大師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發表於 2010-10-9 18:03:11 | 顯示全部樓層
而家又多咗個劉細球
發表於 2010-10-9 18: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恭喜刘笑啵~ 今次挪贝儿委员会掴咗某ZF一记响亮嘅耳光
發表於 2010-10-10 10:58:30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2010-10-10 14:22:59 | 顯示全部樓層
事實證明如果愛攞獎就得反某某…先有希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2 03:41 , Processed in 0.0569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