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使君子

[族群溯源] 有数据、有相睇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5 17:54:30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洋岛屿的Y单倍群O,全部从中南半岛及大陆东南岸迁出,时间是新石器时代。

从父系的角度看,南洋土人是纯正的黄种人(母系就不一定了),大陆东南岸的古百粤民族就更加肯定是纯正的黄种人。

旧石器时代,太平洋岛屿曾大量分布有 澳洲-巴布亚 类型的棕黑土人,Y单倍群是C/D/K/M/S,那时根本未产生南岛语。

进入新石器时代,文明程度高得多、讲南岛语的O系黄种人,大量涌入南洋岛屿,凶悍地铲除了棕黑土人的父系,掠夺了棕黑土女。

现代南洋土人智力不怎么样,怀疑与其母系遗传有关。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5 18:34:48 | 顯示全部樓層

台湾 「本省人」&外省人

继续发数据。

台湾汉族,80例,采样点在台北市中心:

C3=6
N=5
O3*=2
O3a*=5
O3a3*=12
O3a3b=1
O3a4=8
O3a3c=20
O1a=9
O2*=6
O2a=6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5 18:53:49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市区在1949年后由蒋介石带头迁入大批国民党上层人士家属,「本省」的闽客居民在台北市区占不了大优势,姑莫论原住民。而外省人则主要来自吴越、楚、齐鲁。这些历史,都可从单倍群个数的比例中看得出。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5 22:56:2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中人 (周/秦)

陕西汉族,42例,采样点在宝鸡市麟游县:
C3=2
G=1
J=1
N=5
O3a*=1
O3a3*=2
O3a3b=1
O3a4=7
O3a3c=18
O2*=2
O2a=1
Q=1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5 23:35: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0-26 00:03 編輯

陕西分北中南三个大区。
陕北是黄土高原,有强烈的 蒙古-突厥 因素影响。
秦岭以南是汉中盆地及大巴山脉,属巴蜀文化。
关中是 周/秦 发源地。(关东是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 关西是羌氐民族背景的 凉州/陇西郡)

麟游,这个采样点选得极好,处在关中盆地内,文化姓氏结构与关中各县一致,古今迁入人口不多,完全可以大致地反映出古 周/秦 民族的遗传特性。

O3a3c是第一大单倍群,40%以上的份额,但未能占大半,说明有外来移民的影响。
共8例苗瑶因子及3例带越濮背景的O2,刚好印证了 汉武帝修造茂陵 迁廿万江淮豪强大户入关中 的这段历史。
C3/Q/N这些不用管,东亚各地各族多数都是这个频率,亚洲北部游牧民族并未对关中人产生太大的血统影响。
一例G(波斯)、一例J(大食),这些西域因子,一旦放到长安,其份额就很有可能放大5倍以上,证明了关中人的「胡化」程度确实不低。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22:13:51 | 顯示全部樓層

众生相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1 13:02 編輯

-



数据发得耐,闷闷地,改发图。

这是大名鼎鼎的 阮玲玉 ,民国四大皇牌女星之一,广府香山人:






这个妹仔,是仫佬族人,根据李辉的检测,仫佬族的父系母系均由百越构成绝对主体,基本没有混入几多苗瑶成分:





个人认为,阮玲玉同这个仫佬妹仔,完全是同一种轮廓类型,可视作同一人种。



这是一对台湾原住民,男的轮廓其实有点像卅四十岁的周润发,女的「冚钟眼」(外眼角下垂)其实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现象,与人种无关:





这是拍摄上海滩时期的青年周润发,香港南丫岛人,其实他这种轮廓在中南半岛是很常见的: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越南妹,老实讲,越、濮 向北分布远达长江流域,所以她们这两种类型,除了在珠江流域可见,在长江流域亦可见:








这是后生阵时的刘德华,新会人:






这是广西龙胜的僚妹:




个人认为,两种轮廓实在是似到十足十。




这又是一例台湾原住民,事实上,这个女仔的轮廓,不到你们不认,珠三角本地都大把:





这是一个德昂族(百濮民族)妹仔,肤色虽然不太合我们的审美观:




但如果同这个广府妹做个比照的话,就可以发现她们的轮廓其实也是同一种类型,不同之处仅仅是在于她们生活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强度而已:






这里有两个黎妹,左手边那位在老一脱的广府女人中是常见的类型之一,右手边那位是十分符合我本人审美观的:



特别值得留意,她们的裙摆(不要想歪),图形非常复杂华丽,完全不输于古代中原文明的图形结构。百越民族拥有自己的织布技术,一架织布机入面的几十个机件,全部都有对应的土语。甚至连耕田用的 牛、犁 ,都有土语词描述。足以证明,大陆学界的史书观点——「中原人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完全是胡说八道。





这些人是国民党早期的革命元老,清一色粤籍人士:



抱歉,我在里面,连一个「北相」的人士都看不到,四分三的人都可以落入傣僚人种区间(包括孙中山),四分一的人比较似江南人。前排右一那个高佬明显也是越种,那么高而长的颅型,明显不是北人(中而短的颅型)的特征。前排左二那个,十分狂热地搞大汉民族主义,最后背叛了粤人投奔了蒋介石的胡汉民,枉他阿爷是江南人,他这种又矮又瘦又黑又反嘴唇的「棕种」模样,即使扔到东帝汶也没人认为他是华人。




又是一例仫佬族,嘴唇厚点而已,广府都大把,没有问题?






这种女仔的模样,睇个势,好似在 韶州、连州、贺州、苍梧郡、鬰林郡 这几个地域比较常见,而且也是属于台湾原住民女仔的其中一种典型面相:








这个吴越瓯海郡(温州)的女仔,我还以为她是个马拉妹:





这个傣妹,带给我比较大的惊喜,特别是同上面的温州妹比起身,傣妹的东亚特征明显得多:



如此看来,泰北(傣)人、寮北人 ,同 带有浓厚 高棉—马拉 成分的 泰南人、寮南人,确实有很大体质差距。



苗佬:







苗妹: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23:49:50 | 顯示全部樓層

吴越人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0-30 23:52 編輯

-

以下是几位恐龙坛的靓仔,全部来自吴越,他们都参加了上海复旦大学Y单倍群的检测,并公开了相片。





这位靓仔,面容非常清秀,是典型的江南人,他祖家在金陵郡(南京),他的Y单倍群是O*,居然同菲律宾中部Visaya群岛的一些黄种人部落(40%以上的O*)高度类聚,这个结果令他和复旦检测所的人都非常震撼:







这位袁姓靓仔,故乡在鄞州(宁波)奉化,没错就是蒋介石的同乡,他的Y单倍群是O2*,我个人认为他比较似高棉人,而且根据他的反映,奉化乃至吴越全境,属于他这种相貌类型的,不但不在少数,而且相当多:







这位靓仔,是上海本地人,他的Y单倍群是O3a4,我个人认为他比较似我们岭南这边的客家人,以及部分壮族人:






这是陈天桥,吴越嵊州人,大陆最赚钱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网络 的创始人,他自然没有去参加什么单倍群检测,我举他出来,纯粹是做个对比: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1 00:04:16 | 顯示全部樓層

岭南人之中的「另类」北相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0-31 00:10 編輯

-




以前在大洋论坛十分之活跃的某大猫,他说他家乡特别盛产「北相」者,他讲对了,吴川确实特别多北相者,还要是北到去过埋淮北的黄河再向北。





除了左一在岭南可见之外,其余三个都是「捞面口」,特别是左三,直头是「胡」了,令我想起那些塞北胡姬之类:







右一的颅型明显高过其余三女一大厥,应该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越裔,其余三女就不用提了,自己有眼睇:










这三幅相,可以作为「北妹」的「版」,同我在楼上发的诸多越(粤)女相比,如果你们坚持认定「还是北妹正」,那纯粹是个人审美问题,我就认为各有各的靓,无必要互相贬踩。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1 00: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洋岛屿的黄种人部落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0-31 16:44 編輯

-



苏门答腊的Batak人:






婆罗洲的Dayak人:







峇厘人:






又是峇厘妹:








苏门答腊西侧的Nias群岛上生活的黄种人部族,这个女仔虽然线条不算清秀,但也是落在黄种人的区间,晒黑了而已:







爪哇中部,Borobudur(波罗浮屠)遗址,世界四大古建筑奇迹之一,当地的僧侣,可以很明显看到是黄种人: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1 16:4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几种不同类型的波利尼西亚人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0-31 16:56 編輯

-



这两个是我以前大学的同学,国际留学生,左手边的同学是尼泊尔人,他不愿意出镜,所以我蒙了他的脸,右手边的同学是 汤加/斐济/瑙鲁 任一国的人,反正我也记不清楚,总之是波利尼西亚人,可以留意到他的眉目十分有特色,如果看过迪士尼卡通《史迪仔》就会发现那些夏威夷土人正是这种眉目:







这两个波利尼西亚人看起来轮廓很像欧洲人,但事实上他们是血统纯正的土著:








中间的男很明显是巴布亚土著类型,右边的男是棕种人(但是他生得又高又横几乎有一米九),左边的男很像我们东亚大陆齐鲁半岛沿海的其中一种类型(古东夷???),我个人认为几靓仔: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1 23:41:38 | 顯示全部樓層

四海民族(K姐测)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1 13:05 編輯

-


之前的贴都是用手机发,拆开一段段咁搞到好 laau2 gaau6,今次就集中发晒K姐测过的几个民族Y单倍群:



广东畲族,51例,采样点在惠州罗浮山:

O3a3b=29
O3a3c=3
O1a=1
O2a=18



广西瑶族,60例,采样点在河池巴马:

C*=12
D1=1
O3a3b=29
O3a3c=3
O1a=1
O2a=2
O2*=12

瑶族有20%的C*,这点同珠江口的疍家人情况一样,C*如无意外应该就是澳洲土著的单倍群。



湖南苗族,58例,采样点在张家界武陵源:

O3a3b=21
O3a4=12
O1a=4
O2a=6
D1=5
O3a3*=1
O3a3c=6
C*=1
C3=2


菲律宾人,48例,采样点在中部Visaya群岛的 宿雾 大岛:

C3=1
O3a*=1
O3a3*=12
O3a3b=1
O3a4=1
O1a=5
O2a=2
S=1
O*+K*=22

宿雾出现了一例S,也是巴布亚棕黑土人的衍生类型。+号表示未做详细分型。



马拉人,32例,采样点在吉隆坡:

C*=1
D1=1
G=2
O*+K*=2
M=1
O3a3*=4
O3a3b=4
O3a3c=3
O1a=2
O2a=11
R=1

G是波斯带入,M是巴布亚棕黑土人衍生类型,R是印度带入,O3a3c如无意外是闽南人带入。+号表示未做详细分型。



峇厘人,641例,采样点在峇厘岛:

C*=9
C3=1
H=19
J=12
K4=6
L=13
M=4
O3*=8
O3a3*=34
O3a3b=5
O1a=135
O2a=367
Q1a3*=2
R2=11
R1a=9
R1b=4
S=2

峇厘岛出现了两例Q1a3*(美洲印第安人是Q1a3a),加上大陆东南岸沿海的Q频率明显高于内陆,西伯利亚东部也找不到多少Q,说明以前的学界观点「印第安人西伯利亚迁移论」很有可能被推翻。Q在东半球主要分布在中亚、南亚。

J是阿拉伯起源,H/L/R2/R1a是印度起源,R1b好有可能是欧美渡假游客留底的「苏州史」,情况大致是这样。
 樓主| 發表於 2010-11-1 20:29:11 | 顯示全部樓層

上海本地人+广西僚人(李辉测)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1 21:31 編輯

-


从这贴开始,发些大陆学者测的数据。



[宕人](李辉的老乡),125例,采样点在上海闵行马桥:

C*=5
D*=6
N=1
O*=16
O1a=53
O2a=7
O3*(未分型)=4(??)
O3a3c=33(??)


这份数据可以看得出,李辉这个人相当不老实。先不说O3a3c的比例,吴越普遍有高频的O3a4(以苏州市区本地人为例 O3a4份额比O3a3c还要高),而这里的O3*居然只有4例。闵行马桥也是典型的偏僻乡下地区,哪来的一大堆「北人南迁」O3a3c?

因此,真相最有可能是:O3*有33例,O3a3c只有4例







僚人,37例,采样点在 北部方言区的武鸣+南部方言区的上思 :

O2*+O*=5
O1a=4
O2a=26
O3a*=1
O3a3c=1

僚人的数据问题不大。
 樓主| 發表於 2010-11-1 21:10:51 | 顯示全部樓層

燕蓟人(薛雅丽测)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4 17:55 編輯

-


北平汉族(本地人),65例,采样点在 东城+西城 :

C3=3
F*(G+J)=11
D2=1
K*(Q+R)=2
N=1
O*=1
O1a=7
O2*=1
O2b=4
O3a3c=24
O3(-O3a3c)=10

大陆学者对于黄河以北人群「胡化」的事实总是讳莫如深,赖死不认,故意用些奇怪的手段来掩饰。

一般而言,大陆机构公布的检测数据有较多的弄虚作假成分,需要解读者自行做「再分析」。但是,O3a3c在黄河以北人群有40%左右的比例,这点还是可信的,与K姐的检测结果一致。

F同K只会在印度、巴布亚出现,不可能出现在东北亚。事实上,只要了解Y染色体的体系进化史,就知道 G、J 来源自F , Q、R 源自K 。这份检测结果故意写成F/K,就是为了掩饰这些单倍群。

因此,最终的结果应该是:G+J(波斯+阿拉伯)有11例,R(广义胡族)有2例。黄河以北人群的父系,普遍有20%左右的胡族血统——果然,证实了我在前面发的对K姐 关中组 数据的推测。
出现了一例D2、四例O2b,可能性之一是本地的土著,可能性之二是日本侵略时期留低的苏州史。
 樓主| 發表於 2010-11-4 17: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楚人(大陆医学院测)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4 17:54 編輯

-



武汉汉族,160例,采样点在武汉武昌区:

C3+C*=12
F*(G+J)=2
K*(Q+R)=2
N=6
O*+O2*=5
O1a=25(17?)
O2a=10(18?)
O2b=1
O3*+O3a*+O3a4=35
O3a1=2
O3a2=7
O3a3*=6O3a3b=21(26?)
O3a3c=26(21?)





同上面燕蓟人的数据类似,大陆机构会对出街的数据做些手脚来掩藏各地「汉族」人群的真相,这里的楚人也不例外。


从体型上看,巴蜀、楚 人都是比较矮细,巴蜀缺乏阳光照射犹自可,问题是楚地的阳光照射率并不低于吴越,但楚人的身高依然大大地低于吴越。其实解答这个困惑很简单,楚人绝对有很重的苗瑶成分(O3a3b+O3a4),而且O3a3c绝对排不到头位,而且绝对大大地低于苗瑶成分。

楚地出现R+G+J并不奇怪,楚地是朱元璋那帮回民的主要战场,也不要忘记 明教 的总坛 光明顶 是在波斯。

又有一例O2b,同样可以理解为日本仔入侵留低的苏州史。

另外,根据某位分子人类学届大牛的说法,罗霄山脉(湘赣分界)所在的经度,是大陆O1a/O2a数目的分界线,向东O1a多,向西O2a多。武汉位于这条经线附近再向西小小,O2a怎么可能只有O1a的一半不到?其实这里也可以get到朝廷的动机,就是尽量强调长江流域人群与台湾原住民「有渊源',而千方百计避免谈及长江流域人群与史前越濮的真正渊源。

括号内的数据,就是我猜测的调整后的真正可能结果。
 樓主| 發表於 2010-11-4 18:54:09 | 顯示全部樓層

蜀人(大陆医学院测)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4 22:02 編輯

-



成都汉族,676例,采样点在市中心的武侯区:

C*+C3=19
D*=8
D1=24
F*(H+L+G+J)=26
K*(O*+R+O2*)=35
N=61
O3*+O3a*+O3a3*+O3a4=115(171?)
O3a3b=66
O3a3c=171(115?)
O1a=78(49?)
O2a=49(78?)
Q=23
P*=1




这份数据应该是前几年的,分型做得很粗,很多地方难以分析清楚。

蜀人没有出现O2b,这也与历史相吻合,日本侵略军没有打入巴蜀。

蜀人的O3a3c应该主要不是来自「北人南迁」,而是来自当地的藏缅土著之类。明末清初的蜀地,被注入大量的外来移民人口,主要来自楚地(「湖广填四川」),所以各种单倍群比例多数接近楚人。

在蜀中人群里,这个「F*」里,G+J的比例应该少到可以忽略,应该主要是H+L这些带有鲜明印度背景的单倍群。蜀地其实受到印度的血统影响颇大的。那一例的P*就是明确来自印度。另外Q的比例也偏高,也可以sure是P的分化类型。

另外,这份数据的O2a比例(O2a是正宗蜀地土著)我个人认为还是太低,O1a有偏高的嫌疑。总之O2a排入蜀人前三名的单倍群是没问题的。
 樓主| 發表於 2010-11-4 21:58:26 | 顯示全部樓層

金陵人(大陆医学院测)

-




南京汉族,1147例,采样点在建邺区:

C*+C3=92
D2=16
K*(R???)=18
F*(G+J)=5
N=65
Q=48
O1a=174
O2a=26
O2*=54
O2b=6
O*=13
O3*+O3a*+O3a3*+O3a3b+O3a4=309
O3a3c=321





很明显了,金陵人受过日本侵略军的蹂躏,同燕蓟情况类似,出现了D2,是「苏州史」。

建邺这个点是选得对的。下关-鼓楼-白下-秦淮-雨花台 这一线都是日本侵略军的屠杀区,本地人口大量清减,战后又有大量郊县人群迁入补充,所以不能作为代表。而秦淮河西岸的 建邺 却幸运地躲过了屠杀。

这份数据我觉得总体问题不大,金陵人体质相对于整个江南系统确实是偏北的,有30%的O3a3c是正常的。

O1a数量不少,可以排入前三,说明当地吴越土著没有被杀光,而是同南迁北人和平共处。

唯一的问题是,假如「K*」可以全部归纳为R,那么R的数量似乎太多了,远超G+J,这点实在难以解得通。
 樓主| 發表於 2010-11-4 22:12:15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知是否因为测试样本太少的问题,岭南两广人群从未检出过O2b、D2这些日本仔特有的类型。

目前所知的情况是,北平比例最高,越南比例较高,南京、武汉 比例也不少。

如果扩大样本数量之后依然检不出,说明两广人群非常之有节气,妇女从未失身于日本侵略军。
 樓主| 發表於 2010-11-5 15:25:36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疍家人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5 15:26 編輯

-



在珠江口一带活动的疍家人,前几年有广州的医学机构专门去为他们做过一次Y单倍群采样检测,结果是有20%的C*,O1a的比例也高于O2a,分布频率显然跟我们这些住在平地的居民不同。我们平地居民几乎从未检出过C*(C*如无意外就是澳洲土著的主要单倍群),O2a的比例也高于O1a。
旧年,有次搭车,在江湾桥脚停站时(江湾南岸也是那些原来在滨江的「疍家屋」拆迁补偿的主要迁置区),看到有个中年搭客上车,居然生得同那些澳洲土著几乎一模一样,头发极度卷曲而且发黄,就好似电了个「爆炸头」。他也是本地人,他在车上倾紧手机时,我听到他提起自己是疍家。
 樓主| 發表於 2010-11-5 15:4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南亚 孟-高棉 语系人群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5 15:45 編輯

-


这些山地民族,虽然未必符合我们现代城市人的审美观,但也可以看得出,他们基本是落入黄种人的区间,只有极少一两例是「棕黑」。



德昂(崩龙) 族 the Deang(Palaung) people:

http://traditions.cultural-china.com/en/127Traditions812.html























布朗族 the Blang people:

http://traditions.cultural-china.com/en/115Traditions4279.html

http://traditions.cultural-china.com/en/127Traditions806.html



















佤族  the Va people :
















Va ethnic group in the "摸你黑" carnival: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09-05/03/content_7738638.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11-5 16:02:15 | 顯示全部樓層

百越后裔——傣(泰北)人

-


几幅图内包含了 傣仂、白傣、黑傣、花腰傣 几个傣(泰北)人支系:



the Dai(northern Thai) people:



http://traditions.cultural-china.com/en/115Traditions3871.html



http://traditions.cultural-china.com/en/115Traditions4298.html



http://traditions.cultural-china.com/en/115Traditions269.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4 01:33 , Processed in 0.0696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