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凡替 Dior拍的平面廣告,以一式一樣的中國工人作佈景板,襯托外國模特兒身上的時裝,引起種族主義的爭議。互聯網
白人女模穿着時尚優雅霓裳,置身在衣飾、相貌一模一樣的中國「複製」人當中,是法國時裝名牌 Christian Dior為上海新旗艦店推出的「上海舊夢」系列( Shanghai Dreamers)平面廣告。創意無限,卻掀起種族歧視爭議,被轟「中國人都像毛澤東思想機械人?多謝了, Dior」。名牌 Dior這輯廣告硬照由中國當紅攝影師時曉凡操刀,這已不是兩者初次合作。 2008年, Dior慶祝 60周年,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名為「迪奧與中國藝術家」( Christian Dior and Chinese Artists)的藝術展,時曉凡為穿着 Dior服飾、由名模杜鵑演繹的一輯「玻璃箱裏的陌生人」照片嶄露頭角,杜鵑處身玻璃箱,在中國舊工廠、舊車站出現,吸引着舊中國人群的目光。
臉孔重複 顯現中國人沒個性Dior和時曉凡這次再接再厲推出「上海舊夢」系列廣告。廣告中,身穿 Dior服飾的白人女模木無表情,置身在一群臉孔重複、身穿古老上海服飾的人群中,色調比起「玻璃箱裏的陌生人」的更復古,彷彿女模偶然穿梭時空掉進舊上海。在上海「複製」人堆中, Dior女模更顯個性。
但這輯硬照沒引起激讚,反而引起種族主義的批判。硬照映入不少觀眾眼簾的訊息是:臉孔重複的中國人是沒有個性的大眾, Dior和西方就代表了個性。
面對批評,時曉凡澄清:「我希望展現中國人站在一起時的力量,以及中國歷史中的社會主義。那些中國模特兒不但是人,而是 1960至 1980年代中國歷史的象徵。」 挑文革年代模仿 觸動傷痕豈料越描越黑,藝術新聞網站 Artinfo作家奧戴質疑:「時曉凡特別挑選 1970年代來模仿,那時中國仍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水深火熱中,給無數人民帶來不幸、監禁甚至死亡。」英國《衞報》時裝專欄作家 Jenny Zhang更以「中國人都像毛澤東思想機械人?多謝了, Dior」為題寫評論:「現在的 Dior中國顧客不會從這些照片中獲得認同。」
但也有人指批評者反應過敏。時裝專欄作家登普西說:「就創作而言,這些照片是天才作品,非常出眾。予人迷糊、難以捉摸感覺,就像塵封了數十年的家庭照片,揭示一個久遠時代的面目。」新聞網站 BrandFreak也認為,「在一個黑人模特兒經常會被電腦變成白人的行業,這只是一樁小事」。
英國《每日郵報》/《蘋果》資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