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9|回復: 0

[說粵全傳]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广东文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6-22 03:4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华均 改革开放的广东,并未以其强劲的经济实力让其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让世人侧目相看,而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带的强劲崛起,广东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可比差距明显拉大,南粤人的文化忧患意识日益紧迫。一方面,广东的文化创新程度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对传统的文化重视不够,优秀的传统文化呈现断层的危险。在此大环境下,许多不了解广东文化的文化人,总喜欢把广东冠于“文化沙漠”,而务实的广东人,却没有多少声音对此进行深刻的反驳与反思,久之形成了虚虚实实的“广东文化沙漠”之缪论。广东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汉民系省份,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体征。发扬广东文化,使其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最终确立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文艺界及各社会团体近年来对广东文化发展一个新的定位目标。近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日报社共同发起的广东文化行,以唤起世人对广东文化新的认识,增创广东文化新优势,重振广东文化新辉煌。 何谓文化,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由单一狭窄到丰富宽广递进。狭义的文化概念,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项公益文化事业;较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所谓意识形态文化事业;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各种形态的财富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单凭被妖魔化广东人形象,如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各种电影、电视剧、小品和相声节目中,广东人的形象似乎被定格为“矮小、强于心计、操着难听的广东口音、只会吃野生动物的无文化爆发一族;如果单凭广东没有叫得响的大部头文学作品;如果单凭广东这片土地没有挖掘出什么几千年古代显赫文化文明历史。就此认定为广东文化沙漠,未免大鼠目寸光了。正如中国古人所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方哲语“有光便有影”一般,每一个国家、地区和各个民族的文化必有所长与所短,问题在于,如果只看到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短处,而未见其文化所长,就认定其文化是沙漠化和边缘化,就是犯了最大的逻辑之错误。 广东,北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绵延起伏的大山没能阻挡住岭南与中原大地的血肉联系,广阔的大海让广东更早地向世界张开怀抱。经过二千余年的岭南开发,广东文化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融会、整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在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独树一帜。可以这样说,广东文化是在中原文化的影响及吸取海内外众长发展而起的,是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是一部不断创造和发展的文化史。 从南越王赵佗进入岭南古邑龙川建功立业,在广州建立南越王国以来,就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进广东,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岭南长达千年的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西汉以来,广东就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粤西徐闻县),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形成了与中国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同样壮观的海上丝绸之路。外国人通过广东认识了中国,把先进文化传进广东,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广东更是成为中国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摇篮,创造了独特的广东革命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所创造的多项经济建设奇迹而令世人瞩目。及至今日,广东的科技、商业、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对全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和大的促进作用。 广东北枕大庚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五岭连绵起伏,怪石嵯峨,丛林密布,瘴气疫疬猖獗,成为一道隔绝古代中原经济和文化南传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蛮荒之地”,居住此处的土著人,则被称之为“南蛮”。先秦时期,在广东生活着统称为“百越”的土著居民,主要有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建立了阳禺、符(傅)娄、苍梧、西呕、儋耳、雕题等国,公元前1000年,秦始皇派赵佗、赵括南下,统一岭南各小诸候国,建立起长达半个世纪的南越王国。南越王国的建立,标志着广东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随着其后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流、整合,发展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广东横跨热带、亚热带和赤道带,加上地形背靠五岭、面向大海的影响,又兼具寒带、温带、亚热带和垂直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岭南稻作文化和海洋文化,对中国封闭性的封建文化形成了大的冲击,为开创中国包容性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广东历史上远离中原政治中心,南岭崇山峻岭的阻隔,封建王朝大有鞭长莫及之感,形成它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且岭南地处僻远,历史上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与历史上战乱频繁的中原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大环境下,我国历史上的历次移民运动,其基本上自北向南,多以岭南为归宿。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移民文化和民俗文化。以上历史文化只是广东文化的一个缩影,就其地位及影响力在全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特别是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更具彰显深远。 广东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省占其三,分别是南粤(本地广东人)、客家和闽海三个民系。在全国如此健全、独特的民系文化特征,在全国绝无仅有。这些民系与中原和岭南土著有着浓厚的族缘、血缘和文化渊缘关系。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岭南民俗文化,即广东文化、客家文化和闽海文化。在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和文化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民系保留了相当多的区域文化特色和风格,在经济生活、建筑、语言、习俗、观念形态、社区结构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强烈的地区差异,并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文化成果。广东人以重商、开拓的商业文化著称;客家人以耕山、刻苦、重教的山地文化闻名遐迩;福佬人以亲海、冒险的海洋文化而闻名遐尔。各民系彼此间的各种社会交往,使岭南民系文化不断发展变化和融合,推进了广东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风俗是文化系统中最具传承性的一个层面,千百年来,“相沿成风、相习成俗”。风俗己成为民系文化特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划分民系的一个特征和基础。如果说广东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哪么广东民俗文化则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在全国民俗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东人的多神崇拜,如水神崇拜、龙母崇拜、冼夫人崇拜;客家人祖宗神和功名神崇拜,是突出其远离中国故土、聚族而居及宗族认同感和联系;福佬人重海神和其他自然神的崇拜,与其亲海、冒险的文化特征有着必然的联系。广东饮食文化是广东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如广东人的杂食成风,如食蛇、鼠、昆虫等等,在外省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在广府人的餐桌上,是天然的美食和滋补佳品;客家人的吃狗肉饮食文化、闽海人的海鲜饮食文化,皆具独特性和精妙性的特征。广东的茶文化,如广东人的茶楼文化、梅州客家人的擂茶文化、潮州闽海人的功夫茶文化,也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并把这些文化随广东饮食文化扩散到全国和世界各地,成为一道亮丽的岭南饮食文化。此外如广东人的重商民俗文化、客家人的重教民俗文化、闽海人耕海文化等等,皆无不构成了广东文化不同于内地民俗文化的特性。 饮食是人之天性,饮食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广东饮食文化在全国和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中国饮食文化宣传大使的角色。以粤菜(广东菜、东江菜、潮州菜的统称)为代表的广东饮食文化历史形成悠久,自秦统一岭南后,汉越文化和生活习俗的融合,大量中原移民南迁岭南,不仅带来先进的各种文化,也带来了中原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经过与南越饮食文化的不断交融和创新,以及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的大量涌入,极大地促进了广东饮食文化的多重化发展。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各地方菜的优点,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东饮食文化,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誉。在国际上,广东省华侨把广东饮食文化带入世界各地,以其独特风味和精细的制作,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窗口。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粤菜挟改革开放之风,风行全国各地,成为了高档饮食的代名词。异彩纷呈的广东饮食文化,是广东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其不断推陈出新的饮食文化特色,代表了广东人务实、创新的文化发展特性。 文艺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广东文艺文化居于全国前列,在某些方面独领风骚。如有着岭南三秀之称的“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粤语区和香港、澳门和欧美、东南亚等华侨聚居地的粤剧,以其唱腔多样化、丰富的表现能力享誉世界,涌现出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等一代粤剧文化著名人物,创作出《搜书院》、《山乡风云》、《昭君了塞》等经典性剧目,历唱不衰 ,声名远扬。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广东音乐,作为一种标题音乐,结构上经简驭繁,以乐器丰富的音乐和宽广的音域,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变、寓写景、抒情、状物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地方浓郁色彩和特殊的艺术魅力而著称,如《平湖秋月》、《步步高》等广东音乐,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成为海外华人聚会必备音乐题选节目。岭南画派历史虽不久远,但与其“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艺术风格,在现代中国画派占着重要的地位。岭南画派是指辛亥革命前后出现的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人为首的一个画派。岭南画派是中国最优秀的书画文化,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以主张创新、写实、博采众长、发扬传统而著称于世,现代更涌现了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大师级人物从而使岭南画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裴声海内外。其他如有着“四大名绣”之称的广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朴古香的香云纱、潮剧、汉剧、广雕等艺术,无不表现出浓郁的中原遗风,堪称中国文艺文化之奇芭。 广东文学文化,自古以来,在深厚的中原文学文化影响下,产生过诸如张九龄、宋湘、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等历史文化名人和近代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陈国凯、刘斯奋等著作大师,所创作品具有视野开阔、吸呐新知、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的特征,开创了中国文学之新风。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广东中青年作家异军突起,有力推进广东文学的发展,以《黄金时代》、《家庭》、《佛山文艺》、《深圳青年》等期刊为代表的广东文化产业,影响广泛,发行量均居全国十大期刊之列。 如果说广东改革开放是拜国家政策之所赐,而得于在经济上先行一步,更不如说是广东从古到今累积起来的奋争与开放的必然。革命,在历史的进程中,其实也可以算作一种文化,我们姑且以革命文化称之。广东革命文化,在全国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特别是近现代二百年间,广东的革命,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进程和结局。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强有力地冲击了满清王朝的根基,为日后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梁启超、康有为为领袖的中国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有力尝试,使封关锁国的清王朝和国人认识了世界的先进性,虽然变法失败,但它的意义却影响深远;孙中山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广东为革命发源地,历尽艰辛,使中国真正走出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广东在革命运动中,人材辈出,特别是进入近现代以来,涌现出廖仲凯、叶挺、叶剑英等众多革命将领,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广东人具有务实、崇武、勇往直前的特征,以广东子弟兵为主的北伐兵,一路高唱凯歌,突飞猛进,令北方军阀闻之丧胆,节节败退;由广东兵为主组成的上海十九路军,在沪松会战中,力拒日本侵略大军。在宝山大行山仓库,在广东将领谢晋元率广东八百客家子弟兵力拒日本数万大军,威名远扬,以致数年后日本侵占广东后,对客家人聚居地畏而远之,使客家地区成为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最少的地区。 广东历史上涌现名人众多,仰望广东的历史天空,群星闪烁,统一岭南、南越国开国之君赵佗、被誉为“中国第一巾帼夫人”的冼夫人,禅宗六组慧能、明代军事家袁崇焕,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中国变法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梁启超,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此外,历史上在广东创功立业的历史名人众多,在岭南留下深厚的文化气息和遗迹,对岭南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如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儒学宗师韩愈,曾任端州知府的宋代著名清官,有“包青天”之称的包拯,流放惠州“唐宋八大家”苏轼等。散布在岭南城乡的历史瑰宝,其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建筑特色,表现出具有历史悠久和浓厚历史艺术的特色。广东拥有广州、梅州、佛山、肇庆、潮州、雷州等6座国家级历史名城,拥有广东龙川佗城等1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历史名城数目中居于前列。广东文化遗迹众多,如岭南古邑龙川的遗存二千余年的赵佗城故址,苏轼在惠州西湖留下的苏堤,其风景不亚于杭州西湖苏堤,禅宗慧能六祖驻锡地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新兴国恩寺均保存完好,香客众多,长达千年不衰,独具特色的广东客家围屋、土楼建筑文化,被世人称之为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芭,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更以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揭示了岭南文化融会古今中外的文化景观。 广东是全国华侨最多的省份,目前在全球华人中,百分之八十是广东籍,有二千多万祖籍广东华侨,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的华侨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广东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旅居海外的华侨善于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并与中华民族文化互相交融中不断进步,表现出较强的包容性、时代性和先进性,这些兼容中西的文化特质,通过广东与各国文化不断的交流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广东本土文化,形成了开放兼容、敢为人先、恋祖爱乡、团结奉献、重教尚义、实业兴国、克勤克俭、顽强打拼的广东华侨文化的基本特质。广东华侨进入近代以来,为祖国的革命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珠海籍华侨容闳,力倡国人留学外洋,以把洋人先进科学理念带回祖国,力谏清政府,选举幼童留学美国,给日后中国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留学美国幼童,广东籍占三分之二强,涌现了民国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国铁路制造先驱詹天佑等国家栋梁之材。孙中山几度重洋,吸取外夷先进建国理念,在爱国华侨全力支持下,为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战争期间,广东华侨出钱了力,为祖国的反侵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时期,广东华侨更是一马当先,积极投入到祖国经济建设大潮中去,为中国为广东经济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广东是最先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省份,现正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和总任务,统揽工作全局,努力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率先在全国建成宽裕的小康社会。要得以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没有先进的文化先行,很难达到这个高度的要求。广东省委、省政府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号角,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己成为广东决策层和文化界谋划今后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用广东省文化厅的说法,就是广东省委己把建立文化大省提到了与建立经济大省同一的高度,要求在今后十几二十年内,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领先的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是明日的经济,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是生产力。广东全省上下己高度认识到广东文化建设与先进省市之间的差距,这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文化认识问题这一点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偏重以经济建设,对文化事业重视不够,尤其在广东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发扬方面做得不多,使广东文化未能如其经济建设一样,在全国引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广东并不缺优秀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在某些文化上面还引全国之先河,如何在广东文化建设事业中体现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是摆在每一个广东人面前的紧迫问题。 如果说广东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因长期未引起重视和进行包装推广,是某一时期因重视经济建设而致使的话。广东文化产业显现出的强大竞争力则是广东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如可结合广东强大的文化产业,扶持广东历史和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广东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大省,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目标。广东文化产业有如下几个引之为傲的第一:报业总收入全国第一,广东报纸的种类、印数全国第一,广东公开发行的期刊近400种,全国第一,广东出版社数量、出版图书种类及图书销售量全国第一,广东印刷业全国第一,音像业规模全国第一,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广东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广东文化的重新崛起,让世人对广东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还有许多路要走。笔者认为,要把广东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外,还需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更好更快地建设好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这一目标,更好地广东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是要提升广东文化的中心意识。广东是一个商业经济发达的省份,对于建设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其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强大的经济将对建设文化大省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广东具有非常鲜明的商业文化的特点,与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文化区域古典、正统、高雅、学院派,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名家辈出、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不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的岭南地区,是中国近百年来对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具有非常浓厚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商业气息特点。在广东,可以体现出与北京、上海等地截然不同的文化,与北京、上海强大的文化辐射功能相比,广东文化则显得更注重区域文化,传播的群体较局限于个体和小群体,给人一种边缘文化的感觉。正是这种边缘文化,使广东文化长期游离于世人视线,给人一种沙漠文化的感觉。广东文化要大胆地走出去,建立起文化中心意识,以广东人务实、开放的个性来发展和宣扬广东文化,以强劲的文化产业为先导,全方位展示广东文化独特特性,使世人重新认识广东文化。 二是要加强广东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挖掘保护工作。与广东发达的经济相比,广东的文化地位在全国显得低了好几个档次,究其原因,并非广东文化本身过错,实是广东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世人对广东的文化认识和广东文化的影响力。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以来遭到主流文化的轻视和排斥,如近来湖南一小有名气作家,在其关于湘军类著作中对大平天国起义洪秀全等人物,用极其难听的语词,把洪秀全等描述成一个反对国家政权的广东流氓式的流民,以曾国潘消灭太平天国起义军为之大幸,喻为挽救了中国,妄然不顾正是清政府长达几百年的封关锁国政策,造成中国长期落后之现实,实是狭窄的地方主义的观点。之所以世人认为广东文化底蕴不甚深厚,一是对广东文化缺乏真正了解,二是囿于中原文化和经典文化的角度来评价广东文化。而让其大行其道的正是广东文化宣传力度不够,现在广东人,问起广东有何优秀的文化,一问三不知,且并不乏其人认同广东文化沙漠论的观点。其实务实开放的广东人大可不必因而妄自菲薄,只要认真地发场广东优秀文化,必能让世人认识广东文化的本来面目。千百年来,广东从来不曾欠缺文化精品、文化名人和文化遗迹,欠缺是好的挖掘保护和宣传工作。广东文化既固守的本土文化,又有南迁的中原文化,既有舶来的外域文化,又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广东名人,自古以来,更是不计其数,从率秦军统一岭南,创建南越国的赵佗,到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巾帼第一夫人”的冼夫人;从曾任连州县今的刘禹锡、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儒学宗师韩愈,到被誉为中国佛教先师的禅宗六组慧能;从曾任端州知府的包拯(包公),到在惠州安置的“唐宋八大家”苏轼;明代以来的袁崇焕、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岭南大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及映衬出的深厚文化遗产,充分说明做大做强广东历史文化事业大有可为。从当前情况看,广东各方己对保护和发掘广东历史文化遗迹提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如广东河源要在赵佗入粤始地广东龙川县佗城建立赵佗文化城,茂名市要建立冼夫人文化园,梅州市要建立黄遵宪文化公园,新兴县正大兴土木进行保护和挖掘六祖慧能遗址等等,己充分表明广东人己认识到经济建设中文化先行的意识,正大力发扬和发掘优秀的广东文化。 三是强化广东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全方位显示优秀的广东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广东文化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代以来,以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广东饮食文化为代表的广东传统文化,造成了深远的而广泛的影响。如冼星海、马思聪音乐作品,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以红线女、司马曾为代表的粤剧,欧阳山、秦牧为代表的广东作家创作出的《三家巷》等作品。无不反映出了广东文化的精髓。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其影响力明显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如何重振广东传统文化雄风,需要从各层次重视,正确认识广东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加强广东传统文化人材的培养,在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下,广东传统文化重振雄风之日就指日可待。 四是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强大的文化产业促进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东文化产业得改革开放之先风气,在多个方面引全国之先河,取得了多个第一的佳绩,但在成绩面前,要看到广东文化产业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未雨绸缪,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中优势与差距,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强广东文化产业。广东文化产业总量占省内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偏小,比重过小,略低于同样要做文化大省的江苏和山东,这是与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的。这需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扶持力度,加强文化产业横纵的多方联合,以引全国文化产业之先河,为广东建立文化大省奠定重要的基础。 正确认识广东文化,在没有充分了解广东文化的历史,就冠于“广东文化沙漠”之缪论,当可休矣。广东文化,其独特的魅力,非常人一般之想象,如果你不认识广东历史与文化的话,欢迎你走入迷人的广东文化世界中去,会让你对广东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17 14:32 , Processed in 0.0599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