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济棠(1890- 1954),字伯南,广西防城人。粤系军阀代表,国民党一级上将,曾独揽广东军政大权,被称作「南天王」。
(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时隔80年,位于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的陈济棠公馆,仍能看出当年的辉煌。
陈济棠和夫人莫秀英的恩爱,一直为后人称颂。
陈济棠及其家人,前排右一为陈。
提名辞
陈济棠(1890- 1954),字伯南,广西防城人。粤系军阀代表,国民党一级上将,曾独揽广东军政大权,被称作「南天王」。
索引
陈济棠主粤后,开始着手整顿经济,发展实业,积极吸引侨汇投资,这一段安定繁荣的8年,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Dang Siu-Ping在接见陈济棠儿子陈树柏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
唯心
广州历史无法回避的名字
陈济棠是谁?问了几个70后、80后、90后,给出的答案都是:不知道。同样的问题摆在七八十岁的广州老人面前时,却对「陈济棠时代」印象深刻,说起海珠桥、中山纪念堂、爱群大厦,越秀山水塔……点点滴滴,如数家珍。
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和一个时代紧密相连———1929到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州,提到广州的城市近代化进程,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
1929到1936年的风云变幻动乱频仍,南粤广州却获得了一段时期的安定繁荣。陈济棠主政8年,留给这座城市的财富,已经造福后世80年。当年的施政方针、规划方案,如今看来仍让人深受启发。他对教育的热忱,大量创办各式学校培育人才,大力发展工业挽救濒临崩溃的财政系统等等,都显示出他的远见和才智。
写这篇稿子之前,到处找陈济棠的资料,这样一个显赫的历史人物,却资讯寥寥。我曾借到一本记录民国军阀事迹的发黄旧书,序言里煞有介事地表明写这一本书旨在「提供反面的教材」。现在看来,未免可笑。陈济棠自评「半生无过亦无功」,但红色领导人对陈济棠的评价,以Dang Siu-Ping最为平实。
他在接见陈济棠儿子陈树柏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能获得来自Dang Siu-Ping如此客观的评价,曾让陈济棠后人大为感动。此外,Dang Siu-Ping还亲笔题字,借用鲁迅的一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肯定了陈济棠在建设、实务方面的成就。
「年轻人要多知道些历史」,采访与陈济棠家族来往密切的陆景武先生时,老人如是叮嘱。确实,对于广州的过去,我们知道得太少。如今,当我们走在海珠桥眺望两岸时,却不知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已经在我们视野里悄悄溜走了。
人物志
弃文从武 迅速崛起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到粤军总司令,陈济棠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当他掌控广东军政大权,成为雄霸一方的「南天王」时,还未到40岁。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890年2月12日,陈济棠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父亲是清末秀才,在乡间设私塾教书。16岁时,陈济棠便在乡试中考得第三名,1907年陈济棠弃文从武,进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年,由邓铿介绍,秘密加入同盟会,开始追随孙中山革命。
1918年,陈济棠还是地方军系中一名鲜为人知的连长,但在接下来的11年间,却大放异彩。
1920年11月,粤军参谋长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济棠任该团第一营营长,后来陈铭枢因被迫参与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的事变而离职,陈济棠就接管了第四团。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陈济棠升任第十一师师长。
1929年,陈济棠利用李济深在南京被蒋介石扣留的机会,通过古应芬、胡汉民等向蒋介石示好,不久被蒋介石任命为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取代李济深统辖广东海、陆、空三军,与陈铭枢一起分治广东。
1931年2月,发生蒋介石将胡汉民扣留于南京的「汤山事件」,胡派首脑人物古应芬逃往广州,掀起反蒋高潮,陈济棠与古应芬联合,驱逐亲蒋的陈铭枢,夺取广东政权。
从一个小小的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逐级升迁成为当时广东军政的「一把手」,陈济棠只用了短短11年,不可不谓是传奇。
功德簿
修扩马路,奠定现代化城市格局:上世纪30年代以前,广州的道路建设没有总体规划,直至陈济棠时期,开始大量修路筑桥,三年之内,建成惠爱路(现在的中山五、六路)、上下九路、西湖路、豪贤路、清平路等马路30条。
繁荣商业:在陈济棠治粤期间,广州的商业也日渐繁荣。当时的惠爱路、上下九路和西濠口,已是广州的中心商业区。
兴建大批老广州标志性建筑:建成广州第一座钢铁大桥海珠桥,市政府合署大楼、中山纪念堂、爱群大厦、越秀山体育场、天河机场等开创先河的老广州标志性建筑物,都在陈济棠时代规划、开建。
发展教育:除改善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等10所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外,还创办了省立勷勤大学、省立国医学院、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及省立农业、水产、美术、音乐等4所专科学校。
兴办现代工业:先后建起大型的士敏土厂,化学工业厂硫酸分厂和广东饮料厂、西村发电厂等,使西村成为广州的重要工业开发区。
实务治粤 多有建树
陈济棠主粤后,开始着手整顿经济,发展实业,积极吸引侨汇投资,这安定繁荣的8年,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
1931年秋,他着手整理行政基层组织,改革民政机构。他在广东省府各机关长官僚属欢宴会上,提出要「改革陋习,刷新政治,造成模范新广东」。其中,最让人瞩目的,是1932年9月,陈济棠在西南政务委员会上,提出并经决议通过《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上世纪30年代,陈济棠在广东省主席林云陔的帮助下,大力发展广东蔗糖业,建造了一批造纸厂、纺织厂、发电厂等。
办工业,投资少、利润大、收益快,才能及时解决军事费用的问题。当时,制糖业成了政府的摇钱树,甚至有人说,「陈济棠的军队是吃糖长大的」。当时广东政府所办的省营工厂,短短几年间,不仅改变了洋货充斥广东市面的局面,甚至还能外销。民营企业,也从几百家发展到两千多家。(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除了狠抓经济建设,陈济棠也兴办大量各式学校培养人才。在他看来「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永久的事业」。
他在三年施政计划中,规定教育方面实行「训育主义化」(三民主义)和「教育职业化,学生劳动化」原则,并增设大批职业学校、扩充平民学校、补习学校,并筹集巨款,搜罗人才,兴建中山大学、筹办勷勤大学的工学院等,又开办广东陆军军医学校、陆军总医院,培养大批军医人才。
两广事变 失意下野
从治理角度而言,广州在动乱时期难得的有一段短暂的繁荣,但整个国家的命运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936年5月12日,随着陈济棠的靠山、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猝死,南京中央和以广东为首的西南联盟之间的矛盾升级。陈济棠不甘心放弃经营了多年的广东,开始联合李宗仁,以抗日反蒋为名筹划发动「两广事变」。
谁料,蒋介石收买了陈的高级将领余汉谋、张达,7月18日,各种飞机共72架先后飞到南昌机场投蒋。空军飞走了、海军拉走了,陆军第一军倒戈,1936年7月17日,陈济棠不战而败,召开紧急会议宣布立即下野。
两天后,陈济棠身携2600万元巨款,从黄埔鱼珠炮台登上海虎号军舰,黯然离开广州,踏上逃亡香港的路程。
次年,全面抗战爆发,陈济棠从欧洲回国,为蒋介石政府捐出巨额金钱物资。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济棠奉命为两广宣慰使,由重庆回到广州。1949年被任命为海南行政长官,直至1949年4月,海南岛解放,撤往台湾。1954年11月3日,他在台湾为设立德明中学选校址的途中,突然脑血管栓塞去世,时年64岁。
人·后
陆景武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其父陆匡文、伯父、叔父是辛亥革命之后,发动高州起义的领导者。
陆景武对陈济棠的印象,是一个特别重视孝道伦理的长者,对创办教育事业很认真。
出身显赫 世交家族
现年80岁的陆景武,是第一位获得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国内称为: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观光专家资格的亚洲人。在台湾从事教育事业40年,退休之后回大陆到各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去年11月还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海峡两岸交流特殊贡献奖。
陆景武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其父陆匡文,伯父、叔父是辛亥革命之后,发动高州起义的领导者,后追随孙中山。其姑丈林云陔,三任广州市长、从陈济棠上台一直到下台,一直在任广东省主席。陈济棠在广州梅花村居住时,陆氏家族与陈济棠家族来往频繁,又同是高(州)雷(州)老乡,是世交。
「适逢其时,适逢其地」,陆景武1930年在广州梅花村出生的,正是「南天王」的时代。当时梅花村被称作「政治权力的中心」:国民党元老古应芬的房子,紧挨着陆景武亲十叔陆幼刚的家,当时陆幼刚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兼任教育厅厅长,再过来是陆景武一家,其父陆匡文时任国民党省委主任委员。
另一边是林云陔,对面是广州市长刘纪文。陈济棠的家,与陆景武家斜对面。陈济棠迁来了,他的兄长陈维周也来了,当时的广州宪兵司令林时清,陈济棠的高级将领余汉谋、张发奎等全部都住在这里。
重视教育 简朴节俭
陆景武的姑父林云陔,在美国留学7年,攻读法律、市政建设。正是与林云陔彼此合作无间之下,才有陈济棠治粤期间的辉煌岁月。陈济棠主粤期间,吸收大量留学生回国建设电力、自来水、电话等现代化公共事业,邀请欧美专家设计实施,奠定现代化广州的基础。
最让陆景武佩服的是,陈济棠毕生热衷于办学「确实是从教育着想」。
「我对陈济棠将军的印象,是一个特别重视孝道伦理的的长者,对创办教育事业很认真,很有远见」。重视教育的原因,陆景武认为是陈济棠出生在高州、雷州地区,看到了家乡教育的落后,因此掌权后特别注重从教育着手,陈的十多个儿女从小就送去美国读书,现在大多数都已经是博士、教授及实业家。
1953年9月,陆景武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在陈济棠、林云陔创办的香港德明中学应聘,并得到陈济棠的儿子,当时任德明中学常务董事兼校长的陈树桓赏识,担任其秘书,并有机会到台湾向陈济棠述职,两人谈话两个小时。
「原来我预计15分钟就结束的了」,陆景武回忆,谁料当日陈济棠很有兴致,极关切在香港德明中学及珠海大学的情况,陈济棠还鼓励陆景武继续到美国深造,「要为国家奋斗,要继续努力」,循循教导,让陆景武非常感动。
两人从早上10点一直谈到12点,到12点半陈夫人出来说「请陆秘书一起吃饭吧?」陈济棠还叮嘱要加些好菜,最后加了一道黄埔炒滑蛋。除此之外,陆景武还对陈济棠的简朴节俭非常崇佩,「不是达官贵人豪华的生活方式,有一段笑话是陈夫人亲口告诉我的,说陈济棠的洗脸巾用破了,还叫陈夫人帮他补好」,虽然家财丰厚,不过直到晚年陈济棠都还保持着节约的作风,「我对陈济棠将军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
待人宽厚 甚得人心
罗明燏,是陈济棠公馆的设计者,是当时的广州政府工务局技师。他在《我所认识的陈济棠将军》一文里回忆:陈济棠对公馆十分重视,多次召见他,向他说明住宅的要求。
这算是罗与陈济棠交往的开始。「他很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分子」。
在陈济棠下野后,罗明燏有六七年没有和陈济棠直接接触,但1944年在重庆重逢,陈济棠还热情邀请他到家里去,一见到我,便说「你教了这么多年书,仍是这样贫困潦倒!」定要罗明燏收下40万元法币。同年年底,罗明燏去美国临行前,陈济棠又赠3000美元,还特意派司机开车从歌乐山把一双从国外买回来的新皮鞋送给罗明燏,并半开玩笑地叮咛说,「你穿了这双新皮鞋,脚跟稳定,再不会像以前那样潦倒了!」
虽然罗两次都没有接受陈济棠的资助,但却非常感恩,「自我和他交往以来,觉得他为人忠厚,对朋友总是热情关怀,遇上朋友在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一定慷慨解囊,从不吝啬。很多部属也感恩怀德,舍命辅佐」。
人·迹
陈济棠公馆
时隔80年,位于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的陈济棠公馆,仍能看出当年的辉煌。公馆坐北向南,院门朝东。
走进园里,首先看到的是灰墙绿瓦的八角亭,主楼高两层半,红砖墙外观,二楼还有通道走向附楼。
陈济棠公馆建成后,是国民党政要人士聚会之所。那时陈济棠住在梅花村,独揽党政军大权。他经常在家里开会,听取大小官员们的回报。许多关于广州建设的方针大计,都在这里一锤定音」。
1993年8月,陈济棠公馆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广东省妇女联合会的办公场所。
陈济棠从化温泉别墅
上世纪30年代初,不少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在从化温泉区兴建别墅,其中以陈济棠的最为别致,是一幢两层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红砖砌筑,歇山顶,盖黄琉璃瓦。
从化名人别墅群中,几乎都是用绿琉璃瓦,只有陈济棠选用皇宫才用的黄琉璃瓦,可见当时的野心。二楼阳台牌匾书「陈济棠别墅」。小院门口有两棵高大的柏树、桧树,据说是陈济棠夫妇亲手所栽。陈济棠别墅现是从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5月20日,两广要人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刘纪文等,和蒋介石派来的居正、孙科、许崇智、朱家骅等人在别墅里聚会,商讨时局及宁粤合作问题。
人·品
建设经济 复古读经
◎发言人:叶曙明(著有《广州旧事》、《百年激荡:20世纪广东实录》等)
陈济棠治理广东时间并不长,政绩却不同凡响。由他主持制定的「三年经济建设计划」,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矿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轻重工业以及公路、铁路、航运等领域。
广州从传统的「城池」,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陈济棠功不可没。那时,许多在国外留学的专业人才,都纷纷回国服务,是受到陈济棠治粤理念的感召。
许多老人说,在陈济棠时代,广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前者有点溢美,后者却千真万确。当内地各军阀混战而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岭南人的生活能够如此安定繁荣,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一提起「陈济棠时代」,许多老广都会竖起大拇指,赞誉有加,流露出缅怀之情。
在文化上,陈济棠主张复古读经。这是他常常受到新文化人嘲讽的地方,但今天看来,读经也没什么不好,传统文化还是有其价值的。经过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复古读经的主张,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正一反,一张一弛,百家争鸣,多元发展。陈济棠也没有因为主张读经,就把反对读经的人抓进监狱。
在陈济棠的一生中,还有一个值得称颂的亮点,就是他下台后避居香港,当日本入侵香港时,他坚决不当汉奸,化装成厨子,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逃回重庆,在国家危亡之际,表现了气节。
人·事
迷信风水 遇事占卦
陈济棠兄长陈维周,从小研究风水。陈济棠也深受其影响。当时在军校,每年招收三四百名学生,复试时都要经过他兄长陈维周亲自逐个看相,认为有福气、无反骨的才能加以录用。
1935年,陈济棠派陈维周以述职为名,专程去南京见蒋介石,看蒋的相格气运,还去奉化看蒋介石祖坟的风水。陈维周回来后,对陈济棠说,「蒋介石的祖坟不如芙蓉嶂的龙势远甚,而且蒋的气运将终,明年肯定要垮台,一蹶不可复振,代之而兴者便是伯南」。让陈济棠更加坚定反蒋的决心。(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文化保守 尊孔读经
陈济棠主粤期间,规定学生必须有读经时间,将《孝经》列为中等以上学校必修课。陈济棠还从军队政治部中,抽调部分政工人员,组织提倡传统道德,弘扬国学的「明德社」,后来又办了学海学院,以研究周易、礼制、道德经、孔孟为课程。
据叶曙明《广州旧事》一书,陈济棠的道德重建,还推出禁止粤剧演员男女同台演出之类的措施,当时的广东省政治研究会也提出「限制男女同场游泳」的建议,从1935年春起,省城的游泳场都用木板分隔开来了。」这些一直维持到陈济棠下台后,才得以解除。
不过尽管文化上如此「复古」,陈济棠却并不禁止嫖妓和赌博,甚至计划在大沙头划出一块地皮,将全市的烟馆、赌馆、娼寮、妓艇统统迁入该区内集中管理。
下期预告
在近现代外交宫中,伍廷芳与其子伍朝枢是著名的「父子档」。虎父虎子,父子俩都是法学家出身,父子同朝为官,子佐父政,形影相随,父子生而同朝叱咤风云,死后同穴共眠。
上南都网参与网络投票评选广州名片,欢迎留言报料推荐,地址:www.nddaily.com/special/gzmp
采写:南都记者 龙玉琴
摄影:南都记者 黄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