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47|回復: 20

[比較研究] 广西勾漏话及广东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的归属问题 [轉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6-6 23: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www2.kam-tai.org.cn/docment/articleshow.asp?articleid=328 广西勾漏话及广东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的归属问题 [ 作者:韦树关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06-5-8 文章录入:kam-tai ] 【字体: 】 作者韦树关系壮族 传统上人们把广西东部勾漏话(分布于玉林、兴业、贵港、北流、容县、岑溪、藤县、苍梧、贺州、博白、陆川等县市)及广东四邑话(分布于江门、台山、新会、恩平、开平、鹤山、斗门等县市)、吴川话(分布于吴川县)、化州话(分布于化州县)划入粤方言。划入粤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这些地方的方言与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粤方言有以下共同特征:一、有塞音韵尾[-p、-t、-k]和鼻音韵尾[-m、-n、-ŋ];二、平、上、去、入各依古声母清浊分为阴阳两类(其中阴入再分两上阴入、下阴入两类)。①李连进先生(2000)在《广西玉林话的归属》一文中,通过玉林话、桂南平话与粤方言的音系特征和常用词汇的比较,结合社会人文历史材料,认为玉林话不应属于粤方言勾漏片,而应归入平话方言桂南片。李先生将玉林话归入平话方言桂南片的理由是:一、古全浊音声母平声字今逢塞音、塞擦音时,玉林话、平话读不送气清音,粤方言读送气清音;二、阳入调在玉林话和平话桂南片都分读两个调,粤方言则不分读。三、玉林话一些常用词(如“回家、绳子、菜锅、筷子、苍蝇”等)与粤方言不同。②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商榷的余地。[-p、-t、-k]和[-m、-n、-ŋ]韵尾及平上去入分阴阳不独粤方言、平话方言有,闽方言潮州话、雷州话也有。古全浊音声母平声字今逢塞音、塞擦音读不送气清音,闽方言、湘方言、湘南土语、粤北土语都有这种情况,不独平话方言如此;阳入调分上阳入和下阳入,粤方言广宁话、四会话也是如此。至于把几个常用词的相同与否作为区别方言的标志也不是十分妥当的。 依我之愚见,广西勾漏话及广东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既不属于粤方言,也不属于平话方言,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个独立的汉语方言。理由如下: 一、从语音上看,有3个特点是基本可以贯穿这些“话”的。 (一)古帮母读(实际读音为)。 (二)古端母读[d](实际读音为[/d])。 (三)古精组(心母除外)不读舌尖前塞擦音或舌面前塞擦音,而读舌尖中塞音[t]、[t‘]或[d]。 李新魁《广东的方言》③第127页载:“……(吴川话)声母方面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一个全浊的声母和一个[d]声母。中古的帮母字(全清音)在本方言中念为浊音的,因而没有念[p]的字。如‘爸、伯、女甫、表’等字念为,……。[d]声母所读的字,则是中古端母所管的字。……这种现象,与广西某些地区(指勾漏片——引者注)的粤语相似。”“吴川话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古的精组声母字在本方言中念为[t]和[t‘],如子、仔与亲等字念为[t]和[t‘],一些精母字也念为[d]。” 同书第129页载:“化州境内因有鉴江流过,因其地域所处的不同,方言上也有‘上江话’与‘下江话’的差异。化州的下江话其突出的特点是声母方面有和[d]两个全浊音声母,它们是从古代的帮[p]和端[d]变来的。原来的古全浊音声母並母变成了[p];定母[d]变成了[t],清声母却浊化了。如婆、别等原浊音字现代变为[p],波、板等原清音字现代却读为;但、特等原浊音字现代变为[t],而多、得等原清音字现代却变成了[d]。”“上、下江话把中古时的精组字念为[t]组,这一点与广西地区的某些粤语方言(桂南一带方言)和吴川等地方言相同。‘祭’字读为[tŒi],‘浅’字读为[t‘in],‘聚’字念为[tui],‘自’字念为[tei],‘造’字念为[tou],等等。” 邵慧君、甘子恩《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④载,四邑话古帮母演变为[v],如开平:碑[vei1]、霸[va5];古端母多演变为零声母(实际读音为[/]),如台山:多[r1]、典[en3];古精组除心、邪母外今读[t]、[t‘],如台山:浆精[tiaŋ1]、粗清[t‘u1]、才从[t‘ri2];古帮、端母分别读[v]和零声母,是、[/d]进一步演变的结果。、[/d]为复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两次受阻,发音强度大,发为[v]、[/]就省力多了。 勾漏话以玉林话为例:鞭帮[bin1]、补帮[bu3]、半帮[bun5]、百帮[ba3];低端[dai1]、赌端[du3]、吊端[diu5]、得端[dak7];鬃精[doŋ1]、走精[dau3]、醉精[dui5]、作精[durk33];粗清[t‘u1]、草清[t‘¶u3]、菜清[t‘i5]、七清[t‘at7];前从[tin2]、造从[t¶u6]、杂从[tp8’];斜邪[tz2]、序邪[ty4]、谢邪[ta6]、席邪[tek8](引自1998年版《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另据1993年版《玉林市志》载,古精母字玉林话读[t],如浆[ta1]、左[to3]、借[tz5]、则[tak7],与《通志》所载不同,这可能与发音人不同有关。其实,精母读[d],是受端母读[d]的类化作用所致。) 二、从历史上看,广西勾漏话及广东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形成一个汉语方言是有条件的。 勾漏话及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大致分布于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一带。这一带是岭南最早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地区。秦代以前,广西东北部就已受到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影响。根据目前在广西东北地区出土的资料来看,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中特别是一些金属工具,已有所发现。据黄体荣《广西历史地理》载,在古代广西东北部与岭北地区的交通,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在湖南境内沿湘江通过湘桂低谷,进入广西的全州、兴安一带;另一条从湖南道县、江华一带通过萌渚岭隘口,到达广西贺州、钟山一带。⑤秦朝以前,华夏文化最早就是通过这两条道路进入岭南的,但秦以前,在岭南的中原人估计不会很多,因为当时岭南尚未划入中国的版图。中原人大量进入岭南,应是秦始皇进兵岭南以后的事。《史记·始皇本纪》载,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史记·南越列传》又载:“秦时已定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秦始皇攻略岭南,前后用兵达五六十万以上。除阵亡、病死及以后返回中原者外,其余大部分人留守岭南,镇守郡治、关隘等政治中心及军事要地。秦始皇一边攻打岭南,一边从中原迁来大批谪贬的官吏、逃亡者、商人、赘婿、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罪犯等,与百越民族杂处。秦始皇向岭南移民,后代史籍多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史记·淮南王安传》中的记载:“又使尉佗踰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为士卒衣补”,实际上就是解决驻守岭南将士的婚配问题。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在秦代分属桂林郡和南海郡。秦朝在岭南的统治维持仅10年左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一带还不可能形成一个汉语方言。 公元前201年,秦朝灭亡。原南海郡代理郡尉赵佗割据岭南,于公元前206年建立南越国。南越国历时90余年。南越国时期,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都是南越国的属地。但南越国的中心是番禺(今广州市),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并没有一个政治、经济或文化的中心,所以形成一个汉语方言的条件仍未成熟。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在原秦置桂林、象、南海三郡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行政区的划分:共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九郡;并于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置交趾刺史部(东汉时改为交州刺史部),总领各郡。《前汉书·地理志》注引胡广记:“汉既定南越之地,置交趾刺史,别于诸州,令持节治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市)。”现在的梧州市,就是新设九州的行政中心,是岭南地区的首府。直到公元217年,孙权将岭南的政治中心,从苍梧广信迁徙到南海的番禺(今广州市),历经300多年。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广信(今梧州市)不仅是岭南的政治中心,而且是岭南的文化中心,学术兴盛,人才辈出。西汉末、东汉初,广信人陈钦、陈元、坚卿祖孙三代,以经学文章闻名全国,号称“三陈”。清代谢启昆修《广西通志》载:“汉时陈君父子崛起苍梧,传左氏经学。南方州郡经学之盛,未有先于粤西者……陈君以经师抗疏朝右,邹鲁之士,未能或先。”三陈对经学在岭南的发展,起了开风气的作用。当时及后世,岭南士人常以三陈为榜样,慕风向学,兴起文教。后世广西不少书院均祀奉陈元,以激励后进学子读书明经。广信当时在岭南的学术中心地位,引来了不少中原儒士前来讲学。《释名》一书的作者东汉名儒刘熙就曾往来于苍梧、南海之间,设坛讲学,门徒常数百人。⑥广信三百多年间作为岭南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对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应该说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汉语方言就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最终形成的时间至迟不会超过隋唐。这可以从以下一个方面加以考察。 其一,今居住在广西北部西北部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民族(包括侗族、仫佬族、水族、毛南族)是从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一带迁徙过去的。最早迁徙的是侗族和仫佬族的先民。隋唐时,侗族和仫佬族先民从上述地区经梧州沿桂江和浔江、柳州向北偏西迁徙,经广西罗城等地到达贵州榕江一带。其中有一部分在广西宜州、罗城一带定居下来,后来发展成今天的仫佬族。罗城仫佬语、三江侗语中的老汉语借词至今仍保存着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一带汉语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如古精组读[t]、[t‘]。仫佬语:租精[tu1]、井精[teŋ3]、灶精[tr5]、接精[tjep7],葱清[t‘rŋ1]、抢清[t‘ja:ŋ3]、菜清[t‘a:i5]、七清[t‘[t7],钱从[tjen2]、罪从[toi6]、字从[ti6],巳邪[ti4]、谢邪[tja6]、席邪[tek8];侗语:秋[t‘u1]、千[t‘in1]、葱[t‘oŋ1]、粗[t‘o1]、请[t‘iŋ3]、寸[t‘[n5]、七[t‘[t7]、切[t‘it9]。这表明隋唐时期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一带已经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汉语方言。 其二,今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和临高人是从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南部一带迁徙而来的。据梁敏、张均如先生考证,黎族先民在四千多年以前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从大陆迁往海南岛;临高人的先民大概在春秋战国之际(约公元前500年)从广西东南部和雷州半岛一带迁往海南岛北部,黎族则逐渐从海南岛北部进入五指山区。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朝军队攻占海南岛,设儋耳、朱崖两郡,当时临高人就已定居在海南岛北部一带,而且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已具有相当水平了。《汉书》卷28记载:当地“民皆服布,穿中央为贯头,男子耕农,种稻禾纻麻,女子桑蚕织绩。”这段话描述的就是当时临高人的生活状况。因为“桑蚕织绩”是临高人的传统副业,而黎族人直至20世纪50年代还没有人从事种桑养蚕。⑦黎语和临高语中的老汉语借词也都具有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一带汉语方言的一些特点:古帮母、端母分别读、[d]。黎语:兵[bi:ŋ3]、宝[bo1]、变[bi:n3]、笔[bit7],驐[dµ:n1]、赌[du2]、帝[do:i3]、对[dui3];临高语:包[bau1]、补[bu3]、拜[bai3]、八[bet7],东[doŋ1]、点[dem3]、凳[drŋ3]、答[dap7];古精组黎语部分字读[t]、[tá],如:借精[te1]、灶精[tau3]、灾精[ta:i2],葱清[toŋ1],谢邪[tia1]、席邪[t‘µ:k7]。黎族、临高人先民早在秦代以前就已移居海南岛,隔着琼州海峡,黎语、临高语是如何向汉语借词的?合理的解释是,从公元前106年西汉王朝置交趾刺史部到公元217年孙吴政权将岭南的政治中心从苍梧广信迁徙到南海番禺的300多年时间里,海南岛的儋耳、朱崖两郡一直处于交趾刺史部(后称交州刺史部)的统辖之下。这两个郡有不少来自中原的军人、商人、手工业者等,这些人及其后代所讲的汉语自然会受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广信的汉语的影响。也就是说,这300多年间海南岛的汉人所讲的汉语与广信话实际上同属一个方言。黎语、临高语向海南汉语借词,与向广信话借词是一样的,因而帮母、端母及精组字的读法与今天勾漏片汉语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越南语中的“汉越音”(一种汉字读音系统),帮母、端母及精组字的读法与今天勾漏片汉语也是相同的,如:帮帮[ba:ŋ1]、扁帮[bi:n3]、变帮[bi:n5]、北帮[bak7],癫端[di:n1]、底端[de3]、凳端[daŋ5]、得端[dak7];租精[to1]、早精[ta:u3]、再精[ta:i5]、接精[ti:p7];粗清[t‘o1]、请清[t‘iŋ3]、寸清[t‘on5]、七清[t‘¶t7];情从[tiŋ2]、净从[tiŋ4]、在从[ta:i6]、凿从[ta:k8];邪邪[ta2]、谢邪[ta6]、席邪[tik8]。“汉越音”与勾漏片汉语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汉置交趾刺史部所辖九个郡中,交趾、九真、日南郡就在今越南北部。越南受中国儒教文化的影响始于汉代。越南人在接受儒教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国的汉字(越南称汉字为“儒字”[cµ4 ¤r1])。越南人读“儒字”,字音按当时交趾刺史部的中心广信一带汉语方言的读音念,是十分自然的事。“汉越音”的一些语音特点,表明它的形成不会晚于中古。如书、禅、船母读[t‘]反映了汉语“古无舌上音”的特点:声书[t‘zŋ1]、首书[t‘u3]、胜书[t‘aŋ5]、设书[t‘i:t7];时禅[t‘i2]、市禅[t‘i6]、涉禅[t‘i:p8];船船[t‘wi:n2]、顺船[t‘w¶n6]、实船[t‘¶t8]。又如帮、滂、並母开口三等字不读唇音读舌音:宾帮真开三平臻[t¶n1]、比帮旨开三止[ti3]、殡帮震开三去臻[t¶n4]、摈帮震开三去臻[t¶n5]、必帮质开三入臻[t¶t7],篇滂仙开三平山[thi:n1]、譬滂寘开三去止[ti2]/[t‘i5]、僻滂昔开三入梗[tik8],频并真开三平臻[t¶n2]、牝并轸开三上臻[t¶n4]、弊并祭开三去蟹[te6]、辟并昔开三入梗[tik8]。我们知道,开口三等字在上古阶段有[-r-]介音,所以帮、滂、並母开口三等字在上古阶段应分别是复辅音[pr]、[p‘r]和 。[pr]、[p‘r]和 在越南语“汉越音”中发生了中和音变,演化为单辅音声母。所谓中和音变,是指复辅音演变为一个单辅音,这个单辅音既不是复辅音中的第一个辅音,也不是第二个辅音,而是取第一个辅音的发音方法和第二个辅音的发音部位产生的。中和音变在壮语中是十分常见的。如:d<*bl:“月份”壮语[dµ:n1]、石家语[blian],“胆”壮语[bei1]、石家语[bli1],“花斑”壮语[da:ŋ5],石家语[bla:ŋ];t<*pr/l:“竹篾”壮语[tuk7],石家语[pruk];“死”壮语[ta:i1],石家语[pra:i1];“眼睛”。壮语[ta1],拉珈语[pla1]。古帮、滂、並母开口三等字读舌音,说明“汉越音”形成时,广信一带的汉语方言仍保留复辅音,而复辅音是上古汉语的特点之一,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广信一带形成一个汉语方言,时间应在上古时期。 三、从地域上和使用人口看,勾漏话、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是具备成为一个方言的条件的。在古代,分布于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乃至海南岛一带的“广信话”地理上是连成一片的,今天海南岛上已没有这种方言分布,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一带由于受到粤方言的侵蚀,有些地方已变成了粤方言的分布区,如广西的梧州、贺州、苍梧、桂平、平南等市县市区或县城及其附近地区,广东西部的肇庆、四会、广宁、德庆、怀集、封开、云浮、新兴、郁南等县市。尽管如此,勾漏话、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在地理上仍是基本连成一片的。人口方面,我们可以作一个初步的估计。根据1990年普查数据,⑧汉族人口广西玉林市1,306,669人(兴业县是九十年代从玉林市分出来的,故没有该县的统计数字)、贵港市983,988人、北流市945, 994人、容县625,274人、岑溪县637,068人、藤县770,301人、苍梧县572,123人、贺州市771,716人、博白县1,188,958人、陆川县705,344人,广东吴川县726,303人、化州县1,007,088人、江门市294,281人(其中城区187,015人,郊区107,266人)、台山县940,720人、新会县862,065人、恩平县428,691人、开平县604,510人、鹤山县324,161人、斗门县299,268人,共计13,994,522人。考虑到这一带还有讲客家、闽、粤等方言的汉族人,以及十几年来这些县市的人口增长,保守的估计,一千万人口是没有问题的。 四、从勾漏话、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与粤方言及平话方言的关系上看。如上所述,勾漏话、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形成,而粤方言一般认为是在唐宋时期“另立门户”的,平话方言也是在唐宋时期最后形成的,很难说勾漏话、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与粤方言及平话方言之间有什么直接的传承关系。至于三者之间的一些共同因素,我们可以作以下的解释:一、三者都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特征,如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有[-p、-t、-k、-m、-n、-ŋ]韵尾等。二、强势方言粤方言对其他方言的影响,如“毛线、水泵”玉林话、桂南平话都说[laŋ1]、[pŒm1]等,应是粤方言影响所致。三、共同的壮侗语“底层”。壮侗语族民族是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这三种方言在与古壮侗语的竞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它们共同保存了一些古壮侗语的“底层”是完全可能的,如“公鸡”说“鸡公”,“母鸡”说“鸡母”/“鸡婆”/“鸡乸”、“我先走”说“我行先”、“你比我高”说“你高过我”,都是壮侗语常见的语法现象。 综上,我们认为,将勾漏话、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划为一个独立的汉语方言应该是可行的,至于这个方言的名称,我们可以根据其历史来源,称之为“广信方言”,其代表点可以是玉林话。以玉林话为代表,这是考虑到以下两点:一、孙吴将岭南的政治中心从广信(今梧州市)迁至番禺(广州市)后,广信虽然仍然一直是岭南的一个重镇,但今天的梧州市已变成粤方言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我们显然不能用梧州话作为“广信方言”的代表点。二、历史上,广西东部是中国与东南亚水路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这条线路就是:中原——湖南湘江——灵渠——桂江——西江——北流河——南流江——合浦——北部湾——东南亚,玉林是这条交通线上的一个重镇,因而自古就有“千州万州有个玉林州”之说。玉林自南朝宋泰始7年(公元471年)始成为郡治、州治、县治,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桂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玉林话为代表点,是合乎广信方言的实际情况的。 当然,可能会有人提出,广信方言的三个语音特征,海南闽方言大都具备。以海口话为例,古帮、端母分别读、[d],如:鞭[bi1]、本[bui3]、布[bu5]、北[bak7],东[daŋ1]、等[daŋ3]、对[dui4]、得[dit7];精组多读[t],如:租精[tru1]、走精[tau3]、醉精[tui4],前从[tai2]、造从[tau5]、杂从[ta5],斜邪[tia2]、谢邪[tia6]、续邪[tok8]。这又如何解释?我们知道,海南闽方言是唐宋时期福建人陆续带来的。但海南闽方言古帮、端母及精组的读法,在其他地区的闽方言中都是没有的,试比较: 例字 厦门 福州 潮州 雷州 包 pau1 pau1 pau1 pau1 本 pun3 puoŋ3 puŋ3 pui3 布 pr4 puo4 pou5 pu5 北 pak6 pøy/6 pak7 pak7 东 taŋ1 tøyŋ1 taŋ1 taŋ1 等 tan3 tiŋ3 tzŋ3 taŋ3 对 tui4 try4 tui5 tui5 得 tit6 tzi/6 tik7 tiek7 租 - tsu1 tsou1 tszu1 走 tsau3 tsau3 tsau3 tsau3 醉 - tsuoi4 tsui5 tsui5 前 tsun2 sziŋ2 tsrin2 tsai2 造 tso5 ts‘o4 tsau4 - 杂 tsap7 /7 tsap8 tsap8 邪 - sia2 sia2 sz2 谢 sia6 sia5 sia6 tsia1 席 ts‘io/7 ts‘uo/7 ts‘ir/8 ts‘ir4 可见,古帮、端母分别读、[d],精组读[t]并不是海南闽方言固有的特征,而是后起的语音现象。今天海南已没有“广信方言”分布,就是因为闽方言进入海南后,与当地的“广信方言”互相竞争,“广信方言”处于劣势地位,最后被闽方言战胜所致。海南闽方言古帮、端母及精组的读法实际上就是海南“广信方言”被闽方言战胜后残留在闽方言中的“底层”。 【注释】 ①nobuhisa tsuji. 1980. comparative phonology of guangxi yue dialects. kazama shobo publishing co. tokyo;杨焕典、梁振仕、李谱英、刘村汉,1985,《广西汉语方言(稿)》,《方言》第3期,北京;余蔼芹,1991:《粤方言分区问题初探》,《方言》第3期,北京。 ②李连进,2000,《广西玉林话的归属》,《方言》第2期,北京。 ③李新魁,1994,《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 ④邵慧君、甘子恩,1999,《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方言》第2期,北京。 ⑤黄体荣,1985,《广西历史地理》,第25页,广西民族出版社,南宁。 ⑥何成轩,2000,《儒学南传史》,第99-10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⑦梁敏、张均如,1996,《侗台语族概论》,第18-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⑧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司,1994,《中国民族人口资料(1990年普查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 【参考文献】 [1]李连进,2000,《平话音韵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 [2]梁敏、张均如,1999,《广西平话概论》,《方言》第1期,北京。 [3]周烈婷,2000,《玉林话的语音系统及语音特点》,《方言》第2期,北京。 [4]李新魁,1994,《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 [5]梁猷刚,1984,从壮侗语族的bb dd看汉语方言海南话的bb dd和化州话的d》,《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广州。 [6]文明英、马加林,1984,《“临高话”及其清唇音声母浊化问题》,《民族语文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 [7]陈忠敏,1995,《作为古百越语底层形式的先喉塞音在今汉语南方方言里的表现和分布》,《民族语文》第3期,北京。 [8]张均如,1997,《临高语借词、读书音的来源及语言的相互影响》,《民族语文》第1期,北京。 【资料来源】 [1]玉林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玉林市志编纂委员会,1993,《玉林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 [2]闽方言:陈鸿迈,1996,《海口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张振兴、蔡叶青,1998,《雷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周长楫,1998,《厦门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冯爱珍,1998,《福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达甫、张连杭,1996,《潮州音字典》,广东旅游出版社,广州。 [3]仫佬语、黎语、临高语: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第五研究室,1985,《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北京。 [4]三江侗语: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0,《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 [5]越南语:何成、郑卧龙、朱福丹、王德伦等,1960,《越汉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 (说明:原材料有的用调值标调,有的用调型标调,本文引用时统一改用调类标调。)   【作者简介】 韦树关,男,1965年11月生,广西河池市人。研究方向为汉语壮侗语比较及中国壮侗语与东南亚相关语言比较。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
 樓主| 發表於 2006-6-6 23:31:00 | 顯示全部樓層

Re:广西勾漏、四邑、吴川、化州话的归属问题 [轉帖]

既然有人要将粤西和广西等地的白话从粤语中划分出去,真系可恶,佢完全唔明广信就系粤语的发源地,秦汉时期,由于中原人系岭南并唔占优势,所谓的“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乃至海南岛一带的广信话地理上是连成一片的”根本就系错误的。广信话由于珠江的原因,反而可以系珠江中下游传播。各个中原人的城市通过珠江水系相互连接。在中原汉人与百越人的民族融合当中,从广信到下游的广州,形成左基本相同的一种新的语言——粤语。由于该地区一直因为都作为岭南政治经济的中心,所以,粤语对其它地区仲处于半汉化的百越语产生左重要的影响,使其并入左粤语的范畴。各地粤语与珠三角粤语的关系完全可以从地理上的交流轻便程度睇出。 由于本人的对语言语音唔熟悉,希望有网友从粤语语音和语法上论证珠三角粤语与粤西,广西粤语之间的关系。
發表於 2006-11-3 05:19:41 | 顯示全部樓層
不能说可恶。标新立异是学界的一贯作风。假如社会上没有错误的东西,又怎么显得真理可贵呢?
發表於 2008-9-9 13:5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勾漏屬於老粵語
發表於 2008-9-9 14:17:35 | 顯示全部樓層
四邑話同其他粵語方言的確有好大區別,但又同粵語有住千絲萬縷嘅聯繫。
發表於 2008-9-9 21:19:22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有新觀點才有進步.
發表於 2008-9-11 15:59:59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家爭鳴 

 

噉樣先至有意思啊嘛..

發表於 2008-9-11 21:08: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qqmuch16 於 2008-9-11 15:59 發表 百家爭鳴    噉樣先至有意思啊嘛..
認同
發表於 2008-9-12 00:31:07 | 顯示全部樓層

       
  四邑话,以开平(赤坎)话为例,和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相比较,有许多共同点:


                一、声母、韵母系统基本相同
 
声母
p  爸拜 p' 怕派  m 么无 f 科夫辉 v 华乌鼻   
t 早子 t' 草醋  n 脑奴鸟        l 老罗  lh 嫂素   
s  助知 ts' 初持      s 梳诗           
j 也野      
k 高歌 k' 卡枯  ng 我俄尧
h  何平他
0 (零声母)

韵母

a 阿 e 诶   o 奥    i 衣   ie 爹爷   u 多乌
ai 矮 ei 畀  oi 爱                       ui 对喂
au 拗 eu(休)           iu 钓优            uo 窝(过) 
am 庵 em 砧            im 店音 
an 晏 en 丁  on 安    in 颠印             un 敦温  
ang 莺         ong 当           ieng顶秧  ung 东 
ap 鸭 ep(立)           ip碟入
at 押 et 的   ot 夺   it 跌一            ut 突不    
ak 德        ok 恶            iek啄约    uk 屋
m 唔  ng 五 

   

                 二、声调系统基本相同

调类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阴平    阴上  阳平  阳上   阳去   中入  阴入    阳入一   阳入二
       阴去                           
      (中平)  (高平) (低平)(低降)(中降) (中促)(高促)(低降促) (中降促)
调值   33      55     11    21     32    33     55      21      32
举例  衣意     椅     移    以     易    百     北      伯      白
注音  ji33    ji55   ji11  ji21   ji32  vak33  vak55   vak21   vak32 

        特别是入声字以 p,t,k 结尾,例如:百vak33 ,北 vak55,伯 vak21,白 vak32  ,十sip32,八vat33。 


                三、与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和广州话也大部分相同,只是发音有别。

例如: 阿伯 a33 vak21(伯伯),捐血kin33 hit33(献血),塞车 lhak55 ts'ie33(堵车)。
 
这样的例子占绝大多数。

        就根据这三点,就可以确定:四邑话属于粤方言。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9-12 02:31 編輯 ]
發表於 2008-9-12 02:36:39 | 顯示全部樓層

   四邑片方言,以开平赤坎话为例,也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只说明它在粤语内部是比较特殊的,并不能把它从粤语中分出去。


  一、开平(赤坎)话在语音上有下列主要特点: 

    一)声母特点:

1. 有舌边清擦音lh,例如:心 lhem33,三 lham33,四 lhei33, 嫂 lho55, 素 lhu(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这些字都属古心母)。
2. 无双唇擦音 w,而以唇齿音 v 代之,例如:华南 va11 nam11(不是 wa11 nam11)。
3. 从广州话和开平话对比来看,广州话中不送气的爆破音t,在开平话中为零声母, 例如:端on33=安on33,打a55=哑a55,到o33=奥o33,底      ai55=矮ai55, 欧au33=拗au33,担am33=庵am33, 单an33=晏an33,灯ang33=莺ang33,当ong33=肮ong33, 搭ap33=鸭ap33,定en32,笛    iek32。
  广州话中送气的爆破音t',p'的爆破成分,在开平话中变为零声母,留下送气音h。
 1)t'→h,例如:透hau33,太 hai33 ,亭 hen11。
  2)p'→h,如: 平hen11。但现在出现两种读法,白读仍读 h, 文读改读 p'。
  例如:「瓦片」白读为nga55 hin55(=瓦蚬),文读为 nga55  p'in35;「朋友」 可读 hang11 jiu21,也可读 p'ang11 jiu21。 (这显然   是受广州话的影响)。
4. 普通话的不送气双唇爆破音 p 在开平(赤坎)话中读唇齿浊擦音v, 如: 帮vong33,并ven32,八vat33,巴va33,「八点钟」读作「挖
  点钟」vat33 im55 tsung35。只有借词(包括来自广州话的借词)才出现 p,例如:爸爸pa11 pa55,拜拜(再见) pai35 pai33。
  但现在出现两种读法,平时读 v, 有时又读 p,例如: 班长 van33 tsieng55 或 班长 pan33 tsieng55。(这显然是受广州话的影响)。
5. 开平话中的 t,t',lh 与普通话中的平舌音z[ts],c[ts'],s对应。例如:早to55→zǎo,草t'o55→cǎo, 嫂lho55→sǎo;     而开平话中的 ts,ts', s 则与普通话中的翘舌音zh,ch,sh对应。例如:助tsu32→zhù, 知 tsi33→zhī,初ts'u33→
   chū ,持ts'i11→chí, 梳su33→ shū,诗 si35'→shī。这一对应规律在广州话中是没有的。          

    二)韵母特点:

1. 韵母无撮口呼。例如:在发音上,于ji33=依ji33,淤ji55=椅ji55,愉ji11=移ji11, 雨ji21=以ji21,裕ji32=易ji32。
2. 在开平话中没有 oe 行韵母,广州话的oe行韵母一部分合并于ie 行韵母,例如:靴 hie33,香 hieng33=厅 hieng33, 约joek33 → jiek33。另一部分合并于u 行韵母,如hoeu33 去→ hui33去,居koeu55 → 居 kui33,ts'oen55(春)→ ts'un33(春),loet32律→ lut32律.
3. 韵母无长短音的对立,例如:挨ai55=矮ai55,拗au33=欧au33,罂ang33=莺ang33。

转贴者注:广州话oe行韵母在开平话中,除了一部分合并于ie行韵母以外,还有一部分合并于 u 行韵母,原书的初稿不全面,现在作了补充。

    三)声调特点:

1. 阴平和阴去调值相混,例如:「医」ji33=「意」ji33(二字同音同调)。
2. 阴上调值为高平调(55),例如:椅ji55,米mai55(其调值相当于普通话的阴平声);阳上调值为低降调(21),例如:以ji21,
  乃nai21(其调值相当于普通话的半上声)。
3. 低降调和低降变调用得很广泛。例如:「虾米」hai21 mai55 的「虾hai21」,「日头」的「头」hau21(与「厚」hau21同音)。  
4. 升变调丰富。例如:叠用形容词「深深」sim35 sim33,「红红」hung15 hung11,「厚厚」hau215 hau21,「易易」ji325 ji32,
  「白白」vak32 e55 vak32, 第一个字用升变调表示程度深。


二、语法特点

       在语法上,开平话口语中人称代词单复数的变化,不是像普通话加词尾「们」,广州话加词尾「哋」那样表达,而是通过内
  部屈折,即通过变调、变音等语音变化来表达的。例如:「他们」说成一个音节 k'iek21(和「屐」同音),「你们」说成一个音
  节 niek21(脑药切),「我们」说成一个音节 ngoi21(我倍切,即「外」的低降调)。

三、词汇特点
 
   (一)开平话和普通话大部分词汇相同。
         例如:医生ji33 sang35、以为ji21 vui11、中间tsung11 kan33,华南 va11 nam11,只是发音有别;
   (二)区别于普通话的词语和广州话也大部分相同。
         例如:阿伯a33 vak21 (伯伯),捐血kin33 hit33(献血),塞车 lhak55 ts'ie33(堵车),只是发音有别;
   (三)与广州话相比,开平方言也有自己的特有词汇。
         例如:阿人a33   ngen11(奶奶), 地.徐 ei33 t'ui11(知道),恁nen21(那),该k'oi21(这),屐} k'iek21(他们),凭]         企 vang32 k'ei215(梯子), 蟛蜞hang11 k'ei21(一种小螃蟹), 够痹 kau33 vei33(虱子)。

 

發表於 2008-9-16 04:09:15 | 顯示全部樓層

勾漏粤语、桂南平话,听感上皆是理所当然的粤语,而且同壮侗语族融合程度较高,因我本人亲耳听过。

我识得好多 广宁、怀集、德庆、玉林、苍梧、邕宁 的朋友,前五县皆为勾漏粤语区,佢地同屋企人倾电话,我只可听明六成。邕宁话,直头系「夹壮」粤语,虽然我只能听明几只字,但好明显系粤语感觉,非坊间传言「桂南平话乃西南官话分支」。

壮族本身内部也四分五裂。分成不同派系。明显系唠症苦蓄意所为。

桂柳地区乃极度唠化之地区,受四川湖南荼毒至深,当地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对粤语粤人皆持仇视态度。桂柳话,特别是桂林话,实情就系四川话!

这个壮族作者,是桂西北的河池人。河池临近贵州,是西南官话区。

对粤人粤语比较友好的壮人聚居区,是桂西南的百色德靖地区(德保、靖西),以及越南北部壮族聚居地区。

發表於 2008-9-16 04:14:17 | 顯示全部樓層

四邑话算粤语,宝莞话也算粤语,不过是「严重闽化的粤语」,或称「粤闽混合语」。 
發表於 2008-9-16 14:36:51 | 顯示全部樓層

闽语塞音有浊辅音,这是保存上古音较多的证明。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塞音没有浊辅音,四邑话也没有浊辅音,这点跟广州话一样。广州话跟广韵记录的中古音比较接近,四邑话也一样。四邑话属于粤语应该没有问题。四邑人基本上是从宋朝(特别是南宋末年)来自中原的移民的后代,没有查到经过福建迁移过来的史料记载。四邑话也有区别于广州话的一些特点,例如a没有长短音的对立,台山话和开平话出现零声母,是个很大的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在闽语中也并不存在。四邑话中的台开话有舌边清擦音,这个特点在闽语中也没有。无论是从移民历史看,还是从四邑话区别与广州话的主要特点来看,跟闽语关系不大。没有撮口呼这一点,跟闽语倒是一样的,可是客家话也是没有撮口呼的,这是许多方言共同的特点。

从四邑人的认同感来看,他们认同粤语,不认同闽语。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9-16 14:44 編輯 ]
發表於 2008-9-16 17:48:4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engjun 於 2008-9-16 14:36 發表 闽语塞音有浊辅音,这是保存上古音较多的证明。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塞音没有浊辅音,四邑话也没有浊辅音,这点跟广州话一样。广州话跟广韵记录的中古音比较接近,四邑话也一样。四邑话属于粤语应该没有问题。四邑人基本上是 ...

四邑话 饮水 iaem suei  饮汤 iaem hong  窃以为这是闽语的特征


發表於 2008-9-16 23:21:39 | 顯示全部樓層

1、饮水 ngim55  sui55---台山(台城)话

         ngem55  sui55---开平(赤坎)话

         yam35 soeu35  ---广州话

 

2、饮汤 ngim55 hong33---台山(台城)话

         ngem55 hong33---开平(赤坎)话

        yam35 tong55----广州话

台山和开平通常说「饮水」,不说「饮汤」,不过读音如上。

普通话和广州话声母 t 在台山和开平的确变成h.

t-h 实际上是送气塞音 t 零声母化,留下一个送气音h,

在湖南某些地方也有这种现象。

但是普通话和广州话声母 d 在台山和开平变成零声母的现象,

例如:端 on33=  安on33  诞an33=晏an33,我还没有找到全国方言或次方言中有此现象,不知在闽语中是否有?

發表於 2008-9-17 18: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使君子 於 2008-9-16 17:48 發表 四邑话 饮水 iaem suei  饮汤 iaem hong  窃以为这是闽语的特征
四邑話有好多種,但都冇可講作。
發表於 2008-9-17 19:05:2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嶺南散人 於 2008-9-17 18:22 發表 四邑話有好多種,但都冇可講作。

新会会城话
發表於 2008-9-18 02:36:01 | 顯示全部樓層

虽然标音方法吾同,但我读出来的音同dengjun老先生的一样耶~~

闽语的特点,无辅音 y、w,变成i、u。

举例:

台湾「国语」歌,「一个人」会唱成「Id 个人」;

「台湾」,闽南话「Dai Uan」,又称「呆丸」~~
發表於 2008-9-18 07:56:21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在台山话 说hoi  ,在广州话说toi, 在闽南话说dai,其中韵母部分,台山话与广州话一样。 

   

發表於 2008-12-21 12:52:36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如咁啦,正宗嘅广东话叫做粤语,其他嘅方言叫做白话!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2 08:01 , Processed in 0.0660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