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2|回復: 0

[說粵全傳] 广东汉族民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6-6 02:4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岭南自两宋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本地系(即广东人)、客家系、潮州系三大民系。 广东的三民系是汉族的组成部分。历史上,北方汉族在不同时期南迁到广东的不同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广东人、客家人、潮州人三大民系。 三大民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根据对三大民系的体质特征分析,广东人和客家人与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较高,而潮州人与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较低。广东人和潮州人的祖先可能来在中国北方偏北的地区,他们在南迁过程中较少与沿途的其他汉族群体融合;而客家人的祖先可能来自中国北方较偏南的地区,他们在南迁的过程中可能与沿途的居民有较大程度的融合。 本地民系(广东人) 广东人始见于《明史 地理志》。广东人兼有河谷平原。三角洲平原、山地、丘陵、台地。广东系移民是在一个自然条件丰富,但生存条件恶劣的环境中。 广东人各姓氏族谱大多记载自己的祖先来自南雄珠玑巷,珠玑巷是北方汉族人到广东的一个重要落脚点。秦汉时期,有部分汉族越大庾岭进入粤北。唐五代时期,人们越大庾岭后,多在南雄盆地定居下来。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以后,大庾岭取代湘桂走廊和骑田岭,成为进入岭南的重要驿道。两宋时期,有两次大的移民迁徙,一次为北宋末;一次为宋末元初,他们都是由南雄南下迁入珠江流域。祖宗故居珠玑巷 广东不少人,只要谈起祖先,就说从南雄珠玑巷来的。珠玑巷,是南雄县城的一条街,再往北约40华里就到梅关。整条珠玑巷长约1华里。珠玑巷现有张、雷、周、何等姓。张姓在此定居最久的。据说张姓的远祖张辙在唐代就定居此地,当时叫敬宗巷。张辙地儿子张兴,唐敬宗以张家七世同居,而赐张兴珠玑绦唐敬宗死后,张族人因为敬宗巷这一名称和唐敬宗的庙号相同,为了避讳,便改叫珠玑巷。 另一种说法:南宋初大量的人南迁,,特别是到了宋末,他们经过江西,越梅岭,到达南兴,聚居乡野。有许多人来自开封府的详符地方,详符有珠玑巷,他们不忘故土,所以在南巷暂居的村落也称为珠玑巷。由此珠玑巷成为广东许多族姓的祖宗故居。 广东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广东人处于珠江流域,以珠江三角洲为聚居中心。珠江三角洲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平原,位于广东中部沿岸地区,濒临南海,地处南亚热带,气温温和潮湿,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成河口冲积平原,可以开垦的沙田、滩地很多,有利于南迁汉人的生存和发展。北方汉人来到珠江三角洲,与这里的百越族等民族融合。两宋时期,大量的汉族人南迁对于广东人的影响,这里的越族人基本被汉族同化。元明时期,越来越多的汉人口迁入,使零散的瑶人和越人等同化于汉族。主要力量集中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粤中一带,视为广东系人分布的地区包括广州、珠江三角洲以及整个粤西、湛江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面积明显扩大,为移民提供了大量的良田。 广东人的语言:是汉语广东话(粤语),大致与广东人的分布地区相同。此外,近十几年来,广东省内又有许多原不通行粤方言的地区,现在也兼用、改用粤方言,所谓“全国推广普通话,广东推广粤方言”正是这种情况。 广东人在经济生活方面的特色,一是多元经济,二是商业发达。 宋、元、明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珠江三角洲平原区低洼地面积很广,人们因势利导,挖塘养鱼,将泥填高为基,基种桑、果、蔗等作物,按不同的作物可分为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和杂基鱼塘等。 广东人的经济生活的另一大特点是商业发达。这也是有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广东人居住的地方处南海之滨,使古代越族很早就向海洋发展。 广东人借助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多元经济。这与中国传统的自然农业社会的一元经济,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不同,多元经济使商贸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赋予广东人的重商的传统。 宗族家族制是汉族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思想和行为有很深的影响。近代宗族社会的衰败,但到华南,特别是广东,发达的宗族制度一直存在到现代。 广东人的民居:广东人的民居的形式,汉代时期,就有干栏式、三合式、四合院、曲尺形、日字形和碉堡形等。广东人的民居为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潮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因素。民居采取密集布局,建筑之间用天井相隔,天井之间用厅堂、廊道或巷道相连,解决通风、防热、防潮等问题。 竹筒屋即单开间,因人多地少,民居只能向纵深发展。明字屋,即双开间,似“明”字,由厅、房、和厨房、天井组成。三间两廊房,即三开间的主座建筑,前带两廊和天井组成的三合院住宅,是本地民居最主要地形式。 广东人的饮食:粤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物产地条件,随着经济地发展,生活的进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习俗,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汉人南迁,广东人不断吸取北方饮食的精华,近代又借鉴西方烹饪方法,南北、东西融汇,而又显示出浓厚的南国特色。 广东人喜欢喝汤,与气候有关。夏季长而酷热,流汗多,消耗大,春季潮湿,秋天干燥,进汤类饮食可以补充水分,养分容易吸收。广东人喜欢吃粥,同样受气候的影响。 岭南水果中,槟榔在其民间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代的越族人就有食槟榔的习惯。 潮州民系(潮州人、潮汕人) 潮州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包括汕头市、潮州市喝揭阳市三大区域。潮汕民系聚居于汕头、潮阳、澄海、潮州等九县市。潮汕地区总面积是1.0346万平方公里。由韩江三角洲、榕江三角洲、练江三角洲、黄冈河三角洲组成的潮汕平原是广东省的第二大平原。贯穿于潮汕平原的韩江是广东的第二大河。莲花山-阴那山山脉是粤东平行岭谷中最长的山脉,从东北部与福建接壤的大埔至西南的大鹏湾,长达400公里,将粤东分成东南河西北两部分,成为潮州人与兴梅客家人地区的天然界限,同时也是潮汕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潮汕平原依山临海,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半封闭地区。本地区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两晋时期中原人大规模南移,有些移民从福建南部进入韩江流域,然后在那里定居,视为福佬。宋元时期,福建就有不少居民向广东东部迁移,明初至清中叶其间,更有大量的移民迁入粤东南沿海地区。本区的语言是潮州话 潮州人的民居:潮州人民居有各种形式,主要有一、竹竿厝,即单开间,厅房合一二、单佩剑,即双开间,由单间发展而来,进门为厅,旁为卧房,后带天井厨房。三、双佩剑,即三开间,三合院后带天井。四、爬狮,即三合院式,中间为厅堂,两旁为卧房,前带天井,天井两侧为廊房,可作卧室和贮物室。五、四点金,即爬狮加前座组成,即四合院式,潮汕地区最常见。六、三座落,即三进。七、五间过,即由四点金横向发展而成,宽五间。 潮州文化成就,潮州人人历来重学,兴建州县学和书院。同时,潮州人有极强的适应力、竞争力和团结力。他们从事商业活动,向海外发展。 潮州人的饮食:潮州的功夫茶不仅体现潮汕文化的特色,而且是中国茶道的传承者。潮州人喜欢吃粥,其做法、吃法和广东人与客家人有所不同,俗称为“潮州”粥。这是适于亚热带的四季咸宜的饮食。 客家民系 (客家人、棚民人、程乡人) 客家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客家主要是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而与广东人、潮州人相区别。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区是今粤东的梅州、河源地区和粤北的韶关地区。客家系主要分布广东北部和东部的20多个市县,主要分布于今粤东的梅州、河源地区。客家居住的地区是距海遥远的内陆山区,位于赣江上游、汀江流域和梅江流域,除了主流谷地较为开阔外,其余都是崎岖的山地。 客家民系的语言:客家话又叫棚民话、程乡话、嘉应话是广东客家地区流行最广泛的。客家先民是最后一批进入岭南的中原人与南方少数民族融合而成民系。客家移民的最大特点莫过于所说的客家话。 客家人的民居:客家人保持着聚族而居的习惯。客家民居最简单的形式是一长方形的居室,正中是堂屋,两侧是住房,流行于粤中、粤北的一些贫苦山区。 其他的以门楼屋、堂屋横屋为基本类型。 刻着移民痕迹的客家民居,一种具有特色的是大围楼屋,这种民居的外形或圆或方,有如堡垒。大的围楼屋,一座占地达20亩,高达33米,一般为3-5层不等。整座大楼只设一个大门。门板厚实坚固。大围楼屋内开有水井,一层是杂物房、牲口栏及厕所等;二层多是粮仓,也可住人;三层以上住人。所有房屋厅堂,都按族内小家庭的多少,沿内圆周间隔而成。现在的梅县的大埔县还有不少这种围楼住宅。 客家人的饮食:客家人以稻米为主食,辅以甘薯。以前习惯是早上煮饭,供一天食用。客家人嗜食熟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17 13:56 , Processed in 0.0639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