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598|回復: 0

[其它] 中山方言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4-28 03:4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山地方语言比较复杂,有的乡镇,一乡数种方言,隔村语系不同。大体度之,有光复话、闽南话、四邑(台恩开新)话、东莞话;还有口音近似广州话,混合客家声和闽南语音的石岐话等。各种方言,大抵由开拓中山的祖先们带来,又夹混别的方言,久而久之,形成各自的独特语言。   香山立县之前,称香山镇(寨),远辖地方大致为五桂山、凤凰山、丫?山、卓期(赤旗)山周围乡村和棋澳岛,澳门半岛登第,百姓所操方言,一闽南话占大多数。而闽南话非一种方言,是一个语系,同属闽南之福州、厦门、泉洲、漳州等地,方言各有差异。中山三乡话,可一福州话相通,隆都话则与泉洲、漳州个别县区通行之方言基本相同。同源于闽南语系之三乡话与隆都话“架楼横”(意即“横放”或“横向”)相同;三乡话“切葱、炒葱、炒浓葱”,则与隆都都话讲戏剧锣鼓音“嗤撑、查撑,查咚撑”相同。   隆都话属闽南语系,惟经千百年辗转传存,某些语词夹杂了广东话,如“医院,学校,学堂,读书”等单词,发音以广东话作基础,没有以闽南语发言者;而“吃饭,午餐,晚饭,今天,明天,今晚”等词,则完全用闽南语音;又如“眼睛”,用广东话“眼”音,或用闽南语“目周”,均通用;“电影院”用广东音,“戏院”则用闽南音。三乡,??、张家边话,也有类似情形。   现今操隆都话人口,沙溪、大冲两镇卅五个行政村(圩)约九万人,环城、板芙等地约十五个村庄以及石岐城区内共约四万人,香港、澳门和海外各地则近十万人。操以闽南语系为基本方言而有别于隆都活者,有张家边、南萌、三乡等区镇的大部分村庄,和石岐城区部分居民共约五万人,旅外乡亲四至五万人。   古香山之开拓者,当于汉代以前由闽南沿海来,祖先们驾舟南下,先渔后农务渔者以?屿歇息地久之,冲积地带形成肥沃广阔平原,?海洋渐远,始有开垦定居者。初为渔农混合,继则形成村落,渔农分立。惟至今尚未发现古代开拓者直接来自闽地之族谱,碑文之类文字记载,何也?宋代以前,香山地方被贬称为蛮?之列,其时,地方文化确实普遍处于极落后之境况中,故无文字记载流传。从年节蒸糖糕、白糕、糍(淋琴),除夕以鸡?鱼肉盛筵祭祖,清明节扫拜祖墓以廿九天为期,7月14日盂兰节裹粽祭拜鬼神等民间习俗看,隆都,三乡,张家边,南?等地所行与闽南各地极相似,而于珠江三角洲各地相比,则有很大差异。据此,亦可从侧面作祖先们系来自闽南之佐证,来得早,人数众,势力强,虽无文化或缺文化,仍奠定了语言基础。   公元1152年成立香山县后,划入原属番禺,顺德,新会,东莞等县的沿海边隅地域,操广州话,四邑话,东莞话之原地居民,至今保留原有乡士方言,今以广东话语系为方言基础者,有小榄,黄圃,东凤,南头,阜沙,民众,浪网,东升,坦背,港口,沙?,横栏,海洲等镇村,人口约五十万。语音基本相同,惟各方言之间也略有差异,如小榄,东升,海洲话基本相同,语音近似佛山沉痼器及其附近乡镇人们所操广东语音,声韵婉转柔和动听,闻之如歌调入耳,且吐字??,快慢有序。但音韵之高低,发音之快慢,音调之柔屈,小榄话于海洲话之间,又各有不同。所用俗语亦有差别,如对祖母的尊称,小榄称“亚奶”(音拉),海洲称“润妈”;海洲称小孩为“蚊?”,小榄称“细佬仔”,海洲称母亲为“亚爹”,小榄称“亚家”,又如高字读音,海洲音“交”,小榄音“哥”。   东凤,南头,黄圃,阜沙,坦背,民众,浪网,港口,沙?等镇以及三角,板芙部分村庄通行之方言,与顺德大良,容奇等地方言大体相同。   横栏人所操方言,大体上同顺德容奇方言,惟靠近小榄镇的四沙等村,语音近似小榄话,与沙溪相近之横东,横西等村庄,则于个别词句中夹杂了隆都音。   坦洲,神湾镇沙田村庄人们所操方言,亦以广东语为基础。由于冲积平原形成较迟,且因地理关系,居民来历较杂,始迁至自有别,故语言俗话中夹杂个别不同音调。   1950年以前,沙田地区村庄之居民,多是来自南海,顺德,番禺等县之无地农民,所谓“耕仔”,或以农田散工兼以内河渔业为生的半渔农户。他们向地主或二路地主租耕土地,或于农忙时受雇农工,故居址常迁,每因租?到期或雇主不用,则一家大小?艇到处流浪,流离失所,为谋生计四处奔波,历来如此。经过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之后,从1953年起,除少数渔为业者外,人们均已定居下来,再没有居址流动户。   古镇镇所属古镇,镇南,曹步,海洲四大自然村,系于元代从新会县划入香山县,古镇,镇南,曹步三村?约三万五千人通行四邑话,但分两种方言,古镇,镇南人操近似新会县城方言,而曹步话则与新会县荷塘,礼乐镇方言相似,比较难懂,某些特有音调,外乡人难以辨别,如“米”与“蚁”,“甜”与“咸”,音调音韵极相近,又如把“光亮”的意思说成“?”(音若晓或浩)。古海洲之开拓者来自西樵山地带,方言以广州话为基础,惟民间生活习俗则近似新会荷塘镇民俗,大概是邻近和交往深远所致。   三角,黄圃镇部分村?通行东莞话,其语音基础也属广东语系,惟发言夹杂其他音韵,初听比较难懂,而听惯则觉别有韵趣,容易领会。   张家边,南?,三乡,环城,神湾,板芙,坦洲等区镇,有很大部分村庄通行客家话。众所周知,客家人因避乱或?生计,从中原河南等地南迁,历代皆有,在中山地方开族者,来自兴梅地区居多。其独特方言之所以能时代流传,一是内外交往,客家人之间以客家话交谈,二是村庄自办学校,尽力争取以客家话授课。如今,中山境内不少客家村庄有非客家人杂居其间,客籍人外出佣工,经商,入学者日见增多,故绝大多数人已能操三种或四种方言,居三乡镇属者必晓三乡话,居板芙针属折必晓隆都话,石岐话,广州话等等。但客家方言仍保持其基本声韵,极少夹杂其他语音。   石岐城区及其附近村镇居民,皆晓石岐话。石岐地处五桂山,卓旗山大部分村庄之中,北近大片沙田区,西南也靠沙田区,香山立县之前,已形成为渔,农,商业交流活动中心。建为邑城以后,广东话为官用及公用方言,石岐周围村庄居民,必须学用广东话,而隆都,张家边,按?等地人士,哟于习惯于闽南语为方言基础,学操广东话发音多为石岐音或近似石岐音。因此,久而久之,便形成石岐话之特别语音,发音缉私广东话,但音调偏高,入耳有生硬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1-22 08:25 , Processed in 0.0635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