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2|回復: 0

[民風民俗] 珠江三角洲独特的河流通名「涌」和「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6-1 13:2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珠江三角洲独特的河流通名「涌」和「滘」

  □黄小娅

  羊城晚报寻找水岸广州征文


  翻开珠江三角洲地图,可看到纵横交错的河流如同人的血脉一样遍布全城,显示出这是一片水域广阔的土地。水城水多,河流的通名自然也多。除了常见的江、河、海、水、溪之外,还有涌、滘、沥、潭、湾、塘等通名,其中又以「涌」、「滘」最为独特,这两个通名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现在人们所常用的「涌yǒng」,东汉《说文解字》:「涌,滕也。」用今天的话是水向上冒之义。和「涌」同音同义的还有一个异体字「湧」。


  通行于珠三角地区的「涌」和「滘」,都是粤地人使用的方言字。涌,读音cōng,表河流义,与普通话的「涌yǒng」只是字形相同,在语音和意义上均无关联。「滘」,读音gàu,也是河流义。


  这两个指称河流的方言词在粤地是有相当历史的。编纂于宋代的《广州图经》虽早已失传,但从《永乐大典》等书的辑录中,仍可看到我们的先民用「涌」和「滘」作河流的通名。例如:东莞的麻涌,新会县的东涌,番禺的白泥涌、蓼涌,南海县的上涌、石涌、沙滘、上滘、叠滘等等。


  元代的《南海志》还有蓼涌、藤涌、木涌、横滘等水名。明清后的资料保存较多,从明代到清代所修纂的各县志以及各种杂记等,这类地名俯拾皆是。


  事实上,不少地名应早于上述记载的年代,只是史料的大量亡佚,我们无从知道得更多。例如,顺德陈村镇的一个村子,建于唐天复年间(901-904年),地处河边,据传一木雕佛像漂流至此,故名佛滘,后又谐音易名为「弼教」。陈村镇的仙涌村,大约是唐代末年吕姓人迁居于此,他们沿河建村聚居,四周风景优美如画,连仙人吕洞宾也曾到此一游,故名「仙涌」。


  虽然都是河流通名,「涌」和「滘」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涌」多指小河,所以口语常说「涌仔」。例如:番禺鱼窝头镇有条小河叫「细沥涌」,清光绪年间沿河建村,村名就称「细沥涌」;原花县炭步镇,明末人们迁至县城西南部聚居,因村前有一小河环绕,故名「南涌」。当然「涌」也有指较大河流的时候。例如,曾是古代北江下游通往广州重要航道的芦苞涌,长32公里,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另一条西南涌,长38公里,流域面积485平方公里,是北江的汊道。


  「滘」一般指河道相通处。河网纵横交错的地方称「滘」较多,所以口语有「穿河过滘」之说。例如:沟通西江和北江的河道是「思贤滘」;南海的「叠滘」,因其水网密布,溪河回环如叠,故有此称;顺德的「北滘」原名「百滘」,取众多的大小河流交织汇集之义,后谐音改称「北滘」。


  「滘」现在有时还作「漖」。例如:广州市原芳村区的「东漖镇」,本是「东滘」,现作「东漖」。


  「涌」和「滘」的不同还表现在使用频率上。据上个世纪的统计,带「滘」字地名269 处,而「涌」则达2585处,「涌」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滘」。星罗密布的「涌」和「滘」,正是水城河道如巷,水路四通八达的真实写照。


  因此,无论我们赋予广州何种色彩,唯有水色才是这座千年古城最基本的颜色;假如抹去了水色,广州将永远不再美丽。



  启事

  东濠涌博物馆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征集与河涌有关的民俗旧物、历史文献资料、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等;经鉴定具有馆藏价值的文物,可付费收购;对无偿捐赠文物,由东濠涌博物馆颁发收藏证书;捐赠物品陈列时,将署名展出。

  电话:020-83268396、83268142、13533033650;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4 01:40 , Processed in 0.0542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