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4|回復: 2

[其它] 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5-29 23: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Jake_ct 於 2010-5-29 23:18 編輯

摘录:《阿毗达磨讲要》

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阿毗达摩」呢?学习「阿毗达摩」有什么作用?学习「阿毗达摩」可以系统地了解佛陀的教法。因为「阿毗达摩」非常系统地组合、分析、整理佛陀的教法。学习「阿毗达摩」就可以达到完整、系统地了解佛陀的教法。我们可以在这里跟大家说,只要你能够认真地听完这整个课程,能够很认真地学习,当你把整个「阿毗达摩」课程学完了,必定能够对整个佛法的大纲,能够有很系统、很完整地了解跟掌握。当你学习了「阿毗达摩」之后,对佛法已经有了整体的概念,而且有很严密的思维方式。那个时候,你再去看经典将会觉得很容易,不会觉得经典里面的术语很复杂,不会给很多名相所混淆。在我们中国人、我们华人的心目中,往往会认为经典是很浅显易懂的,反而「阿毗达摩」是很复杂、繁琐的,是不是?是不是这么样?但是,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如果一个人不懂得「阿毗达摩」,那么他对经典的理解就很肤浅,很浮泛,对经典的解释更可能是信口开河,自我作古。
  
  第二,「阿毗达摩」超越一切世间的科学。刚听起来可能会觉得在夸下海口, 「阿毗达摩」 竟然能够超越一切世间科学。如果我们真的很认真地学习「阿毗达摩」之后,将会发现佛陀的教法确实超越一切世俗的科学。因为,我们可以说科学或者说世俗的很多学科是在最近一两百年发展起来,更有一些是在最近十、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我们有了「阿毗达摩」的知识,我们明白了「阿毗达摩」,再去看很多世间的学科,世俗的科学,我们会发现到,其实很多现在令人很诧异,或者说很先进的东西,在「阿毗达摩」里面早已经解释了。

    比如一百多年来,西方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例如,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梦的解释,或者他研究人的潜意识,还有很多的,例如心理的疗法、临床的疗法、催眠等等,这些在「阿毗达摩」里面早已经有了答案了。又例如说,在最近几十年刚刚兴起的人体生命学和濒死经验学,都讲到了人,就是从无数个病例当中,临床的病例当中发现人死了之后,在医学上有种称为假死的,人死了之后不久又复活,这些复活了的人,或者说他们有一些意外而在医学上判断是死,当他们抢救过来之后,都会对在他们昏迷或者称为假死的这一个时间段里面的一些体验有所描述。往往会发现到,很多的那些称为假死或者昏迷状态的人,他们好象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有的人在临死的时候,感觉到好象看到了很强的光明,或者见到了一些去世的人,又或者去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地方,或者说感觉好象自己已经出来了,看到他的亲戚,他的朋友在哭,或者说在做什么事情,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这一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我们再去看「阿毗达摩」,特别是讲离心路过程的时候,答案就很明白了。

   又例如说,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基因,就是人的基因,人的基因跟猿的基因其实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相同的,但是就是那么一点点的不同,形成了人跟猿猴、大猩猩的很大的差别。而每个人的基因又不同,同时,很多科学家发现,基因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很多在以前,如果是几十年前,人家说到你的一生或者说你今生的遭遇,是一出生就定了,可能会被说成是迷信,是不是?会说这个是宿命论。但是,当科学家发现了基因,发现人的基因排列模式可以影响到他。例如,有些基因的排列模式会影响到这个人很容易得什么病,例如他可能会得肺癌,可能会得胃癌等等。或者说有些人的基因方式排列决定了他很容易生病,而且得某一些病。这些基因,在「阿毗达摩」里面叫什么?叫业生色,业生色法。如果我们再看,业生色法是什么时候决定的?是一个人结生,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业生色又为什么会这样的?其实是跟过去造的业又有关系,而过去所造的业带来我们今生的这一个身体,这个身体称为业生色。而我们这个身体几乎可以影响我们一辈子,这其实就是属于基因,用现在科学来说,就类似于基因的解释方法。

   如果我们再去看,例如,一些物理学或者心理学,比如说心理学,现在的心理学研究来研究去,其实在「阿毗达摩」看来,都是在表相上或者在现象上,当然了,在现象上和对心理反应上,在心理学研究得很详细,但是到底心理学是怎么回事?我们说到的人的心理是怎么运作的?它的运作的过程是怎么样?我想无论心理学,只要它还没有突破,或者说它没有再去借助「阿毗达摩」,没有借助佛教的心理学的话,就很难有更高层的突破。如果我们再看「阿毗达摩」里面分析的心理,你们真的会惊叹!它已经到了一个很精微又很高的程度了。当然了「阿毗达摩」,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心理的,并不是像一般人分析的行为心理学,或者犯罪心理学,或者说一般的管理心理学,它是从伦理方面去分析人的心理的。我们可以说,世俗的或者世间的学科,往往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例如物理学家只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现象,找出物质的规律;心理学,就是为了找出心理的规律,从而达到如何去为人治病,或者解决心理的问题。但是,佛陀讲到这些,讲到的很类似于心理学、类似于物理学,并不是为了只是了解这些,而是为了超越、为了解脱。因为佛陀分析名法、分析色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名色法,是为了解脱名色法。

    第三个意义是明辨善恶是非与正邪。学习「阿毗达摩」之后,很自然能够明辨善恶,能够明辨是非,明辨正邪。「阿毗达摩」很清楚地把善恶的标准告诉你,不会似是而非,不会含糊。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阿毗达摩」会告诉你,业果的法则,也就是因果律。我们可以说,从世俗的角度上来说,善恶的衡量标准会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有所差别,这只是世俗的标准。但是,如果我们再分析心理,从「阿毗达摩」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换一句话,从内在的动机上来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它不会含糊。

    同时我们也知道,如果我们学习了「阿毗达摩」之后,将能很容易地分辨哪些是旁门左道,哪些是邪门外道。例如在缅甸,缅甸是一个「阿毗达摩」很普及的国家。当缅甸的「阿毗达摩」普及之后,在缅甸,就是自从「阿毗达摩」已经普及到民间之后,几乎没有出现过所谓的邪教跟所谓的附法外道、附佛外道。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生长的土壤,没有生长的空间。但是我们再看泰国,传统上泰国也是很注重「阿毗达摩」,但是在近代,「阿毗达摩」已经衰落了,所以我们现在看泰国的有些禅法,观水晶球的,也认为说可以解脱,甚至做体操也认为可以解脱。我们再看看好象最近,我这才听到泰国的一个Ajjan教导,他把我们的身体分为二十八个地方,然后这就是二十八色。我们再看看华人区,无论是中国大陆或者台湾,或者说有华人的地方,例如新加坡,或者美国等等,都有很多种新兴宗教,甚至邪教,是不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新兴的宗教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旁门左道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附佛外道呢?就是因为咱们华人对佛教的理解太差了,佛陀的教义普及得不够,所以就被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地利用,于是各式各样的新的教法、新的宗教就有滋生的土壤。如果大家都能够了解佛陀的教法,都能够学习「阿毗达摩」,那么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些所谓的新兴宗教、所谓的附佛外道、所谓的邪教,根本没有机会生长、没有机会成长,甚至会胎死腹中,是不是?

    同时,我们也学习「阿毗达摩」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往外看,而是往内看。「阿毗达摩」直接指向我们身心的深处,就好象一把利刀,直接捅到我们的烦恼,而且一捅就捅到烦恼的最深处。当我们对「阿毗达摩」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我们再去看,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打着佛法旗号,或者打着佛教旗号的那些歪门邪道,或者附法外道,我们将会很清楚了,那个时候我们也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落于迷信,也不会搞个人崇拜了。

   学习「阿毗达摩」还可以运用在生活当中。可能有些人会认为「阿毗达摩」很多的名相,而且很枯燥。但其实我们学习了「阿毗达摩」之后,可以直接运用在生活当中,而且是很见效的,立竿见影的。例如,当我们学到善心的八种善心之后,就可以很快用在我们的生活上。虽然佛陀开示「阿毗达摩」最主要是为了断烦恼,但是,即使对于一般的在家人,很忙碌的人,需要工作的人,在平时压力很大的人,学了「阿毗达摩」都有作用,而且都有很快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阿毗达摩」教导我们善心、不善心是怎么样产生的,善心、不善心的关键点在于你是不是有如理作意,如果你如理作意,生起的是善心,不如理作意,生起的是不善心。也就是说,当我们在面临着一个对象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摆向哪一边?就好象当我们把一辆车开到十字路口,你的车,你的方向盘是要摆向左边还是摆向右边?同样当我们面对着一个对象的时候,我们要生起善心还是生起不善心呢?在「阿毗达摩」里面会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左右我们的心。不要认为说,很多东西,我的生活是很无奈,一天都被我的工作,被我的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但是,「阿毗达摩」就教导我们如何从改变我们的心开始,因为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所以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人际关系、改变我们的环境。可以改变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工作、对公司、对生活,乃至对这个世间的看法。这种改变,如果我们用「阿毗达摩」的方式去分析,它会给你一个很清晰的、毫不含糊的方法,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阿毗达摩」的第五个意义是培育观智。虽然学习「阿毗达摩」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上培育善心,可以学习如理作意,但毕竟佛陀教导「阿毗达摩」不是让我们改善生活,而是让我们超越生死。也就是说,佛陀教导「阿毗达摩」,最终是要让我们断除一切烦恼,让我们灭尽一切诸苦。要如何才能够断除一切烦恼呢?要断烦恼唯有通过道智,也就是圣道才能断烦恼;要断除烦恼必须得要修行,必须得修vipassana,维巴沙那(毗婆舍那)。要修观,培育观智。什么是观呢?观就是观照一切名法跟色法的无常、苦、无我。「阿毗达摩」所分析的无外乎是心法、心所法、色法。但是,所有这些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属于行法、有为法,它的本质是无常、苦、无我的。佛陀教导「阿毗达摩」并不是只是让我们去明白、去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观照它,然后再去超越它。就象佛陀把贼指出来之后,还教我们如何把贼抓起来。怎么抓贼呢?要用智慧的绳子把他捆绑起来。所以,「阿毗达摩」的目的是教导我们要修观,修观的目的是为了断除烦恼。所以,我们学习「阿毗达摩」就有这样的意义。
 樓主| 發表於 2010-5-29 23: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向: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盘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樓主| 發表於 2010-11-9 23:36:44 | 顯示全部樓層
佛陀的教法没有神秘、麻醉的成分,也无需掺杂他力、救世的信仰。佛陀不是主宰人们吉凶祸福、帮人消灾赦罪、满足私欲贪求的神灵,更不是创造美好世界、信他得永生(往生)的上帝。佛陀虽然是一位具足智慧与慈悲的伟大导师,但他却不喜欢人们对他进行盲目的崇拜。

这里再讲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一个名叫瓦咖离(Vakkali)的青年,一天在街上遇见了佛陀,被佛陀那俊伟的外表、庄严的威仪深深地吸引住。为了经常能见到佛陀,他出家成为比库。出家之后,他既不学习经教,也不禅修,只知道一天到晚紧跟着佛陀,但佛陀从来就不跟他说一句话。

有一天,佛陀了解到他的智慧将要成熟了,就呵斥他说:「瓦咖离,你一天到晚盯着我这副腐臭的身体干什么?凡见到法者,即见到我;凡见到我者,即见到法!」但他仍然无法离开佛陀。佛陀知道不迫迫他是不会觉悟的,于是毫不客气地把他赶走。瓦咖离被赶走之后,感到非常绝望,甚至爬上山顶准备跳崖自杀。这时佛陀出现在他面前,向他说法,使他最终获得觉悟。

佛陀在临般涅槃前曾经说过:「并非用香、花等来对如来表示恭敬、尊重、礼敬、敬奉、尊敬。若弟子们能够依法次第地修行,遵循法正当地修行,这才是真正的恭敬、尊重、礼敬、敬奉、尊敬如来,这才是至上的敬奉!」并不是跟在老师后面,一味奉承老师,不断给老师送礼的才是好学生。唯有勤奋好学、刻苦耐劳、品学兼优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也唯有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文化知识。佛陀的教法强调的是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智慧和觉悟不是靠向他人祈求乞怜得来的,断除烦恼更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正如《法句》第165偈说:

「作恶确实由自己,污染也是由自己;
 自己才能不作恶,自己才能得清净;
 清不清净靠自己,没人能清净他人。」

-------您认识佛教吗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17:01 , Processed in 0.0600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