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4|回復: 0

「刪帖」為何會成為習慣性思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5-5 10:2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吳龍貴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監測表明,地方網絡論壇集中了很多本地受眾,一些突發重大事件的苗頭性信息很容易在這一論壇上出現。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專家稱,通過互聯網疏導民意,成本較小、速度較快。政府應與民眾良性互動,經常刪帖並不妥當。(5月4日《人民日報》)
    與商業化的門戶網站不同,地方論壇由于更貼近現實,已經成為民意的最大集散地。一些本地的公共事件,往往經由本地論壇率先披露,進而發酵,最終上升為全國性事件。而一旦到了這個地步,地方政府都會顯得非常被動。或許正是因為認識到本地論壇的輿論威力,刪帖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本能選擇。
    但我們找不到刪帖的充分理由。一般來說不外乎這樣兩種:譬如認為帖子內容不實,或者有損地方政府或領導者個人形象。問題是,當失實網帖出現時,不正需要政府出來澄清事實,還公眾一個真相嗎?事實是,許多網帖被刪並非因為失實,而只是政府過于敏感或者權力潔癖在作怪,因而一刪了之就更沒有道理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現代社會,這已成為最基本的政治自覺。但讓人困惑的是,為什麼一些地方政府一方面不遺余力地開通各種民意通道,鼓勵民眾的自由表達,另一方面又抑制網絡表達,動不動就刪帖呢?
    根本原因在于,網絡民意並沒有被當成真正的民意。與諸如市長信箱、來訪來信等傳統的民意表達方式相比,網絡民意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可控性,它可以使某一種民意得到最大化的呈現,其巨大的圍觀效應足以使事件超出一地政府的權力管轄范圍。這必然會導致一向習慣主導公共事件的地方政府產生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和無力感。
    不難理解,為何一些很大的公共事件,通過傳統的途徑來表達,遲遲得不到重視,甚至許多地方的民意表達通道常常都是堵塞的,而一些很小的事情,由于通過網絡來表達,卻能被地方政府青眼有加,往往能得到超乎公共想象的理想解決,輿論稱為「媒治」。原因就在于一個可控一個不可控。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茶杯門」事件,我們在正兒八經地分析權力傲慢的同時,權力或許在懊惱:為什麼不能早一點把帖子及時刪掉?
    但是,民意能刪得掉或屏蔽得掉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4 21:15 , Processed in 0.0585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