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184|回復: 0

[其它] 「依字行腔」—中国传统作曲形式浅谈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2-13 13:5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转贴者声明:本帖观点不代表转贴者的观点.

[转帖] 转自百度汉语吧   1[原创]作者:清云斋  2006-8-3 14:14

http://tieba.baidu.com/f?kz=120173672 

 

 

 依字行腔」—中国传统作曲形式浅谈 

最近在某论坛看到一条帖子,说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很古朴动听,有人还说,歌词用的就是《三国演义》开头的词[临江仙],因此有人说,[临江仙]这首词就是这么唱的,还得到了不少认同。由此我感到现在国人对中国传统作曲方法很生疏。而传统的中国作曲方法和汉语是有很大联系的,因此在这里简单谈一谈。


中国传统作曲方法,简单地说是四个字:依字行腔。我们知道,中国人做律诗、律句等时,非常讲究音韵美,而汉语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语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音韵美,而音韵美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汉字有声调。古汉语的声调是四种:平、上(shǎng)、去、入,现代汉语也是四声:阴、阳、上、去。旧人在词作曲时,除了要求旋律的动听外,也必须保证音韵美,因此,在作曲时,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必须考虑到,某个字是平声,那唱出来也必须是平声,是上声,唱出来也必须是上声,去声、入声也是如此。所谓字正腔圆的字正就是这个意思。在旧时中国,不管是根据韵书创制的戏曲,还是一般的歌曲和用方言演唱的民歌,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 


而西洋作曲方法呢,因为西方语言没有声调,因此在作曲时,只要考虑到旋律的动听,演唱时将歌词填进去就行了。


清朝末年,西洋作曲法传入中国,一些音乐新人开始将这种作曲方法用于中国。他们所创造的歌曲,就不再考虑到歌词的声调,而是根据歌词谱好曲子后,将歌词直接填进去,我也给这种举措四个字:以字就腔。所以民国初年,中国人刚刚接触到这种歌曲,许多人,尤其是精通音律者就感到很不适应。比如李叔同那首送别的歌,曲子就是根据西洋技法,以字就腔谱出来的,长亭外,古道边演唱时在很多初次接触到这种作曲法的人耳中,根本就是四声错乱,成了昌挺歪,古刀扁;还有《松花江上》,其中的九一八在唱的时候成了纠尾(这个字北方读)巴,当时,在精通音律者中沦为笑谈。像我一开头举的《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也是,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第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应该说四声还是分明的,可到了第二句浪花淘尽英雄就成了朗花掏今英兄。因此我说,那些人称[临江仙]就是这么唱的是错误的。在文革后期,一大批京剧、昆曲名家将作曲的唐诗宋词演唱录音后给国家领导听,当时给这些诗词配曲的工作是非常严谨,每一个字是什么音,怎么唱,都是一个个仔细审核、考订的。


当然,在当今中国音乐界,用的都是以字就腔这种受西洋影响的作曲方法,大家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不会有我上面说的民国年间那些听惯了传统作曲法的、尤其是通晓音律的人的感受,但做为一种知识,大家还是应该了解的。还有,今天,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的作曲,还是按照传统的依字行腔的方法,有兴趣者可以去研究一下。我喜爱昆曲,平时对于字音,同其他曲友一样,也是非常重视的。 
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想给《诗经》某些篇章配乐,我认为,用当今通用的西洋作曲法也未为不可,但也可以试着用传统作曲法来谱曲,具体操作起来可能有困难,但可以向戏曲工作者和知晓音律者请教。 
由于对这一块我是个标准的外行,其中肯定有疏漏,欢迎诸位斧正。 

清云斋   
ffice:smarttags" />0682于浥蕖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1 19:45 , Processed in 0.0683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