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反」是正宗的老广话讲法,不是疍家独有。
当年南越国覆亡之后,愿意接受汉朝统治的越人,就继续定居在陆上,成为「汉族」,编入户籍;不愿接受汉朝统治的越人,就流亡到江海,成为疍家,没有户籍。
近代的一些著名海盗,如张保仔,都是疍家。
明清两代,部分赚了钱并且建立了强大宗亲势力的疍家,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上岸,垦殖沙田,成了「沙田民」。
宋朝的《桂海虞衡志》记载,疍家的口音同 闽、广 之音。也就是说,宋朝时的疍家,就已经讲 闽话、广话 了。
疍家的口音,同陆上人的口音,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只是个别的音不同。譬如陆上人读「响」(hoeng2),疍家人读「巷」(hong2),oeng -> ong。香港 为什么被英人翻译成「hong kong」,就是因为英人登陆香港后最早接触到的本地居民是疍家,「康港」正是疍家的口音。
经过现代体质人类学的鉴定,除了肤色较深外,疍家 与 陆上「汉族」并无二致,完全可视作同一人种。
[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3 11:26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