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古音njam。同粤语nam好接近。普通话此字读nen或nin,也十分接近。恁,思也,念也。词语有勤恁旅力。勤恁,亦作勤任。勤思。《文选·班固<典引>》:「若然受之,亦宜勤恁旅力,以充厥道。」 蔡邕 注:「恁,思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 吴国 勤任旅力,清澄江滸,愿与有道平一宇内。」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所以我觉得,粤语nam,諗与恁相比,恁更贴切。諗更偏向于「思念」,而不是「思考」。
怎都唔算俗字,只不过系无收录。但诗词都时常出现。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词:「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元 马致远《汉宫秋》:「怎禁人临去也回头望!」。原因已经有说明:按此字,廣韻,集韻皆未收,唯韓孝彥五音集韻收之。今時揚州人讀爭上聲,吳人讀尊上聲,金陵人讀津上聲,河南人讀如樝。各從鄕音而分也。所以文读嘅dzam,粤语读成dim都唔出奇嘅。
而「儋」作负荷个「荷」解嘅时候,等于「何」。何,同荷。儋也,負也。
[ 本帖最後由 neolite 於 2009-12-5 21:4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