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6|回復: 1

[八卦時聞籮] 油制气退出广州历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1-6 09:02: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11-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杨进

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width=480 height=100>
  油制气厂陪伴广州市民走过18个春秋,如今圆满谢幕。记者邱伟荣 摄

[新闻]人工管道煤气成为历史 

  广州油制气厂全面停产

  ● 曾为市区90万户提供了18年管道气

  ● 天然气全置换后每年少排5万吨SO2

  11月5日,随着广州市区天然气置换提前7个月结束,为广州90万户居民和工商户提供了18年管道气的广州市油制气厂提前结束使命,宣告全面停产。它曾将广州市民从用煤烧饭煮菜的时代带入了用更安全的管道煤气时代,如今,它的退出标志着人工煤气正式退出广州历史舞台,广州进入更安全清洁的天然气时代。

  文/记者杨进 通讯员周志文

  曾立下汗马功劳

  据介绍,18年来,广州市油制气厂为保证广州市民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投产开始,广州市油制气厂从每日产气28万吨,一举跃到68万吨,在2006年春节,曾创下日产118万吨的历史,2125公里煤气管网遍布城区大街小巷。

  2006年8月,全市开始大规模置换天然气,油制气厂的供气量也开始逐年减少。11月3日,天然气置换提前7个月完成,油制气厂也提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据统计,2010年广州天然气供应量达每年41.2万吨后,将每年减少排放烟尘5977.3吨,二氧化硫气体4.9万吨,氮氧化合物2.4万吨,一氧化碳气体排放量2.5万吨,总碳氢7289.66吨。天将更蓝,空气更清新。

  厂房何去何从无定论

  地块已升值上百倍

  在广园快速路边和罗冲围,几座高大的圆柱形「铁罐」静静地矗立着,这个曾是当地标志性建筑的物体,如今已经成为「空罐」。

  11月5日,为广州90万户居民和工商户提供了18年管道气的广州市油制气厂宣告正式全面停产,员工昨日予以分流。

  昨日召开员工分流大会

  从广园快速路往东走,过了吉山村的路口,两座巨大的黑色圆柱形「铁罐」便成为很多市民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这段路边,它们是最高的建筑体,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近20年来,家中每天烧饭煮菜洗澡所需要的管道煤气都是从这两个「罐罐」里来的,而这一切,却在昨日变成了过去。巨型圆柱罐所在的广州油制气厂在运行了18年后,11月3日正式全面停产。

  昨日上午,在油制气厂的会议室内,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员工分流会议。现在仅有的100多名员工中,70多人被分流到了广州市燃气集团的其他下属单位,剩下的80多名员工将留在原厂协助处理厂房等固定资产以及LNG备用气化站和厂区的无害化处理,原油制气厂制气生产部部长樊耀南就在其中,他的新任务是依然要留下来照看这座老厂。

  开完会后樊耀南静静地走在厂里的榕树下吹了会风,他心里非常不舍。他和这些朝夕相处的同事,都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座厂,刚来时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毕业生,一晃已步入中年。

  员工称虽不舍无遗憾

  不过,和樊耀南一样的很多老员工,虽然不舍,却并没有流露出太多遗憾。

  他们告诉记者,油制气的生产工艺在上世纪90年代初,确实比较先进,但与现在的燃气工艺相比,已经很落后,「现在市民用上更好的天然气,这是一种进步」。

  当年这里还是一片山坡,18年后,不但有广园快速路,周边城镇发展也很快,厂房、档口林立,还有铁路穿过。工厂关停地块将作何用?记者在采访中并没有得到最终答案,目前该地块仍在规划中,未最终确定用途。不过据地产人士介绍,这块地至少比18年前升值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回望

  广州市油制气厂建成投产之前,广州市民烧饭、煲汤用的主要是煤。原油制气厂制气生产部部长樊耀南回忆,那时候广州街头还有很多卖煤的档口,有些家庭甚至还是烧木炭。瓶装液化气算是个稀罕物,用的人不多。而同时代,在上海、北京等国内其他城市,早就用上了管道气。

  当时广州市领导已经意识到全市大量使用煤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决定引进当时工艺先进的管道气。1988年12月30日,这个承载着广州人希望的广州市油制气厂在天河区吉山村的一个山边破土动工。

  曾是重大危险源

  配备专门消防队

  记者从广本路前方的一条分叉小路奔向「铁罐」方向,在偏僻的岐山路183号,终于找到了这个门牌前仍写着「广州市一级防恐防爆单位」的厂址,厂房四周都是高高的围墙,还放置了铁丝网,每一段距离都有一座观望亭,每天门口自然戒备森严,任何无关人员都不得入内,即使经批准进厂的车辆,车尾还要装上防火罩。据介绍,这里还曾是广州市重大危险源,配备有专门的消防队,随时应对险情。

  集团的「黄埔军校」

  条件异常艰苦

  樊耀南回忆,刚来工作的时候,这里非常偏僻,四周都是黄土坡和山林,没几户人家,「每周回一次家不容易,那时候没有广园快速路,也没立交桥,就只有一条不分单双向的茅岗路,然后再拐中山大道,回一趟家要两个多小时。」

  在油制气厂上班最大的挑战是一线条件的艰苦。樊耀南告诉记者,所谓的油制气,实际上是将石油提炼剩下来的重油再次催化、裂解,变成可燃的「油制气」,但提炼的环境非常恶劣。「你看看重油库旁边的树,它们和厂门口的树都是在建厂时栽的,但要矮很多。」很多员工体检时鼻子和咽喉都发现有病。

  正是因为条件艰苦,油制气厂几乎成了燃气集团每一位新员工经受锻炼的一线岗位,是燃气集团锻炼人才的「黄埔军校」。据了解,广州燃气集团的绝大部分中高层领导,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發表於 2009-11-7 11:43:26 | 顯示全部樓層


「油制气」污染好大,而且浪费!


因为石油的分子结构,主要系十几个碳原子连成的长链烃;石油气的分子结构,主要是三四个碳原子连成的 丙烷、丁烷(中学的化学知识 问xiss弟弟啱啦),要将长链烃裂解成气态烷,要有催化剂、高压高温,非常耗能。石油本身具有很高工业价值,整塑料整车胎都可以用到,整成气来烧掉,确实浪费。

现时广州家庭燃气炉烧的「天然气」是甲烷,得一个碳原子,所以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反应就比较充分,污染就少。加上天然气本身就系开采石油的伴生副产物(浮在石油层上表面的气体),正式话头,不用白不用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6-29 10:18 , Processed in 0.0537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