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百度粵语吧 帖主:218.14.227.发 表2009-10-28 20:00
http://tieba.baidu.com/f?kz=661214333
【转贴】转贴声明:本帖观点 不代表转贴者的观点。
香港左报大公报:让普通话变得不再「普通」
2009年10月28日 1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八月二十八日,香港教育学院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在香港签订「第五次合作协议」,在港携手推广普通话教育,致力提高香港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这是协定签署后,双方代表合影。 中新社发 郑祚声 摄
---------------------------------------------------------------------------------------------------------------------------------------------
中新网10月18日电 香港《大公报》近日刊文说,由于香港回归前社会对普通话存在着一种无形的抗拒感,令普通话一直无法在香港流行。即使在回归已经十二年多的今天,不少香港人说的普通话还十分「普通」。如何在提高普通话水准上下一把功夫,在目前社会对普通话的重要性已有了共识之下,应该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并因此再引起市民的学习热潮,才能够体现出香港作为中国一颗明珠给予世界的良好形象。
文章摘录如下:
在两文三语中,香港人最要学好的是普通话。广东话在香港已是一种通用语言,不存在学不好的问题,英语则是香港市民普遍注重的语言,坊间能说普通英语的人不少。因此,在两文三语中,普通话需要加大力度推广。由于香港回归前社会对普通话存在着一种无形的抗拒感,令普通话一直无法在香港流行。
普通话应用深入坊间
普通话在香港流行是回归带出的新现象,现在由于绝大多数香港公共服务机构采用的两文三语,令社会出现一种全面性应用普通话的局面,值得高兴。首先,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如果香港再游离于这种语言环境之外,不但对访港的外国人有难以理解的陌生感,也会令香港下一代无法更好融入国家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举例而言,深圳目前普通话的流通范围差不多已覆盖全城,改变了以前由广东话为主导语言的状况,如果香港人再不学好普通话,可能出现走出罗湖桥便无法与人沟通的尴尬情景。
究实,香港营商语言倾斜于普通话,以及市民学习普通话趋于积极,可以从很多生活现象中领略到,譬如:铁路运输的报站除了粤语、英语之外,也一早加入了普通话;巴士、公共场所的指示除了不乏以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标明之外,巴士还会加上三语报站名;政丨府网站同时使用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版本;至于颇多市民接触到的是求职面试时,雇主一般都会提出会否说普通话的问题。
如果剔除语言单就文字而言,香港蓬勃的中文报章杂志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文化,由此可以看到中文在香港的应用范围广泛及深入民心,形成了香港一道亮丽的中西文化荟萃风景线。
不过,即使在回归已经十二年多的今天,不少香港人说的普通话还十分「普通」,最常听到的是把九龙说成「狗笼」,把图书馆说成「桃书馆」。如何在提高普通话水准上下一把功夫,在目前社会对普通话的重要性已有了共识之下,应该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并因此再引起市民的学习热潮,才能够体现出香港作为中国一颗明珠给予世界的良好形象。
两文三语乃处世手段
无可否认,最先在香港掀起学习普通话风气的是商界,自从内地出现大量香港旅行团之后,商界为了适应这种生意良机,普通话于是得到大力推动,发展十分快。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甚至水果摊和茶餐厅,只要觉得顾客是内地来的人,服务员都会主动以不咸不淡的普通话与之沟通。现在大多数大型商场的雇员普通话水平已明显提高了好多。
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再论述学好普通话的意义已没有必要,事实上不但香港的营商者知道其重要性,就是一般市民在与内地发生的越来越多交往中也深刻体会到学好普通话的好处。年轻一辈未来的就业出路看好在内地市场,如果再不学好普通话,只会在面对庞大的就业机会时寸步难行。
即使在世界的商业环境,看好普通话的应用也不断水涨船高,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焦点是世界认定学习中文的语言是普通话,而不是广东话,能够说中文的洋人差不多都使用普通话,由此可知普通话已成为世界认定的中文语言。因此,对于如何提升两文三语中的普通话水平,需要在明白这种意义之下,以自觉认真的态度学好。
如何学好普通话,坊间最常用的方法是走进补习学校,或者请专门导师授课。这虽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学习语言的捷径是融入到实际语言环境中。针对这样的特点,香港有三种对市民最有效的实际环境可以学习普通话:一是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主动走近内地游客,或者对他们的需求伸出援手,在必然需要沟通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最实际的普通话应用。二是有内地亲朋到香港,热情接待时不要忘记用普通话沟通,主动要求他们说普通话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三是应利用经常返回内地旅游、探亲的机会,跨过罗湖桥便主动以普通话与人交谈,不要怕说的普通话不标准,怕的是对着最好的学习机会却要人家继续用广东话应对,这样不但自己学不到普通话,有时还会令对方穷于应对广东话而处于尴尬境地。
「说普」「推普」成香港文化
从大道理上说,回归后的香港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和导向,香港与内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学好普通话,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小道理来说,学好普通话不论对自己的前途还是生活都有直接的帮助。据一些教授普通话机构所作的调查,能说普通话或说得好普通话的人,事业生活都获益很大。
有人举了这样的例子,在广东省内说广东话时有时还受提示:「请说普通话。」香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有人从事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到现在普通话已经受到市民的普遍接受,将之纳入香港的文化概念,视为一项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
进一步看,在全球不断流行普通话和普通话地位不断提升之下,香港扮演的进入内地跳板角色必然会减弱,原因在于外国人可以不必依赖香港作为中介及翻译角色,他们在学好普通话之下,完全可以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行与内地企业沟通,或者自行到内地旅游而没有障碍。
香港必须看到这种处在世界掀起学习普通话热潮的夹缝中的语言困境,思考香港出现的语言优势减弱情况,并因此奋起直追,凭借本身的中文优越环境,加把劲把普通话学好。(杜可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