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5|回復: 12

[八卦時聞籮] (香港)煲呔變阿扁? 強推慳電膽益姻親,承認冇申報利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0-18 02:3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7-10-2009

《蘋果日報》

煲呔變阿扁?
強推慳電膽益姻親 承認冇申報利益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遭踢爆強迫市民購買慳電膽,明益有「慳電膽大王」之稱的姻親莫錦泉之嫌後,香港輿論嘩然,但曾蔭權繼續死撐冇錯,自覺不涉任何利益衝突,所以毋須申報。多名立法會議員對曾蔭權狡辯強烈不滿,認為特首應較一般官員,對避免利益衝突有更高要求,更有議員把事件與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向姻親輸送利益弊案相提並論,認為曾蔭權要向公眾道歉,甚至引咎辭職。記者:莫劍弦、林俊謙、謝明明




曾蔭權涉嫌明益姻親的消息被廣泛報道後,他昨晨出席香港電台英文台施政報告節目後會見記者交代事件,強調他制訂施政報告的唯一考慮是公眾利益,也堅守保密原則,慳電膽現金券政策由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向他提出,他只是接納建議,至於他有否向行政會議申報和莫錦泉的姻親關係,曾蔭權未有回應,只說:「呢件事根本唔存在利益衝突嘅問題。」

特首辦昨晚才回應本報查詢,承認曾蔭權制訂政策時,並不覺得存有利益衝突的問題,所以並無申報,又稱現時政府的利益申報制度,並不涵蓋父母及姻親,但官員制訂政策過程中,如覺得有利益衝突,應作申報。

自稱受困擾及尷尬

曾蔭權接受亞視國際台訪問時表示,他不介意傳媒報道事件,卻令姻親與兒媳受到很大的傷害和難受,「當你(莫錦泉)突然發現自己出現在報章,指你從公共政策獲得利益,這個傷害很大。」他又形容姻親是一名得體的人,今次事件令姻親受傷害,令他感到困擾及非常尷尬。

記者昨日到訪莫錦泉位於火炭仁興中心的電燈熱流有限公司總部,他與長子莫蔚灝整天未有出現。該公司一名姓吳的行政經理向記者表示,施政報告出台前,公司不知道有慳電膽現金券計劃,不覺得存在利益衝突,因為香港有很多慳電膽品牌,電燈熱流只是飛利浦其中一個分銷商。記者昨晚在莫錦泉位於京士柏山的住宅外,看到莫及一名女子乘車外出,但他未有回答任何提問。







道德水平要求更高

雖然曾蔭權認為事件不涉利益衝突,但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直斥,事件是否涉及利益衝突,並非由曾蔭權一人說了算,要顧及市民觀感。另一名議員李卓人也說,曾蔭權身為特首,公眾要求他有更高政治道德水平和智慧,「就算制度上佢唔使申報,佢應該知道呢件事必定引起公眾關注,應該一早向公眾交代。」他認為市民會將曾蔭權明益姻親事件,與陳水扁姻親趙玉柱利用「第一家庭」身份謀取私利弊案相提並論。

獨立議員何秀蘭也同意,今次事件與陳水扁貪腐的本質相似,「如果今次係真有其事嘅話,咁我哋就會好不幸,有個港版陳水扁出現」,曾蔭權必須向公眾交代及道歉。她已去信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要求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並立即堵塞現時申報制度的漏洞。

社民連議員陳偉業指出,今次事件十分嚴重,當中涉及以千萬元計利益,反映曾蔭權對利益申報處理差劣,以及申報制度存在漏洞,若曾蔭權真的未有按要求申報,「曾蔭權就係失職,要引咎辭職。」

保皇派立法會議員則全力保曾,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事件不算有直接利益衝突,但認為曾蔭權可以吸取經驗,「佢可以再小心啲,敏感度再高一啲」。自由黨主席劉健儀亦稱,高官及議員均不應只看規例辦事,應多做一步避免任何嫌疑。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出,自前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下台後,公眾對高官利益衝突十分關注,今次曾班子的政治敏感度明顯不足,若一早公開事件,就不會產生如此巨大衝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1017&sec_id=4104&art_id=13322701  (有片) [ 本帖最後由 Ψ丹尼王子 於 2009-10-18 04:58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4:47:14 | 顯示全部樓層
或成首位遭廉署調查特首

【本報訊】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昨日要求廉政公署介入調查曾蔭權涉利益衝突事件。據了解,廉署認為只要有足夠資料,便可調查任何貪污指控,意味曾蔭權或會成為首名遭廉署調查的特首。廉署發言人拒絕評論個別事件。

梁國雄昨表示,慳電膽事件清楚反映曾蔭權涉及利益衝突,明顯是「自己人益自己人」,遂決定向廉署投訴,要求廉署介入調查,「曾蔭權明知呢樣嘢會益佢親家,佢應該喺行政會議申報,或者話畀(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聽,但佢冇做到」。梁引述廉署職員稱,要向廉政專員湯顯明提交報告,才能知道是否接受投訴。

蓄意疏忽屬違法

目前普通法、《基本法》及去年立法會通過的《 2008年防止賄賂(修訂)條例》均可規管特首的行為。以今次慳電膽事件為例,廉署可循普通法中「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行調查曾蔭權。

根據終審法院對前高級警司冼錦華案的判詞,公職人員在與職責有關的情況下,蓄意作出或不作出某些行為,便構成行為失當,例如蓄意疏忽或不執行其職責等,但又不能提出合理辯解。法庭又會就被告的公職、涉及職責的重要程度、涉及行為的性質及失當程度等因素作考慮,如涉案行為屬嚴重失當,即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最高可被判入獄 7年。

若涉貪污可彈劾

廉署調查後,若有理由懷疑特首或已干犯《防止賄賂條例》罪行時,亦可將個案轉介律政司司長研究。若律政司司長有理由懷疑特首干犯貪污罪行,可將相關事宜轉介立法會。立法會考慮是否根據《基本法》第 73條採取行動,即由全體立法會議員四分之一聯合動議,指控特首有嚴重違法或瀆職行為,便可委託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組成獨立的調查委員會跟進調查事件。

如委員會認為有足夠證據構成指控,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便可提出彈劾法案,然後報請中央政府決定是否罷免特首。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4:47:39 | 顯示全部樓層
拆局
嚴人寬己 政治敏感度零蛋


特首曾蔭權以合乎現行利益申報制度為藉口,死撐未有申報姻親關係完全沒有問題。不少政界人士認為,曾蔭權經常要求下屬提高政治敏感度,要掌握民意,卻完全不了解公眾要求政府高官、特別是特首應有更高政治道德操守,反過來拿沒有違規做「擋箭牌」,令人無法接受。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由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到近日梁展文退休後出新世界高職引發的政治風暴,政府官員均以程序沒有問題作解釋,但民意及輿論完全無法接受,顯示公眾要求政府官員應有更高政治道德操守。

枉自稱「政治家」

他補充,合乎制度並不一定代表沒有錯,必須同時考慮政治因素及民意反應,「唔係冇違反制度就代表可以做,曾蔭權自己都成日講要考慮民意,唔係使乜引入副局長同政治助理?佢自己使乜搞政治化妝術?係咁做民調?」

最諷刺的是,從競逐特首起自稱「政治家」的曾蔭權,今次竟完全沒有考慮民意反應,出問題後反而以沒有違規作擋箭牌,相信何市民也無法接受,「親家係『慳電膽大王』,你又提出送慳電膽消費券,係市民都覺瓜田李下,但佢自己反而覺得冇問題,有冇人會接受?」


本報記者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4:48:03 | 顯示全部樓層
高官護主 邱騰華「攬上身」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被揭發涉嫌向姻親輸送利益,引起公眾嘩然,負責環保政策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將責全部「攬上身」,指慳電膽現金券建議由環境局提出,事件中環境局「責無旁貸」。

邱騰華昨日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時,滙報施政報告的相關政策措施,議員甫發問即炮轟他未有主動解釋特首在慳電膽現金券事件涉及利益輸送。邱指是環境局提出建議,其間特首與其他官員曾參與討論,達成派發慳電膽現金券決定,又稱環境局在事件中責無旁貸。

唐英年:毋須申報

民主黨議員劉慧卿要求邱騰華交代特首在商討政策,以及行政會議討論期間有否作出申報。邱騰華未有正面作答,只強調政府有申報機制。其後陳偉業再質疑,「局長都唔知道特首有冇申報?」邱承認特首個人申報的事項,不能代他回覆。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早上出席電台節目時替特首辯護,指市面上有很多慳電膽供應商,政府政策公平公正,公眾利益是唯一考慮,政府也有利益申報機制;由於特首非受益人,故毋須申報利益。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出席立法會會議時稱,政府必須提供公平競爭環境,不會為個別公司提供方便。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4:48:3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收配套不足 被轟黑箱作業
政黨促撤回慳電膽券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宣佈向每個住戶派發 100元慳電膽現金券,引發涉嫌向姻親輸送利益的政治風波。慳電膽券政策引致電費每度調高 0.5至 0.6仙、回收配套未盡全面等憂慮,各政黨昨紛紛要求政府考慮收回政策,或將政策擴闊至其他環保產品。環保組織則建議政府定出取締鎢絲燈泡的期限,達到既避嫌又環保的效果。記者:蔡建豪、麥志榮、蔡朗清




政府派發慳電膽現金券政策出爐後,住戶需多付電費讓兩電收回成本,已引起廣泛不滿,加上特首涉嫌輸送利益的醜聞,令社會更添疑問。公民黨立法會議員余若薇直言對政策弄巧反拙、令有需要的市民未能受惠感到遺憾,昨日已去信特首曾蔭權,希望他採納該黨的綠色經濟建議,優化原來的慳電膽券政策。

公民黨建議政府向全港住戶派發 2,000元的綠色經濟券,在慳電膽以外提供更多選擇,購買慳電插蘇、拖板、熱泵或太陽能熱水器等節能家電。余若薇認為建議可避免電費加價,也可剔除特首存在利益衝突的指控。

學者恐演變環保災難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期間,社民連議員陳偉業直接質詢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是否考慮現階段撤回派發慳電膽現金券建議。陳偉業炮轟現金券令電費增加,令全港市民受影響,環境局推出政策前,應搜集各慳電膽供應商市場佔有率及利益等分析數據,而非現在的黑箱作業、全無透明度。

處理棄置慳電膽也是另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許樹源警告,政府貿然推出慳電膽現金券計劃,聲稱慳電膽環保,其實只計算節省的耗電量,卻完全忽略了處理棄置慳電膽所需成本,若未有完善配套,最後可能成為環保災難。

許樹源解釋,慳電膽壽命完結後,需要回收處理有毒的水銀及電子廢料,但本港現時回收慳電膽的系統並不完善,大部份市民不清楚回收地點。即使政府可改善回收系統,亦無法處理慳電膽內的水銀。現時全港唯一可處理水銀廢料的青衣化學品處理中心,每年只能處理 80萬個慳電膽。若消費券計劃令慳電膽用量激增,估計每年需回收處理近 1,000萬個慳電膽,大大超出青衣處理中心的容量。未能妥善處理的慳電膽,最終可能全部棄置在堆填區,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立法會議員昨宴請政府高官,曾蔭權(左)及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右)同坐一桌。
李家皓攝



澳洲直接派發慳電膽

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前提下,環保組織近年一直主張政府立法取締鎢絲燈泡。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指出,不少國家已經或準備停用鎢絲燈泡,政府若肯立法劃定取締鎢絲燈泡的死線,市民自然會轉用更節省能源的慳電膽。他指出仍有很多方法達到既環保又避嫌的效果,外地也有不少推廣使用慳電膽的成功例子,如澳洲直接向每個住戶派發一個慳電膽;上海則向比之前一年節省能源的住戶,派發兩個慳電膽作獎勵。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4:48:54 | 顯示全部樓層
03年電線槽改建 規定用貴價膠管
七成學校幫襯特首姻親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被翻舊賬,有人懷疑早於 03年他已向姻親莫錦泉輸送利益。有參與學校工程的人士指出,當年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與莫結成姻親後,政府工程便改用昂貴逾一倍的塑膠槽管代替傳統鐵喉槽管,安裝電腦及電線等,莫的公司是本港主要塑膠槽管供應商。

莫獨家代理一種膠管

一名參與政府工程逾 10年的人士向本報稱,以往政府包括學校均使用價廉的鐵喉槽管安裝電腦及電線。但 03年曾蔭權長子曾慶衍與莫錦泉的女兒莫蔚淇結婚後,同年建築署便規定所有學校的電線和電腦改建工程,均需改用價格高昂的塑膠槽管。

本港市面的塑膠槽管由三間主要公司供應,包括 Dietzel Univolt、 MK、 Tehalit,其中 Dietzel Univolt由莫錦泉開設的超滿有限公司( Supermoon Ltd)獨家代理。

該人士稱,除了外表較美觀,塑膠槽管與鐵喉槽管無太大差別,兩者同具防火等功能,但塑膠槽管昂貴一倍以上,「連工包料,以每米計算,塑膠管平均要 80至 100蚊,但鐵管只係要 30至 40蚊。」而且塑膠槽管必須裝設原裝配件,「例如入牆電插頭,一個就要 10蚊,但鐵喉槽管就可以用其他牌子,一個只係 1蚊。」

他指出,所有政府工程均由建築署制訂工程物料要求,據他了解,現時六至七成學校工程均使用 Dietzel Univolt塑膠槽管,他懷疑曾蔭權向姻親輸送利益,「坦白講,原本我都唔係太為意,但爆出慳電膽事件後,令我懷疑政府改用塑膠槽管都係特首益親家。」

建築署:無訂明牌子

建築署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自九十年代後期,該署開始在學校工程使用 PVC線槽和導管。但該署只會在標書中訂明物料的規格及效能要求,並不會訂明任何牌子,承建商投標時可自行選擇物料。建築署強調,沒有與 Supermoon有任何合約上的交往,也不會參與承建商選擇物料供應商的過程。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4:5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隱形富豪
莫錦泉住七千萬獨立屋


特首姻親莫錦泉是個隱形富豪,名下共有九間公司,並擁有九龍京士柏山道 18號獨立屋等多間豪宅,總巿值逾億元。電器業內人士指出,莫錦泉以代理家用電掣賺取第一桶金,九十年代受惠本港基建起飛,承接新機場、政府大樓、公屋等電力掣櫃( switchboard)工程賺至盤滿缽滿, 10年前開始染指照明系統巿場,生意不斷擴張,近年欲鯨吞本地慳電膽巿場。






富匯豪庭


代理電掣起家 物業逾億元

莫錦泉名下九間公司大部份都是機電工程公司,他擔任超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旗下電燈熱流有限公司是飛利浦燈膽的港澳區代理商之一。

莫錦泉居於九龍京士柏山道 18號獨立屋,巿值高達 7,000萬元。根據中原地產成交資料,京士柏山道 23號獨立屋最新成交價達 6,750萬元。他又透過名下公司在港九新界擁有多個豪宅物業,包括巿值約 4,000萬元的港島寶雲道富匯豪庭、巿值 1,000萬元的大埔鹿茵山莊鹿怡居。

電器業內人士指出,莫錦泉二、三十年前成立超達公司( Supremetech)起家,代理家用電掣品牌 tenby賺得第一桶金。九十年代,本港基建工程起飛,大廈電掣櫃系統需求量極大,莫錦泉把握機會取得當年歐洲數一數二的 Federal品牌掣櫃代理權,「嗰陣政府大樓、公屋、醫院、私人樓都用晒佢嘅掣櫃系統,一幢大廈講緊成 300萬元,新機場嘅掣櫃都係幫趁佢,生意額過億元。你話佢賺幾多錢?真係多到數唔晒。」

該人士續稱,約 10年前莫錦泉成立了超滿控股公司進攻照明系統巿場,取得照明巿場龍頭飛利浦的代理權,生意越做越大,近年更積極擴張慳電膽巿場,「佢係一個好叻嘅生意人,睇到慳電膽係大勢所趨,近年不斷發展,巿場佔有率不斷增加至四成,想鯨吞整個慳電膽巿場。」


本報記者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4:5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因減得加
利潤跌 兩電加價有藉口


施政報告提出強迫市民買慳電膽的計劃,學者都批評計劃難於監管及不公平。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更擔心,市民被迫用慳電膽,用電量下降令兩間電力公司收入減少,反而會成為兩電加價的藉口。

利益分配不平均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批評,由兩電向住戶派發慳電膽現金券,之後再每度電調高 0.5至 0.6仙收回成本,「完全冇問過市民係咪願意,根本係搵市民笨。」更令人擔心的是,當市民全部被迫改用慳電膽,令耗電量大降,兩電就會以收入下降為藉口,按准許利潤再次加價,市民完全得不到任何好處。政府應該先計算全民使用慳電膽後用電量的轉變,與兩電先就是否加電費達成協議,然後諮詢市民是否願意接受。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由兩電派慳電膽現金券確有問題,政府及公眾無從監管兩電會否獲益,例如膠袋稅都是由超市代收後轉交政府,不會由超市自行處理。而且市民用慳電膽是為了省錢,如果又容許兩電加電費,便會削弱慳電膽的吸引力。

中文大學財務學碩士課程主任蘇偉文指出,慳電膽計劃可令社會整體得益,但利益分配並不平均,大部份家居的耗電量應會減少,但部份早已使用慳電膽的大公司及大型食肆,卻不能因計劃而進一步節省用電,反而會因電費加價而增加開支。


本報記者
發表於 2009-10-18 14:4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廉政公署唔去查下特首嘅?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20: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xiss 於 2009-10-18 14:44 發表 香港廉政公署唔去查下特首嘅?

 

長毛等人已経去ICAC度報咗案!! 如果ICAC都認為有可疑,遅D就会展開調查!!

發表於 2009-10-18 20:28:0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Ψ丹尼王子 於 2009-10-18 20:11 發表   長毛等人已経去ICAC度報咗案!! 如果ICAC都認為有可疑,遅D就会展開調查!!

嘻嘻,好!!明眼人都知道係么嘢回事嘞,ICAC今次嘅態度,就可以徹底證明佢是否真係「完全」獨立嘞。

睇怕ICAC最後都唔會查(我就唔信佢真係咁鐵面無私),跟住都係要靠中紀委派員落嚟查香港特首
發表於 2009-10-18 21:03: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xiss 於 2009-10-18 20:28 發表 嘻嘻,好!!明眼人都知道係么嘢回事嘞,ICAC今次嘅態度,就可以徹底證明佢是否真係「完全」獨立嘞。睇怕ICAC最後都唔會查(我就唔信佢真係咁鐵面無私),跟住都係要靠中紀委派員落嚟查香港特首 ...

廣州叫反貪局嘎,如果香港真係要出動中紀委,可能「真陰拳」要拎去打靶啦

[ 本帖最後由 紮那魯剛多 於 2009-10-18 21:05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6-29 10:26 , Processed in 0.0657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