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所寫,與之前不同,是推翻自己,因為珠三角的現代廣府人真正來源經過自己的發掘,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廣府人的真正意義南遷始於唐朝,而非秦朝。
根據一,如果廣府人是宋朝的南遷,那麼其語言應是宋語,而非公認的唐腔。
根據二,如果廣府人真的始於秦朝南遷,那麼其語言應該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中古漢語。
根據三,貌似基因學指出,真正意義的南遷是有,但是是安史之亂。
1,秦朝的確有那段歷史,派人守衛南疆。但不至於覆蓋,人數理應相對為少。這樣最多只能對當時嶺南語言構成些微影響,但更重要是秦朝打的不是珠三。
2,晉朝有南遷,但南遷廣東數量較少,主要流入福建。
3,唐朝的南遷,直到唐朝,才有真正的流入珠三的南遷。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在唐朝時期,嶺南地區出了四個重要人物:惠能、張九齡、高力士、楊玉環。仔細的話,會發覺除了惠能外,後三者都是唐玄宗時期的人,而且是超級名人以及紅人,只是張九齡是開元時期,後兩者主要是天寶時期。而我們清楚的是,廣東向有天子南庫之稱謂,這種種加起來,導致的是嶺北漢人的南遷,嚴格說此時並非逃民,而是移民,尤其是張九齡開鑿了梅關驛道之後。
天寶時期,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這場亂局導致不少人往廣東廣西遷入。主因之一便是玄宗時期的朝廷名人出於此,第二就是之前的一段經已開始南遷於此。
移民來自嶺北不同地區,移民為了溝通方便,便採取了當時的官話,恰如現在的深圳採用的是普通話。而移民亦在此開始佔據強勢主導地位,唐朝官話取代了嶺南土語成為嶺南主語。
不過由於初期移民處於弱勢,因此官話亦都開始有變化,主要表現便是語序的改變,由主賓謂結構轉變為主謂賓結構。
4,唐宋交替時期,嶺北戰亂,導致《切韻》開始流失。至北宋時,只剩《切韻》殘卷,於是當時官方命人重修,主要根據便是《切韻》殘卷以及當時嶺南的主語,中唐時期流傳下來的官話,最後修成,便成為《大宋重修廣韻》,《廣韻》的「廣」除了原意增廣、增訂外,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當時廣南東路的廣東意思。不過也因為如此,這種官話才開始在北方傳播,並逐步經由歷史演變,最後成為今天的官話。
5,此後的一批便是宋末元初,隨宋帝南遷的一批。但由於此時當地漢人早已佔據強勢,並有一定人口,所以產生影響,但沒有產生基本改變。
6,其後元明清都有少量的南遷,但是規模比起宋末的更加不及。
粵語形成後,由於《廣韻》參照,加上宋朝以及其時廣東的經濟,使得粵語地位凸顯,輻射其他地區。使很多地區都有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