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家梁思成的北京故居也要拆掉。四合院房子殘舊不堪,國家要發展,北京的下一代要住美式的公寓樓房,梁思成當年向毛澤東建議保留北京舊城的構想,早就過時了。 中國的文人的陋習,就是幻想做統治者的「諍友」。梁思成以為「毛主席」會重用他這種「人才」,是為一錯。 梁思成在美國讀建築,建築是人類的共同文明,建築家本來是一位世界公民,像美國人貝聿銘,英國人諾曼霍士打,作品遍布世界,連日本大師安藤忠雄,雖然主要為日本效力,也飲譽在外。 當代的中國只有「經濟發展」,並無審美奢求;只知「溫飽權」,缺少品味訓練,在這樣一個環境裏,梁思成與剛逝世的季羨林,自己選擇了痛苦的失落,有點與人無尤。 一位建築家的成就感,來自他的藍圖得到採納,建議得到認同,品味得以分享,作品得以存世。在這方面,美國立國只二百年,沒有三千年的「燦爛文化」,對於建築藝術,粗野的美國人比中國懂得多。 一九四四年,美軍駐重慶司令部邀請梁思成當顧問,因為美國準備大舉轟炸中國的日佔區。中國有許多傳統的古城,美軍在梁思成面前攤開地圖,請梁思成建議:有哪些古蹟,美軍要小心,不可轟炸? 梁思成和他的學生,經過三天三夜,把不應轟炸的地點圈下來,交回軍方,最後,他開口告訴美軍,還有兩座古城,請美軍一點也不要炸,但這兩座城,不在中國境內,就是京都和奈良。 美國人聽了,沒有說話。第二年,美國準備向日本投原子彈,一度想炸京都,但美國想起梁思成的話,最後改變了計劃,改炸廣島。 四十多年後,日本建築學者福山敏男對《朝日新聞》說:「梁思成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向美國力陳保護京都和奈良,我們的古都才免遭浩劫。梁思成先生是我們日本的大恩人。」 今天,我們香港人遊北京,以在拆光了的破舊房子上湧現的鳥巢、大褲衩自傲;但在遊京都的金閣寺、奈良的唐昭提寺時,卻又深以這位「日本人的恩人」、在中國憤青的邏輯裏即同時是「大漢奸」的梁教授自豪。 沒有了梁思成,香港的「東瀛遊」,就少賺幾文錢;香港中環尖沙咀 OL結伴去日本,就少了幾個手舉 V字、扮美少女、手機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梁思成是誰?就是跟詩人徐志摩「爭女」,爭贏了的那個。他是藝人梁思浩失散的堂哥。美國人聽他的,日本人對他感恩,只有中國人把他當做地上的泥巴。哈哈。
(陶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