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6|回復: 0

[趣事趣物] 廣州「鬼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8 20:06: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光墟裏還有壹些新奇的玩意。



市場內熙熙攘攘很熱鬧。



買家用手電筒看壹個瓷瓶。



各式各樣的古董。

抗戰前夕延續至今近70年

  地域交融成壹道廣州文化風景線

   鏽迹斑斑的香爐,茶垢貼身的紫砂壺,紋路清晰的象牙雕,還有那粘著黑色油垢的鼻煙壺,外部皮套依舊完好的「春蕾」牌台式收音機……五花八門的舊物被主人小心翼翼地擺放在地面,在各個攤檔前,數十個「淘寶」者手持小手電和微型放大鏡壹早來到現場。昨日又逢周二,淩晨3時許,本報記者來到位于廣州文昌陶瓷玉石工藝市場的「天光墟」(俗稱「鬼市」)。

  神秘:買賣打手電完成

  根據約定俗成的慣例,每周二淩晨零時起至上午8時30分,是「天光墟」開市時段,各路古董收藏發燒友和古玩商人在此交易。廣州市區的檔主,壹般會在每周壹晚上提前到場劃定地盤;周邊四鄉的古玩愛好者,則在當天淩晨提早趕來占位;而對那些從外省趕至的客人,只需出示所乘的火車票或者飛機票,就可租到壹個事先預留的攤位。壹個寬度不到2米的攤位,每次只需交付10元管理費。

  「壹塊!(壹塊即100元,古玩交易俗語)」「最低要兩塊!」壹塊帶刻字石鎖裝清代健身器最後以200元成交。

  「連續三年來,幾乎每個月我都要光顧3趟廣州『天光墟』。帶來湖南當地的舊物,再淘回充滿嶺南特色的物品。」來自長沙的易老板昨天淩晨5時下了火車直奔「天光墟」。9個多小時的旅途正好作爲睡覺時間,他壹下車就買下當天下午2時30分的返程票。

  「這次我帶來長沙窯釉下彩花瓶,估計在廣州能賣個好價錢。」易先生透露,佛山的石灣公仔深得長沙壹些收藏家喜愛,每次南下廣州都能通過異地的産品買賣賺到錢。

  「龜田先生是日本的中學曆史教師,每年都要飛來廣州逛『天光墟』,隨身還必帶壹只麻包袋,每每裝滿半袋以上才肯離去。」多次與龜田交流的鄒永生說。記者了解到,壹些外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的館員也熱衷借逛「天光墟」感受「中華文化」。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的文化領事李浩然還買下許多與廣州有關的老照片等物品。

  由來 爲何未天光去趁墟?

  陶瓷古董本來就是最需要通過光線去鑒別的,卻偏偏選擇在壹個天亮前的時刻交易?廣州荔灣區源勝陶瓷玉石工藝街工商會副會長鄒永生說,以前壹些商人長途乘車到廣州後天還沒有亮,只好選擇深夜擺地攤,對「淘寶」者而言,就只能打著手電去看貨了。結果是大家都怕遲到「走寶」,這墟也就越趕越早了。

  規矩開天下價 落地還錢

  「逛『天光墟』買和賣之間是有嚴格規矩的。」廣州荔灣區源勝陶瓷玉石工藝街工商會副會長鄒永生向記者介紹說,「當第壹個拿著貨的問價者松手之前,旁觀者不便去問價,壹般問了價就要還價,價錢不合可以不買。」「更重要的『開天下價,落地還錢』。」曾經有壹個老太婆賣壹個玉镯,價錢開出去之後突然反悔。對方再問壹次玉镯值多少錢,然後佯裝不小心將玉镯打爛,最後付錢將玉镯買下。其實買家看上的是玉镯中的壹塊彩玉。

  「天亮之前的『天光墟』買陶瓷是有風險的,正確的做法,應該多聽聲音憑手感,個中奧妙更在于平時的積累。」鄒永生提起有壹次,海珠區的梁先生在「天光墟」買到壹件牛角杯,之後和朋友聚會喝茶,被鑒定是明代的犀牛角杯,這價格馬上翻了十幾倍。

  歐初 逛「天光墟」是種文化

  「古玩集市『天光墟』在廣州出現由來已久。」88歲的原廣州市委書記、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歐初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起壹段廣州「天光墟」由來。歐初說,「最早是日日成墟,直到2003年才開始慢慢改成每周二壹次。」歐初還回憶起自己的「天光墟」經曆,在上世紀50年代,當時省委辦公大樓要布置壹個電話會議室,就曾經到地攤上買來舊地毯(用來隔音),還到下九路買了3套舊的酸枝家具。「逛『天光墟』是壹種文化,可以培養對國家民族文化的認識。」歐初說。

  賣家:既進貨又出貨

  買家:發燒友巧買古董

  流動買家包括大學教授、白領人士、退休幹部、普通工人等不同職業的人;而固定的賣家就是在國內「跑場趕集」的買賣人。

  對後者,他們看准的是中國各地古玩交易的時間差,既進貨又出貨。「我壹般情況下,星期天去佛山,星期二來廣州,星期三繞到中山,星期六就到梅州。」閑聊中,來自浙江的張老板向記者透露了他的「生意軌迹」。

  買家:發燒友巧買古董

  昨日買下石頭制健身器的是收藏發燒友周先生。這樣壹件看起來很普通的東西值不值200元?周先生解釋,鑒定年份本身很有學問,過去的健身器是壹對的,就像今天的啞鈴壹樣,通過左右手同時舉起做操達到健身效果,是大戶人家才備有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樣壹塊石頭古代用來做什麽,這樣的話或者會被認爲是壹件秤砣,只有了解曆史,才能在市場撿到「漏」。周先生最後小聲告訴記者:「看來對方是將清代健身器當成壹般的秤砣賣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5 23:29 , Processed in 0.0771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