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老」之争
――初探广府话与「煲冬瓜」常用词法之区别
之前在Highyun的大作《佛山話速成班》中评击作者「旧」「老」不分,觉得作者不配做广府人。话说得的确有点重,希望Highyun见谅!毕竟有人可以在正式场合宣传我们佛山话,是件好事,因为我觉得我们佛山年青一代,因为自小就接受「煲冬瓜」教育、香港电视剧的港式广府话影响,已经对佛山话这个本土语言渐行渐远了。而作者对于佛山话的了解,的确比我自己好,这个我必须承认,不可以「一竹篙打晒成船人」!
不过,这个并非我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而是希望藉此引出,由于多年来,「煲冬瓜」作为正宗汉语致使广府话严重矮化,使好多人以为自己会说「煲冬瓜」式广州话就等于会「讲广州话「的误解。时下,很多不以广州话作为母语的人,在说广州话的时候,经常照搬「煲冬瓜」的用法到广州话中,结果这种现象越演越烈,甚至连不少本地人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争相仿效」。其中对大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媒体了,所以我「抖胆」在此,发表一下我自己对于广府话与「煲冬瓜」常见词法区别,当然一切以广府话为主,所说用法,「煲冬瓜」不一定有对应的词汇。
在此先约定下文的一些用法:
1.一般,我会在前面给出广府话地道用法,在3个「-」后给出对应的「煲冬瓜」用法,同时这样也表明这种「煲冬瓜」用法在地道的广府话中一般是不存在的(特别说明的除外),如果现在有人这样用,只能表明这个人已经受「煲冬瓜」的影响太深了;
2.由于广府话很多字都是读音跟正字不能完全对号入座,所以如果遇到一个字我不认得的,我可能用同音字、近音字甚至我所认为正确的拼音在该字的第一次出现时与以代替,如果是同或近音代替字,则以脚注形式,就是用较小的「(同)」、「(近)「表示(「同音」的意思为发音与声调均一致,「近音」意思为同音不同调),如果用拼音,就请大家见谅了,因为我不是太会广府话拼音,所以到时真的有错,要请大家指正啊!
3.对于可缩略部分,将用同号字的「()」标出,如「旧(阵)时」可表示为「旧时」或「旧阵时」,2个词均表示相同的意思;有时「()」也表示对于前面广府话的简单解释;如果有些字电脑打不出,但可以拆开表示,则带双引号以表明所写之词是一个字,如「抆」会写成「扌文」;
4.如果几个词汇意义一样,则如此表示「旧(阵)时/旧地」,如果意义并不一致,但属同一类型,作为列举之用,则如此表示:「鸡公,鸡行,鸡乸」;
5.由一个字或词的用法,引申出相关词汇的用法,有时可能会指出同意义的词语,哪些本来的使用率会较高;
6.哈哈,当中当然会插入一些我的个人评论以及其中一些词汇的举例用法了。
既然以「旧」「老」为题,就先说一下「旧」与「老」的区别。
「旧」与「老」
如果你是广州人,可以发现「老」字,在广州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如「老」城区,「老」房子,「老」人家,「老」乡,「老」...。几乎可以说是无「老」不欢!但其实在广府话中,「老」字的使用范围没有如此广范,反而,上述所举用法中,绝大部分为「煲冬瓜」用法。在广府话中,与「新」相反的是「旧」,一切过去的,过时的,无生命的,基本上都用「旧」,而不像「煲冬瓜」那样,把「老」字当万金油,「万试万灵」!
旧屋,旧城区―――老房子/老屋,老城区 旧屋/旧居(「旧居」较少人说)―――老房子
新生,旧生―――新同学,老同学
一般用于刚入学学校的新生,旧生是相对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偶而广府人也会说「新同学」的。
旧同学―――老同学
一般用于曾经一起读书,但现在已经不在同一间学校的人。如果硬要说广府话中有「老同学」的用法,那肯定表明,这位「老同学」必定是已经上了年纪的(旧)同学了,已经与「煲冬瓜」中的「老同学」大不相同了。
旧情人―――老情人
不像「老同学」可以指年老的(旧)同学,广府话中没有用「老情人」表示年老的(旧)情人的用法。
旧机器,旧版本,旧式操作系统,旧用户―――老机器,老版本,老式操作系统,老用户
关于时间的用法。
旧(阵)时/旧地---以前
「旧地」的用法,现在一般是比较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说,而「旧(阵)时」相对多点。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旧时」了,除此以外,有句式俗语「…无旧时咁耐」,如「『你快趣(同)啲喇』,『得喇得喇,无旧时咁耐喇』」。
而(同)家/家下/家阵/家时---现在
关于「而家」的正字,也有人写成「依(同)家」,孰是孰非,真是莫衷一是。
第(同)日/第时---以后/将来
我们经常说「第日先算喇」,就是「煲冬瓜」之「以后再说吧」。除此之外,「第」字很常用,它解作「其他,别的」。常见用法还有:「第期,第集,第(个)站,第啲(人),第个人,第本书,第间(铺/屋等),第个壶,第只杯」等等,其相当于普通话的「下(一)期,下(一)集,下(一)站,别人/其他人,另外一个人,另外一本书,另外一家/间(店/房等),别的壶,别的杯子」。其中「第期,第集,下期,下集,第(个)站,下(一)站」这种类似用法在广府话中应该是并存的。
旧年,出年―――去年,明年 年头,挨年近晚/年底/年尾,月头,月底/月尾
细时/细个嗰阵―――小时候 大个嗰阵―――长大以后
今日,听(同)日,寻日---今天,明天,昨天
我记得论坛上有人说,「听应该係正字,但我就不敢那么肯定,在此为谨慎起见,我暂且把它都当作是同音代替字吧。关于「寻日」的「寻」字的解释,我引用《粤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繁)》(下文称为《粤语- 维》)一文中的内容来解释:
「尋」可追溯至東晉陶淵明的《歸去來辭》「 尋程氏妹喪於武昌」中的「尋」,解作「不久前」。
另外,媒体铺天盖地地使用「煲冬瓜」,使得脑袋最不灵光的少数老人家开始只会说「今天」,如果连「今日」这样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都给「今天」取代了,如果连留守最传统广府语言的老人,与意味着广府语言希望的小孩子都已经不会用广府话,那么广府话还有什么希望呢?我忽然想起前些时间百家讲坛的解读三字经在说到明朱元璋的时候,一位京官(当时的首都是南京)作诗时用的正是「今日」。难道「今日」已成昨日黄花,难道广府话是「昨日」,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先几日/早几日,当日―――前几天,当天
「先」较「早」用得多点儿。现在受「煲冬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说「前几日」了。
朝(头)早,上昼―――早晨,上午
有时也会将朝早与上昼混用,都表示上午,而且一般而言,「朝早」较「上昼」用得多。
晨(咁)早/晨早流(同)流,早晨,早唞―――一大早,早上好,晚安
晏昼/下昼―――中午,下午
日头,挨晚,今晚黑/晚(头)黑,夜「黑麦」「黑麦」―――白天,傍晚,晚上,(晚上)很夜了
晏昼/下昼表示由中午(大概是中午12点)到下午的时间。
夜妈(同)妈―――(晚上)这么晚 「夜妈妈」这个用法仅用于晚上比较晚的时候
间中/耐中/有(阵)时―――偶尔/有时(候) 旧先/头先/先头/啱啱/啱先/就先/就家---刚刚/刚才 先(个)排/早(个)排―――前段时间 有排―――很久
几时―――什么时候,任何时候 等阵/等间/一阵,阵先---一会儿,一会儿再(说/做)
有排―――表示一段时间,不太长也不太短,不过这只是相对而言。 例:
我有排先走得!―――可能指我要过不到一个小时也可能是几个小时才走。
个项目有排都未做得完,使乜噉急啊。―――可能说这个项目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方能完成。
迟/晏/夜,迟早―――晚,早晚 耐---久 禁(音襟)用―――耐用
「夜」仅用于晚上比较晚的时候。「耐」字,在普通话中,仅保留了「耐用」这个词,可以表明「耐」有「久」之意,但显然,在广府话中表示「耐用」的则是另有其词。上面前2个用法,现将一起举例:
大佬,你有冇迟/晏啲啊,我等咗你好鬼耐喇!―――大哥,你咋这么晚,害我等了你那么久啊!
漏夜―――连夜 例如:佢漏夜走咗佬咯―――他连夜逃跑了
即刻―――立刻/马上 沓正8点―――正好8点
说了那么多旧的用法,是应该让老的用法上场了!
在广府话中,「老」表示有生命的而且岁月比较大的人和物,对于人就是年纪比较大的人,而物则是岁月较久的物。这个用法与「煲冬瓜」中「老」的基本意思一致,除此以外,「老」在广府话中的出场的确较少。现举例如下:
老人(家)/老者/老年人
喱棵树好老喇/古树,老牛,老鸡乸(鸡乸的释义与用法,请看下面)等
在这里我没有直接写出「老树」一词,是因为我不确定广府话中是否有这个讲法。
当然也会有例外,如「老友记」就表示这个朋友与我交情很深,而并非说这个朋友年纪很大,亦非说认识这个朋友很多年;另一例子有「盘(同)/搏咗条老命」,意即「用尽力气(做某事)」,用尽力气的程度是连自己的性命也豁出去了,当然这是夸张用法。另外一些关于「老」的词语将于下文的其它相关用法中提及。
还有一些含「老」字的词,像「百年老铺」、「老字号」等,形容广府地区名声远播的牌子。可以说,用 「金漆招牌」来形容牌子资格老,信誉好,在广府地区肯定是非常正宗的表达方式。而上面这些带「老」字的词语,不免有令人生疑的地方:它极有可能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一个「南下」词语,但我觉得既然它能很好地表达意思,那么我们采取「拿来主义」又何妨呢?但像「老兵」这样的词语,我就觉得还是不要为妙。因为,「煲冬瓜」中的「老兵」,一如前文提到的「老同学」一样,只是一个相对新兵的词语,它既不表明这个「老兵」真的已经上了年纪了,也不一定表明这个兵在部队的年资很深。也就是它在既不符合广府话意义的同时,它本身也没有闪光点,那真是不要也罢。
以上所说的旧与老区别,其实广府话中「旧」字的用法却并非广府话特有,即使像在「煲冬瓜」中广泛使用的「房」而在广府话中代替的「屋」一样,「屋」的使用同样不只广府话一处,全国很多省份的方言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而在下文开始,将有越来越多的词汇用法真的可能是广府话独有,我可能会多次引用某些网址的内容来解释。
作为引子部分的「旧」与「老」已经介绍完毕,下面将讲述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出现频率最高之一的3个字「你、我、他「及其他与人称相关的用法。
你、我的用法与「煲冬瓜」一致,关于「我」的读音解释请直接查看《粤语- 维》的介绍。
佢―――他,她,它,牠,祂 等(俗写「地」或「哋」)―――们
下面我将引用《粤语- 维》中对「佢」及「等」的来源、来源地的写法及相关解释:
第三人稱不用「他」,而是繼承了東晉南朝的用法,跟吳語一樣使用「渠」,現代粵語寫作「佢」。複數人稱不用「們」,而是上溯至端系的同源形式 [taʔ] 或 [ti](現代粵語寫作「哋」,本字為「等」)。
注:《粤语- 维》并没有注明端系是什么,据我前段时间用Google的图书搜索查找,仅能找到片言只语,知道端系大概是古汉语发声学的一个分支。相信Google将来会有更多这方面的资料来诠释它的。至于究竟用字方面。我更赞成用「佢」。因为它更能表明这个字比「渠」与人有关。
由上面引述的话可以看出,广府话中绝无「们」的用法(所以也请电视媒体不要或少点说「XX们」了),那么「哋」除了可以用于「我哋」、「你哋」及「佢哋」之外,还可以怎么用呢?如果要表示很多人,但又不可以用以上3种表达,那么在广府话中又应该如何表述呢?下面将一一道来。
据查《广州音字典(普通话对照)》(1983年5月第1版)中对「哋」的解释为:「哋」相当于普通话的「们」,但它不能跟在名词后。(虽说《广州音字典(普通话对照)》(1983年5月第1版)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但我却对它颇有微词,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但应该讲,这本书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所以估计上面的解释也是对的。)
由此可见,只要是代词,则可以直接跟「哋/地」,如:你、我、佢,佢可以表示「他」、「她」及「它」。此外,「哋」还可以用在以下场合:
人哋/人家―――别人,或指本人自己
表示很多人、事或物时,既然不能用「哋/地」,就要用其它方式来表达:「各位」或「咸/成(同)」+量词+名词,如
成班档主,成窦雀,成群牛,成沓书,成渣(近)纸巾,咸/成屋(企)人,咸啲人―――档主们,一群小鸟,一群牛,一大摞书,一堆纸巾,一家人,所有人
限于篇幅,现将文章余下部分作为附件上传
[ 本帖最後由 jun2982804 於 2009-7-7 15:21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