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2|回復: 2

[純水無大礙] 转:怎么样才能将人变成奴隶而他们毫无察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6-26 06:5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经过本人的深入观察,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在古代,由于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财富体现为实物,这时候要奴役他人,只有通过种种手段来占有这些实物财富,这不可避免会导致面对面的激烈冲突,很多王朝就是被反抗的农民给埋葬了。

但社会进化到市场经济社会后,人们劳作所得的财富体现为货币财富,这时候,谁能占有印钞权,谁就可以任意占有他人的财富。

具体办法是这样的:
当劳动者获得单位为1元的货币收入时,印钞者同时给自己印上1元,印钞者就无偿占有了劳动者50%的财富,如果印钞者给自己印上2元,则占有三分之二的财富,而财富的掠夺过程,劳动者根本没有觉察到。

一位贪腐的官员,他占有大量的货币,因为贪污的官员不创造任何价值,这些货币也就不具有价值,可以看作是纯粹的假币,相当于官员无偿给自己印刷钞票,当社会上充斥着大量这样的钞票时,劳动者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就神不知鬼不觉中被偷走了。

如果劳动者不能夺回印钞权,就不可避免要当奴隶。
还有一个办法也可以避免被掠夺,那就是拒绝货币,因为货币本身已经是掠夺的工具,对货币的印可就是对掠夺的认可。。

 

By : duket

發表於 2009-6-26 07:57:50 | 顯示全部樓層

讲下马克思经济学

自然经济,是以 自给自足 为主,即 农牧渔猎民 识得自己「斗木」整家私给自己屋企用,又识得用晒干的烟草撕碎用来卷烟丝,又识得自己沤豉油、沤醋、沤米酒之类,,,但依然无法子脱离社会上的商品交换,因为佢无可能拥有全部自然资源,亦无可能乜都识整。


最早的 以物换物 商品交换制度,有其相对固定的兑换比率(但系一样会随住供需情况而变化),举点例,如,在生产和消费状况相对稳定下,一袋米换廿包盐,十只鸡公换一只牛仔,一只牛仔换五袋米,,,如此类推。


假如我系一个住在山区里的牧民,我想去平原滨海区的 换物市场 度,用只牛仔换点海盐,于是山长水远的拖住只牛仔行三四日路,去到海边的换物市场,但非常唔好彩,所有渔民出晒海打渔未返得来,于是无人得闲晒盐,换物市场无海盐供应。这种情况之下,身上携带的干粮就快食晒,而换物市场上根本无人需要牛仔,个牧民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请问佢应该点算好呢?


所以,后来就有人发明了「一般等价物」,如刻有特定标记的贝壳、石头之类,人手一抽,设定好兑换比率,如,一袋盐可以用一个贝壳来换,十个贝壳可以换到一支鸡公,,,如此类推。


假如个牧民手头上有贝壳,佢想去市场买海盐,根本就唔使拖只牛仔走去换,直接在行囊里装入若干贝壳,轻装上阵,去到市场阵时,就算到时市场都系无海盐卖,佢都可以用贝壳买点充饥食物,折返回家。


其实,石头、贝壳这类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的雏形。货币的出现,最初不过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商品交换过程。
發表於 2009-6-26 08:0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货币的印制管理机构

如果货币的印制管理机构,落入专制腐败的官僚系统之内,将非常不幸。

比如,民国末年,194X年的时候,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大量印制法币、金银元券,掠夺广州人民的财产,造成广州民不聊生。

所以,一个现代民主国家,货币印制管理机构,必须得到有效的公共监督。比如,德国同瑞典的中央银行系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0-6 16:17 , Processed in 0.0603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