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1|回復: 1

[粵韻風華] 珠玑巷情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4-26 11:48: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小时候,听长辈说:我们的祖先是中原人,因战乱而南下,先落脚于珠玑巷,然后辗转到此。后来搞文史研究,发现在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大多数人对祖先居住过的珠玑巷怀有一种特殊情感。

  1994年,我和广东省政府参事黄伟宗、陈其光、叶国泉赴粤北进行文化考察,第一次认识这条古巷。来到南门楼,「祖宗故居」四个大字赫然入目。进门是一条古朴而普通的小巷。长约1500米,宽4米多,巷中之路用鹅卵石和花岗岩砌成。没有吸引人的亭台楼阁,没有仙境般的奇峰异水。它究竟有何魅力,使我们的祖先定居于此,又使后人永志不忘?

  首先吸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中门楼上的太子菩萨。我见过许多菩萨,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太子菩萨」。原来,他就是编《昭明文选》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不过,珠玑巷百姓大都不知道《昭明文选》,只知道曾经到此为民治病的太子。当时这一带瘟疫流行,萧统以貔貅之角磨水给患病者服用,不幸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珠玑巷百姓将他作为菩萨供奉,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就是他去世那一天,都抬太子菩萨上街出巡。

  岁月流逝。走马灯一般的王朝,包括萧统父亲所建立的梁朝,一个个成为匆匆过客。对于外面的风云变幻,珠玑巷百姓一无所知。北面的大庾岭,犹如高耸的屏障,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也挡住了外来的硝烟。但他们幷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人,因为有萧统太子。从萧统太子的智慧和友善,感受到另一种文明,中原传入的文明。珠玑巷敞开胸怀,迎接这种文明,拥抱这种文明,也敞开胸怀迎接和拥抱带来这种文明的人。这是历史赐予它的幸运。及至唐代,幸运之神又一次降临。它迎来了张九龄。

  他从南面来,带着一股有大海气息的南风。他凝视着大庾岭。这座曾经阻挡北风的大庾岭,如今却阻挡着南来的海风。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这一屏障曾经给广东人带来安定;到了太平盛世,它便成为交通的障碍,繁荣的障碍。具有宏图大略的张九龄,策划了一项「大庾岭开凿工程」。历史上,岭南先后搞过两项交通大工程:一项是2200多年前的灵渠,另一项就是1200多年前的「大庾岭开凿工程」。它们都对岭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究其初衷,则迥然不同:前者为的是运送粮草以征「百越」,后者为的是对外贸易以发展经济。这不正反映了两项工程策划者在文化意识上之差异吗?张九龄在《开凿大庾岭路序》中写道:「海外诸国,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这番话,竟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对外开放的实践不谋而合,可见其远见卓识。作为广东文人,他看到了发祥于南海之滨的「海上丝绸之路」,要让「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大庾岭向北延伸。然而,这条「坦坦而方五轨」的南北通道出现后,首先得益的是从中原南下的汉族移民,也就是我们广东人的祖先;首先繁荣起来的,则是大庾岭之南第一站的珠玑巷。

  这位岭南历史上的功臣,似乎幷没有在珠玑巷留下什么遗迹。这幷不重要。整条古道,整条古巷,不就是历史的丰碑么?还有巷的转弯处盘根错节的老榕树,犹如饱经沧桑的老人,每天都在向游人默默地诉说着当年我们祖先南迁的往事。

  也许是太平盛世,也许是兵荒马乱。也许经过一番思考,也许什么也来不及想。他们离乡背井,踏上向南之路。翻山越岭,扶老携幼。没有「外面世界很精彩」的歌声。没有「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狂热。陌生的南方。崎岖的前程。渺茫的未来。终于跨上梅关,眼前一派从未见过的景像:没有金戈铁马。没有腥风血雨。没有洪水肆虐。没有千里赤地。只有绿色。只有友善。只有和平与宁静。这是珠玑巷。可以安居的地方。来自各地的人,聚集于此,回顾征途之辛酸,展望未来之大计,倍感亲热。接着,有的搭棚盖房,开荒造田;有的采购货物,行商坐贾……正如今天的深圳是中国的窗口,当年的珠玑巷就是广东的窗口。我们的祖先从这个窗口,窥见了新的沃土,找到了新的生活。

  与众多历史名城相比,珠玑巷是平淡无奇的。可能那些来自「逐鹿」之地和「问鼎」之地的人们,厌倦了无休止的争斗,尝够了接踵而来的惊心动魄,才选择了平淡,选择了珠玑巷。在选择平淡的人群中,有位来自南宋宫廷的贵妃,她私自跟着一位商人来到珠玑巷。记得白居易《琵琶行》中那位琵琶女,不是因「嫁作商人妇」而沦落天涯、悔恨终生么?这位贵妃却不悔恨。在她看来,平淡的珠玑巷胜过充满倾轧的深宫千倍万倍。只可惜老天不公,她注定无法平淡。朝廷派军追杀,一场浩劫将至。珠玑巷居民被迫开始「大转移」,或者说是「大逃亡」。贵妃深感事情皆因自己而起,「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能连累无辜百姓,于是投井自尽。后人同情她的遭遇,便在此井上建了座石塔,名为「贵妃塔」。塔身所刻莲花图案,是贵妃心灵之写照,也是曾经落脚于珠玑巷的汉族移民心灵之写照。

  珠玑巷旁边的沙水河,依旧不息奔流,流入北江,汇入珠江,奔向南海。告别了珠玑巷的人们,有的到了珠江三角洲,有的到了粤西粤东,还有的走出国门,成为异乡异客、海外游子。就像沙水河中的流水,虽然不复回,却未忘记源头。「珠玑巷」三个字,成为抹不掉的记忆,成为一种情结,缠绕于他们及其后人心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1 19:02 , Processed in 0.0582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