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和朋友在香港逛街,我們都特意說普通話。到了深圳,上街反而常常說廣東話,跟十年前整個倒過來了。」香港普通話教師遊錦感慨地說。
遊錦的父母是歸國華僑,在廣州居住壹段時間後,于1982年遷往香港,當時遊錦才4歲。剛去香港的時候,沒有人會說普通話,不會說廣東話的遊錦有段時間甚至不願意去幼兒園上學。而她在香港出生的弟弟就沒這個問題。那時的遊錦沒有想到,20多年過後,她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很多企業招聘時,都要寫上「會普通話優先」。現在,做店員的弟弟還時常向姐姐請教普通話呢。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那年,遊錦正好預科畢業。遊錦笑稱自己是個民族心很強的人,爲了香港回歸而歡欣鼓舞。而且,6月30日是她的生日。那天,她壹邊和家人慶祝生日,壹邊守候著電視機關注香港回歸的直播報道。畢業當年,她進入金巴?長老會寶林幼兒園任教,壹年後,幼兒園開出了普通話課。
剛開課時,幾乎所有的學生對普通話都壹竅不通,遊錦只能用廣東話授課,教學生從「爸爸」、「媽媽」這樣的簡單詞說起。而現在的課程已經用普通話直接授課,課程內容也更爲深入。念完幼兒園的小朋友,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基本沒有問題。
除了在幼兒園上課,遊錦業余時間還在社區中心輔導小朋友學習普通話,從初級班到高級班都有,每個班只收12名學生。
說起香港的普通話教育,還有壹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她就是張丹教授。早在上世紀70年代,她便通過廣播、電視等途徑在香港推廣普通話。1973年她創辦的香港普通話專科學校,至今培養出了數以十萬計的學生。香港的許多普通話教師就是從她的教師培訓班畢業後,才走上了推廣普通話的道路。
回憶起當年,張丹教授頗爲感慨:由于經費有限,壹開始她只能在家授課,第壹批學生才5個人。
改革開放後,不少港人投資內地,迫切需要學習普通話,學校迎來了發展的第壹個高潮。當時有許多老板帶著秘書來上課,還有不少准備進入內地的企業請張丹到公司講課,不僅教普通話,也講授中國文化、禮儀等內容。
港人學習普通話的高潮壹直延續到香港回歸,由于金融風暴的影響,許多港人削減了教育進修開支,普通話學校的業務也陷入低谷。張丹教授忍痛關閉了兩間分校,只有總校還在繼續運轉。隨後,香港政府推出了持續進修基金,資助港人學習充電,學校的業務才重新興旺起來。根據統計,學校在高峰期每年要接收兩三萬名學員。
現在,香港普通話熱潮方興未艾,香港普通話專科學校的課程區分更爲專業,開設商貿普通話、行政人員普通話等,分別面向企業、公務員等不同對象,並從單壹的普通話教育向中國文化、曆史等方向拓展,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張丹教授總結說:「隨著香港與內地的日益融合,我相信我們的學校會和香港及祖國壹起發展繁榮。」
采訪手記
根據香港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在香港的居住人口中,普通話的比例從1996年的24.2%大幅上升到39.2%。以香港680萬居住人口計算,這意味著回歸以來的十年間,有大約100萬港人學習了普通話,並將其作爲第二語言。
香港教育統籌局中國語文組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林章新介紹,香港公立學校的普通話課程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並于1986~1988年間納入小四至中三年級課程。香港回歸後,普通話課程被納入核心課程,公立學校的小壹至中三年級學生都必須學習普通話。目前,香港近1200所公立中小學中,有5700多名普通話教員,普通話課程的覆蓋率超過96%。
由于香港的補習學校不需在教育統籌局登記,因此普通話補習學校的准確數目難以統計。根據雅虎香港黃頁的搜索結果,至少有50間學校和其他機構提供普通話培訓服務,從事普通話教育的私人教師更是難以計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