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大道南鱗次栉比的高樓中,933號格外惹人注目。這是壹個中西合璧的莊園,遠看,它四面環水,樓閣錯落;近看則更像壹座冷酷的堡壘:碉堡般厚實的外牆,罕見的鐵趟攏,牆壁和平台上冷冰冰的槍眼孔……
這個地方,昔日叫厚德圍,是約100年前廣州有名的「河南王」——李福林的故居。
李福林發迹于江湖,壹生功過泾渭分明:他既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又是鎮壓廣州起義的劊子手之壹。他多年來屹立于政壇,也在民間留下許多可笑的故事。
光陰如箭,功過是非,留待後人評說……
策劃: 趙 潔
撰文: 梁 婵
攝影: 王維宣
綠林首領
曾任廣州市長
上世紀早期,廣東時局混亂,壹些出身綠林的頭目因緣際會,成爲高官,其中李福林是知名度最高的壹個。
孫中山親自給其上夜課
1874年,李福林出生于番禺大塘(如今海珠區大塘)壹個破落的農家。他僅讀過壹年私塾便辍學下田,隨後入城在雜貨鋪當過打工仔,在賭館當過侍應生,在巡撫衙門當過吹鼓手。無奈廣州米貴,半饑半飽了幾年後,他不得不卷起鋪蓋蹭回大塘老家操起了另類營生。
此後,李福林的發迹堪稱傳奇。他爲逃避官府的追捕來到越南,結識了孫中山。據李福林日後回憶,第壹次見孫中山時,孫中山對他贊勉有加,把他當作壹個小學生,親自給他上夜課,忙不過來就請人代課,孫中山的重視和關心令李福林感激萬分,從此對孫中山十分忠誠。受孫中山派遣,李福林往返于廣東、香港、南洋,在家鄉大塘設立秘密聯絡點,借其在江湖的威望,以革命黨人身份秘密串聯番禺、南海壹帶的綠林人馬,伺機而動。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廣東宣布獨立,李福林嘯聚三千之衆,被軍政府編爲福軍。隨後,廣東絕大部分「民軍」被解散,但由于李福林是孫中山、胡漢民、朱執信等人直接發動並很信任的綠林首領,福軍被保留了下來,以河南(即珠江南岸)爲駐地,成爲影響當時廣東政局的壹支軍事力量。1924年3月,他被孫中山任命爲廣州市市長兼警備處處長,在廣東綠林出身的人物中,他的地位算是比較顯赫的了。
負責大元帥府警衛
壹直以來,孫中山對李福林頗爲信任,他把大元帥府設在廣州河南,重要原因是出于安全考慮:大元帥府的警衛主要由福軍負責。
1922年,李福林響應孫中山北伐,率兵離開廣東作戰,陳炯明叛變,奉命回師廣東討陳。1924年8月,廣州爆發著名的「商團事件」。革命政府扣留了商團向外國購買的大宗軍火,商團反抗,妄圖以全面罷市癱瘓廣州,並首先向支持革命政府的軍民開火,孫中山決心鎮壓商團,李福林率部參加平定商團叛亂。1925年6月,滇桂軍閥劉震環、楊希闵發動叛亂,李福林率部保衛大元帥府,對平定楊、劉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顯赫壹時的「河南王」
李福林昔日稱霸河南,占地爲王,1921年,他在家鄉大塘建了壹座氣派不凡的大莊園。當年,其面積比現在留存的要大得多,高達1.3萬平方米,俗稱「二十畝」。
由于李福林在黑白兩道都有很深淵源,「黨國要人」以及三教九流人物,曾川流不息地進入李府,這個莊園見證「河南王」的顯赫時光。
二十畝農場僅存千余方
就開發河南地區而論,武夫李福林似乎並未留下太多實績。他也曾修橋補路,但建樹不大。當然,由于他的管治,與珠江北岸相比,河南秩序相對較爲穩定,當年嶺南大學(位于如今中山大學康樂園)就因此有了壹個相對平靜的教學環境。
李福林在河南所做的最有影響的事,莫過于在厚德圍壹帶開辦農場。經過30多年的經營,到建國前夕,這裏已辦成有500多畝耕地、400多畝果園、雇工20多名的大型私人農場,建國後由政府接收,易名爲廣州市河南園藝試驗場。1950年,廣東省農林廳在此建立厚德圍農場,1955年改稱河南園藝場。如今爲某公司辦公所在地,面積僅存1200多平方米。
鎮壓廣州起義
上世紀20年代,李福林莊園曾發生過壹件事,也爲他的人生寫下了最不光彩的壹頁。
1927年12月11日,CCP廣東省委發動了廣州起義,起義軍在極短時間內攻占珠江北岸。據李福林後來自述,當晚他被槍聲從睡夢中驚起,卻無法探知發生了什麽事情,于是索性出門,跑到村前茶館吃茶點。吃完後他剛到家門,卻見國民黨要員張發奎、黃琪翔、鄒敏初、鄒殿邦四個人,正在莊園裏等著他,原來,他們來向李福林求救。
李福林的政治立場壹向不堅定,在張等人的煽動下,12月13日晚上,李福林的軍隊從第五軍的軍部:海幢寺出發,在美、英帝國主義軍艦炮火的掩護下,向天字碼頭肇慶會館進攻,14日正午攻占了肇慶會館。起義部隊向市郊撤退,李福林的軍隊和其他反動勢力在廣州市內進行瘋狂大屠殺。
由于與張、黃合作,李福林受蔣介石指責排擠,廣州起義後,他被迫辭去第五軍軍長職務,走避香港,1952年于香港病逝,終年78歲。
後人評說
廣東
典型的小軍閥
趙立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福林文化素質不高,他所率領的軍隊是辛亥革命時較早響應的民軍之壹,爲推翻滿清政府以及穩定辛亥革命後廣東秩序起到壹定的作用,但他畢竟是壹個綠林出身的土匪,出于自身的考慮,屢屢依附于各種反動勢力,是廣東壹個具有代表性的小軍閥。
他的壹個特點是鄉土觀念特別強。他所帶的軍隊是清壹色的廣東人。即使軍隊在外省作戰,主力受挫,需要補充新軍,他也要回到廣東後再招兵買馬,重整旗鼓。
此外,他壹生大多數時間安于盤踞在河南,對向外擴張興趣不大,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這也是廣東軍閥的共通點。後來的軍閥陳炯明如此,上世紀30年代的「南天王」陳濟棠也如此。
上世紀早期,廣州時局紛擾,綠林出身的李福林之所以能在河南稱霸壹段較長的時間,與他對政壇以及人際關系的「悟性」不無關系。
他壹方面注意聯絡紳商,不和當地的土豪劣紳的關系搞得太僵,另壹方面,爲保住自己的地盤,他在衡量自己的實力的基礎上,適當作出妥協,避免與軍政府直接對抗,他在政治上立場左右搖擺,成不了大器,但與敵對勢力始終保持壹種平衡關系。
其人轶事
轶事壹:
李福林對孫中山壹直崇拜有加,文史研究者楊萬翔綜合前人所寫傳記,披露如此壹段紀實情節。
當時,孫中山于廣州東較場宣講三民主義,數千聽講者交頭接耳,嘤嘤嗡嗡,傳記作者當時坐在李福林側近,獨見這位半文盲粗莽漢子正襟危坐,掰大了眼谛聽。背後有人竊笑孫中山所講不實際,是「孫大炮」,李福林扭身操廣州話咆哮:「唔好怪亻巨 (粵語「他」之意),大元帥對下邊情形唔多清楚!」
「唔多清楚」四字出神入化,它表明李福林也許並不認爲孫中山的話「句句是真理」,但爲報答知遇之恩,他必須挺身而出,維護大元帥的威望。
轶事二:
李福林即使做了大官,也毫不收斂他的粗魯作風,在民間流傳他的不少笑話。
據說,國民黨元老、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參加過李福林的宴會,他的副官回來告訴別人,壹桌12個人,但桌下只有13條腿,因爲除了鄒魯之外,其余包括李福林的11個人,都是把壹條腿翹到椅子上的。還有壹次,李福林到中山大學演說,開口便對整個禮堂的男女學生說:「妳們這幫契弟……」然後才說大學要好好讀書,將來前途無量等等。
有此壹說
天河
本名大水圳村
廣州老城區中,「天河」的得名顯得尤爲神秘。據傳它與李福林有壹段淵源。
天河區其實得名于原來的天河村。此村建于宋代,因當時村前有壹條大河湧而得名「大水湧」,民國時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與李福林所在河南(今海珠區)大塘村等5村爲同宗。1927年,李福林勢力擴張,自以爲可以獨霸南方,于是將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爲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龍之意。接著,李福林派人到各村遊說,以「天」字爲頭改村名,因大水圳前有壹河,即沙河湧,遂改名天河村。
後來,李福林沒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後,人丁興旺,而且「大水圳」讀音不如「天河」順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成爲廣州大都市裏壹個響亮的名字。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發文同意設立天河區,天河區從此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