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562|回復: 1

[特色詞彙] 北海白话词汇特点分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2-23 18:4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www.gxou.com.cn/xuebao/07-1/chen%20caozhu.htm




北海白话词汇特点分析

陈朝珠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北海白话词汇的特点,试图找出北海白话词汇的主要来源,从中窥见北海老城区的某些历史陈迹。

[关键词]北海白话;自创词;词汇特点

[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07)01-0048-04

 

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形成均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有如亿年层岩的形成。在其内部,既有古来的继承,外来的吸收,又有后来的发展。作为一个方言的个体,北海白话形成的历史很短,人口迁徙频繁,各种方言又不断对其进行冲击,因而北海白话词汇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

1继承和保留了一批古汉语词

  北海白话词汇中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古汉语词,兹列举数例,分析如下:

  罅北海白话意为「缝儿」。《说文解字》:裂也。  索北海白话意为「绳子」。《说文解字》:草有茎叶,可作绳索。《集韵》铎韵昔各切。

  面北海白话意为「脸」。《说文解字》:颜前也,从百像人面形。现代汉语说「脸」不说「面」,「面」的本义只保留在「脸面」、「面目」、「面子」、「面貌」这些复音词中。

  企北海白话意为「站」。《广韵》上声纸韵渠切,「立也」。

  走北海白话意为「跑」。《说文解字》:趋也。《释名·释姿容》上说:「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而在现代汉语中,「走」指的是「行走」。

  行北海白话意为「走」。《说文解字》:人之步趋也。  缚《说文解字》:束也。从丝骮声,符切。北海白话表示「系」、「捆绑」之意均用「缚」。如「缚鞋带」,「缚起身」,「缚紧」等等。

  骯意为「累」。「骯」为俗写,本字应是「骲」。《集韵》去声废韵逵秽切。「小溺也。一曰倦也。」

  悭北海白话意为「节省」、「节俭」。《广韵》平声山韵苦闲切,「吝也」。  利指「锋利」。《说文解字》:也,从刀和,然后利。

  威意为「好看」,「漂亮」。李新魁先生认为本字是「娃」(李新魁,1994)。《说文解字》:吴楚之间谓好曰娃。《广韵》:娃,于佳切。平声皆韵。与今天北海白话音相近。

  骳意为「搓揉」。《广韵》皮破,入声觉韵北角切。  意为「搓揉」。《广韵》平声戈韵奴禾切,「莎,说文摧也,一曰两手相切摩也。」

  箸北海白话把筷子叫做「筷箸」。「箸」这个词也是来自古汉语词。《广韵》去声御韵,骴倨切,「匙箸」。

  羹意为「汤」。如「熬汤」叫做「煲羹」,「米汤」叫做「米羹」。《广韵》平声庚韵古行切。《尔雅·释器》:「肉谓之羹」。这是一种带汁的肉。后来这个词的词义逐渐转移,中古以后便表示「汤」义。如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羹」与「汤」同义互注。

  北海白话中为何会保留了那么多的古汉语词呢?我在《北海白话词汇与周边方言词汇关系的计量分析比较》(《广西语言研究》第三辑)一文中提到,北海白话是在广府话的基础上,吸收廉州、客家话和闽南语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相对整个粤语系统,北海白话的历史要短得多。因此,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粤语的形成。

  粤语结构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为很多语言现象,我们无法从汉语发展史中得到合理的阐释。但我们可以从邻近的民族语言中获得蛛丝马迹。语言学家们认为,粤语和壮侗语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语音上说,粤语区不少地区的方言有舌边清擦音,如南宁白话、廉州话、北海白话。壮语方言里也有此音,且所配合的各字十分一致。词汇上,粤语里有许多词汇是汉语其它方言里所没有的。如:谂(细想),腩(腹面),撩(玩);从构词上看,双音词的修饰性语素置于被饰语素之后,如「菜酸」、「人客」,这既是粤语构词的一个特征,也是壮侗语构词的重要特征。这些现象我们可从移民史上进行考察。

  据考证,今天的粤语区在上古是百越杂居的中心地区,其语言属壮侗语系。秦始皇时代,百越与中原地区开始有了接触。接着是汉人首次南移。中原汉人一来粤地,就与土著古壮侗系统的语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汉初,汉人赵佗在此自立为王,造成了汉越杂居的局面。据记载,秦汉时期迁徙广西的汉人,除官吏外,还有「治狱吏不直者」,「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尝有市籍者」,「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闾左」等。这些人到粤地后,「大抵上属被统治阶级。这样,由于共同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命运,使这些迁入的汉人和越人在感情上容易产生共鸣,彼此的思想比较容易沟通。……所以他们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中自然就互相接近、了解,慢慢地就互相融合在一起了。」这就为这种语言的交融、竞争提供了契机。唐末和宋末,中原流民不断涌入岭南,和先秦到此的汉人继续作用于这一地区,使原来的语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竞争中,汉语最终获胜。但此时的汉语方言,已积淀了土著语言的某些成分,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本地的土著语言,又有别于中原汉人所操语言的方言,即粤语。也就是说,粤语是在古汉语的基础上吸收了土著语言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那么,北海白话作为粤语的一种,保留了如此多的古汉语词汇,也就不足为奇了。

2单音词较多

  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双音词又居多数。绝大部分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里已经双音化,或者发展成为不能单独使用的构词语素,只有少数还出现在书面语中。但北海白话中却有很多这样的单音词。笔者在硕士学位论文《北海白话词汇研究》(2002年)CCP收集了词汇3000多条,其中单音词就有600多条。实际上北海白话词汇中单音词的数量应该更多。除了上面提到的那部分词汇,再列举数例:瓮(坛子)、禾(稻子)、爪(爪子)、翼(翅膀)、尾(尾巴)、屋(房子)、被(被子)、席(席子)、樽(瓶子)、仔(儿子)、女(女儿)、孙(孙子)、恁(头旋)、医(医治)、味(味道)、晚(晚饭)、平(便宜)、数(帐目)、炮(鞭炮)、安(放)、拣(选择)、识(懂)、惊(害怕)、望(盼望)、痛(疼爱)、勤(勤快)、衰(倒霉)、精(机灵)、心(馅儿)、村(老土、村子)、眼(眼睛)、声(声音)、簿(本子)。

  造成北海白话词汇单音词较多的原因有二:一是北海白话词汇中保留了一批古汉语词汇,这些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绝对的优势;二是现代汉语有相当丰富的词缀,与词根结合,构成形式多样的派生词。相对而言,北海白话词汇中的词缀要少,且构词能力也没有现代汉语的那么强(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另文讨论)。比如说现代汉语中有一大批以「子」为后缀的派生词,而表示相同意思的北海白话词却没有「子」这个后缀(参见上面的词例)。

3有相当数量的典型粤方言词

  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是粤语的典型代表。笔者在《北海白话词汇与周边方言词汇关系的计量分析比较》(《广西语言研究》第三辑)一文中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北海白话词与广州话词汇有着相当高的相似度。笔者通过比较也发现北海白话词汇有很多是在两广粤语区普遍流行的,有不少词可以说是粤语的特征词。还有一小部分词在其它的一些粤语区已不再流行,或者在广州等一些城市中青年人已经不讲、少讲,但至今还保留在北海白话词汇中。下面聊举数例(见表一)。

  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像「水凼」、「落雨」、「马骝」、「老窦」等词都是典型的粤方言说法。把情夫叫做「老契」、妓女叫做「老举(婆)」、「哨子」叫做「鸡」、「对联」叫做「对」、「商店」叫做「铺头」等,这些都是粤语较老的说法。有些词像「鸡(哨子)」、「铺头(商店)」广州的年轻人现在一般都很少用了,但至今还活跃在北海人包括年轻人的口语中。另外,把「日食」、「月食」叫做「天狗食日」、「天狗食月」也是老粤语的说法,现在广州话除了一些老年人,基本上都不这么说了,但是在北海这一说法还很普遍。

4有一批有音无字的词汇

  风□fu55jèp5——风停

□日èt5èt1——某日

  鱼□ji21nè13——鱼篓

□蜍k'èm21i21——蟾蜍

□□33a33——地牛

  烟□jin55mui55——锅烟子

  鸭□ap1k''ui55——鸭笼子

□lau13——玩

  喉咙□hèu21lu21tn33——小舌儿

□□牙tèm21tuk5a21——智牙

□药èp5jk1——敷药

□身mun55èn55——围裙

  发□fat3t3——发糕

□倒lè55tèu13——噎着了

  缚□fk1k'èk1——打结

□火柴k'èk5fo13t'ai21——划火柴

□起脚in55hei13kk3——缩起脚

□□p55t55——任性、撒娇

□vèn33——关节

□□pk5tk5(具体意义不明)

□人èu21èn21——瞪眼

□眼nèt5an13——挤眼

□tai55——扔、掷

□èu13——摇

  心□èm55mèu55——心烦

□□佬pi55po55lèu13——货郎儿

□监èu55kam55——坐牢

□ku33——跑

  从以上词例可以看出,北海白话有音无字的词以动词居多,名词、形容词次之。这些词有可能是北海(主要是合浦)土著语的底层,也有可能在借用其它语言或方言时,只借其音,不借其形。

5有一批具有北海特色的自创词

  北海白话里有一批独特的词汇,它们多反映北海的地理、人文、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独到见解,笔者在《北海白话词汇的文化阐释例说》一文中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北海树——村名

  独树根——村名

  红坎——村名

  地方鬼——土著人

  发心水——心血来潮

  老扯婆——拉皮条的女人

  三块唇——说是道非之人

  子水——新潮

  老水——旧潮

  开海——捕渔期

  封海——休渔期

  等水尾——最后得到

  抛浪头——先声夺人

  平流减流——潮起潮落  咿——不严肃,不认真

  包脚娘——裹脚女人

  眼鬼盲——形容令人讨厌

  捉水蟹——骗人

  发及鼓——生气

  修油——磨蹭

  搬——抱

  心——馅儿

  上例中,「北海村」、「独树根」、「红坎」反映了北海某一个地方初建时周围的环境特征或村庄的规模。北海地濒大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居民多以打鱼为业,在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体念中,便产生了一批像"发心水」、「子水」、「老水」、「开海」、「封海」、「等水尾」、「抛浪头"等这些形象而鲜活的词汇。「心」这个词也比较有意思。普通话把包在饺子、包子等食物中的肉菜叫做「馅儿」,广州话也用「馅」这个词。但北海白话却用「心」来表示。「心」其中一个义项是「中心;中央的部分」。北海白话把「馅儿」叫做「心」可能就是因为「馅儿"总是被包在食物的中间的缘故。「搬」,《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移动物体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也就是说,在普通话中「搬」所及的物件只能是物。而在北海白话中,「搬」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如「搬细佬哥(抱小孩)」,具有普通话中「搬」和「抱」两个含义。广州话中「搬」与「抱」的分工与普通话同。「修油」一词也不见于其它粤方言区,但在北海这个词很流行,有「磨蹭」、「慢条斯理」之意。

6与客家话、闽语有部分相同的词汇

  北海白话中有不少词汇闽语、客家话里也有。笔者在《北海白话词汇与周边方言词汇关系的计量分析比较》(《广西语言研究》第三辑)一文中对此作过统计。在所选的960个词目中,北海白话与客家话完全相同的词有347个,与闽语完全相同的词有177个。在这些词汇中,我们很难断定究竟是何种方言借用了何种方言的,但至少表明这些方言间有着某种联系。

6.1与客家话相同的词汇:  屋(房子)、饭(干饭)、跌(遗失)、暗(黑)、阔(宽)、热头(太阳)、乜人(谁)、搂(掏)、担脚(抬起脚)、(烫)、狂(急、慌)。

  乜人,表示「谁」之意。广州话用「边个」表示「谁」的意思。而北海白话和客家话都说「乜人」。

  老弟、老妹,北海白话表示「弟弟、妹妹」时说「老弟、老妹」,在客家方言里,这两个词也用得很普遍。而广州话则说「细佬、细妹」。  狂,「狂」在北海白话里有「急、慌」的意思。如「狂乜」,即普通话「急什么」的意思。《广韵》宵韵即消切,「伤火也」。客家方言也有这个词,表示的意义与北海白话基本相同。

6.2与闽南语相同的词汇:  祖公(祖宗)、阿公(祖父)、金瓜(南瓜)、菜头(萝卜)、果(削果)、做功德(做法事)、浸衣裳(泡衣服)、色水(颜色)、锤仔(锤子)、钳仔(钳子)

  菜头,在北海白话里是「萝卜」的意思。闽南方言如福建厦门话、广东潮州话也把「萝卜」称做「菜头"。广州话里没有这个说法。

  色水,「色水」一词在北海白话里指的是食物的颜色。闽南方言如福建厦门话也说「色水」,广州话则说「味」。

7音译外来词较少

1876年,中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北海被辟为新的通商口岸。英、法、德、葡、奥、日、美等国商人纷至沓来。此后,各种各样的洋货挟同外国文化渗透进来,使北海方言词汇中出现了一些音译外来词。如:飞(票)、波(球)、士的(手杖)、领呔(领带),不少事物名称前面通常有「洋」字,「番」字或「西」字,如:洋烛、洋遮、洋楼、西医、西餐、番泥(水泥)、番鬼佬(外国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海白话中,这样的音译词是极少的。同样是粤方言,广州话、香港话里却有数量可观的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广州自古以来都是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而香港一百多年来都处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在这样的情况下,粤方言与外语特别是英语频频接触,吸收了不少外来词。改革开放以后,外经贸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其它粤语区中的音译外来词(主要是英语借词)也大幅度增长。同样地处沿海,为何北海的音译外来词却如此的少呢?这恐怕是因为北海远离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又不发达,从而北海方言与外国语的接触较少。音译外来词较少,这是北海白话与其它发达地区如广州、港澳等地粤方言的一大区别。

[参考文献]

[1]黄景湖.汉语方言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3]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一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4]林立芳,邝永辉,庄初升.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考略[J].韶关大学学报,1995(3).

[5]张振兴.闽语及周边方言[J].方言,2000(1).

[作者简介]陈朝珠,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中文教研室教师。

[责任编辑 王启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1-22 08:26 , Processed in 0.0619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