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外打工整整十年的返乡农民工大年初二就开始「扎」在长沙 花尽盘缠住危楼想干苦力无着落 彭卫 赵发团栖身在一座危房里,工作仍没着落 薪金的落差和企业招聘标准的提高形成了农民工和企业的拉锯战,而在这场博弈中,中年农民工因为年龄、素质和家庭负担方面的原因处于劣势,赵发团就是其中的一个。
39岁的赵发团在外打工已经整整十年。离开广东前,他在佛山的建筑工地做小工,每天有70元的收入,尽管不是天天有活干,但是省吃俭用的他每月都能存下1000元钱寄回家里。
去年12月,佛山的工程完工了,他又失业了。大年初二,他没敢留恋春节的喜庆,匆匆来到了长沙,他知道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养活家人。离开家时,他只带走了一床被子和100元钱,行李里甚至没有换洗衣服。
在住了几天4元一晚的旅店后,赵发团把「家」安进了湘江边上的一栋已经被拆迁机械打得千疮百孔的危楼里。「这里不用钱,可以避雨,离人才市场步行不到20分钟,早上还可以在湘江边上洗脸。」这是赵发团选择这里的四个理由,唯一被他「遗忘」的是墙上贴着的「危险,勿近!」的标识。
「您好,要招人吗?我木工、水工、泥工活全部能干,多苦都不怕,工资高点就行。」每天,赵发团都早早来到人才市场,用同样的话和用人单位打完招呼后便静静地坐在靠近门口的椅子上。
盒饭8元,炒粉5元,十几天的找工生活已经花尽了赵发团所有的盘缠。几天前,他把手机以30元的价格卖掉了。如今,他每到人才市场休市的时候就会去周围的商贸市场转转,看看有没有人需要帮忙扛扛东西,趁机打点短工,维持生计。前天,赵发团揽到了一个搬家和搞卫生的活,一次拿了20元,这是他年后最多的一次收入。
看到赵发团两块纸皮和一个蛇皮袋铺成的床,看着他憔悴的眼神,记者忍不住塞钱给他,希望他能吃顿好饭,但两次都被他退了回来。他总是执着地告诉记者:「我们靠体力赚钱,不靠这个。」
本报记者 彭卫 摄影报道
(本报湖南专电)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