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7|回復: 1

[純水無大礙] 张敬伟:从「上海人没文化」看普通话和方言之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2-10 03:4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9-02-09 15:51   凤凰网
 

日前,一篇名为《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引起了上海网友的不满。这篇文章针对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发表了「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的评论。其实,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上海人「没有文化」,而是说浦东的新上海人更多说普通话,和说上海方言的浦西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方言的版图里,城市是一个个据点,各种不同的人在里面交换自己的区域文化密码;城市也是一个个舞台,人们在欣赏着方言的趣味和娱乐性。

近年来,地域方言借助影视娱乐载体在中国城乡掀起了一股娱乐狂潮。最初是香港影视和流行歌曲的登录造成了粤语热,随后是赵本山等人的小品使东北话流行全国。近年来大众娱乐的兴起,无厘头的《武林外传》、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等又将四川话和重庆话等地域方言推展至全国。但理性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地区方言的流行并非主流文化意义上的方言侵入,乃是具有娱乐和调侃色彩的大众调剂。因为经过国家多年来普及普通话的努力,国家共同语的主流地位已在全民心中扎根,难以撼动。举个例子,香港的粤语地位看上去是无可撼动的,别说港民大都满口粤语,就是港府官员、影视媒体也都操有粤语甚至带有粤语方言意味的文字。但尽管如此,影视娱乐等大众文化载体除却粤语外,还有一个并行不悖的普通话(或曰「国语」)版本或系统。随着香港回归进入第二个10年,港人学说普通话的热潮也是此起彼伏。再如台湾,虽然「台独」势力基于政治操作突出强调闽南语,但国语依然在台占据主导地位。

有趣的倒是内地,伴随着社会多元化,各地开始呈现出一种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被首先提上日程。如上海计划在五六年内建立上海方言库,对上海话开展保护性研究。如广州网民「维尼仔」在网上发帖《北方方言占广州报纸,大家找出后发上来,齐齐捍卫粤语尊严!》。甚至更有北京学者建议将老北京话「申遗」。其他各地也都开始对本地方言「敝帚自珍」起来。

如果从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分析,各地保护本地方言并无不妥。但这要有一定限度,若将本地方言极端到超越普通话和歧视其他方言的程度,则是一种狭隘地域主义的偏见。尤其是各地城市,将方言保护纳入政策设计更是不合时宜。因为城市方言的保护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伪命题。

在中国城市的语言系统中,都摆脱不了三个圈次的形态。一个是官方意义上的普通话,是媒体、学校和官方交流的主体语言;一个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地方言,弥漫于市井街巷,是市民的日常用语,也反映了本地的历史文化风貌;还有就是处于边缘化的外来人口所带来的其他方言和语言。在这三个圈次中,城市方言因为有久远的历史文化支撑和占优势的本地居民日常交流的托底,在各地城市比普通话的交流范围更广泛和更具社会性,而且城市方言的发展轨迹是和普通话双向共存的方式存在的。因而,所谓保护城市方言其实是杞人忧天。

在当今中国打破城乡边际,全国各地尤其是发达城市吸纳众多新移民的情势下。伴随着信息时代语言文化的交融和合,各城市方言中融进了其他方言有生命力的词汇是一件好事,不仅为本地城市方言注入了鲜活的语义表达要素,也促成了不同方言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和谐相处。如果北京维持方言自闭的纯正「京片子」,就不合北京首善之地的文化氛围;如果上海偏执自己的吴侬软语,新移民就无法在此城市生存,上海也就不会成为中国最开放的经济重镇。同理,若广州市民排斥北方方言的进入,这个拥有最多外来人口的城市就失去了感召魅力,那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自戕。故对中国的城市而言,不切实际的保卫方言并不能阻止其他方言的融入,而开放式的拥抱和接纳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不会动摇本地方言的根基。只要一个城市有足够的历史传承,有相当的文化积淀和本地市民一定的数量,代表该城市集体文化性格的方言就不会流失。纵览中国各地城市,这样的文化格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妄言保护方言岂不是自寻烦恼。

当然,移民城市是个例外。如新疆的石河子是由内地援疆的军垦人员肇建,由于没有哪种方言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是普通话的天下。还有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名片城市深圳,其人员构成来自五湖四海,包含了全国56个民族的语言和汉语的八大方言,还有英语、法语、日语等诸多语种。在这个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茁壮而起的年轻城市里,普通话毫无争议地成为官方和市民的共同语言。深圳成为一个没有方言的城市并不意味着她文化性格的单调和行政主导下的标准化苍白。相反,鹏城市井里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单元交流中,不仅有原先扎根于当地的深圳客话、基围话、粘米话等的袅袅乡音,中华各族各地的语言和方言乃至各种外语依然有着各自的生存空间。但深圳能在粤语重镇消弭掉方言的地域包围和文化的侵渍,并非人为原因,乃是这个城市开放和民主选择的结果。深圳的经验也表明,在人口流动的情势下,自然选择比人为的方言保护要明智得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处在广州、香港和澳门之间,这种普通话占主体的语言环境并未使得深圳和这三个粤语城市隔膜起来,反而更加融洽和谐。这又是为什么呢?百岁老人、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曾说:「‘大都会化’在中国正在前进,上海的方言照样可以用,但方言要和普通话竞争是不可能的,在‘大都会’里不可能通行本地的方言。」 可见,中国的「大都市化」使得方言无法和普通话抗衡。

可以预见,普通话作为中国共同语的主体地位会不断加强,各地城市方言也不会丧失。当我们在用普通话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时,也会对活跃于娱乐界的各种鲜活方言发出会心的微笑。

發表於 2009-2-21 22:5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广州网友「维尼仔」在广视网论坛上就此事发帖抗议,引发网友热议和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维尼仔」在题为《北方方言占广州报纸,大家找出后发上来,齐齐捍卫粤语尊严!》的帖子中说:「现在一打开广州任何一份报纸,大堆大堆的北方方言,随眼可见!政府叫我唔好讲广州话,但所有报纸大行其道的都是北方土话!点解可以咁唔公平?」

我地要更多嘅維尼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6 15:06 , Processed in 0.0774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