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官方根本不承认南方少数民族的法理地位,甚至直呼他们为「獞」「獠」「狸」。这造成了岭南诸多少数民族部落的强烈自卑感,纷纷自行汉化,造「珠玑巷」族谱。——这就跟1997年前的K城人民纷纷争取英籍,道理是一样的。
直到一个叫做徐松石的人物出现,才根本改变这种局面——他将「獞」「獠」「狸」改写为「僮」「僚」「俚」,兽字旁换成了人字旁,充分体现了他的现代人权平等思想。
徐松石先辈生于广西容县,是讲勾漏白话还是讲壮话这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定晓讲广州话,因为他在广州香港这两个城市生活了好久,以广府本土为依归。
经过他实地考证,壮话跟泰文的相通程度达到了惊人的7成以上,跟越南话、粤语也有相当多的共同底层词汇——这点已被国际权威学界证实。
在他的著作中,将粤语族群(即所谓「广府人」)称为粤族。
推荐大家到旧书店找一本民国版的,《粤江流域人民史》。粤江,即珠江。
[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09-2-5 22:27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