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604|回復: 7

[名勝建築] 廣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你更喜歡哪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30 20:10: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壹、南越國宮署遺址簡介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于廣州市中山四路316號,原廣州市兒童公園內,是西漢南越國遺迹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5年發現以來,南越國宮署遺址的發掘兩次被評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入全國100處「十壹五」期間重點大遺址保護項目(廣東省唯壹的項目),2006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這裏既是兩千多年前南越國王宮禦苑所在,也是壹千多年前五代南漢國的宮殿區,更是廣州自秦統壹嶺南後兩千多年以來城市發展的斷面。是壹處曆史悠久、內涵豐富、保存較好的古代城市遺址,爲世界少有、國內僅見。

二、南越王宮博物館建設目標
  廣州市南越王宮博物館是以南越國宮署遺址爲依托而建的大型遺址博物館,其目的是爲了更好地保護和展示南越國遺迹,展現廣州兩千多年以來的發展史,促進廣州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協調發展,進壹步推動南越國遺迹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南越王宮博物館是廣州的城市文化設施,其方案設計以保護爲前提,以考古發掘和研究爲基礎,以遺産本體爲價值核心,服務于世界遺産的申報工作。通過科學規劃,分類保護,合理利用,采用建築與展示創意設計手法將遺址本體展示、地表模擬、標識展示、陳列展示和聲光電科技展示相結合,充分展示南越國宮署遺址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彰顯廣州曆史文化名城的風貌。

三、南越王宮博物館建築設計競賽簡介
  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廣州市文化局、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廣州市城市規劃局等單位聯合組成南越王宮博物館建築設計競賽委員會(以下簡稱競賽委員會),指導與主持本次競賽工作。國內外12家設計單位經過75天的准備時間,于2008年12月15日向競賽委員會提交了設計成果。競賽委員會組織國內權威的規劃、建築和文物專家進行了技術審查和專家評審後,現已進入公開展示階段。
  南越王宮博物館的12個建築方案除在「規劃在線」進行網上投票外,于 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1月1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在廣州市藝術博物院(廣州市麓湖路13號)關山月館進行公開展示,接受市民現場投票。市民可到廣州市藝術博物館現場向工作人員簽名領票,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


12個方案簡介如下:
方案一
  以埋藏兩千年的出土建築鋪地磚石紋爲源,簡單的立體幾何,複合成別具特色的網構建築,成爲廣州的流光寶盒。石頭經過不斷積壓,形成堅硬的效果。博物館的幾何結構,密度漸變的菱形,層疊的結構,反映出自然世界、曆史痕迹的演變過程。


 



方案二
  以建築第五立面——屋面爲建築表現的重點,體現博物館藝術形象特征。建築屋面設計構思從遺址的發掘現場得到靈感,以堆疊的瓦當組成的圓形圖案爲設計元素,表達建築主題。屋面設計了不同尺度的開孔,光線從中瀉下,仿佛打開了曆史之窗,讓後人感歎祖先創造燦爛文明的輝煌。建築牆面水平紋理設計構思突出對考古文化層的诠釋,隱喻文化的積澱。



 

方案三
  本方案以現存的南越國壹號和二號宮殿遺址、連接宮殿的廊道以及曲流石渠構成了這條控制場地的結構性線索,結合地形重塑後自然形成了壹宮、兩阙、壹廊的整體空間結構。其中,宮殿即博物館的主觀建築,兩個阙台分別對應的是壹號和二號宮殿。當人們走入這條狹窄的廊道時,遠處覆蓋著金色陶瓦的博物館猶如壹座正在出土的南越宮殿躍入眼簾,從而創造出「金瓦銀台,破土而出」的強烈意向。而東西的兩座阙台含蓄地暗示了古代廣州番山半島與坡山半島夾湖底地理特征,並爲壹號宮殿南側的秦代造船遺址注入了合理的解釋,從而將場地所蘊含的曆史信息充分地展現出來。

 




 

方案四
  爲滿足容納並展示南越王宮及曆史遺迹的考古發現以及將來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的繼續進行的需要,本方案采用輕盈並靈活可變的建築結構。立面由多層表層組成,分別對應于不同的室內外空間。外層爲通透的百葉結構,由耐腐鋼板型材構成。百葉如同嶺南建築的花窗,有著良好的通風、遮陽特性。自然氣候引起的鋼板表面的變化體現了時間的印記,建築如同生命體隨著時間而生長變化。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8-12-30 20: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方案五
  以「城市關懷」的角度爲出發點,將博物館與城市空間作壹體化的設計,在此原則下,形成立體的廣場空間,使博物館與周邊環境産生互動的對話。市民可便捷進入博物館開放的架空廣場,參觀爲市民開放的遺址複原區,並可到達屋頂的石渠複原廣場進行參觀,鳥瞰遺迹及周邊環境。這種立體的廣場空間設計,使博物館不孤立于城市,而成爲城市的壹部分。建築造型運用了豎紋陶土板、玻璃、金屬等元素,産生虛實對比,使觀衆在撫今追昔之間産生時空交錯的曆史縱深感。



方案六
  博物館展示的主體是南越王宮以及曆代城市和建築的遺址,同時博物館本身也是壹個城市的壹個展品,設計者將博物館的整體形象描繪成壹個「遺址」,使建築本身也反映它所展示的主體。主體建築由兩個「L」形大斜坡體量咬合而成,兩個大斜坡從南北兩個方向的地面升起,壹直延伸至建築最高點,形成台階狀建築輪廓,仿佛是「遺址」從地下凸現出來,兩個箱體以相互保存的形態共同存在,組合在壹起自然圍合形成兩個地勢較低的開放空間以及連接著兩個節點的空間軸線。建築形體與空間呼應了城市的多維性,重檐形式的玻璃屋頂,將兩千多年前的宮殿群軸線與現代城市肌理聯合在壹起。



 

方案七
  本設計希望博物館建成後,仍與城市脈絡息息相關,如同鬧市中的壹方公園場所,既充滿個性和張力又不與周邊環境脫節。本設計把博物館和城隍廟進行整合,形成豐富的入口廣場,把城市曆史與現代博物館有機結合。



 

方案八
  本設計擬采用兩個斜向體量穿插來表達曆史與現代的碰撞。建築表皮利用金色菱形肌理來表現南越王宮的建築文化個性。屋頂采用不規則的采光天窗,表達文物的曆史滄桑感。

 




 樓主| 發表於 2008-12-30 20:15:49 | 顯示全部樓層

方案九
  設計者利用南越國宮署遺址中出土的木簡上的文字作爲符號表現博物館的文化特征。通過表皮設計,突出文化含義和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聯系,使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文字的具體含義,而是壹種穿透時空的曆史意境。主體建築以壹個完整的體量,將周邊零碎的城市肌理整合到壹個獨特的建築物立面中,隱喻壹塊來自南越國時期記錄兩千多年曆史信息的壹塊方磚的形態意象。



 

方案十
  考古關鍵柱是南越王宮遺址中最具代表性的遺址之壹,它生動的記錄了廣州兩千多年的城市發展史,將關鍵柱的斷面肌理作爲形式語言,抽象後形成建築的表皮,讓關鍵柱這壹有力物證得到升華,使博物館成爲廣州作爲嶺南文化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標志性象征。

 




 

方案十一
  本方案以遺址保護爲指導原則,以尊重遺址、力保申遺、可持續發展、環保節能、爲市民提供文化服務的目標爲設計理念,力圖使用簡潔、大氣的建築形象表達博物館的外觀,利用菱形肌理、中國紅和園林的表現手法,體現博物館曆史的滄桑,時光的穿梭。內部營造了廣闊開放式的遺址公園,既滿足參觀需要,又爲市民提供了探索曆史文化之旅的空間。采用8根鋼柱支撐主體建築,中心懸吊觀景長廊,空間震撼,特點突出,最大限度的減少由于建設對遺址的破壞。由大至小、從下至上菱形肌理主館,受力合理。周邊可逆性彈性發展建設區域的設計,充分滿足將來遺址挖掘、考古、展示的多種需求。內斂、含蓄的建築與環境布局充分體現了對遺址的尊重。

 




 

方案十二
  本方案體現了南越文化瑰麗神秘、富于抽象形式美感的多層次風格,建築展示了本土生長而來的南越圖騰發展到嶺南的圖騰文化的沈澱過程。根據南越時期發現磚石走道上的菱形紋,其中圖案由比例多樣的不同菱形,以多種幾何關系拼接。以菱形紋這個獨具嶺南地方特色的圖騰作爲母體,發展爲博物館的空間結構、展示空間和表皮形成的肌理。作爲壹層層系統,就如遺址壹層層不同朝代演變沈澱壹樣,用圖騰的演變延續在博物館的外表與內涵中。





 

發表於 2008-12-31 17:59:16 | 顯示全部樓層

方案三(船坞遗址)同方案九(越人文字)都好。只不过,施工工艺水平一旦跟唔上,整出来会好肉酸……

 

同埋,南越王宫系吊脚楼(干栏式)建筑 ,如果博物馆仿制此结构,升起个底层,咁会方便埋以后的考古工作。

發表於 2009-1-1 11: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就幾中意 方案二 視覺沖擊.

同埋方案九

發表於 2009-1-2 00:22:29 | 顯示全部樓層
方案二第一眼以为系骑楼
發表於 2009-1-2 15:24:48 | 顯示全部樓層
倒數第二幅
發表於 2009-1-2 18:21: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諗來諗去,覺得無個好……

睇真啲,好似呢啲方案都要將成條中山四路拆咗先做到。話說中山四路唔少騎樓啵!

畀我講,保持而家咁最好,頂攏就將嗰個睇落始臨建嘅展館整企理同埋高大啲,無謂搞太多花臣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5 01:35 , Processed in 0.0683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