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邑同莞宝都属于广府片中比较古老的语言,其形成远早于广州话,均保留了较多的古岭南话元素。
社会越往前发展,变化越快。古代的语言、文化传播交流节奏较慢,但变化也比较慢。岭南自古是一个人口经济相对稳定的区域,所以岭南各地语言虽有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尤其珠江口两岸人民以舟船在两地流通,故在古代那种封闭的环境下,两岸人民的交往还是相对较多的。
古代山脉相成的阻隔作用很大,但水路却可以通达很远。要知道古粤人的舟船到达南太平洋萨摩亚等地,所以珠江口这点距离不算大,反而可能是一种便捷。假如珠江口是一片陆地或者山系,则可以想象两岸人民的交往反而会大大减少。
由于这种便捷以及地理上的对称关系(便捷意义在于两地交流较多,对称关系的意义则在于受到广州这个强势中心的冲击影响程度大致相若)形成两岸语言文化具有一定对应和对称关系。东岸有东莞,而以前西岸的高鹤(今天的高明区、鹤山和南海一部分)称为西莞就是这种对称关系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