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又找到一些資料,大家可看看。
http://p1.ahlap.net/cgi-bin/p1_patio.cgi?mode=view&no=1637&p=3 no.24
「這題目引起很多曲友的興趣, 討論也非常熱烈, 但眾多回應卻似乎仍未找到共識. 因為我自己一向把「義薄雲天」的」薄」 在廣府話只唸一個」bog6」音; 普通話則有兩音, 單薄、薄暮、薄荷等詞唸」bo’;如履薄冰、稀薄等詞則採白讀「bao’. 直到最近看到這貼, 才知道原來有廣府人把「義薄雲天」這條成語裹的」薄」字發另音」碧big1」. 這說法頗令我迷糊, 懷疑自己是否一直把這個字的粵音誤讀了? 為解疑團便去查字書, 找找」薄」字是否另音」碧big1」, 下面把找到的材料和曲友參詳一下. 薄這個字有很多詞性和用法, 其字義變化甚大. 「義薄雲天」是說義比天高,所以在這句成語裏面, 」薄」字應該是一個動詞, 解作迫近或接近, 用法就如成語「日薄西山」裏面的」薄」字一樣, 指義氣之高直似上接雲天. 但也可能有些朋友認為它是一個形容詞, 作義氣旁薄如雲天解, 這說法似乎也可取. 「旁薄(滂薄)」為廣闊無垠、充塞宇宙之像, 文天祥的正氣歌有一句:「是氣所旁薄, 凜烈萬古存.」即此義. 但不管認同那一種詞性, 諸多韻書和字典(包括專註粵音的字典)都找不到」薄」字在粵語讀成」碧bik1」音的根據; 或」薄」在普通話唸」碧bi-「音的記載. 參考《廣韻》, 」薄」也是傍各切、宕攝、鐸韻, 用現代粵語反切得出來仍然是廣府話的」博」 (bok6)音. 《康熙字典》替」薄」字注音有數條: 迫各切, 音博, 廹也; 又匹各切, 音粕, 疾驅聲也; 又有薄革切, 同欂, 壁柱也; 又註《唐韻古音》讀蒲. 所有這些注音和「碧」的國、粵音都拉不上關係.
那麼, 把」薄」字在粵語發」碧bik1」音這說法到底從何而來呢? 我嘗試從另一個方向去破解這迷團. 上段提到康熙字典在」薄」字發音有另註: 迫各切, 音博, 廹也, 用法則舉例: 「雷風相薄」、「迫晚曰薄暮」, 應注意」薄」和」 迫」兩字在此處雖然用法和定義相同, 但」迫」字是壁亦切, 音必(必、壁二字在國語是同聲同調的, 而壁亦切在粵言正是」碧bik1」聲.), 然而, 」薄」字仍是迫各切, 音博, 兩字的發音並不相同. 問題可能出在」薄」 、」迫」兩字都有」接近、迫近、逼迫」之通義, 而且湊巧」薄」 、」迫」兩字的粵音聲母都是」b」, 容易使人錯誤地認為」薄」 、」迫」在同義時亦應同音, 換句話說,」薄」字有」接近、迫近」之義-如「義薄雲天」一語時就有可能被誤認為應該在粵語讀作」迫bik1」聲了.
總結以上資料, 」薄」 字在廣府話只有一個」bog6」音, 並沒有」 迫bik1」聲. 約定俗成的規律在這例子也不適用, 因為把「義薄雲天」的」薄」字發另音」碧big1」的到底不是主流, 因此我認為把「義薄雲天」的」薄」 在廣府話唸」bog6」音才正確. 我的理解容有誤差, 懇請高明指正.
順便一提, 廣府人不常用「逼迫」一詞,因為很多人以為」迫」字只有」碧big1」音, 所以不管是迫近、迫不及待、壓迫或逼迫都是唸」碧big1」, 因此」逼迫」便成了拗口的」big1 big1」重音. 因為心裏面對這個別扭的發音覺得不妥當,下意識便避免使用「逼迫」一詞了. 殊不知」迫」字在」逼迫」這雙聲詞有專讀(bag1)音, 因此逼迫應該讀作」big1 bag1」才對. 國語唸」逼迫」為」bi- po’」, 根本沒有我們粵人踫到的語音疑惑, 所以外省人口語使用這個雙聲詞的頻率比廣府人高得多.
又為免引起厭惡「正音運動」的曲友, 如Hawaiian兄等, 誤會, 我想先澄清一件事. 我也不認同何文匯先生引《廣韻》以"正"現代粵音的方法(雖然我也不全面否定他檢核的成果, 擇善而從可也.), 但劍有雙刃, 《廣韻》無論如何是研究"古代"漢語音韻的重要韻書, 而粵語保留中古音特多, 故此我認為, 只要不食古不化, 恰當地使用《廣韻》來敲定粵音不失為有用的旁證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