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语文还有啥用?」 重理轻文之风在中学有抬头之势,不少学生仅为应付考试学习语文 王倩
语文学习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方法。图为山东师大附中将一次题为「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学生作文结集出版,书名《左手爸爸右手妈妈》。 新华社 发 本报记者 王倩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好像是很陈旧的观念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现在仍然有相当多的中学生重理轻文,有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学生对语文「兴趣一般」,六成学生认为「语文难学」。
专家指出,学语文「不能当饭吃」的功利观念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校有必要重新调整研究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
七成学生对语文兴趣一般
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高一语文老师「凤凰燕」上网发贴:代表全省尖子水平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竟然相当轻视。
「一次上课问是否有预习,回应的学生寥寥无几。原来,前晚布置预习时,刚好理科老师也布置了作业,大多数学生根本没预习语文。据说这是正常现象,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把理科学习摆在第一位。」
「凤凰燕」对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结果发现:六成学生承认语文学习很重要,但超过七成人却对语文兴趣一般,并有六成学生认为语文很难学。
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前三名分别是: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然后才是英语和语文。
一半学生表示,只有老师布置了任务才学习语文,不了解语文新课程改革。
对阅读类型的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读物前三名是:日韩动漫,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校园文学,武打小说。
另一所高中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2%的同学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喜欢」和「一般」的分别占21%和67%。理科班对语文学习持「一般」态度的占81%,比文科班的超出24个百分点,而持「很感兴趣」态度的占6%,比文科班的少2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有30%的同学平均每天花15分钟学习语文,而花半小时的占大多数,花更多时间的很少。理科班花15分钟学习语文的占42%,比文科班多16个百分点,花半小时学语文的则占50%,比文科班少11个百分点。
语文不如理科见效快
语文老师们认为,语文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高,兴趣低。原因在于,学习语文很大程度就为了应付高考;语文不像理科,短时间内进步不明显,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语文教材中越来越多的古文与古诗词学起来难度大,学生不理解这些知识学来有何用,因而兴趣大减。
学生大多都把精力放在理科的学习上,对文科不重视。有种观念认为:语文学的是母语,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不如理科能证明自己的「聪明」。同时,不少学校也会把理科成绩作为学校的品牌打造,无形中形成了推动力。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大半学生对语文学习不自觉,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课外阅读主要看卡通漫画和故事类的书以及杂志,古文及现代诗歌最不受欢迎。
关于作文,很多学生都很用心写,但真正喜欢写作的只占少数。多数学生都认为写作很难,作文最为头疼。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记日记或写随笔的习惯。
学好语文是基本素质
老师们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方法不科学,多靠死记硬背,非常机械被动。
语文科组长邓老师认为:「学语文『不能当饭吃』,见效慢,日常用粤语交流为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三大原因。」
有学生提议,要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应当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舞台剧、语文朗诵比赛、辩论赛、课外知识比赛、猜字谜等,还应组织文学社。对于语文教学,老师应尽量使课堂活跃一点;多提及一些课外知识;改进文言文乏味难学的状况。
参与了广东高考改革方案制订的广东教育学院副院长肖建彬教授认为,无论将来在大学是学文科还是理科,学好语文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高考自主招生的复旦大学也计划在理科考试中引入语文考试,以期改变重理轻文的风气。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