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2072|回復: 36

〔转〕70'80'90'爱广州 我有我方式《金羊网08-10-30 》B19B20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0-30 21:55: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2008-10-30 B20PDF下载 B19PDF下载 ←PDF电子书文档,报纸排版电子档,非网页形式

 

http://www.ycwb.com.cn/ePaper/ycwb/html/2008-10/30/content_343764.htm

70'80'90'爱广州 我有我方式
 

林清清

 


  文/记者 林清清

  人们在解释「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通常会用到这样一个例子。水只有到达100度时才会变成开水,而此前的1到99度,并未发生质变。


 

  然而对于热爱,我们不能如此机械地划分。


 

  曾经因为广州本土文化的兴起,有人提出「城市显学」,对于「城市Fans」对于一个城市的「争风吃醋」褒贬不一。但最朴素的思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与文化都不热爱,又怎能奢谈其它热爱?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原本就可以做到有容乃大。


 

  在无数本土文化兴起而形成的活动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也许该是粤语协会了,因为地域语言问题,总是受到各方舆论关注。即便在他们成员内部,不同的人也抱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而粤语协会的做法,是互相尊重,共同前进。无论你是狂热的愤青,还是温和的修正派,只要你对粤文化感兴趣,希望加入他们的哪怕只是某一次活动,他们都同样欢迎。这就是最务实的广州精神。


 

  采访中,不可避免地同题问答,是让每个采访对象,区分一下不同年龄层的角色和特点。事实上,大家的评价都差不多。并且越是年纪大的人,对于代际划分越不热衷。在他们看来,做的事情,也许温度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用心都是一样的。


 

  70后,比较注重传统,并且通常有种使命感,他们堪称「本土文化」的最初倡导者,他们低调地挑起了头。80后对于本土文化热情纯粹,以个人兴趣为行为出发点,四处开花。90年代的年轻人,通常会觉得粤文化的某些方面内容好玩,所以产生兴趣;70后对本土文化思考相对较多,但很多人已忙于应付生活,似乎无暇为发掘本土文化投入更多的精力。80后年轻气盛,人强马壮,毕竟身上没有那么多「包袱」,一跃成为目前发扬本土文化至少是人数上的主力军。90后通常接触最新潮的事物,他们往往知道什么形式的本土文化,最容易吸引年轻一代;70后,更倾向于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默默地去做一件「实事」;而80后,则兴致所至说干就干,不太考虑成本投入结果如何;90后,则二话不说,先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气势,再看看可以去干点什么……


 

  不同的人总要做符合他年龄层的事情。所以尽管有人喋喋不休地感受和讲述「家乡美」,有人会貌似愤青地跳出来保护骑楼,有人坚持在网络交际时用粤语字词,不用太过求全责备,也不用动辄大戴崇高的礼帽,他们只是因为热爱,喜欢这样一种的生活方式。热爱对于他们,是生活着的一种状态。不仅是有心跳的爱,更是有热度的爱,它并且呈现一种持续状态。这是一个恒温传承的过程。


 

  足迹

  ■2002年黄涛开始连载创作首本广州本土漫画《一本漫画游广州》

  ■2005年《一本漫画游广州》出版。

  ■2005年中,黄毅成的3首「新派粤语流行歌」在网上流行,唱好广州论坛成立,陆续举办活动。

  ■2005年12月,东山少爷的《唱好广州》专辑发行。

  ■2004年粤语协会成立

  ■2006年12月,粤语协会向各大网络论坛免费发布《粤语字各种打字法及解释大全(2007贺岁版)》

  ■2008年9月15日,GZ106广州本土网成立。

  ■2008年10月2日,广州本土网第一次活动,《长堤的浮沉》系列街头采访。

  ■2008年4月份,「百花冢」故事开始排练 

  ■2008年5月8日,《塚爱———百花冢的故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六教学楼报告厅演出40分钟,引起媒体关注。 

  ■2008年5月 《炭烧老广》第一版面世。 

  ■2008月8月,《塚爱》剧组闸坡集训,并拍摄《孔明灯》、《花海故事》等16首原创歌曲的MTV。 

  ■2008年9月20、21日,易名《塚爱———云山凄迷情千古》,在南方剧院上演,每场2个半小时。 

  ■2008年11月7日,《塚爱》剧组到广州金融学院做嘉宾演出,演唱原创主题歌。 

  ■预计年底:《炭烧老广2·美食地图》第二集将会出版,《塚爱》原创歌曲引入卡拉OK场所,并出版原声大碟。

http://www.ycwb.com.cn/ePaper/ycwb/html/2008-10/30/content_343762.htm

 

70'低调爱广州

 

林清清

 

70后上街进行全城拔黑钉行动

 

 

  图文/记者 林清清

 

  人群速写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在对70后的采访过程,时常浮现这么一句话。这也是最近在70后人群中相当流行的一句,大约跟这个人群的心态有关。

  他们爱广州,但是很低调,第一本反映广州本土文化的漫画《一本漫画游广州》,作者黄涛,至今仍默默地做着公司的人事经理,他说不要为他冠上太过崇高的帽子;骑着几万元一辆的自行车,上街进行全城拔黑钉行动,他们说,只是为了「能在广州更好更愉快地骑车。」

  他们致力于本土文化,但是很幕后。现在广州很多活跃的组织、人气旺盛的活动,其实都是他们创立的。只不过现在,其中的活跃分子、骨干成员,看上去绝大部分是80后们。粤语协会、发现广州还有很多如今大家时不时就会听到或参与的各种活动,无法尽数。

  他们不抱怨,但是很坚持。发现了问题,停止抱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他们选择的对待所爱的方法。

  写歌写词,把歌手「东山少爷」捧出来的真正的东山少爷黄毅成说,「对于本土文化,70后是奠基者,80后现在是主力,90后,理所当然是未来!我觉得这样很正常,也很好。唯有这样,更说明了这是一个正在传承的过程。」

 

  一支笔杆———

  带你认识老广州

  第一本用漫画形式结合广州本土文化的《一本漫画游广州》,作者黄涛,生于1974年,甚少接受记者采访。而令你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那个当年曾经风靡网络的爆笑版「广州话托福」,就是这个说话温和的黄涛一时贪玩弄出来的。「我做不来抛头露面的事情,我也不是要做本土文化的旗手。我只是做一件我喜欢做的事情。正好有些事情,必定要在某个时候,由某个人来完成而已。」

  「其实在我所有的工作简历中,没有任何与漫画有关的履历。」如今他也只是某公司的人事经理。他选择用六格漫画来「装载广州故事」,用漫画介绍广州的方言、美食、历史、掌故,说是画给在广州的外地人看的,其实里头有很多黄涛觉得广州人都不一定知道的东西。「不过,不要为我冠上太崇高的帽子,我只是做我感兴趣的事情。我也从不要求有什么回报。」

 

  一首好歌———

  低调带动「唱好广州」

  而另一位70后,生于1977年的黄毅成,也是一个低调的风云人物。他不仅自己写歌写词,捧红了学生歌手「东山少爷」,还带动了轰轰烈烈的「唱好广州」运动。他曾经带着「唱好广州」论坛里的一帮80后,几度寻找百花冢的故事,去保留原始风俗的市郊村落看「起龙舟」, 现在的80后广州人,只要是关心本土文化,就几乎没人不知道「唱好广州」这几个字。但是,大家所熟知的,仍然是歌手「东山少爷」,而不是他这个真正在东山长大的东山少爷。

  相似的事件不断在发生。现在在报纸上开专栏,交流粤语文化的粤语协会,其实刚开始也就是2个70后的年轻人highyun和loist创建的个人网站。粤语协会队伍越来越壮大,80后占了绝大多数,大家分别开发了粤拼输入法、建立粤语字字库、走访大街小巷进行正字正音行动,甚至现在有成员打算收集汇编一本《广州正音字典》,甚至在报纸上开各种与粤语文化有关的专栏,各种活动热闹热闹。

 

  一腔热情———

  我们仍然是主力军

  「也许是因为70后正好是看着一些东西从无到有,另一些东西从有到无的全过程吧。所以才会突发奇想,要用自己所长,对这个城市这个时代做一些事情,留一些印记。」黄毅成说,「即便是70后,我们也还是新手!」即便「唱好广州」做了这么多年,对于「本土文化热是否一阵风」的问题,黄毅成也还是谨慎地存疑。

  2005年,当黄毅成刚开始写歌,要打造唱好广州理念时,「感觉周围环境是一片暗淡,完全没有人提出『本土文化』这么一回事。当时我将粤剧数白榄、广州童谣写入流行歌中,周围并没有人做过同类的事情,没有参照物,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即使别人不认同也好,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没有人理它,让它自己腐烂、腐朽,这才是最可怕而且最不负责任的。」黄毅成说,「所以现在那么多80后甚至90后响应,这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了。不过我们也正年轻当打!」

  「相较于80后,70后生长的环境更纯粹更粤化。我们读书的时候,还是粤语通行的,另外,我们成长的80年代刚刚开放改革开放,可以看到香港电视,80年代亦是香港歌影视文化最辉煌的时期,所以我们吸收的传统粤文化,相对会比80后多很多,而又比前人接受更多新事物。所以70后,既有传统怀旧性,又有新潮性,可以作为承接前人与80后的纽带。亦可以解释为何粤语协会网站主要系由70后建立,而非前人。」

 

  70'这样 看

  highyun:热爱即「潮」

  一向老成持重的highyun,QQ签名一不留神就换成了「怀旧潮人」。有点不像他的风格,于是戏谑之。他哈哈一笑,说:「你可以断句为『怀旧的潮人』,也可以理解为『怀旧潮的人』。」

  对于生于1979年的70后,也许动辄往自己头上冠以「潮」的名字,都要考虑一下影响后果。但我知道,highyun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就算是他最初参与创办粤语协会,面临很多激进的愤青,以及不同的观点做法,他的回答都是「互相尊重,共同前行」。

  「潮,很多人认为即为新潮,不断变化,拒绝老饼。但我对潮的定义,是了解世界各类最新信息(包括时事、经济、文化、学术等等),及时知道地球每日正在发生什么事,而不是梳个最流行的发型,穿件潮衫,听首最流行的歌……」

  「一开始说要创办粤协时,并未上升到本土文化的高度,只是纯粹从粤语方面考虑。当时觉得我们语言优秀,但却觉得已经逐渐变味,而且粤语环境亦不断萎缩,所以创立这个网站,希望一方面可以向人推广一下粤语的吸引之处,另一方面纠正别人的错字、错音。」

  「现在的年轻人对『本土文化』,以比较『潮』的形式作为载体,而非传统形式。比如更乐意将本土的元素融入他们喜欢的事物中,例如潮语、电影、流行曲、舞台剧甚至服装、玩具等,但比较少去研究粤语的字、词,传统的俗语,甚至以往的风俗、传统、建筑等等文化。我觉得一个多元社会就应该有多元的文化,不过,我当然更希望90后亦能深入了解一下传统的东西,而不是单单追求最表一层的『本土』,而舍弃了本土文化的灵魂。」

 

 

http://www.ycwb.com.cn/ePaper/ycwb/html/2008-10/30/content_343763.htm

 

阿展:我们看他们,不可思议!

 

林清清

 

 

 

  50'粤语专栏作家说

 

  图文/记者 林清清

 

  《广州播客》第一人

  阿展并不是真正的网络意义的播客,而是一个报纸专栏作家,每天为他的一个专栏写稿。专栏名称一开始叫做「偷听广州」,后来怕人们误会了偷听中含有偷窥的含义,才更名为「广州播客」。

 

  一开始,阿展就在论坛发帖前表明立场,「偷听广州」是为了「收集百姓真实语录,记录岭南市井风貌」。而现在,阿展记录下的广州声音,主要是广州市民真正关注的一些日常琐事,和一些已经越来越少听见的地道粤语。

 

  「计我话,而家乜嘢都唔买住,楼又唔买,股票更加唔买,留番个钱责下袋几好呀,亲生仔都唔及近身钱吖嘛。(照我说,现在什么都不买,不买楼,不买股票,多留几个钱在兜里,亲生儿子都不及近身钱嘛。)———茶楼里,几个老茶客在吹水。」

 

  像这样的广州市井之声,阿展已经在报纸上发表了300多期,持续近2年时间。不过当人们习惯性在报纸上看他《广州播客》专栏,在论坛上看他的「偷听广州」栏目,你不会想到他今年已经54岁。

 

  去年,生于1954年的「50后」阿展,加入了由70后年轻人创办的粤语协会,与一大帮80后一起,时常在论坛、Q群上讨论地道的粤文化问题,甚至跟着他们上街去进行「正字行动」。那么这个「50后」,又是如何看待同样热爱广州,为这个城市出心出力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呢?

  不可思议!但未必不会成功!

 

  「没错,粤语协会是由一帮年轻人搞的,我大概是其中年纪最大的成员了。不过这没关系,大家都是讨论粤文化而已。但这件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事实上,对于广州、对于粤文化,当然是我们50后、60后的人了解得最多,最为珍惜,因为我们是看着她变化,看着一些东西消亡的。但作为普通市民而非专家,真正去行动去发声的,却不怎么能看到50后、60后的身影,都是些年轻人。」

 

  「即便我现在经常跟粤语协会的年轻人一起讨论问题,走街窜巷收集资料,但有时我看他们,也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些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几十岁的人就不会去做。但他们一腔热血,想到就去做,但这些原本在我们看来甚至称得上不理智的行为,却不一定真的不会成功。」

 

  「像一个粤协的成员南汉,他自己一个人创造了粤拼输入法,现在他又要做一本粤语正音字典,凭一己之力,寻找那些真正懂得粤语正音的老人家,一个一个地去记录。我跟过他几趟实地走访,这件事在我看来显然不是一个年轻人能够做成的事情。编篆字典,需要一群有专业特长的专家,花费多少时间精力,专门地用职业生涯来做。而他,只不过是一个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其中的热血青年。但是现在,他的字典资料收集已经成果颇丰。」

 

  「有些事物无法保留」

  很多人认为总是提保留什么文化是一种老古董的保守行为,其实,像阿展这样正儿八经足够自励自称「老古董」的人,反而却不会一味高喊什么都要保留。

 

  「为什么50后、60后没什么愤青,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太多,了解得太多。有些事物,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是无法保留的。最简单的例子,『单料铜煲』这样的一个古老地道的粤语歇后语,因为城市变革、生活方式改变,使用的语境不存在了,除了恩宁路那家快要被拆的铜壶店,我们生活中都没有铜煲这样物件存在了,这一些古老的粤语用法,也就很难在人们生活中继续保留。我们所做的,最多只是记录下来,让他在博物馆里,等待人们有朝一日去了解。」

 

  「在我看来,现在这帮年轻人里,有一些人对本土文化很有危机感,有远见,所以希望做些事情,为这个城市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如果你告诉我,90后也已经加入这个行列,我会觉得很惊讶。在我的猜测,也许他们认为要保留一些东西,但他们未必认识到为什么要保留。但不同年龄的人,总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和做法。就像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喜欢看的是你们晚报每周日的《羊城今昔》,每次都细细地反复看3次以上,其中一些段落又再反复看,因为我们有共鸣。而对于年轻人当然就未必,他们喜欢看新奇的好玩的东西,街头文化啊之类的。但我明白,这些都是广州生活广州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优劣之分。」

 

http://www.ycwb.com.cn/ePaper/ycwb/html/2008-10/30/content_343752.htm

 

80'不要一成不变的传承!

 

曾敏妍

 

图片由思琪工作室提供

 

  文/记者 曾敏妍

 

  本专题请从B20读起!

 

  ■人群速写

  80后的新人类,才刚刚离开校园,保留着学生的稚气,冲劲十足,在社会上迅速地成长了以后,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志同道合者也很容易一拍即合,来自各方的合力,扭成一股新生的力量。他们嘴上都不说,实际上已经自动自觉接下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使命。

  两个「搞事」的核心者碰面了以后,达成了一致的想法:我们不要和以前「一模一样」的传统,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不同特征的「广州味」!

  最近的广州很热闹,并非明星频频到访,也没有盛大的国际性演出,不过从黄金周开始,舞台剧、动漫节、音乐剧……老越秀的北京路,以前只演粤剧的南方剧院,变成80后新人类们原创聚会的据点。

  听到长辈们说:「我地旧阵时(我们以前那时候)……」很多年轻人就会觉得烦。没想到一本80年「后生仔」的漫画书《炭烧老广》出版后,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成为城中热话。30多个80后撑起一出貌似粤剧、实际是音乐剧的《塚爱》,令观众反省现实的爱情观,同时进一步引起大家的兴趣:百花冢到底在哪里?两个「搞事」的核心者碰面了以后,达成了一致的想法:我们不要和以前「一模一样」的传统,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不同特征的「广州味」!

 

  一本漫画———

  狂热不够,「炭烧」才正!

  嗜食如命,相信是很多外地人对「老广」最深的印象。《炭烧老广》中,就是通过一个叫茨菰仔的漫画人物带领我们见识「饮茶」(喝早茶)、「抢单」(亲友吃饭抢着结账)、「士多」(广式小杂货铺)等老广生活的种种细节,从起床、排队、茶楼社交、享受生活,画到多种茶点的前世今生、炮制方法等,充满市井气息。我们平时说归说,但看到如此生猛的食相、搞怪的茨菰仔……漫画的直观感觉,还是觉得大呼过瘾。

  为什么要叫「炭烧」?作者火精灵就说:「『狂热广州』的热情不够,要『炭烧』才够热度!」他说的是他心中对广州的感情。

  火精灵有着绝对的茶楼情结,书中有大量关于茶楼的细节。原来,他是独生子女,小时候经常自己和自己玩,总是期待着每周一次的家族聚会———去茶楼饮茶。他说:「茶楼对我或者对广州人来说,不单单是满足食欲那么简单!我觉得饮茶凝聚着广州人亲情、友情的羁绊。」 

  平时一有空,他就跑去老区的食肆、士多里呆着,品尝美食之余,观察人生百态。根据他和经纪公司的计划,《炭烧老广》不会只出一本,将在明年年初出来的第二本将会有更多饮食文化的故事,接下来也会画关于民生民俗的。火精灵一边画,一边想得也不少,他透露:画的是饮食文化,其实也是描写我们广州人的性格。他期望这份「炭烧」,除了火候够猛,也要有一定持续性。

 

  一出舞台剧

  为百花冢而演的一群80后

  梁祝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传唱,但广州真人版的「梁祝」故事,你又是否知道?百花冢就是他们热烈爱过留下来的证据!别说年轻人,就算是上了年纪的广州本地人也未必知道。而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这个故事被一群80后的年轻人演绎成音乐剧,在南方剧院里重现了。

  二年前,广州流行乐手东山少爷,一曲《百花冢》唱出凄美的爱情故事,也让广州的年青人开始了解这个故事。电视台短剧编剧郑琨就是其中一个狂热者。他听到歌后,对故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四方查找关于百花冢的历史文献以及资料。今年,他和音乐人张炜根据相关史料《莲香集》,创作了《赠孟阳》、《孔明灯》等一系列的原创音乐,并召集来自各行各业的同龄人,集中用4个月的时间,打造了这样一部音乐剧《塚爱———云山凄迷情千古》。从编导到演员乃至幕后工作人员,参与该剧的全部是八零后,他们当中并非全是专业演艺科班出身,老编、全才音乐创作人、模特儿、京剧教师、咖啡店老板,跆拳道教练及电台主持……却都是各行各业的对本土文化的承传怀有热诚的「80后」人才。

  演员们穿着古装却唱着流行歌曲,编曲者特意把主人公的诗词融入流行的词汇与乐韵声中。最特别的一首《班主叹》,以粤剧唱腔与爵士结合而成,令人耳目一新。为了传承广州的文化,剧中特意安排了许多现代与广州传统的民风民俗结合的场景。例如,恩宁路铜器店老板「苏哥」亲自下手为剧组量身订造了一个明朝家喻户晓的用具;舞狮的场景也穿插其中。用幽默调侃的戏剧方式,去演绎这个悲剧,对比强烈而新鲜的手法,令本来抱着看个好玩想法的观众们都看得眼湿湿。

 

  80'这样看

  火精灵:本土文化也可以很潮!

  毕业于广州大学艺术设计系商业美术专业的火精灵,「名衔」有很多个:某职业技术学院三维动漫专业教师、自由漫画家、商业插图师、Wa-com特约讲师。跟记者碰面的时候,他穿着白T恤和休闲牛仔裤,仔细一看,T恤上的图案全是广州的标志性路名。火精灵得意地说,那是他淘了很久才淘到的,图案也是一家本地T恤品牌原创的。

  火精灵,原名胡庆麟,地地道道的「广州仔」。生活在广州20多年,耳闻目睹广州人对饮食的执著,对传统的执著,在工作以后,有段时间经常要在上海、湖南、杭州等地出差,有了比较,他更加觉得广州是一座「很疯狂的城市」。自小爱画画的他,出书之前就经常在食肆、士多处写生,零零散散画一些自传式的漫画,直到在两年多前的国际动漫节上巧遇「伯乐」,才下定决心,要把漫画集汇成册。

  在新生代漫画家中,火精灵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别人都在模仿,而他无论是画动画或者漫画,都主打本地文化特色。他坦承,这是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有网络的审美观,有香港林海峰、黄子华等栋笃笑的那种搞笑又无厘头的风格。做了老师之后,他开始明白同龄人和学生们的想法,并有了惊喜的发现:「大家并非不关心本土文化,而是没有一个新的形态去包装,去让年轻人喜欢。我们喜欢不完全一样地传承,时代是向前走的,单单保留是不足够的!以前有以前的广州味,现在也应该有现在的广州味!」

  郑琨:爱广州要有行动

  对于传承本土文化,貌似闷骚的双鱼座郑琨绝对是个行动派。

  在这个音乐剧之前,行外人对他几乎一无所知,其实他早在2000年进入电视编剧行业,入行以来一直致力于创作有关本土文化的作品,编剧作品包括《老猫烧须》、《山水友相逢》、《外地媳妇本地郎》以及正热播的《七十二家房客》等。 

  两年前听到东山少爷的《百花冢》,郑琨就开始积极收集各种相关史料。偶然得知,有民间作家陈魏忠用十多年时间,根据对古籍诗词的研究与揣摩,用小说形式再现了三百年前百花冢的凄美爱情故事,并收录成书。郑琨马上去各大书店搜寻,辗转取得陈魏忠的联系方式,当晚就不顾狂风暴雨,直奔他家,把酒聊天,一见如故。一老一少两个「广州迷」就这样成了忘年交。今年年头,陈魏忠病逝,郑琨伤心之余,创作音乐剧《塚爱》以完成「老朋友」的遗愿。

  他也常常听到人家说:广州是文化的沙漠,但心里倔强地否认:只是我们还没有了解、未仔细挖掘这个城市的文化味道而已。只上演过两场的《塚爱》,是他挖掘本土文化的一个迈步。他努力地从各种途径宣传音乐剧,带过不少学生去探访百花遗址,为的不只是赚人气、赚名气,更希望大家关注到百花冢以及更多的本土文化,然后一起来保护它们。

 

  (人物照片曾敏妍摄)

  

  【关于百花冢】

  明末著名歌妓张乔精通诗词歌赋,因为遭家庭变异,沦落青楼成为一个卖艺不卖身的艺妓,与母亲相依为命。身在妓寨,在满怀心计的老鸨与狡猾的戏班班主的掌控下,每天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由于她的才华出众,深得文人墨客青睐,许多公子哥儿都为之倾慕,可是张乔并不为之所动。

  渴望自由的她在一次意外中认识了命定的天子———彭孟阳。两人很快便产生了感情,并在梅花坳(即今天沙河梅花园)的花海下许下了爱的承诺。为了能给张乔幸福,彭孟阳决意带张乔私奔,让她从此离开妓院这烟花之地,只可惜命运不随人所愿,私奔之策遭到阻止,张乔从此在单相思的日子中度日如年,最终难受怪病之痛及相思之苦而逝。当时,张乔还不到19岁。 

  悲痛欲绝的彭孟阳便把张乔与她生前最为喜爱的鲜花合葬在白云山下的梅花园内,为她写下凄美的诗句,并亲手在那块见证着二人忠贞爱情故事的妆台石上刻下了「百花塚」。

  目前,症苦已经把「百花冢」列为广州市登记保护的文物单位。「百花冢」故事的众多场景,历经三百多年沧海桑田后,所剩不多。墓冢本体仍未找到,只有入口处有一大石,至今仍能见到蝴蝶双双飞舞。

 

 

http://www.ycwb.com.cn/ePaper/ycwb/html/2008-10/30/content_343749.htm

 

90'一定要潮!本土文化就是潮文化!

 

林清清

 

「GZ106」的网站创始人黄健文与关桢莹

关桢莹和黄健文就《长堤的浮沉》进行采访

 

  图文/记者 林清清

 

  ■人群速写

  不要太严肃!要保持「玩」的态度!但是,又不能太儿戏,玩也需要有专业态度技术含量。这就是90后热爱广州的方法。

  「90后,最大特点就是爱提问。不是问别人,而是问自己。当我们想了解什么东西,就会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吸收反馈别人的信息,而是想一起但绝对是自己亲自去了解。靠别人给的答案,不是正式的答案。」黄健文语速飞快不间断地对记者说。

  的确,90后的人说话很直接。「上一辈人(其实是指70后)比较严肃,会把很多问题放到很严肃的位置去思考,有思想,但不一定行动。做的事情往往又太有文化,我们不懂欣赏;80后,我们很尊敬很仰慕,有理想有行动,但不知会有什么结果,而且顾虑约束还是太多;我们比较随意,一切要开心,开心地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够长久持续。」

 

  一个网站

  一群学生

  GZ106=广州恩宁路

  用广州话朗读「106」,其实就是恩宁路的谐音。大家都很赞赏这个创意,觉得这个中学生建的网站,很有怀旧气息,用一条即将拆迁的西关路名作为名称。站长黄健文却说,其实我们原来并没有想过要搞这个网站,名字最初的来源也只是在路上走,想起小时候的电车,101,102……就是想不起来106路是通往哪里……

  这个名为「GZ106」的网站,创始人关桢莹与黄健文,都出生于1991年,他们不是同学,之前也只不过在网上几个广州论坛分别泡了几年,算是认识。今年暑假,他们突然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跟广州有关的事情,比如到老广州居住的地方,采访一下旧街坊,用人口相传的方式,留住一些广州的记忆。于是,就很快速地,建起了一个「广州本土网」,希望以后每当想交流什么活动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在上面发布。

  所以,网站的名字,虽然是恩宁路的谐音,两位创始人却说,他们想关注的远不止是恩宁路这一条路,也不仅仅是旧城改造、老城拆迁等等某一方面问题,只要是与广州本土文化有关的,他们都有兴趣。网友联盟所做的事情太局限,才要做这个网站。不过,具体今后的发展路向,还在一直规划中。

 

  一群学生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 玩起本土文化

  「我是东山少爷!我就在德政中附近长大。」今年也不过17岁的站长黄健文,竟然老成地对记者说出以下的话:「广州变得太快了,我走在巷子里,已经找不回小时候的感觉了!我们小时候,放学一大帮小孩子一起玩,大人还没回家,就随便在那个邻居家吃饭。现在都不可能了。长隆街拆了,大塘街也要拆了,你知道吗?就在这家餐厅后面,以前有一段长长的围墙,叫做『龙虎墙』,以前上面还刻了好多人名的,现在也都快被拆完了,只剩下一块石碑在那里。」

  「我是西关小姐!在六榕路附近长大。」另一位创办人关桢莹,则是典型的好学生形象。采访当日下午她还要赶回学校负责彩排校庆晚会。「我倒不算是在街巷里长大。我是独生子女,在楼房中长大,由此更感到孤独。很多东西听别人说起,但我完全没有见过,也许这是我想对本土文化寻根究底的动力。」

  于是,网名「干蒸」的关桢莹,发起了《长堤的浮沉》系列采访。「我们并非死板地按照采访惯常的程序:制定采访话题、翻查资料、确定采访线路、踩点、联系接受采访的人家、详细笔录、整理笔记、报道上街。我们采用的是一种完全『背道相驰』的方法:确定采访分区、自行选择采访分区与线路、采取随机采访的方式(完全不联系采访对象)、用求教的方式去采访每一位老广州、采访结果将使用报道与录像结合的方式上街。或许我们要采访的老广州早已迁居别处,但是当我们走过长堤、感受到广州本土文化的流逝,那就足够了。」

  10月25日凌晨,一篇由关桢莹和她的同桌BOBO策划的对广州本地文化名人的专访,贴上了本土网的论坛,「我们是想要扩大影响力,告诉人家,我们中学生所说的『玩』,不是随便的玩,而是有含金量有意义的玩。」

 

 

「好的和不好的历史存在都应该保留」

  60'专家对话90'中学生

  问:BOBO(广州本土网成员,广雅中学学生,生于1991年。)

  答:王坚(广州艺术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分馆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广州市地方志学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为广州市文化志及续志绘画章的主笔,生于1961年)

  

  问:我们的网站GZ106是取自恩宁路的谐音,在您的印象中,恩宁路是怎样的?

  答:呵呵,其实,我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普通研究人员吧了。广州西关恩宁路,印象中一直是骑楼林立的富有地方建筑特色的老城区,西关一带是广州地方文化最集中的一个区,像西关大屋,粤剧八和会馆,赵少昂创作教学的岭南艺苑,粤曲、广东音乐私伙局,广州特色饮食铺(诸如广州酒家、欧成记云吞麺、荔枝湾艇仔粥、椰林雪糕店等等)集中在那里一带,是老广州历史沉淀很多的地方。

 

  问:看来我们的网站名取得比较成功啊!您曾经说过广州是一座具备了较为悠久的历史、富有个性特色文化和较早民主革命传统的文化名城,那么您觉得广州最有特色的文化是什么?有哪些已经失传了吗?

  答:其实,特色文化最好不要用「最」形容,因广州丰富的特色文化之间都不同品类性质,互相没有可比性,既无可比性,就难以说「最」了。广州特色文化大致有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粤剧、广绣、广彩,粤菜,石湾陶艺、佛山年画、剪纸,南拳,岭南建筑,等等(兼顾历史上的文化,以清代广州府治下的22个县为范围。广州行政地域后来不断变更,不以为参照)。其中,传统佛山民间年画等已经消失。

  我认为,对于曾经存在过的任何历史,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历史存在都应该保留。广州的西关大屋、东山小洋楼、骑楼街是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旧建筑,应该好好保留维护好,就连过去的雕楼式的当铺、地主的庄园、「文化大革命」期间体现着「多、快、好、省」而建立起来的一批6到9层高的「预构件」民居,也应保留,至少保留一部分典型的。为什么呢?它们静悄悄地立着,却勾起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一辈人的怀旧,告诉后人们这座城市历史和足迹,告诉人们前人们干了些什么,让后人们继承优秀的,摒弃不好的,吸取经验教训,变得聪明成熟起来。

 

  问:个人觉得一座城市的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是最显而易见的,可以列举一下富有广州特色文化的建筑吗?

  答:中山纪念堂,西关大屋,骑楼街、东山小洋楼,等等。比如骑楼,是移植南欧的建筑,设计上骑楼廊遮风避雨,便于经商,楼上住人,这是广州较早进入近代城市的实物见证,传统历史遗物往往与文化紧密结合一起,称为文物,是不能够推倒后重新复制的,因为无论你如何去仿古,新建的就是新的,永远不是原来的,历史遗存如果被轻易抹去了后,后人就仅仅能够从书本字句去读历史了,这是很可悲的。

 

  问:对于如何弘扬广州文化,有什么看法?

  答:青少年要弘扬广州文化,首先要了解和认识广州历史和文化,努力爱护、学习、宣传和继承广州文化,就是最好的弘扬。

 

  问:最后请您说说对我们的建议及寄语吧!

  答:你们这个中学生办的网站,能够引导青少年关注和认识广州本土历史,这是广州的下一代人了解广州、热爱广州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这棵充满生机的绿色树苗日益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發表於 2008-10-31 00:13:41 | 顯示全部樓層
唔该晒蚊瞓! 叫多啲人嚟睇。
發表於 2008-10-31 00: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要多謝林清清咁多次撰寫同粵文化有關嘅新聞稿。

不過要澄清兩樣嘢先:

1、當時粵語協會嘅創建,重有Aalon。

2、輕鬆粵拼輸入法,並非如其中所講「由南漢一個人創造」。

發表於 2008-10-31 16:01:0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囧rz =3
發表於 2008-10-31 16:53:28 | 顯示全部樓層
祝福粵語,祝福粵協~~~~
發表於 2008-10-31 18:37:2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ean 於 2008-10-31 16:53 發表 祝福粵語,祝福粵協~~~~

 

祝福吴语,祝福Jean!

發表於 2008-11-5 15:49: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ghyun 於 2008-10-31 00:22 發表 要多謝林清清咁多次撰寫同粵文化有關嘅新聞稿。不過要澄清兩樣嘢先: 1、當時粵語協會嘅創建,重有Aalon。 2、輕鬆粵拼輸入法,並非如其中所講「由南漢一個人創造」。 ...

 

好想知道,Aalon系边个?

發表於 2008-11-5 23:32:41 | 顯示全部樓層
廣州      粵文化
發表於 2008-11-6 13:06:34 | 顯示全部樓層
西關小姐...東山少爺....^_^講真嘅..呢排嘅東山飄雨西關晴几好睇喎
發表於 2008-11-6 17:58:0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wendy徐 於 2008-11-6 13:06 發表 西關小姐...東山少爺....^_^講真嘅..呢排嘅東山飄雨西關晴几好睇喎

 

边度睇到?

發表於 2008-11-6 18:19:0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11-6 09:58 PM 發表   边度睇到?
tvb新剧咩你唔知阿?
發表於 2008-11-6 18:23:4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wendy徐 於 2008-11-6 18:19 發表 tvb新剧咩你唔知阿?

 

你睇到tvb?

發表於 2008-11-6 18:27:2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11-6 10:23 PM 發表   你睇到tvb?
   上网睇咯..好多地方down嘅...不过系纽西兰down嘢系违法嘅行為..唔好話人知...^_^
發表於 2008-11-6 19:08:0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wendy徐 於 2008-11-6 18:27 發表    上网睇咯..好多地方down嘅...不过系纽西兰down嘢系违法嘅行為..唔好話人知...^_^

 

影视版我有贴出嚟——上个礼拜咋! 呢个礼拜由你贴好吗?反正你睇咗顺手贴埋啫!

發表於 2008-11-6 19:24: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11-6 11:08 PM 發表   影视版我有贴出嚟——上个礼拜咋! 呢个礼拜由你贴好吗?反正你睇咗顺手贴埋啫!
我唔至點帖喎..
發表於 2008-11-6 19:4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揿着「Discuz!代碼模式」,将条LINK贴落嚟。好似呢度噉(睇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08-11-7 07:46: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11-6 11:42 PM 發表 揿着「Discuz!代碼模式」,将条LINK贴落嚟。好似呢度噉(睇图): 7736
咁皆系點阿...其實你念睇埋去個網站咯...他自己有更新嘅...仲次次都帖..好麻煩嘅
發表於 2008-11-7 10:2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嗰啲視頻都唔夠清晰嘅…網上高大把…
發表於 2008-11-7 11:51:5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ingsan 於 2008-11-7 10:29 發表 嗰啲視頻都唔夠清晰嘅…網上高大把…

 

得把声,由你去教人点贴,抑系你自己亲自去贴。

發表於 2008-11-7 12:3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11-7 03:51 PM 發表   得把声,由你去教人点贴,抑系你自己亲自去贴。
.........其實點解要帖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2 09:34 , Processed in 0.0729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