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尾的音高特點』 1,調尾的起始音高完全等同于該音節調體的終點音高,調尾音高是完全承接于調體結尾音高的; 2,調尾的發聲動作跟調體的發聲動作是壹氣呵成地壹體的連貫動作的前後兩部分; 3,調尾有並且只有三種形式,即平行型調尾、上升型調尾和下降型調尾。平行型調尾表達平和的語氣和感情,上升型調尾表達上升的語氣和感情,下降型調尾表達下降的語氣和感情,調尾的變化方向在結構上與感情語氣的變化的功能完全壹致。
『單讀時的讀音是語調而不是聲調』
傳統的觀點在認定和測定漢語某調型的調值的時候采用的方法就是以「單讀時的讀音」來進行采樣,實際上,「單讀時的讀音」仍然是語調而不是聲調,「單讀時的讀音」不過是平和語氣的語調而已,它仍然是有調體和調尾的基本構成的。調體只有不超過125毫秒的時長,超過這個時長的音節尾部音高都是調尾,如果「單讀時的讀音」取樣過長,則所觀察到的音節音高的主體就是調尾而不是調體,這樣就存在拿千變萬化的調尾來認定爲該調型的調值的系統誤差,那是十分荒謬的。 從另壹個角度來看,聲調之所以在句子語流中被識別,必然是因爲聲調在句子語流中有它唯壹被識別的音高特性,這樣看來,「聲調指單讀時的讀音」這句話不但不准確,而且不符合邏輯。
『五度標調法』
趙元任先生發明了壹種記錄和認讀漢語調的方法,叫做五度標調法。五度標調法將漢語音節的音高分成五個聽覺可以識別的音階:高音(5)、次高音(4)、中音(3)、次低音(4)和低音(5)。根據這個衡量標准去衡量每個漢語音節的音高,就可以描述出那個音節的音高變化的大體過程,它到底是上升還是下降?從什麽音階位置開始升?從什麽音階位置開始降?升或降到什麽音階位置?等都可以以清晰的形象來表示音節音高那裏發生的變化,這套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漢語普通話以及各方言的聲調調值的認定和認讀。比如普通話的四個字調的調值被認定爲: 普通話的聲調是:
陰平 ̄ ā ō ē ī ū ǖ 55
陽平 ́ á ó é í ú ǘ 35
上聲 ̆ ǎ ǒ ě ǐ ǔ ǚ 214
去聲 ̀ à ò è ì ù ǜ 51
上圖是早年白滌洲根據實驗得到的音高數字制作的。
上圖是沈炯教授做的普通話聲調音高示意圖。 但是,五度標調法法則只是規範了漢語音節音高的音階的高低,而對音節的時長是沒有任何規範的。就是說,五度標調法法則所記錄的是聲調、語調、地方口音(方腔,下同)以及個人口音等任何包含音高因素的情形而不是聲調。 上面已經分析過,普通話並不是以聲調爲識別單位的,普通話識別漢字的實際上是字調而不是聲調,因此,上面白滌洲先生和沈炯先生的圖例標示的並不是普通話的聲調,同時也不是普通話的字調,因爲字調是沒有固定的音高模式的,上面兩個圖例不過是壹種指導式的思考圖而已,那並不是語言中的聲調實際。
【調體】就是口腔閉合到張嘴最大這個時程中的元音頻高,而這個發音過程就是聲母的發音過程。從生理上看,聲母發音時,口腔閉合到張嘴最大的這個過程是壹個連續的單向過程,是不可以中間停頓或者改變的壹次性生理動作。這樣看來,調體的音高只有壹種方向的可能性,就是說,調體的音高要麽上升,要麽是下降,要麽是平行,而不可能在上升後下降或者下降後再上升,它不存在音高方向的改變,就是說,調體是不存在折調的。 對比白滌洲先生圖示中的普通話第三聲調值被描繪成214,這是壹個先下降再上升的音高變化進程。然而,214這樣先降後升的折疊式音高變化在調體中是無法發得出來的,就是說,如果以214作爲普通話第三聲的「聲調」是不可能成立的。 聲調是在任何說話環境中都保持著唯壹被辨認特性的音高,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普通話的第三聲也是不能被唯壹發成214這樣的壹個唯壹音高模式的,任何人說話都可能有快速發音的時候,而在快速連續發音的時候,214這樣的折疊式音高也是不可能發得出來的。因爲快速連續發音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音節的發音,所以,『快速連續發音』是最接近調體發音的發音,也就是最接近聲調音高模式的發音。 有人說,聲調是指單讀時的讀音,妳怎麽拿實際會話中的讀音來說明聲調?上面已經說過,單讀時的讀音實際上同樣是語調而不是聲調,而且,在粵語跟普通話是完全不同的,粵語在快速連續發音以及任何語氣環境中同壹個字的讀音的調體音高都是唯壹地不變的,這跟普通話那樣的字調語言是本質不同的。
語音學的學術模式
作者:皮紮諾 爲了准確而沒有批漏地分析聲調的各種可能的影響和制約因素,就必須准確地去了解聲調形成的全部機制,只有把影響和制約聲調形成和作用的方方面面徹底地把握,才有可能在做聲調分析時不至于犯思維邏輯錯誤的可能。聲調作爲語音的壹個成分,它跟整個音節是壹體的,聲調的整個形成和作用機制也是和語言本身壹體的。那麽,那些方面的因素與聲調的形成有關呢?
人們說話交流有最起碼的兩個方面:聽的壹方和說的壹方。
1,說的壹方的影響和控制機制在于人的發音器官,因而發音器官本身的生理決定了聲音的形成的全部。 2,聽的壹方的影響機制在于人的聽覺器官和聽覺心理,因而聽覺器官本身的生理機制和聽覺心理決定了聲音形象的辨認的全部。 3,在聽的壹方和說的壹方之間,還有壹個重要的中間機制,這才使得聽和說雙方實現語言的交流,這就是在空氣中傳遞的聲波。人們做語音實驗中所能記錄到的只能是這個環節,而聲波本身有它自己的物理特性,所以,聲波的物理機制也是語音分析中的壹個重要的組成。 4,而在上面三個環節都具備的時候,人們還是不能實現語言的交流,要最終實現語言的交流還需要壹個最重要的環節,這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社會協議。比如:爲了實現「蘋果」這個概念的交流,如果說的壹方發出來的是「apple」這個聲波形象,而聽的壹方理解的是「píng guǒ 」這個聲波形象,由于雙方沒有壹個共同的協議,這就完全不能進行語言交流了。所以,社會協議也是語音分析中的壹個重要的組成。對于語言,社會協議表現爲全體語民的默認、約定俗成和語言的規範化等形式。
根據上面的分析。從這個聲調形成和作用的整個流程中我們可以得到,聲調是遵循這 樣的模式: 「生理——物理——心理——社會」模式
從這個關系模式中可以看出,語音實驗中物理儀器測量到的音高數據只不過是聲調影響和制約因素的四個重要環節中的壹個環節而已,而其它的三個環節則處于它的思考分析範圍之外,顯然,這樣的思考是不全面的,所以,單單靠物理儀器測量到的音高數據不具備分析實際語言聲調的能力。
語音學的學術模式的實踐意義
分析語音學的學術模式,目的在于搞清楚語音發生語言意義的必然過程,學術模式的意義在于它能夠指導語音問題的最科學地思考,同時它也爲語音問題的論證提供了壹個邏輯性的論證模式,它的實質意義在于:符合模式的思考和論證必然是科學的,反之,不符合模式的思考和論證必然是缺陷的。
比如,在壹定的情況下,普通話的第3聲(上聲)會發成與第2聲(陽平) 壹樣調高來,但是,傳統認識上對這個問題存在很大的爭議,有認爲第3聲「的確發成了第2聲」,有認爲「那不能稱爲第2聲」,到底第3聲變讀的情形是不是第2聲?這個問題可以用語音學的學術模式來解決,如果能夠證明變『讀了的第3聲』在發聲生理動作上、在物理頻高特性上和和聽覺感知上二者都不可能存在任何本質的區別,則可以清楚地說明『讀了的第3聲』就是『第2聲』,而如果能夠從發聲生理動作、在物理頻高特性和和聽覺感知這三個方面證明二者存在本質的差異,則可以確鑿地說明『讀了的第3聲』不是『第2聲』(參考語料如「古典 北海 領導 鼓掌 廣場 展覽 友好 導演 首長 總理 感想 理想」)
「生理——物理——心理——社會」模式下的五度標調法
『「生理——物理——心理——社會」模式下的五度標調法』
本節的內容主要討論的是,五度標調法作爲標記漢語聲調的壹種記錄方法,它是否符合「生理——物理——心理——社會」模式的實質,就是說,它所描述的那種把音高劃分成5個不同音高的音階,是否跟聲調的發音生理特性,聲調發音的物理特性,聲調發音的聽覺感知特性以及聲調發音的社會約定俗成機制完全壹致?如果它在四個方面都是壹致的,則五度標調法必然是科學的,反之,則是不夠科學的。
【五度標調法所可能標記的調型種類】
以下是在「聲調就是調體音高」的認識的基礎上,對五度標調法在邏輯上所可能標記得出來的所有調型的種類的概括: 表1 55 54 53 52 51 45 44 43 42 41 35 34 33 32 31 25 24 23 22 21 15 14 13 12 11 這個表說明壹個根本性問題,即五度標調法按二元組合在數學上只能産生出 5 * 5 =25 種可能,這是五度標調法對漢語調體聲調所能記錄的最大極限,就是說,漢語的所有調體聲調應該不超出這25種這個數字,五度標調法的科學性也必然地局限在這個範圍之內。 這個問題給我們壹個思考,即盡管漢語各地方言各異,但漢語的聲調的種類應該是有限的。
【在聲調的發聲生理上】 這僅僅是壹個可能性的問題,就音階(scale)來說,人類完全可以發出並准確控制比五度更加複雜的音階來,比如音樂中的音階比五度音階更加複雜。但是,音樂中的音階是自然音階(見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自然音階是完全符合人的聽覺感知規律的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壹種聲音音高級進現象,因而它雖然複雜卻是人生來就具備的識別能力。而五度音階則是人爲主觀臆造出來的壹種非自然音階,因此,人們要適應這種音階就必須先破除自然音階生理習慣的束縛然後再適應這種新的音階,因此,實現掌握和控制它的難度比十二自然平均音階還要大,總的來說,人類掌握五度音階還是可能的。 【在聲調的發聲物理上】 這是壹個壹致性的問題,即物理儀器檢測到的人聲頻高和五度音階是否壹致。從物理儀器測量到的人類聲音的頻高看來,人聲的頻高範圍在50~8000周之間,它頻譜圖上完全表現爲壹種線性的連續進程,而完全不具備音階的特性,因此,五度音階與人聲的物理頻高不存在必然的壹致性,所謂的壹致只可能是聽覺的感知的結果而不是自然法則的結果。 【在聲調的聽覺感知上】 聲調的感知
【在聲調的聽覺感知上】 現在有新的觀點認爲整個人類語言都是感知的産物,雖然這樣的觀點尚有待認同,但是,對于語音來說,人類感知的重要性已經是被普遍認同了的,感知語音學( perceptual phonetics )已經成爲壹門真正的科學。 聲調作爲漢語特有的壹種語音現象,它建立在人類對音節音高的感知的基礎之上,它同樣是不可能超越人類對語音音高這個特性的感知能力的。就五度標調法的音階而言,五度音階所能構成的二元組合(55 54 53 52 51 // 45 44 43 42 41 // 35 34 33 32 31 // 25 24 23 22 21 // 15 14 13 12 11)共25種音高類型,人類要精確地區別這樣的音高差別是存在很大的困難的,這可以從人類學習音樂中的7個自然音階的難度中得到證明。壹個很有音樂天賦的人要想准確地發准這7個自然音階,非經過幾年的視唱練耳的苦練是做不到的,因此可以確定,人類要精確地發准這25個音高類型必然是很困難的,即使有人練成了那種精確控制發音,那也必然是少數人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大衆的事情。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這25種音高類型人類可以做得到,但不具備大衆的普遍性。 言語感知的過程 壹般可分爲 4個階段:壹聽覺的,二語音的,③音位系統的(allophone & toneme),四語法結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