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475|回復: 5

[講古擂臺] 粤语古仔鼻祖—李我 作者:杨万翔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8-7 22:0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家在广州:李我讲古   「包衰收尾」   八旬老翁李我现居香港,广州人可能遗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位乡亲,但地道「老广州」大抵会说如此一句歇后语:「李我讲古———包衰收尾!」   李我,上世纪40年代后叶广州首屈一指的电台说书人,他所讲说的故事,全部以悲剧告终,用粤方言概括,就是「包衰收尾」。为他所自创的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他的青少年时代,委实苦过黄连。   苦过黄连   李我本名李耀景,1922年出生于广州西关柳波涌(今丛桂路)。他的母亲叶霭云理应被载入地方史志———她是辛亥革命后在政府卫生部门取得执业资格的广东省第一位女中医。这位「新女性」不幸遭一名以西医身份出现的新会籍富家浪荡子骗婚,待生下耀景,方才发觉丈夫不但在乡下有妻室,而且香巢遍及珠三角。叶霭云悲愤交集,携耀景悄然赴香港,母子相依为命,凄苦度日。耀景14岁那年,母亲郁郁病殁,他惟有辍学打工。   李耀景堪称「人细鬼大」。因得母亲家教,他的古典文学修养甚好;母亲是粤剧迷,他便自小学会拉、弹、唱、念。才12岁,他已在报纸上发表文学作品;13岁,经母亲的票友凑趣推荐,这位神童竟有本事协助著名粤剧师爷汤晓丹写成剧本《金屋十二钗》,并缘此结识了一帮娱乐圈中人。1939年,耀景17岁,业未立却「媾女」成婚,家计赖他在骑楼底开摆出租「公仔书」档、「娃娃老婆」当「走鬼」贩卖故衣维持。两年后香港沦陷,世道艰难,耀景一家每顿饭钱悭至0.05港元。小夫妻所生3个孩子,两个夭折,一个被拐。耀景自杀未遂,爱妻则为贫贱所迫,远遁广州改嫁他人。   只一个「我」   李耀景孑然一身,衣食无着,唯有到酒楼卖唱。老板让他起个艺名,他称「李我」。老板觉得这名儿古怪,耀景黯然解释:「父不以我为子,亲不以我为戚,妻不以我为夫,朋不以我为友,世间只剩一个‘我’!」   从此,李耀景以「李我」艺名行世,时为1943年。待到2003年,香港演艺界隆重举办「李我从艺60年庆祝活动」,乃缘于此。这位传奇人物确乎是穗、港演艺界的「叔公辈」,平生自创自讲长篇话本百多部,编导并兼参与演出粤剧、话剧、电影不计其数,不单饰演男角,也能反串女角。   却说二战后期,香港已成「死港」,李我遂与一群同类凑成草台戏班,上广州挣命。短短脚程,边行边演边乞,竟蹭了3个多月;其间连番遭逢日寇、汉奸、大天二、地头蛇欺凌勒索,艰辛无法言状。   灰头土脸捱到广州,戏班散伙,李我屈身于文明路朋友家。他混过诸多行业:教员、乐手、侍应、厨师、海味店伙记、轮渡水手,但较多的还是游走在各个戏班充当临时演员。   峰回路转   抗战胜利那晌,23岁的李我在一出由他编剧的时装粤剧《黄金偿薄命》里担纲主角,表演出色,被刚成立的私营电台「风行电台」节目部主任相中,邀他到电台「讲古」。李我接受邀请,但郑重声明:「我不讲‘古’,只讲‘今’———讲当代故事!」   中国近现代文艺史家似乎没有哪位垂注过李我曾说的这几句表面简单的大白话,但我认为,这是「说书史」上的一个划时代宣言。传统说书,题材从来是历史演义或民间传说,有意识地把当代故事引入说书艺苑,始自广州人李我!   主任有胆识,同意了李我的「反传统」要求。李我顺手便把《黄金偿薄命》改编成可讲述的话本,每天在风行电台播讲,连讲数月。新风清劲,效果奇佳。   予生也晚,没听过「包衰收尾」的「李我讲古」,但先父曾对我追述过当年李我讲古风靡广州的盛况———快到节目开始之际,上班一族骑自行车不要命地飞奔回家,家家户户收音机响,而通街的商店、凉茶铺门前挤满各式男女,个个听得如醉如痴!   李我自此一发不可收拾,1946年至1949年,讲述长短话本十余套;因通过电波输传,被喻为「空中小说」。敝乡广州人黠慧而且诙谐,素来精于把某些闻人的逸事锻造成为机锋闪烁的歇后语;艺伶而被歇后语珍藏,据我所知,唯李我一位。「李我讲古———包衰收尾」,这是广州的乡亲父老为杰出的本土语音表演艺术家李我所立的一座巍巍口碑!   仅1947年,李我的年收入是港元100万!   借「古」倾情   李我的成功自有因由在。   的确,他具备罕闻的拟声天赋。李我讲古,与众不同,他一人分扮多个角色,依角色的性别、年龄、个性、社会存在而变出维妙维肖的缤纷腔调,至于旁白,则是他的本声。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听众凭他口技,便恍恍然若置身于事件发生的现场。   同样重要的,是他选取的题材。李我所讲的故事,全部由他自创。较诸「因距离而产生美感」的历史题材,紧贴生活实际的当代题材更能引起受众共鸣,这本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平台之上,李我把选题范围收窄,主要地以女主人公受邪恶势力诱骗、迫害而沦落风尘并最终惨死为框架,经他独特的音色渲染,从而达凄情、苦情、煽情于极致。   尽管当时李我年仅廿四五岁,但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已足以鼎持他源源不绝的创作需求。李我讲古没有底本,只凭寥寥数十字的一纸提纲作临场发挥,这位奇才其实是借讲古而尽情倾吐自己的满腹苦水。且看他的3部代表作———《萧月白》。男主人公是个狼心狗肺、专事渔色的浪荡子,其原型就是李我的父亲。《凌霄孤雁》。讲受尽人间磨难的母子俩,其原型就是飘零的李我和他薄命的母亲。《雪影寒梅》。其基本情节乃是李我本人被妻子抛弃的婚姻悲剧。「天若有情天亦老!」唐代早夭诗人李贺的这声泣血长吁,李我在讲古时必加引用。   光怪陆离,这是抗战胜利后迄解放前中国国统区的社会特色。李我于粤味十足的悲情故事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众生相,热播8个多月的《萧月白》尤为其中经典(按,该话本后经李我整理成书,发行量600万册,在海内外掀起狂购旋风)。眼下年过七旬的广州叔婶,此刻小侄重提《萧月白》,会不会勾起诸君对自己既逝韶华的百味追忆?   「收尾」靓丽   李我既属于广州,也属于香港。1949年底,27岁的李我受「丽的呼声」电台诚聘,偕同也是著名语音演员的新婚妻子萧湘赴香港发展,这对神仙伴侣远未终结的「收尾」极其靓丽,本文限于篇幅,恕不叙说。但有一桩关乎未见成书的《中国广播艺术史》的里程碑式大事,无论如何应作讨论———   李我在广州首创了「天空小说」,一人分讲数角。受此启发,「丽的呼声」电台于1950年尝试由多人各讲不同角色,且配上音乐,称为「戏剧化小说」,甫出笼便大受听众追捧;历半个世纪薪火相传,迄今,郭富城、张学友、陈慧琳、张柏芝等众多天皇巨星仍在满腔热忱地为它贡献才艺。难以考证始自何时何地,这一传统说书的优势变种获得了全国通用的正式「学名」:广播剧!   我对「中国广播艺术史」缺乏研究,因而有一个模糊立论需要就教于方家———我以为,李我似应被推定为中国广播剧的奠基人!
發表於 2005-8-14 20:58:51 | 顯示全部樓層

Re:粤语古仔鼻祖—李我 作者:杨万翔

多謝介紹, 最近又上網搵到李我嘅資料, 果然係前輩中之前輩。前些時嘅貼中我問到星馬地區嘅麗的呼聲講古嘅名嘴李大傻, 已確定係星馬人士,並非我所懷疑嘅李我, 兩個唔係同一個人。可惜, 噉威水嘅人物, 竟然星馬地區嘅麗的呼聲唔播, 使我哋星馬嘅廣東同鄉走晒寶。
 樓主| 發表於 2005-8-14 23:06:54 | 顯示全部樓層

Re:粤语古仔鼻祖—李我 作者:杨万翔

上世纪40年代末,李我年入过百万港元,可惜后来挥霍无度,所剩无几。
發表於 2008-6-25 14:31:55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2008-6-25 15:05:51 | 顯示全部樓層
李我讲古———包衰收尾
發表於 2008-6-25 15:07:06 | 顯示全部樓層

年廿八洗邋遢-李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1 05:54 , Processed in 0.0648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