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张演钦
1974年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会址
2007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会址
▲1974年的珠江畔
1985年的西湖路灯光夜市
2007年的西湖路迎春花市
2007年的珠江畔
1978年的环市路
▲1980年越秀山远眺
▲2007年越秀山远眺
2007年的环市路
□文/本报记者 张演钦 图/陈宝亨
平畴浓荫,白色小屋掩映其间,炊烟袅袅———这是太湖一带的美景吗?不,这是越秀山体育场四周;湖光山色,远山近水,亭台楼阁,这是丽江黑龙潭公园吗?不,这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这是广州城吗?不敢相信,不能相信!
陈宝亨正色道:绝对是。
只不过,这是30年前的广州,凝固在资深摄影师陈宝亨的镜头中。30年,并不远。
曾经,很诗意很宁静
最近,拿着这批老照片,陈宝亨去到同一个拍摄地点,重新为广州定格。为了更好地表现广州城市景观30年的变迁,陈宝亨力求找回「原点」,保持同一角度。30年倏忽而过,眼前的一切已恍如隔世———
上世纪60年代,「越秀远眺」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陈宝亨1972年拍摄的中山纪念堂周围鲜有高层建筑,最远处可以清晰辨认出当年堪称「广州最高楼」的二十七层广州宾馆,还有六榕塔。此外,石室也依稀可辨。三十多年后,纪念堂周边远远延伸开去全是石屎森林,昔日的广州宾馆淹没其中。站在当年拍摄的地方,举目四顾,处处视线受限,石室安在?
上世纪70年代,陈宝亨的工资才30块左右,拍照去其大半。当时陈宝亨已经用上了英国依尔福,所以拍出来的照片非常漂亮,层次分明,尤其是晨曦、雾景、晚晴,将城市的诗意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前的广州,真是仙境……」昨天,年届六十的陈宝亨幽幽地对记者说。
今天,技术更加发达,但翻遍了陈宝亨的新作,再也找不到这种充满着海市蜃楼般诗情画意的作品。
如今陈宝亨整天在等风等雨。风雨一来,广州里里外外被清洗一新,能见度高,轮廓最是分明。
只是,诗意少了。
陈宝亨擅长用雾来衬托氛围。但他遭遇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以前广州有云有雾,富流动性,云卷云舒,雾合雾散。现在灰霾多,凝固了一般。两者区别何在?据说,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000米-3000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如今,改变了发展了
呵呵,说是这么说,人总是活在悖论中。炎热了,我们渴望清凉;喧嚣了,我们追求宁静。在陈宝亨眼里,尽管有些人怀念这个城市「从前的好时光」,但让他们「回去」,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因为总的方向是好的,是在发展中的。所以,他决定把他的老照片、新照片整理出来,结集付梓,也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
总的来说,30年,改变了,发展了,进步了。这是陈宝亨眼里的广州30年。
从陈宝亨1974年拍摄的照片里我们得知,当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上的雕塑是火炬。考诸历史,最初就是自由女神像,约有两米多高,左手挟书,右手举槌。十年动乱,自由女神像也遭了殃,座台上改竖一支两米多高的火炬。1981年,复建自由女神塑像,总算是还历史以真实。
1974年广交会上,挂的是标语,「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今天,广告取代了标语,「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变成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在同一个总统套房的同一个角度,陈宝亨以影像见证了这一巨变。不变的只有他凝望的姿态。
来源:金羊网 -- 羊城晚报 |